米芾的字怎麼看怎麼不好看,高手指點一下,到底好在哪?

春莫去


看到書法外形不好看,就接受不了,認為書法不好,有時是對的。因為有些外形不好看的書法就是贗品,就像這兩張米芾的書法。

那麼王獻之《中秋帖》好看嗎?如果認為好看,這其實是米芾臨的王獻之中秋帖,說明米芾的字還是好看的。圖1,米芾真跡。

這裡牽涉到一個怎樣看待外形不好看的書法,這裡面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一是有的外形不好看的書法確實有問題,可能是贗品,也可能是寫得很差,藝術性不夠書法的塗鴉。

二是藝術個性極強,藝術性極高的書法。如顏真卿《祭侄稿》和楊凝式的一些書法,外形都不太好看。

清代美學家劉熙載在《藝概》裡談書法,把書法學習過程分為二個階段:先是不工求工,工了以後,又要工求不工。並說高級階段的不工是工之極也。

這就給人們欣賞和鑑定書法出了個大難題:

怎樣區分未入門的不工和工之極的不工?

也就是怎樣區分醜書和傅山所說的“寧醜毋媚”的有藝術性醜書?圖2,傅山真跡。

當然只能說以筆法和造詣來區別,別無他法。

書法學習和研究之路,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