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旗袍的美学


传统旗袍的美学


旗袍之美,已传承近逾百年。

它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传统旗袍的美学


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


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

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


传统旗袍的美学


起源发展。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旗袍经近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变成了十足代表着东方的女性服装。


传统旗袍的美学


旗袍派别。


旗袍文化近百年之久,因地域、思想、生活氛围有别而产生了众多流派,每派各有各的特色与亮点。

最具代表性的为京派、海派、苏派旗袍。


传统旗袍的美学


京派旗袍。


提起旗袍,大家几乎本能地和民国时期老上海的风流婉转,亦或是江南丝绸的温润细腻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旗袍的发源地,是在北京


京派旗袍沿袭千年来汉服制保持平直宽大的风格,具有中国文化的美。

京派注重艺术,它矜持、凝练、华美、端庄。

京派旗袍虽型较为保守,但色彩浓郁、绣花图案工艺繁复,着重强调“衣”本身


传统旗袍的美学


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在三十年代的海派女性服饰中可谓一统天下,海派旗袍强调女性身段更加在于表现人,而非衣服本身。

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主要是指海派旗袍。


近代上海的开埠,“中体西用”、“西学东渐”,促使旗袍西化。海派旗袍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传统样式与西式服饰的兼收并蓄

当时,不仅把西式外套、大衣、羊绒衫穿在旗袍外,在领型上更采用洋装中的翻领、V领、荷叶领,袖型则有更多变化,出现荷叶袖、开衩袖等。


传统旗袍的美学


苏派旗袍。


苏派旗袍以精美繁复的刺绣以及考究面料使之鲜明的区别于上面两个派别。

苏州是苏绣的发源地,也是丝绸的盛产地。

清建立政权后,满汉融合过程中,旗袍逐渐汉化,越来越精致讲究。领口、衣襟、袖口边缘开始镶绣花纹,甚至旗袍本身也开始绣制当时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图案。


于是,苏派旗袍便应运而生了。

苏派旗袍融合了吴门画派的手绘艺术,书画之美融入服装,让苏派旗袍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江南小调似的优雅韵味。


传统旗袍的美学


现代新式旗袍。


如今的旗袍不可能重复旧时代的典雅隆重与浪漫。

诸多现代的生活习惯以及四周环境的变化,与过去存在着差异。

经过现代的修进与改良,使之与现代生活更加贴切一些。例如改良一些繁复的盘扣,运用隐形拉链、精致的现代纽扣代替,更适合日常中大量的生活活动。


改良旗袍引入各种元素、风格,比传统旗袍普及面更广泛,可以日常穿戴。

进而融入的是一些简洁的东文现代文明设计,比如简洁的水墨画、荷塘月色等等。

相对于以前侧重的开衩高度、袖子样式、刺绣手绘样式等方面,现代的旗袍,更注重面料的舒适性,展现舒适的居家感,并为大众所接受的改良现代感。


传统旗袍的美学


旗袍的人文审美。


民国旗袍起源的原因,有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汉族女性自汉代后,服饰逐渐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称“两截衣”,穿袍服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女性穿“两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压迫的象征,被视为封建礼教迫害歧视女性罪证的《女儿经》中就写到:

为葚事两截衣,女人不与丈夫齐。

百凡事体须卑顺,不得司晨啼母鸡。


而旗袍的出现,不仅代表着女性思想独立的解放,也代表了审美上的自我解放。旗袍从面料、袖子领型等细节之处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女性对自我审美的需求以及展示女性魅力的渴望,不再掩饰肉身的自然之美,而开始追求个性之美。

女性不再只是深闺里白衣灰裙的朴素之样,开始追求服饰自由,顺应自然给予的美丽。


传统旗袍的美学

图 | 朱茵、蔡少芬、张含韵


旗袍的美学意义。


旗袍是婉约、不事张扬的服装。

既美丽又挑剔。

它的优雅,既包容了现代女性的浮躁与戾气,周全了如今大通其道的市侩,也挑剔着女性内在的婉约之气。


旗袍大概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韵味的服装了。

规矩保守,端庄优美,但却能不动声色的凸现了女性的优美脖颈,丰柔的腰臀曲线。

这种低调与密实,生动形象的诠释了东方女性外表上的小家碧玉、大气端庄,也成全了女性内在深处暗蕴的妩媚、优雅。


此外,旗袍的一针一线、一扣一结,面料刺绣,都与女性肉身极度契合。

既能衬托传统审美里女性的一捻柳腰,轻柔步履,细长葇夷,藕白玉颈,同时也与现代审美所强调的自然健康的曲线比例不谋而合。

优而不娇,美而不艳,秀慧之形,婉约之体,利落之态。


传统旗袍的美学

图 | 汤唯


旗袍与中式生活。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才逐渐开始复兴。

它代表着那个年代的女性开始追求服饰上的个性,思想上的多元接纳,以及开始追求和顺应自身之美。旗袍大方、且恰到好处的给展示出了女性的自然之美。

诚然,今天所说的中式生活,并不是复刻过去所有的一举一动,而是在现代生活完备的信息体系,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当中,挖掘并有选择性的接受过去的文化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样,今日身着旗袍,手摇丝扇,也不是着重于重复旧时之美,不是刻意为了过中式生活而着其表。

而是女性接受过去的古典与文明之美,着旗袍,赏娇美之态,懂得欣赏自我,以及女性自身存在的美丽,大方展示自然而露的美丽曲线。


像是懂得返璞归真之美,而为自己选择某种舒适的中式生活方式一样,选择一件舒心的旗袍。

旗袍穿的美丽,摇曳生姿,不光为了取悦存在各种社会关系的人,更是在取悦自己。

女性自然而然、得天独厚的美丽,不只有“女为悦己者容”,在现代思想里,更应该“女为悦己,而容”。


传统旗袍的美学

图 | 朱茵


手工旗袍。


旗袍的花色面料各式各样,水墨,花间,落樱,若兰等等。

镶、滚、嵌、荡、盘、绣、贴则是旗袍常用的几种装饰法,旗袍身上有很多花样,有一种叫做如意头的花式,可谓是最有技术含量的。

现如今很多旗袍都是半手工或完全依靠机工做出来了。手工做一件旗袍,需要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


机器的普及带来了不可言喻的方便,手工艺人的减少也大大消减了手工旗袍的存在。

但是手工做出来的旗袍才有“人气”。

每一件都必须量身定制,而单是“量体”这个步骤就须全身上下量36处,更不用说其他多达数百种的纽扣花样了。

一裁一剪,一针一线都由技法精湛的手工匠人亲手缝绣,所以手工做一件旗袍很慢,可这样的旗袍,处处都很耐看,经得起时间和审美不断进步的考验。


传统旗袍的美学

旗袍是一袭承载几代女性不同风韵的美丽、自由服饰之美的大胆追求,承上之韵雅启下之优美。

衣服和人一样,由心喜爱,总会有心契合。


传统旗袍的美学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旗袍


传统旗袍的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