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說起私立大學,我們現在往往想到的是學費很貴的、辦學不算正規的民辦大學,跟什麼985,211等重點大學完全不一樣,這是大多數人對私立大學的第一印象,私立大學真的不好麼?今天我們就講講,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馮庸大學。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馮庸大學教學樓

創始人——馮庸

說起馮庸大學,不得不先說一下馮庸本人。馮庸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為做大事而散盡家財的奇人”。他堅信發展工業可以救國,而發展工業基礎在於教育,“教育救國”成為馮庸的理想,為此他變賣家產,創辦馮庸大學,其不但為東北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馮庸將軍本人

馮庸(1901 - 1981.2.15),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常委,是奉系軍閥馮德麟長子。北京陸軍講武堂畢業。張作霖與馮德麟為至交,馮庸與張學良同年(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出生,兩人曾結拜兄弟,並同取字“漢卿”。1926年,馮德麟去世後,馮庸續父職擔任軍職,後他加入中華民國空軍,軍銜累至中將。他拿出馮家幾乎全部家產,著手創辦馮庸大學。當時馮庸認為,中國內憂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業落後,“工業興國,先育人才”,這是他創辦馮庸大學的本意。“九一八”事變時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東京。後逃出,並組織馮庸大學義勇軍,參加“一·二八”抗戰。光復後,回瀋陽任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年赴臺,歷任高雄要塞司令官、臺電董事。1981年,馮庸逝世於臺北。

拿出家產,創辦大學

馮庸先生於1922年到1925年在原東北軍航空處張學良將軍的直接領導下。出任東北空軍少將司令。1923年4月16日由東北寧武先生介紹經孫中山先生回電同意馮庸加入中國國民黨。馮庸先生以大冶鐵工廠為基礎,成立大冶工業專科學校。又於1927年辭去原東北戰車總隊少將隊長一職,捐出鉅額資金和豐厚家產,毀家興學,立志教育救國,獻身教育事業。

1927年春,馮庸大學破土動工,“晝夜加工,經之營之”,僅用四個多月的時間,即建成一座佈局獨特,有教室、辦公室、宿舍達200餘間的大學校園。

一所新型的私立大學——馮庸大學在東北拔地而起,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共招學生五班,預定數計180餘人,10月1日行校舍落成禮,10月10日正式開學,自此以後,黃底藍星,燦爛光輝的馮庸大學校旗,飄揚在中國的東北三省”。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馮庸大學全景圖

1927年8月8日,馮庸將大冶專科學校正式改為馮庸大學,自任校長,明確提出辦學三綱:孝悌忠義,工業救國,受教育機會均等。校址在瀋陽市豔粉屯,即滑翔小區。

馮庸大學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學。主體建築為忠樓、仁樓、中庸樓,三座樓用廊道連接,分設大學部、中學部、相當於初中的小學部。

學校還從國外陸續訂購了7架飛機。一所大學自己能擁有7架飛機在當時乃至現在仍實屬罕見,馮庸大學是中國第一所擁有軍用教學飛機及機場的大學。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整裝待發的馮庸大學“防俄義勇軍”

馮庸先生在辦“馮大”期間曾舉辦過奉(遼)、吉、黑三省聯合運動會,並於1930年率東北三省健兒參加在杭州召開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這時全國輿論都稱讚其毀家興學之精神,許多青年莫不仰望其潔行與丰采。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該校擴充為工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學生總數達700餘人。當時,馮庸大學是東北少有的幾所高等學府之一,他辦學義舉名揚於東北三省,成為顯赫一時的傳奇人物。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九·一八事變”後學校被日軍改建為飛機場。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起,馮庸先生為鼓勵青年、激揚士氣,又重組“馮大義勇軍”赴滬參戰。1932年到1937年“馮大”遷校進關後,又在原北平陸軍大學校址覆校繼續辦學,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止,全部解散停辦。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馮庸大學

辦學宗旨、辦學思想

馮庸的辦學宗旨是“造成新中國的青年”,即培養具有新思想、傳統的衛國與建國能力新青年。馮庸教育思想有三:一是“八德八正”,“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正”即正行、正業、正思、正言、正視、正聽、正德、正容。二是“教育機會均等”。三是“工業救國”。當時,面對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嚴峻現實,馮庸提出“八德八正”,就是要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武裝青年思想和精神,從而抵制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

馮庸大學校長馮庸在貫徹民國教育方針的同時,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獨特的視角,創立了“馮庸教育主義”,即“三綱”、“八德”、“八正”、“教養”、“始基”。“八德”則是馮庸教育主義的主要內容。“八德”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道德觀念。“八正”是“八德”的補充,是實踐“八德”的方法。馮庸大學辦學方針是貫徹愛國主義的精神,以培養新人、改造社會為基本出發點,加強道德教育、實業教育、軍事教育和體育,並使它們結合起來。在進行這些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實用、實戰,著眼於培養道德純正、體魄健康、有武勇精神、懂軍事、會技術的新青年,從而達到愛國、救國的目的。在馮庸大學牆上寫上了辦學宗旨“造成新中華的青年”,極力主張把愛國主義、民族自立貫穿於教育實踐中。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馮庸大學籃球隊

馮庸規定,除課堂上應講授的課程外,人人都要受軍事訓練,每日實行強迫運動一小時,即便是嚴冬積雪,學生也要坐臥雪地反覆苦練,以增強學生體魄,培養其吃苦耐勞精神。當時,瀋陽人都把馮庸大學與東大營、北大營兩個軍營相提並論,稱其為“西大營”。

最終命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1年9月19日清晨6點30分,瀋陽城淪陷,整個城市頓時陷入空前的劫難中。21日下午4點,馮庸大學和東北大學及東北大學工廠,均被日軍佔領,日本兵在學校內進行全面搜查,搗毀了校舍、實習工廠、辦公設施等,將教室、宿舍的箱櫃洗劫一空。日本兵還蠻橫地強令學生們當天全部離校,不準再上課。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馮庸大學義勇軍誓師大會

9月22日上午11時,日軍將馮庸大學校長馮庸逮捕監禁。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威迫被關押的馮庸出任東北領袖,組織滿洲獨立,並正式提出兩項條件:一是永遠脫離國民政府,宣佈獨立國;二是承認日本在滿蒙一切已得權利。本莊繁還承諾,在軍力上由日方充分幫助,財政由滿鐵株式會社接濟,讓馮庸替代張學良主持東北政局。馮庸大義凜然,斷然拒絕:“因此若殺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為賣國賊”。日本人認為馮庸還有利用價值,所以暫時未對馮庸下毒手。馮庸通過來探望他的老師給學校傳遞了一張紙條:“馮大師生速到北平。”學生們開始準備前往北平。

很多人開始為解救馮庸積極地活動。最後在馮庸大學日籍教授岡部平太幫助下,10月3日日軍釋放了馮庸。幾經磨難,28日,馮庸回到北平主持流亡中的馮庸大學校務,籌備馮庸大學覆校工作。1932年10月1日,馮庸大學師生在北平西直門崇元觀五號的前陸軍大學校舍覆校,張學良參加了開學典禮。

1933年6月,馮傢俬產基本耗盡,馮庸大學再也沒有恢復學校的力量了。經張學良同意,馮庸將學校併入東北大學。此事在《國立東北大學廿四週年紀念冊》有如下記載:“1933年6月,馮庸大學結束,併入該校,所佔原陸軍大學校址,由軍委會撥該校校舍。”馮庸大學絕大部分學生各奔東西。他們有的報考了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少數學生轉到浙江大學和河南大學。還有的回東北加入中共地下組織繼續抗日,有的青年投考軍校,報效國家。

馮庸大學從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畢業生。作為東北的第一所私立大學的馮庸大學,歷時六年宣告結束。


侃侃而談:東北第一所私立西式“大學”,有飛機七架,完全免費

瀋陽市鐵西區發現的馮庸大學飛機倉庫

這就是馮庸大學的傳奇,一個純私人創建的免費大學,它開啟了東北私立學校的先驅,感謝您的支持關注,如果喜歡,請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