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惠州和深圳的關係一直是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很多人說惠州是深圳的父親,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通過古代史及近現代史的行政區劃變遷來一探究竟。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深圳(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置縣屬東官郡,因境內有座寶山,山中有銀礦.當時的銀沙是銀子製作的寶貴原料,"言寶,得其寶者安,凡以康民也”故名寶安。當時的寶安縣轄地大約為如今的深圳市(包括寶安縣全境)東莞縣及香港全部。東官郡轄寶安、興寧等6個縣,範圍包括東江三角洲及寶安縣、惠潮一帶,而當時的東官郡的郡治(地級市市政府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南頭古城,南頭城是東官郡的行政管理中心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設置廣州府,轄1州15縣,為抵禦倭寇及海盜,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重新設立了新安縣,寓"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義。並在東莞守禦千戶所的基址擴建,建立新安縣治(新安縣治遺址現為深圳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安縣初建時,地域包括如今的深圳特區和香港區域,人口為33971人。到了清代,廣州府管轄14縣包括南海縣、番禺縣、順德縣、花縣、東莞縣、從化縣、龍門縣、新寧縣、增城縣、香山縣、新會縣、三水縣、清遠縣、

新安縣共14縣,範圍包括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區。 至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8月29日,中英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使新安縣香港島被英國佔領.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新安縣的九龍半島亦因《北京條約》而割讓給英國.光緒廿四年(公元1898年),清政府又與英國商討《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如今的新界租借與英國,為期限99年。自此原來面積為3076平方公里的新安縣,其中的1055.61平方公里,被英國強佔,變為現在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北宋1020年(宋天禧四年),禎州改名惠州,這是第一次以惠州之名出行在歷史舞臺上。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等4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惠州路為惠州府,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等4縣。1369(洪武二年),撤銷循州,其所轄龍川、興寧、長樂3縣併入惠州府。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析龍川、河源地置和平縣,1569年(明隆慶三年)析歸善、長樂地置永安縣,析河源、翁源、英德3縣地置長寧縣,均屬惠州府,惠州府轄10縣。1633年(明崇禎六年),析河源、和平、長寧、翁源等4縣地置連平州。惠州府轄歸善、博羅、長寧、永安、海豐、龍川、長樂、興寧、河源、和平等10縣和連平州(領河源、和平兩縣),

截止到民國1940年3月,只能算同宗(祖父廣東,父親一個廣州府,一個惠州府)的遠房堂兄弟。

民國時期,廣東行政體制變更為行政督查區,1936年(民國25年)9月,廣東省設置第四行政督察區,公署駐惠陽縣(可以理解為地級市駐地,當然不完全一樣),轄惠陽、博羅、海豐、陸豐、河源、紫金、新豐、龍門等8縣。到1940年3月,第四行政督察區,加轄東莞、增城、寶安,共11縣。同時公署移駐河源縣。這是可以查到的惠陽縣(惠州主體)和寶安縣(深圳主體)在一個行政督察區之下,注意不是在惠州下轄,是廣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建國後,1949年設東江專區,專署駐惠陽縣(惠州老城),轄惠陽、博羅、增城、龍門、連平、河源、和平、龍川、紫金、海豐、陸豐等11縣。1951年北江專區的新豐縣劃歸東江專區。東江專區轄12縣。1952年撤銷東江專區,將惠陽、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劃歸粵東行政區;連平、和平、新豐3縣劃歸粵北行政區;博羅、龍門、增城3縣劃歸粵中行政區。此時的深圳(寶安縣)1949年屬於珠江專區,專署駐中山縣。轄佛山市及中山、順德、南海、三水、花縣、番禺、東莞、寶安等8縣。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將中山、順德、南海、三水、番禺、東莞、寶安7縣劃歸粵中行政區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1956年設置惠陽專區(專區在建國後[1949年-1971年]一直作為準行政區劃形式存在,屬於省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專區不是一級政區,專署駐惠陽縣(惠州老城)。原粵東行政區所屬惠陽、河源、龍川、紫金、海豐、陸豐6縣及粵中行政區所屬博羅、寶安(駐深圳鎮)、東莞(駐莞城鎮)、增城、龍門5縣。粵北行政區所屬連平、和平2縣劃入惠陽專區,轄13縣。至此惠州和深圳正式至於惠陽專區名下(這時候可以說惠州和深圳有了同一個養父,是兄弟!)。

1958年4月惠陽縣劃出惠州鎮和東部地區,設立縣級惠州市和惠東縣。同年11月,撤銷縣級惠州市,12月撤銷惠東縣,先後並歸惠陽縣,同時將龍崗、橫崗、坪山、大鵬、葵沙、南平等鄉從惠陽劃出歸寶安縣。(這是一個必須記住的點,在這一通猛操作當中,縣級惠州市變回了惠陽縣,但是現在的龍崗區東部、坪山區、大鵬新區劃給了寶安縣(深圳),

相對於惠陽縣將自己一個兒子過繼個了自己的兄弟寶安縣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1970年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1975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地區設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即是地方各級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同時又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從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了地區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建制;1978年修訂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恢復地區行政公署作為省、自治區派出機關的法律地位

),地區駐惠州市(1964年惠州鎮復設縣級惠州市)。轄縣級惠州市及惠陽、博羅、龍門、河源、連平、和平、龍川、紫金、惠東、寶安、東莞、增城等12縣。1983年12月22日,國務院以(83)國函字269號文批准,撤銷汕頭地區,海豐、陸豐劃歸惠陽地區管轄,這是惠陽地區最後一次擴容。至此,惠陽地區管轄:縣級惠州市、惠陽、博羅、龍門、河源、連平、和平、龍川、紫金、惠東、寶安、東莞、增城、海豐、陸豐等1市15縣(從1975年憲法頒佈到1978年修正期間的四年,惠陽地區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從這個角度說,此時的惠州市[縣級]和寶安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親兄弟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1975年開始惠陽地區陸續劃出所轄縣份:1975年3月龍門縣、增城縣劃歸廣州市;1979年設深圳市(寶安縣升格,由省直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惠陽地區拆分為四個地級市:東莞市(東莞縣升格)、河源市(河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惠州市(縣級惠州市、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汕尾市(海豐、陸豐)。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惠陽地區1市15縣變為了深圳市(1縣)、東莞市(1縣)、惠州市(1縣級市4縣)、汕尾市(2縣)、河源市(5縣)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國務院1988年行政區劃調整的原文截圖


我們從1988年國務院文件的提法可以看出,撤銷惠陽地區,將惠州市升為地級市;設立惠州市惠城區;將原惠陽地區的惠陽、博羅、惠東3縣和廣州市的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說明惠州市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惠陽地區變更為地級惠州市,惠州市是由縣級惠州市升為地級市,而不是惠陽地區轉設而來,因為此時的惠陽地區實際上已經不再下轄龍門縣(1975年和增城縣一起劃歸了廣州)。所以,惠陽地區是整體撤銷了,然後通過重新跨區域組合成了4個地級市。

淺析惠州與深圳的關係到底是“父子”還是“兄弟”


所以,現在的惠州市和深圳市不是父子關係,而是遠房堂兄弟(1000多年前-1940年,共同屬於廣東省),兄弟(1940-1949建國前,共同屬於廣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堂兄弟(1949建國後-1956惠陽專區成立前,分屬粵東行政區,粵中行政區),兄弟(1956惠陽專區成立後-1975憲法頒佈前,共同屬於廣東省政府派出機構惠陽專區),親弟兄關係(1975年-1978年,同屬於憲法規定的惠陽地區一級行政區),叔侄(1979年-1988年惠州市成立前,深圳市屬於廣東省直轄,升格為地級市的縣級惠州市此時屬於廣東省政府派出機構惠陽地區,相對於這段時間的深圳市和惠陽地區屬於叔侄),親兄弟(1988年惠州市成立後--至今,共屬於廣東省)!

深圳真正得力惠州最大的時候是,惠陽專區兄弟時代,1958年原屬於惠陽的龍崗鄉、橫崗鄉、坪山鄉、大鵬鄉、葵沙鄉、南平鄉等劃給寶安縣。最終形成今天的深圳市行政區劃面積。今天成文主要是從另一個視角看深圳惠州這方土地的歷史變遷,無意否定深圳和惠州的歷史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