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明末23位軍事風雲人物

排名不分先後

洪承疇,明末軍事人物,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而後帶領滿清鐵騎肆意蹂躪大明帝國。

吳三桂,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原隸屬明朝,後投降清朝,受封“平西王”康熙十七年稱帝,不久在衡陽病逝。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

孫元化,西洋火炮專家,陰差陽錯使後金有了火器,孫元化也因此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

袁崇煥,明末名將、民族英雄,關寧鐵騎創建者,後因崇禎帝誤中反間計致使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

左良玉,明末軍事人物,以清君側之名,進攻南明朱由崧王朝,至九江病逝,其子左夢庚降清。

賀人龍,武進士,明末悍將,因保存實力,致使傅宗龍、汪喬年兩位總督被李自成殺害,後崇禎授意孫傳庭殺之。

孫傳庭,明末名將,組建秦軍,伏殺闖王高迎祥,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崇禎十六年,戰死於陝西潼關,以馬革裹屍而還,時年五十一歲,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么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

孫承宗,明末軍事家,修築關寧錦防線,培養了袁崇煥,以75歲高齡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對抗清軍,城破後自縊而死。

曹變蛟,名將曹文詔之侄,人稱“小曹將軍”,曹變蛟統兵有方,敢戰敢為,為抵抗滿清異族統治作出了巨大貢獻,後兵敗並俘,不願投降被後金殘殺。

盧象升,明末抗清名將,因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年僅三十九歲,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

楊嗣昌,明末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鎮壓農民軍,同時主張對清朝議和。但他的計劃沒能成功,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已患重病,聞此消息後驚懼交加而死(一說自殺),享年五十四歲。

周遇吉,明朝名將。寧武關之戰,力抗闖軍,戰死。追贈太保,諡忠武,古典崑曲大戲《寧武關》和京劇《寧武關》表現的就是周遇吉的戎馬一生,其中戲詞中曾多次提到周遇吉在楊柳青大敗清軍的輝煌戰績。

黃得功,行伍出身,積功至副總兵,為京營名將。在對農民軍的戰爭中,黃得功迫降五營兵,擒馬武,殺王興國,破張獻忠,戰功赫赫,後被清軍射穿喉嚨,於是拔刀自盡。

鄭成功,民族英雄,收復臺灣。

熊廷弼,明末將領,多次與努爾哈赤激戰,後為閹黨所害,天啟五年(1625年)被殺,並傳首九邊。

曹文詔,明朝崇禎年間將領,號稱第一良將,官至總兵。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功勳卓著。崇禎八年(1635年),在湫頭鎮之戰中因寡不敵眾兵敗自盡。

祖大壽,明朝末年名將,後降清。

滿桂,明末抵抗後金的著名將領,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明軍主要統帥,功勳卓著。崇禎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滿桂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趙率教,明末抗清將領,與後金阿濟格的大軍激戰,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圍,率教中流矢墜馬,力戰殉國。

毛文龍,雖說他爭議更大,但就好像袁督師不會投降後金一樣,擁兵一方,位高權重的東江總兵毛文龍也沒這麼弱智,他鎮守東江時後金總是提心吊膽,後被袁崇煥殺。

馬世龍,可能名氣不大,但不管怎麼說孫承宗在建立關寧錦防線時最器重的文官自然是袁崇煥,武將是馬世龍,可惜此人跋扈,而且早亡,孫承宗第一次下臺就是馬世龍的“柳河之敗”造成的,但轉念一想馬世龍善於指揮騎兵作戰,對了,他是西北人,通常西北姓馬的人都是很猛的。

李定國,南明第一名將,本是張獻忠殘部投降後,對明朝忠心耿耿,即使到了南明最後時刻仍然與清軍周旋,他打清軍勝率幾乎100%,可惜天意啊

劉綎,萬曆年間武狀元,勇猛無比,手使120斤鑌鐵大刀,人送外號“劉大刀”,有“晚明第一猛將”之稱。與後金激戰中他身中數箭,力竭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