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被禁賽,為什麼被譴責的是他的媽媽?


孫楊被禁賽了。

八年。此前孫楊取得的成績仍有效。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給出的依據是:

仲裁小組認為,負責對孫楊進行興奮劑檢測的人員完全符合資質;

更重要的,孫楊"沒有呈現出他有完全正當的理由,可以毀壞檢測樣、並放棄本次興奮劑檢測";

並且,這是他第二次違反興奮劑檢測的規定。

理由,很明確。


孫楊被禁賽,為什麼被譴責的是他的媽媽?

來自各方的回應


對於這個結果,孫楊在微博上回應。

"收到國際體育仲裁院的裁決結果,我感到震驚,憤怒,不能理解,並已委託律師依法向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訴,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真相。"

中國游泳協會表示:"我們支持孫楊繼續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回應,很中立。


如果把孫楊案的過程回顧下,可以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比方:

主監考老師帶了兩個行政人員一起監考。

考試過程中,監考老師懷疑一位同學卷子下面有小抄,要求查看。

但是這位同學質疑其中的行政人員沒有教師資格證,就把試卷撕毀燒掉了。

那麼你說應當怎麼處理呢?

這位學生到底有沒有作弊,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的對抗行為。更何況你把卷子翻開來給監考人員看下不就行了,除非真的有鬼。

國際體育仲裁法院(CAS)對孫楊的處罰,關鍵也不是他有沒有使用違禁藥物,而是對他的抗檢行為作出處罰。

所以禁賽期才長達八年。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有人說:"也沒有必要為孫楊惋惜了"


孫楊的師姐羅雪娟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是做一個英雄,還是一個鄰家男孩,可能孫楊還沒想好該展示怎樣的自己。"


孫楊的外籍教練丹尼斯也說過:"他還應明白自己需要一些其他的東西。希望他能多瞭解自己的個性,並且更懂得控制自己。"


正如知名體育評論員張路平的評價:"挑戰交通規則,他贏了;挑戰師徒規則,他贏了;挑戰贊助規則,他又贏了。今天他輸了,因為世界不會慣著誰。"同時,我們也看到,孫楊禁賽消息出來後,孫楊的媽媽楊明在朋友圈發佈長文,不久刪除……


還有聲音一針見血地指出:"孫楊的悲劇,在他媽媽身上。"

孫楊被禁賽,為什麼被譴責的是他的媽媽?

孫楊被禁賽,為什麼被譴責的是他的媽媽?

首先肯定的是:論專業技術,孫楊是一位國寶級的運動員,而孫楊的母親也如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愛子、護子,母愛拳拳。

孫楊能有今天的成績確實離不開媽媽的嚴格管教。

"但是"來了!

在孫楊的背後,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和孫楊形影不離對事件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孫楊媽媽。


不加節制的母愛

孩子小學六年級了,楊明還親自為孫楊繫鞋帶;

孩子不吃體育學院的餐,當媽的堅持十幾年如一日做飯煲湯送給孫楊吃;

就連"暴力抗檢"事件中,讓保安用錘子砸毀監測樣本的指令也是楊明下的。

楊明不僅僅是孫楊的慈母,還是他搞定一切的強勢經紀人

在武漢進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孫媽媽要求搬進運動員酒店同住,遭到中國游泳隊的反對,但在孫楊退賽的威脅下,國家隊最終讓步。

孫母對孫楊事業的支持,固然是可貴的。

但將母愛不加節制地投放到孩子身上、對孩子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全方位的實施高度控制,其實屏蔽掉了孩子經歷人情歷練的機會,更沒有讓他受到過什麼委屈。


孫楊被禁賽,為什麼被譴責的是他的媽媽?

在孫楊優秀的成績下,卻無法掩飾情商的偏低。

成績過人=享有特權孫楊的成績開掛後,負面新聞也沒有斷過:

與教練鬧翻、拒絕參加訓練;

領獎臺著裝違規,穿自己代言的運動品牌;

參加期間,以拒賽為手段讓母親一起參隊;

不止一次無證駕駛;

怒懟記者,發表不恰當言論;

與巴西女運動員當場起衝突;

誤服禁藥;

暴力抗檢事件,更是鬧得沸沸揚揚。

孫母一旦發現有關於孫楊的負面報道,就會動用所有關係讓媒體刪稿。據說她常用的殺手鐧是:"我們孫楊是取得了成績的運動員,你們不要搞臭他。

"

在這樣的母親引導下,孫楊難免不會成為一個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孫楊在接受採訪時說,請大家把他當成平常人,不要把他放在奧運冠軍的高度上看。

但是孫楊自己,在訓練時各種要求"特權"。

網上曾有過爆料,孫楊在浙江隊時,全隊共有50名運動員,9位隊醫,孫楊一個人專用其中最好的隊醫,還有5人專門為他服務,他住的酒店也和其他隊員不同,每天有豪車接送,不和隊友們一起用大巴。

孫楊被禁賽,為什麼被譴責的是他的媽媽?


想起一件事,大概是三年前,某作家和某位體育系統的官員吃飯,席間也說起來孫楊的事情,他就好奇地問了:"孫楊這樣各種特殊,你們不管麼?"

人家笑笑,回這位作家一句:"他又不會一直成績那麼好的。"

這話你怎麼理解?牛人有個牛脾氣,這很正常。為什麼孫楊有特權,三個字:成績好。

以為自己可以解釋規則"從砸樣本那一刻,他已輸了!"

"隨意挑戰規則,任性而為,已不是第一次這樣了,這次終於付出了應付出的代價!"

在眾多聲音中,"規則"一詞給我們的印象最扎眼,教訓也最深刻。

一個運動員,無論你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無論你有多紅,但永遠記著自己首先是一個運動員,然後才是一個明星。

倘若沒有忘掉初心牢記這個的話,規則和判例都在那裡,孫楊和團隊就不會拒絕讓他們帶走血樣,更不會自己找人動手用錘子砸開了存放血樣瓶的盒子?

這個操作,破壞了規則。"如果自身沒有問題,又何必糾結對方資質。如果認定對方資質不符,又何必在意檢驗結果。"

有網友還不惜搬出了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來提醒大家在遇到類似孫楊這樣的情況時,應該:"面對不規範執法,公民請先配合,再依法維權"。

理性的人都認為,規則面前,一視同仁。

你可以不滿規則,但在規則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你要麼遵守,要麼退出。孫楊和他的團隊選擇砸血樣樣品,就是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退出"。

不敬畏規則,輕易挑戰規則的代價是無比慘重的!




此次孫楊事件,希望能給所有的家長敲響警鐘,引以為戒:為人父母,要學會斷舍離,讓孩子獨自長大,獨自處理自己的事情。

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怎麼掌握自己的人生?對於人生,獨立性和健全的人格遠比金牌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