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那場瘟疫與吳又可

在明末崇禎時期北方地區的旱災越來越頻繁,糧食大面積絕收減產也導致了大量逃荒的難民南遷,明末大鼠疫開始於崇禎六年(1633年),地點是山西大同。崇禎十四年傳到河北,同年鼠疫傳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鼠疫又跟隨著叛軍四處傳播。吳有性(字:又可)的老家江蘇吳縣也不例外,據《吳江縣誌》記載:當時連年瘟疫流行,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倖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村闢歷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淒涼景象,使他感慨不已,憤然衝破習慣勢力的桎梏、廢棄仕途,不應科舉,走上了研究醫學的道路。


明朝末期那場瘟疫與吳又可

《大明劫》中吳又可劇照

崇禎十四年瘟疫從河北傳染至北京,人偶然腋下或者大腿起了個膿腫,過不了多久就會吐出談談的血而死去,闔門死絕無人收葬。一家都死光了,沒人敢來收屍。有的新婚之家,新婚夫婦一起死在婚禮之上,有人騎馬而行正在說話,後面的人突然吐血死了。現在看來這裡說的膿腫很可能是對腺鼠疫患者淋巴結腫大的稱呼。


明朝末期那場瘟疫與吳又可

吳又可在親歷過鼠疫災害的過程中,不斷摸索發病的根源,果斷地提出瘟疫很可能是病人口中呼出的雜氣所致,這種雜氣通過呼吸道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撰寫完成了《瘟疫論》一書,開創了我國傳染病研究之先河,並且首先猜想到了細菌的存在,這比歐洲要早了200年。


明朝末期那場瘟疫與吳又可

明朝末期那場瘟疫與吳又可

吳又可經歷了數次疫情創立了達原飲治療瘟疫。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644年清軍入關,吳又可因拒絕剃髮令而被清軍殺害。

醫生行走於明末亂世,即使有著天縱之才秉持著救世濟民的理念也很難有所作為,甚至連保命都成了難題,但吳又可大膽突破常規,積極治療瘟疫,還著書立作傳世於後人,他是明末懸壺濟世鐵骨錚錚的好醫者。

吳有性,字又可,漢族,江蘇吳縣東山人。明末傳染病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