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通識」6探索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本質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把人類社會獨立於自然界來研究,是很難研究得清楚的。只有把人類社會當成物質的子系統,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分支物種,這樣才能真正明白人類社會的樣子。

「哲學通識」6探索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本質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50億年,地球的存在大約46億年,生物的歷史至少也有33億年,而人類的歷史大概為300萬年。人類史佔生物史千分之一都不到。而人類本身就是長有智慧的高級生物,天然就是個有意識的肉體,是存在與意識的結合體。從人類史研究人類,就會有存在與意識,誰先誰後,誰決定誰的爭論。如果把目光擴大到整個宇宙史,存在與意識的問題就可以輕鬆回答。

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最初地球沒有生命,經過億萬年演化,才從無機物演化出有機物,再從有機物演化出生物,從低等生物演化出高等生物,最後才產生人類。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通俗點講,人類就是脫了毛的猴子。東非森林退化成草原,迫使猿下地行走,解放出來的雙手從事勞動,勞動使猿進化成人,交流產生語言,語言催生意識。從這個尺度看,顯而易見,存在先於意識,存在決定意識。

意識是自然界為了解決複雜問題而產生的高級產物。所以,意識對存在的影響與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人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被動的適應自然,叫“物競天擇,應者生存”。猴子是不會生產鋤頭的,但人可以製造飛機大炮。而有意識的人類就不一樣了,在尊重客觀本質與規律的基礎上,對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進行天翻地覆的改造。能造火箭上天,能造航母下海,造出來的原子彈能毀滅地球幾次。從宇宙尺度看,是存在決定意識,從人類社會尺度看,是意識爆裂地反作用存在。所以,看問題既要長尺度看,還要中短尺度看,這個才全面。

「哲學通識」6探索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本質

二、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

1、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的自然物質基礎。主要有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等。人的活動受自然條件制約,同時也對地理環境進行改造。改造地理環境,給人類帶來豐厚的收穫,同時也消耗大量原料,併產生大量廢物。急功近利,人類將自取滅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要學習與自然界和平共處,破壞我們的自然物質基礎,也就等於破壞了我們自己。人與自然必須協調發展。

2、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不僅指人的數量,還包括質量等。人口因素的特點:(1)人口生產週期較長。女人一般要十五六歲才能生育,目前正常的人口生產週期超過20年。

(2)人口的生產形式特殊。物質生產主要以農場、工廠為單位進行。人口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進行。(3)調節速度慢。農業生產一兩年就可以調節。人口生產在短時間內很難調節。最佳的人口狀況,就是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適應物質的生產要求。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3、生產方式

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個方面。勞動是人類區別動物界的根本標誌。魚是不會生產鋤頭,人可以。生產方式是社會其他一切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的基礎。人總要解決吃、穿、住、行,才能去從事其他活動。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和社會制度更替。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社會制度。誰擁有生產資料,誰說了算。政治要麼是維護已經佔有了的物質資料,要麼上來就搶佔物質資料。

「哲學通識」6探索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本質

4、經濟、科技等交往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獨自生存,就如同一潭死水,發展變化極其緩慢。開放交往,就算石頭,受到冰火兩重天的衝擊,石頭也會爆裂聚變。交往,使得各種科學、技術、方式在短時間內在不同地域就可以幾何式的上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通過交往,你拿來就用。中國發展了幾千萬都沒有人想到。這就是交往的神奇力量。就像俗話說的,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跟誰交往。充分交往,可以優勢互補,大家都可以幾何式增長。

三、人類社會的本質

社會生活包括物質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它們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推動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社會的本質是實踐。細胞是個結構,它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每部分工不一樣。蜜蜂群是個結構,它有蜂王、工蜂、雄蜂組成,每個部分分工不一樣,個體已經是整體的一部分,某一部分離開,自己將活不了,蜂群也會滅亡。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每個人看似獨立,實際是社會整體的一部分。有人負責生產糧食,有人負責生產工具,有人負責生產文化。每個人都無法獨立生存,都在服務著別人,也被別人服務著。

不同的實踐方式將區分不同的時代。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後科學時代等。

總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意識爆裂地反作用存在。人類社會的基礎,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科技與交往。人類社會的本質是實踐。實踐就是人的實際行動。不同的行動方式,決定不同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