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殺蟲後白鰱浮頭怎麼辦?

用戶6878005565568


魚塘殺蟲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殺蟲劑比較多,其中較為常見的主要有硫酸銅、阿維菌素、依維菌素、辛硫磷等。

白鰱本來就是一種耐氧能力比較弱的魚,與池塘中別的主要魚類相比,它的耐氧能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它們又主要是生活在水體的上層,所以如果白鰱一直浮頭,則說明水體極有可能就是出現了缺氧的問題。所以,也有一些水產養殖戶們利用白鰱的這個特點來作為水體是否缺氧的一個指示標。

在池塘使用了剎劑而出現白鰱浮的問題,可能的原因有幾點:

一是藥劑使用有點過量,造成魚出現刺激而浮頭。

二是有些藥劑使用過後必須要進行增氧,比如硫酸銅。如果使用後不進行增氧,池塘中就會出現缺氧的問題。

三是殺蟲後池塘出現氨氮超標的問題而引起浮頭。其實這個原因最重要的還是池塘中氧氣含量不足,被殺滅的蟲體被分解造成了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

魚出現浮頭後,一般採取幾個方法補救:

首先是換水。通過換水來迅速的增加池塘中水體含氧量,另外還能夠降低池塘中有害物質的含量。

然後就是增氧。即使是換水也是需要增氧的,開啟增氧機給水體繼續增氧。

第三是對池塘進行底改,使用EM菌、乳酸菌等進行底改,改善底部環境,促進已經被殺滅了的蟲體的分解。

如果魚出現中毒的問題,還可以考慮使用阿托品來進行解毒,如果魚是出現刺激反應,可以考慮使用VC來進行緩解。


洞庭清水塘


魚塘殺蟲後白鰱浮頭怎麼辦?

水產養殖過程中,我們都少不了用藥來預防魚病,特別是現在這季節氣溫開始回升,很多水產養殖戶都會選擇天氣好的時候來用藥預防魚病,例如常見的預防性殺菌、殺蟲之類的。那麼在用藥過程中,當魚塘殺蟲後塘裡的白鰱出現浮頭時怎麼辦?


用藥之後塘裡的魚出現藥物反應這也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在水產養殖中我們也會經常見到,一般同一水體中比較易出現這種情況的魚就是小雜魚然後是白鰱,因為這些魚對於藥物和水體中的溶氧量非常的敏感。因此,當用過殺蟲藥之後塘裡的白鰱出現浮頭時,個人建議你如下來處理。


  1. 確認用量:當有魚出現用藥後的藥物反應時,要及時再次算一下整個塘的用量有沒有計算錯誤、用藥中的稱量是不是精準、正確等,只要這些步驟沒有出現問題,則有問題也好處理。


  2. 增氧:若是浮頭不是很嚴重時則可以將塘裡的增氧機開起來,以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只要魚和水質沒別的問題,通常通過增加水體溶氧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3. 檢查魚和水:如果魚塘裡的水質或者裡面的白鰱本身有問題時用藥之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當用藥後白鰱出現浮頭時先要對塘裡的水檢測一下,看一下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之類的是不是出現過高的情況,同時看一下白鰱魚的鰓部是不是有問題,如是水有問題則最好是先換些水。
  4. 換水:如是藥的用量較大時魚出現這種情況,若是很嚴重時可以考慮將魚塘裡的水換掉一些,重新加一些新水進塘裡以降低魚塘裡藥物的濃度,這樣也可以起到緩解魚的不適。
  5. 用藥緩解:這也是當魚塘裡魚藥物反應嚴重或是用量過大時才會用到這一方法,通常除換水之外也可以在水中用一些多維、vc、或有機酸之類的來降低藥物對魚的刺激,從而減輕魚的不適。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白鰱浮頭一般幾種情況

01

“變天”時大氣壓降低,水中溶解氧減少,溫度突然變化更容易引起倒藻缺氧,所以白鰱浮頭主要發生在“變天”的時候。

02

水體氨氮超標或者倒藻,引起中毒反應,白鰱鰓絲暗紅,血液載氧能力弱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03

水中輪蟲等浮游動物過多時,會加劇氧氣的消耗,濾食藻類使藻類光合作用產氧能力降低,導致水體缺氧,引起浮頭。

04

在浮頭髮生前使用過芽孢桿菌,而且往往用量偏大,這些菌類耗氧或耗氧嚴重時引起白鰱浮頭!針對這幾種情況,一般有這些有效的處理方法:

01

平時儘量少殺蟲,因為殺蟲會引起浮游生物劇烈變化,大量死亡藻類的屍體會懸浮或沉降到底層更容易滋生寄生蟲,同時殺蟲還會引起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用“強底淨”勤改底,常用“暴血停”清鰓,抑菌抑蟲更能有效預防疾病。

02

當浮游動物過多時,可在早晚沿著距離池塘邊2-3米寬的位置潑灑“混殺先鋒”,情況嚴重的連用兩次,一般下午7點左右使用,可有效改善浮頭情況。

03

當氨氮超標時可以使用“水平安”2畝/瓶和“解毒靈”1畝/k袋解毒;

藻類丰度不足時應及時補肥。

呃,我們不要只把預防掛在嘴上,應該有切實的行動,常常關注養殖水環境,水產養殖的前提還是要養水。





華夏山泉


1.首先殺蟲要注意天氣,要選擇晴天上午殺蟲,因為殺蟲藥會耗氧;

2.殺完蟲不要立馬走開,要注意觀察一段時間的魚塘,看是否有不良反應;

3.殺完蟲如果魚浮頭,如白鰱浮頭,則表示魚缺氧,這個時候把增氧機打開,如果魚嚴重缺氧,都不到增氧機那裡去,甚至魚都要靠邊,則立馬解毒、打增氧顆粒,增氧機也不要停;

4.等到魚逐步恢復正常,喂料時則適當在飼料拌些多維和葡萄糖來給魚補充能力,因為缺過氧的魚會比較耗體力;

5.要多注意調節水質,改底、補菌、培肥來使水體達到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這樣魚體寄生蟲也會相應減少,繼而可以減少殺蟲次數,從而以避免對魚體的刺激。


周洋younger


當一塘魚,就只是白鰱浮頭,請問這是什麼問題?從前年到今年,從春天到冬天,從四川走向全國,據我瞭解的情況,各地都有這種現象,養殖戶遇到這種情況,各路漁醫得出的結論無數,專家也好,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卒也罷,無論用的是正規大廠家的藥,還是一些小企業的藥,養殖戶要的是什麼,不需要說得天花亂墜,最後找一大堆理由,就只要一個效果:白鰱不再漂在水面就行了,只要魚不死就行。這要求並不高吧,但實際上呢,有的治療了幾個月,錢花了無數,但問題依然存在。這兩天,我又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也不能說自己有多牛,不然我也不用去考研了,但在摸索中實踐出了一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這個情況,還是四年前,第一次遇到還是簡陽的楊老闆,四五十畝塘,白鰱在水面上漂了好多天,老闆聯繫我時,由於在外地,他著急就找了成都另一位漁藥經銷商,認為是中毒,並有點鰓黴,但把相應的藥用了,卻不見多大效果,最後七八十畝水面的魚塘,撿了兩三千斤白鰱,幾乎就沒剩幾條。

我親自處理最大的一起,就是前年在遂寧的大英,黎老闆的水庫,死了兩個月,當時我去時正值盛夏,死魚的味道幾公里外都能聞到,多時一天撿一兩千斤,少的時候,也是幾百斤死魚,兩個守水庫的工人不夠用,還要外請工人幫忙,時間一長,人都請不到了。走到水庫邊,當老闆領我去看用過的藥時,只見空瓶用飼料編制袋堆了四五口袋,從殺蟲到消毒,從改底到解毒,調水到內服,統統用了一遍,有些還不止一遍,面對這樣的情形,我也只有耐著性子,忍著臭味,在汗流浹背中反覆的解剖、觀察,鏡檢,搞了一整天,我也沒有得出讓我自己信服的答案,回到住處,我把我所能問的所有人都問了個遍,但仍然未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於是第二又和黎老闆一起到了水庫,這一次,我終於找了線索,通過觀察,確實發現有蟲在移動,且不是呈同一方向的,當鎖定是寄生蟲後,避開此前所用過的殺蟲藥,用了一款魚康還未上市的藥來試了下,就暫時叫魚康美吧,一試,還真有效。三天後死魚就控制了下來。

前兩天老家二叔給我打電話,說白鰱浮頭,我讓他撈兩條魚來看,由於沒有撈到,我估計多半是鰓黴引起的鰓絲腫脹或是爛鰓什麼的,由於家裡沒藥,就想了個土辦法,用食鹽處理,可用了不見效。然後他又去當地魚藥店拿了藥,還檢查了水,溶氧也不缺,也是認為有鰓黴,用了水楊酸也沒有起作用。這一拖又是兩天,才趕緊找打魚來看,當看到魚後,我斷定就是之前說的情況,幸好,魚塘面積不大,只有幾畝地,但這又得到一個數據,冬天也要發生此病,只是死亡量相對少很多。

白鰱浮頭,對於經驗的豐富養殖戶來說,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浮頭,許多人不禁有這樣的懷疑,是不是溫度突降,引發水體對流,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浮頭?也許又有人會問,是不是真菌、黴菌引起的疾病,由於魚的鰓出現病變,影響的了白鰱呼吸水體的溶氧?也許又有人會說,是不是由於藻類中毒所引起,像三毛金藻中毒;當然也有人會說,這就是缺氧引起的,雖然測了溶氧不缺,但測得不準呢?這些可能有沒有呢,應該說都有,這個白鰱浮頭究竟是我所說的寄生蟲引起的嗎?對我來說也是一道題!

為什麼是道題呢,回到第一性原理來思考這個問題,那就得回到白鰱浮頭的本質是什麼?顯然本質是白鰱機體內的血液裡要麼沒有足夠多的血紅蛋白,要麼沒有足夠多的供血紅蛋白承載的氧,總的來說,就是缺氧。假如這個缺氧的源頭來源於外部,那就與外源的水體溶氧有關,如果其他魚也浮頭,那說明水體溶氧不足。正因為其他魚不浮頭,所以一下就可以把前面那些可能性基本否定了。這下就會到考慮白鰱這條魚本身,是白鰱的鰓絲器官出了問題,還是白鰱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出了問題,顯然用了殺蟲藥,寄生蟲引起的爛鰓,完全可以因為用對了藥而起作用;但同樣也可能是作用於血液內的其他因素呢?因為具體是什麼蟲,什麼原理,都尚不清楚,所以就真的是道題。

雖然是道題,卻並不防礙我們運用這個實踐結果,用殺蟲的辦法去治療白鰱浮頭,就像我們對大腦的開發,通過練習,有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就把一長串數字記住,擁有超強的記憶力,但我們至今都沒有完全弄懂大腦是怎麼回事。

白鰱浮頭,餌料魚不吃食要注意了

5月份的時候,許多地方的養殖戶打電話,說出現了中午魚浮頭,再詳細一瞭解,有的已出現死白鰱的情況,然後餌料魚的吃食也不好。當去現場看得多了,針對今年的這一情況,我都得出一經驗了。當白鰱出現浮頭,緊接著不久就會出現死白鰱,接下來就是飼料魚吃食降低。特別是養草魚、叉尾鮰、黃桑魚和名優魚等。過不了多久,最多一週,像草魚、叉尾鮰緊接著就會發病。如果現在你家的魚也出現這種現象了,那請你務必參考我的建議,雖然不一定全對,但從目前來看,只要我親臨現場的,都是診斷對了的。

言歸正轉,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告訴你,就是壞鰓變形蟲引起的,經常看我寫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條蟲,還是去年我在遂寧大英縣黎老闆的水庫上發現,當時水庫有三百畝,每天死上千斤白鰱,多時兩三千斤,已死了一個月左右了。當第一天看了下來,我也不能確診是什麼病,睡了一覺,也想了一晚,於是第二天又驅車去水庫上檢測了一上午,終於把這個蟲找到。當時請教了我所能詢問的所有我請認為有水平的人,得出了至少五種以上的意見,真不知聽誰的,最後我還是通過反覆的觀察,按自己的理解用了藥,當時真是算整對了,效果很明顯,不出兩天,死魚減少。結下來的時間裡,我就一至想把這條蟲搞懂。沒有金鋼鑽,哪敢攬瓷器活,所以升級設備,當花了血本把進口顯微鏡買回來,仍然看沒清蟲體的內部結構,傻眼了,又花血本買採錄的攝像頭,幾千元一個的攝像頭,買一個不行,則又買一個。期間想到大學裡的的設備好,拿去看了還是沒得到我要的結果。突然有一天,看到手機相素高,靈感一來,趕緊把手機攝像頭取出來,但沒有操作系統,白忙活了。總之,為了拍出那幾張清晰的照片,還真花了不少功夫。

還有一養殖戶打電話來說,當地賣魚藥的給他說的,我是騙人的,完全業餘水平,檢查魚鰓都沒看,一看就是忽悠人的,太不專業了。確實昨天我寫的關於叉尾鮰的壞鰓變形蟲沒的寫到鰓絲的栓查,哎,就當我是殺豬殺屁股的另類殺豬匠吧。其實啊,也不是沒有檢查,只是昨天忘了寫上去。現把這張圖附於後面。

對於壞鰓變形蟲,引發的所有魚病,最初的症狀,就是鰓絲出現腫脹,繼而出現溶合,魚表現出的初期症狀,就是浮頭,不吃食。而最先發病的就是白鰱,繼而草魚、叉尾鮰、黃桑魚等。我之所以給它取名壞鰓變形蟲,還是一同行說了,既然有爛鰓,而且蟲的形狀多變,建議取成壞鰓變形蟲,我也覺得這主意好。所以才叫的這名字。


趙小賤賤聊三農


在使用殺蟲劑時一定不能過多增加使用劑量,使用時選擇晴好天上午使用,並要多稀釋潑灑均勻,開起增氧機半個小時以上。發現魚有異常及時開動增氧機、大量加註新水,潑灑腐植酸鈉。


黃土地的根


水產養殖中,如果在池塘溶氧不高的時候進行殺蟲,會造成水體中的魚類缺氧。只要開多幾臺增氧機就好了


加州鱸的追隨者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啊,殺蟲後魚會浮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水質缺氧這個時候我們要應該用增氧泵給水增氧。如果是天氣引起的天氣沉悶,最好同時還要加註新水,如何浮頭嚴重可以往水裡加註藥劑雙氧水。


老表兵仔


 應對方法:

  1.急救魚!解毒與消除抗應激為第一步,防止出現大規模死魚。如碧水爽+潑灑姜解毒。

  2.調節水質,淨化改底,如安消酶等微生物製劑產品。


朵拉圖


立即換水,一邊排水,一邊上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