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黃忠在戰場單挑的時候頗有英雄相惜之感,為什麼封五虎上將時關羽得知黃忠在列時很不高興?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既然說到單挑,那就是《三國演義》的事了,確實長沙之戰關羽和黃忠大戰了總共近二百回合,關羽都不得不感嘆,黃忠的刀法並無破綻,黃忠也不得不承認,關羽對他“馬失前蹄”留手了,所以不忍箭傷關羽。所以,看起來關羽和黃忠應該是“惺惺相惜”的,但是卻不得不打引號,因為即便有這種感覺也很脆弱,完全沒有達到關羽和張遼“一見鍾情”的級別。



更何況,隨後的發展,又讓關羽和黃忠的關係又變的微妙起來。關羽是個十分高傲的人,所以才執意要帶著五百校刀手去攻打長沙,沒想到遇到黃忠這個硬茬,不過好在還是拿下了長沙。但是,準確的說,關羽並非靠自己拿下的,而是魏延斬殺了太守韓玄,放出黃忠,迎接關羽入的城,所以說到底魏延得分去許多功勞,關羽不算全勝之功。但是,假如黃忠能給關羽面子,在入城之初就歸服,那麼關羽相當於幫劉備招攬了一員五虎上將,也有面子,再參考關羽和魏延的關係,關黃也必然會更進一步,或許就能皆大歡喜了。但是,黃忠雖然仁厚,但是也有傲嬌的一面,關羽沒辦法,只能去請劉備和諸葛亮了。



所以,這裡有個悖論,假如黃忠是關羽收服的,那麼極有可能只是關羽副將,那就不能成為日後的五虎了。假如黃忠非要劉備,諸葛亮來請,那麼在政治資本上會比歸服關羽要優越得多,發揮空間也大得多(也可以說黃忠有老謀深算的一面),才能建立更多的功績,揚名天下。再加上黃忠年事已高,建功立業刻不容緩,也是情理之中。但是,關羽氣量再小,也不會這樣就反對黃忠進入五虎的。所以,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關羽對黃忠缺乏瞭解,特別是功績上。比如,劉備的入蜀之戰,一開始帶著黃忠,魏延,關平,劉封,龐統去世後,隨後諸葛亮和張飛,趙雲又一起入蜀和劉備會合,隨後漢中之戰黃忠的勇猛大家又看在眼裡,只有關羽一人在荊州。



所以,關羽對黃忠的躥升自然帶著不解,除此以外,還有幾點原因:第一,黃忠確實年老,再打也沒幾年了;第二,黃忠不像張飛和趙雲關係親密;第三,黃忠的資歷僅高於馬超,卻又沒有馬超的身世;因此,再綜合以上的原因,關羽鬧鬧情緒也是情有可原。而且,小說中也沒有明確關黃二人關係從敵意到親密,更多的是關羽的忠義和黃忠的仁厚達成一種微妙的和解罷了。說到底,這也不復雜,關羽和黃忠交集還是不多,關羽既不可能對黃忠入選五虎十分理解,但是也達不到堅決反對黃忠的地步,否則以二爺的個性,也不會因為費詩的幾句話就幡然醒悟了。


大飛熊騎士


這個問題實際上在戰長沙時,關羽在心裡就埋下了對黃忠的蔑視與不滿。當對陣黃忠時,關羽並沒有佔多大便宜。首先兩人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二戰關羽欲使拖刀計,黃忠偏又馬失前蹄,關羽不忍心乘人之危,讓黃忠換馬再戰,三戰黃忠故意敗走,關羽追近之際,黃忠翻身一箭射中關羽盔纓根部以報昨日不殺之恩,關羽很是惆悵。若非長沙太守韓玄疑心太重,逼反黃忠獻關,關羽長沙之戰的功勞則會大打折扣。黃忠雖然投降,但對關羽依然不屑一顧,關羽入城請黃忠相見,竟裝病不出。做出降劉備不降關羽的姿態來看給關羽,關羽能不憋悶嗎?

所以當劉備封五虎大將時,關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算是吐了一口怨氣。

關羽在屢次戰勝對手的同時,也養成了他目空一切驕橫傲慢的性格,最終也因此而喪命。


用戶李森


《三國演義》書中已有答案!

當時劉備在眾人的擁護之下晉升了漢中王,為了表彰大家的功績,劉備就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進行了封號和任命,我們一般說五虎將。

當時任命書拿到關羽跟前的時候,他第一句話就是漢中王封我何爵,關羽的性格就是這樣,他心裡藏不住事兒,有什麼疑問不滿,質疑他都要第一時間講出來。這一次也一樣,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當聽到說自己是五虎將之首的時候,他馬上又追問是拿五虎將。

當時來傳信的是費詩,他告訴關羽, 是關,張,趙,馬,黃五位大將。這時候就能看出來關羽的態度。他認為,張飛是我和劉備的弟弟,自然沒有問題。馬超是世代名家也沒有問題。趙雲跟著劉備已經很久了,也算我的弟弟,也可以吧。可是你黃忠一個垂垂老矣的老將怎麼能夠跟我們並列呢?

在關羽看來,黃忠屬於是行將就木的老將,不能和我們這些當打之年的大將並稱,論資歷,黃忠在加入劉氏集團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當時劉備已經打下了一片基業,沒有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絕不是雪中送炭之將,僅僅是錦上添花之臣。

上面呢都是關羽明說的,他其實還有私心不好講出來。我們知道關羽曾經和夏侯淵交戰過,沒有斬落夏侯淵,面子上過不去。但是黃和夏侯淵交戰馬上就斬掉了,這對於關羽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他覺得黃忠有威脅到他的地位。

關羽高傲的性格,黃忠較淺的資歷以及這種心理層面的暗鬥,讓關羽不滿黃忠的排位。





李龘Lida


導語:關羽單挑黃忠,是關黃的第一戰,也是奠定老將黃忠虎將的一戰。且看演義中如何說。

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罷,兩馬交鋒。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收兵後,關羽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說明老將黃忠,武力、技能非凡。



次日,關黃再戰,黃忠馬失前蹄,關羽喝曰:“我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再次日,老將黃忠詐敗射關羽,也放了關二爺一馬。

這就是英雄惜英雄,惹得武陵太守韓玄疑其與關羽勾結,欲怒推斬黃忠,危機時刻,魏延揮刀反之,遂幸其生。

老將黃忠最有名的戰績就是刀劈夏侯淵。《三國志》中就這麼一句:“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權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此番妙殺,黃忠獲得常人夢寐以求的成功。這得益於,定軍山法正籌謀運策得當。還得益於遇到明主劉備,有了劉備,等於是“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黃忠這個人,年輕的時候,未見得有多出眾,他恰逢劉備集團奮發有為之時。

不久,劉備就封他為後將軍,與關、張、馬、趙同列。別人不說什麼,關羽不樂意了。為什麼呢。

黃忠的名望有問題



其實,就是諸葛亮也不大讚同把黃忠封為後將軍。《三國志》記載了諸葛亮的評價:“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而令便令同列。”

就是說,黃忠的名望一直沒能和關羽、馬超等相提並論,如今讓他與關、馬平起平坐,馬超、張飛在現在附近,目睹了黃忠的軍功,還可以加以解釋,而關羽遠在荊州,知道了一定不會高興,不如取消這項任命。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老將黃忠被埋沒了二三十年呢?

其一,黃忠與他妻子很恩愛,但由於難產死了,對黃忠刺激很大。但不久兒子在一場瘟疫中死了。喪妻喪子,家庭不幸,迫使他無意於功名利祿,意志消沉。

其二,黃忠在荊州跟隨劉表的從子劉磐轉戰南北,但在荊州說了算的是蔡瑁。蔡瑁把他們排擠到了政治中心之外。

其三,曹操奪得荊州後,黃忠沒被曹操發現,他只能跟著韓玄幹。誰知韓玄外君子內小人,忌憚黃忠在荊襄一二年的發展,處處提防黃忠。他只讓黃忠負責一些小事,不能盡展所長。

所以關羽不高興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劉備有他自己的考慮,他覺得黃忠是降將,封了他,更能籠絡那些擇賢而仕的官員的心。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切從政治需要出發。

關羽還有關羽不高興的理由。



一、當然與關羽一向親下而驕上,傲視同儕的脾氣秉性有很大的關係。

他一聽自己被拜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就表達了不高興,果然就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同列?”就是說,我一堂堂大丈夫,怎麼能和一個老兵為伍?

二、關羽在為趙雲抱打不平。

因為桃園結義之後,一直是關羽張飛護衛劉備安全的指責。而後來趙雲投奔劉備後,劉備孤身在袁紹陣營,關羽張飛都不在身邊,只有趙雲擔任保護劉備的千斤重擔。

劉備出征益州後,趙雲留在荊州,保護劉備家小,截江奪阿斗。諸葛亮西征的時候,他又跟隨諸葛亮,保護蜀漢第一頭腦。

所以,關羽很可能不樂意與黃忠同列,是希望讓趙雲擔任後將軍。

閒將西話:老將黃忠雖早期默默無聞,但自從遇到劉備,《三國志》記載:“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在定軍山一戰定乾坤,官封五虎上將。

那麼遠在荊州的關羽不高興,一與黃忠名望布高,二與關羽的脾氣秉性有關,三關羽有替趙雲鳴不平的緣故,四與他猜不透劉備的用心良苦有關。這正是有人詩讚劉備的那樣,“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閒將西話


先看演義里長沙戰役後,黃忠不肯投降,此時關羽的反應。

關羽對劉備和諸葛亮說:“黃老將軍不僅神勇,且忠義無比。自長沙失守,整日閉門謝客,我幾次登門拜訪,均被拒之門外。只叫家人傳出話來說是‘休做降將’。”劉備親自去黃忠府裡,為黃忠的赤誠和忠義下跪時,關羽也跟著下跪了。劉備諸葛亮關羽向黃忠行禮

再看劉備自立漢中王、封五虎上將時,關羽對黃忠的態度。

劉備派費詩為使到荊州,關羽問劉備封了哪五虎上將,費詩回答:“關、張、趙、馬、黃是也。”關羽怒道:“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前後反差也太大了吧。

在長沙時,關羽不僅對黃忠尊敬有加,還幾次登門拜訪,更是對身為敗軍之將的黃忠行最高禮節。

封五虎上將時,關羽卻嫌棄黃忠是老卒、恥與為伍。

為什麼關羽對黃忠的態度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

原因是此時的關羽是真的驕傲了。

驕傲是關羽的代名詞,不驕傲就不是關羽。

關羽一直很驕傲。問題是驕傲要有驕傲的資本。

長沙戰役之前的關羽,聞名天下的是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和千里走單騎,這些都說明了關羽作為一名武將個人的英勇和忠義。

可再看關羽作為一名武將的歷程就很尷尬了。

陶謙讓徐州,好不容易有塊地盤,卻因張飛喝酒誤事被呂布搶了。

二次奪取徐州,又迅速被曹操打下,三兄弟首尾不能顧,關羽被迫降曹。

黃巾餘黨龔都、劉闢讓出汝南郡,這塊地盤剛到手,又被反應迅速的曹操奪走。

劉表把新野給劉備,充當荊州北部門戶,說白了就是劉表的看門狗而已,而且一當就是六年。

就連新野這個小縣,曹操還是不放過,劉備關羽只得再次流浪。

不難看出,在長沙戰役之前,關羽追隨劉備半生,卻如喪家之犬,四處流離、處處受挫。

因此關羽即便是驕傲,也只能以個人的武力和忠義為資本,面對英勇和忠義不下於自己的黃忠,關羽惺惺相惜不難理解了。

可十年後的關羽就不同了。

赤壁之戰後的十年,劉備勢力迅速膨脹。到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劉備不僅擁有西川還據有荊州三郡,勢力超過孫權,更是從曹操手裡拿下漢中。

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的關羽,作為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其地位身份自然水漲船高。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劉備拿下益州後,關羽受命都督荊州。

此時的關羽,已經是一個擁有數郡地盤、數萬兵馬的統帥,在天下的棋盤裡,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羽想和馬超比武,諸葛亮只能一個勁地吹捧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意思是馬超只能和張飛比,和你關羽不在一個檔次。

關羽的反應很可愛,“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把諸葛亮的回覆書信抄寫給屬下們看。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連江東孫權都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

身份不同了,關羽的傲氣就再不收斂了。

事實上,此時的關羽不單單瞧不起黃忠,除了少數人外,他幾乎沒有看的上的。

魏國他只看的上張遼。

東吳除了呂蒙,其他人在他眼裡只是“群鼠”,一聽說呂蒙養病就把荊州守軍調走。

自家這邊,如他所說,只有張飛趙雲和馬超了。甚至孫權作為三巨頭之一,也被關羽輕視,孫權求婚得到的答覆是“虎女焉能嫁犬子”。

可一個尷尬的事實是,關羽看不起黃忠,黃忠卻在劉備入蜀的過程中立下顯赫戰功,劉備攻取漢中時,黃忠更是斬了曹操心腹大將夏侯淵。

而關羽近十年裡,鎮守荊州固然同樣重要,卻遠遠不如黃忠聲名顯赫急切的關羽想證明自己,於是北上攻打襄陽樊城。不料先是被曹仁阻擋在樊城,接著又被以前自己看做小弟一般的徐晃打敗。最後連荊州後方也被江東“鼠輩”佔領。一代名將關羽,最終敗走麥城。

關羽敗走麥城

可以說從輕視黃忠、小視天下英雄的那一刻起,關羽的命運就註定了。藝術大師徐悲鴻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或許更為實際一點的說法應該是,身處逆境卑微時,不可無傲骨,因為沒有傲骨的人成不了大器;身處順境高位時,不可有傲氣,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不小心栽跟頭,很容易輸的一無所有。





阿狸阿


由於關羽出生貧苦,早期又經歷了一段流亡生涯,常常受士大夫官員的欺壓,導致他對社會的上層士大夫多持反感的態度。久而久之這份反感,逐漸演變成了孤高自傲、眼高於頂。關羽確實誇讚過黃忠的武藝,但並不代表他看得起黃忠,更不代表他與黃忠英雄相惜。

道理很簡單,長沙城破後,黃忠對關羽閉門不見,關羽亦未登門拜訪。即說明二人彼此沒有英雄相惜的態度。關羽當初放黃忠一馬,是因為他不想勝之不武。黃忠不忍射殺關羽,是因為報昨日不殺之恩。彼此之間都不想失了義氣。僅此而已!

關羽打骨子裡是瞧不起黃忠的,因為黃忠年過六旬,尚自默默無聞,關羽稱其為“老兵”,也就是老而無成的意思。

那麼!劉備封賞五虎大將的時候,關羽為何獨獨不滿黃忠呢?

先說為什麼反對的問題?除了關羽本身的性格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從公元211年劉備入益州,到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期間一共經歷了八年,在此期間,劉備集團在前線的戰事,大多由張飛、趙雲、黃忠輪換擔任大將。三人也因此創下了很多的輝煌成績。關羽則不同,這八年內一直擔任荊州的駐防大將,沒能跨出國門一步。

眼見張飛、趙雲、黃忠等人縱橫沙場、建功立業,自己卻只能蝸居在荊州,做個後方的守門員。關羽心中早有不滿。作為蜀漢的首要將領,他更希望自己能像張飛、趙雲等人一樣,身臨前線攻城拔寨、建功立業,而不是常年駐守後方,無仗可打。

從諸葛亮傍略四郡,足可看出關羽並不想做防守型將領。當時的情況也差不多,關羽負責駐守在荊州,張飛、趙雲在前線作戰。起初眾人拿下了零陵,後張飛攻奪了武陵,趙雲亦攻奪了桂陽。關羽聽聞後,立馬給劉備寫信,並以兄弟之情相威脅。劉備於是讓張飛星夜去替換關羽。

原內容如下:

聞知長沙未曾取得,如兄長想手足之情,教關某幹這陣功榮甚好。

因此!關羽表面上不滿黃忠,實際上是在敲打劉備雨露均霑。無論這次封的五虎大將是誰,關羽一定會對其中之一表達不滿。

蜀漢五虎大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除了關羽,還有另外四人。四人中張飛、趙雲是自家兄弟,自然不便對其表達不滿。

馬超是世代公侯之家,雖然關羽向來對其沒有好感度。但是在其初投益州的時候,他已經對馬超表達過一次不滿了,總不能老是盯住一個人欺負吧。

那麼!就只剩下黃忠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也勉強能算個理由。

當費詩領出王旨,讓關羽出兵攻打襄樊地區後,關羽的態度立馬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落得個皆大歡喜!


愛尚文史


當時劉備在眾人的擁護之下晉升了漢中王,為了表彰大家的功績,劉備就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進行了封號和任命,我們一般說五虎將。

當時任命書拿到關羽跟前的時候,他第一句話就是漢中王封我何爵,關羽的性格就是這樣,他心裡藏不住事兒,有什麼疑問不滿,質疑他都要第一時間講出來。這一次也一樣,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當聽到說自己是五虎將之首的時候,他馬上又追問是拿五虎將。

當時來傳信的是費詩,他告訴關羽, 是關,張,趙,馬,黃五位大將。這時候就能看出來關羽的態度。他認為,張飛是我和劉備的弟弟,自然沒有問題。馬超是世代名家也沒有問題。趙雲跟著劉備已經很久了,也算我的弟弟,也可以吧。可是你黃忠一個垂垂老矣的老將怎麼能夠跟我們並列呢?

在關羽看來,黃忠屬於是行將就木的老將,不能和我們這些當打之年的大將並稱,論資歷,黃忠在加入劉氏集團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當時劉備已經打下了一片基業,沒有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絕不是雪中送炭之將,僅僅是錦上添花之臣。

上面呢都是關羽明說的,他其實還有私心不好講出來。我們知道關羽曾經和夏侯淵交戰過,沒有斬落夏侯淵,面子上過不去。但是黃和夏侯淵交戰馬上就斬掉了,這對於關羽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他覺得黃忠有威脅到他的地位。

關羽高傲的性格,黃忠較淺的資歷以及這種心理層面的暗鬥,讓關羽不滿黃忠的排位。



小王搞事情


關羽想做荊州王!!

關羽並不是不滿意和黃忠同屬五虎將,而是不滿劉備的封賞!!! 他覺得劉備僅僅給自己一個五虎將之首的封賞過於貶低了他自己,所以他的理由是不與老足為伍。他是以貶低黃忠為藉口來抬高自己!

仔細想想,關羽那個時候也已經五十八歲了!!他比黃忠又能小多少呢。所以這個理由推辭五虎將封賞是站不住腳的!

再有,五虎將是什麼,五虎將只是一個稱謂,不是官職,他不能代表你有實權,這才是根本!

劉備自封漢中王就等於有了一個小朝廷,有太傅有尚書令有軍師,這些都是有實權的人,就連魏延都是漢中太守!!漢中太守才是職位,才有實權。既然有了朝廷編制,那麼是不是就應該有了官職呢?關羽在意的是劉備沒有給他名義上的實權,雖然他可以調動荊州軍馬,但是他畢竟沒有官職,他不是荊州牧或者荊州太守又或者是荊州王!!調動兵馬多少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

自從劉備攻取荊州四郡以後,荊州九郡有六郡在劉備手裡,劉備坐上漢中王以後有了荊州益州和漢中三個地區,地盤大,作為劉備的心腹,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勞,給個荊州王都不為過最低也要給個太守吧,不然做事心裡不踏實!

這才是關羽的真是想法!既然黃忠能封五虎將,那麼關羽應該是漢中王與五虎將之間的存在,而不是五虎將之首!所以荊州牧或者荊州王才是最好的封賞!

你看看費詩勸解關羽是怎麼說的,今漢中王雖有五虎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豈與他人等同。後面還有一句,不應該計較官位之高下。其實從這些話就能聽出來,費詩知道關羽想當荊州王!同為五虎將,哪有什麼官位高低呢?但是你又不能做漢中王,那就只能做兩者之間的那個位置了。

荊州王,才是關羽真正想要的!


足球和股市


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探討一下。

眾所周知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冊封了“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五個人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之所以給他們如此顯赫的身份和地位就是為了表彰他們的赫赫戰功。

在這五個人中關羽和黃忠的關係非常微妙,他們倆曾經在長沙戰場上正面交手,兩個人勢均力敵。他們交手三次,第一次交手他們大戰100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次交手關羽使用拖刀計取勝,他饒了黃忠一命;第三次交手黃忠展示出他百步穿楊的本領,他放過關羽一馬。通過這一戰關羽對黃忠的武力和技能大加讚賞,同時他對黃忠產生了英雄相惜之感,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當得知黃忠與他一起位列“五虎上將”時,關羽又表現出很大的情緒,《三國演義》中這樣記載:

先主為漢中王,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那麼黃忠被冊封為後將軍關羽為什麼會非常不高興呢?其中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1、關羽非常看重氣節和忠義,黃忠是個降將,他不認可降將做大將軍。

黃忠的身世很悲慘,他雖然有一身好武藝,但是他的大半生都沒有遇到明主,他鬱郁不得志,備受欺凌和冷落。

早年間黃忠在荊州做了劉磐的部下,他想嶄露頭角,可是掌握荊州實權的是蔡瑁,蔡瑁將他排擠在政治中心之外。曹操大破荊州後黃忠沒有去處,他又投奔了韓玄,不料韓玄對黃忠很不信任,他對黃忠處處制約,黃忠終日鬱鬱寡歡。

黃忠在長沙大戰關羽,他保住了長沙,這本是奇功一件,沒想到韓玄誤以為黃忠勾結關羽,他想要殺掉黃忠,幸虧魏延從中幫忙黃忠才得以脫身。後來黃忠投奔了劉備,逐漸成為蜀軍中的一員大將。

黃忠一生中多次易主,在那個年代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關羽非常看重氣節和忠義,他看不上這種多次易主的人,他不屑於與這樣的人為伍,因而當他得知黃忠位列“五虎上將”時他會勃然大怒。

2、關羽認為黃忠的名望不夠,他的戰功不足以使他做後將軍。

黃忠投靠劉備集團後有過不少功績,他最主要的功績就是定軍山刀劈夏侯淵,《三國志》中對於這件事是這樣記載的:

“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權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這一戰的勝利黃忠功不可沒,但是法正籌謀運策得當同樣至關重要,對此關羽心知肚明。

此役過後由於戰局的部署,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人分派到別的戰場,劉備身邊只有黃忠等幾個得力干將,這時劉備對黃忠非常器重,每每對他委以重任,他為奪取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因此因此屢獲封賞,職位也是一路飆升。

奪取漢中後劉備執意要封黃忠為後將軍,與關羽、張飛、趙雲以及馬超同列。平心而論黃忠的名望和其他四人相比的確不夠,他的戰功不足以使他做後將軍,關羽對黃忠質疑不足為奇。

3、後將軍的地位非比尋常,關羽認為這個職位應該由趙雲來擔當,他為趙雲打抱不平。

趙雲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比較早,他是劉備的貼身保鏢,多次救劉備於水火。他為了救劉備的家眷在曹營裡殺了“七進七出”,險些喪命。

諸葛亮西征時趙雲隨軍前往,他擔當起保護諸葛亮的重任,無疑他將這個任務完成得相當出色。

鑑於趙雲的出色表現,關羽自認為後將軍應該由趙雲來擔當,當他得知這樣關鍵的職務劉備冊封給了黃忠時,他非常氣憤,他不接受這樣的安排。

結語

“五虎上將”是蜀國的頂樑柱,也是關係蜀國命運前途的關鍵人物,關羽在得知黃忠被冊封為後將軍時非常不高興,他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殊不知劉備在這件事情的安排上經過了深思熟慮,這是一個為蜀國後期發展的明智之舉,從這一點上來看劉備的確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明主。


劉笑東


我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我覺得非常值得參考一下

關羽是因為被封為五虎上將而不滿,但不能明說只能從四個人裡面找一個影響弱一點的人挑刺!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且聽我分析!

首先說明一下:劉備和關羽並沒有拜個把子,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是這樣的:"關羽張飛以兄侍劉備",有一點一定要說清楚,那就是有沒有上下級關係,這個很重要!

答案很肯定的,

但是!但是!但是!

關羽在殘留的漢室中的官職是比劉備大的!!吃驚吧

還記得關羽在斬顏良誅文丑時被漢獻帝親封漢壽亭侯!這個漢壽亭侯不是小官,而且是漢獻帝親封的,這點非常重要!而同時期的劉備只有一個空稱號“左將軍”人稱”劉皇叔”先聲明劉皇叔只是個稱號,和“左將軍”一個樣無實無權!!

三國志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還細分為幾個檔次,也即由高到低分別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其中,“關內侯”源自商鞅在秦國時期設立的二十級爵位之一,關內侯只有封號,沒有封國。而縣侯、鄉侯、亭侯的食邑,則大小不等

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官封關羽為前將軍,並授予符節和斧鉞。拋開關係不講,你一個爵位比我低的人,只給我一個前將軍!我之前的爵位呢,真是莫名其妙!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關羽為什麼不滿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