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 才子寫下奇文反駁, 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新文化運動中,其中有一條叫做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因此,當時出現一批專家學者對用於記錄文言文的“漢字”也展開激進的抨擊。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 才子寫下奇文反駁, 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其中,以語言學家錢玄同(錢家人才輩出,其子錢三強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文學家魯迅、原北大校長蔡元培以及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等專家學者都或多或少的主張廢除漢字,將漢字用拉丁字母取代,學者專家之所以要主張廢除漢字,要用看似簡單的拉丁方案改良文字,原因就在於當時社會的文盲太多,國民又剛從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走出來不久,其封建奴性思想嚴重,思想麻木,民智未開,只有將複雜的漢字廢除,讓中國人轉而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才能改變中國多文盲這一現狀。從而促進思想解放。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 才子寫下奇文反駁, 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針對漢字拉丁化(拼音化)的局面,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在1930年曾寫下一篇“同音文”,《施氏食獅史》一文,此文堪稱千古奇文,題材為文言文,全文只有一個音,即“shi”。隨後又寫下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亦只有“ji”這一個讀音,實在讓人佩服。

趙元任,他出生於光緒十八年,他的先祖是清代著名詩人趙翼,父親中過舉人,母親馮萊蓀亦是擅長詩詞歌賦。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趙元任雖然很早就開始接觸傳統文學,但他本身的語言天賦更是讓人稱奇。成年後出國深造,並先後任教於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我國清華大學等等著名院校。他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同時還是我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曾在加州伯克利學院任教數十年。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 才子寫下奇文反駁, 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據說在一件石頭屋子裡有一位詩人姓施,他的喜好與常人不同,喜歡獅子,還曾發誓要吃掉十隻獅子,為了完成這一願望,施先生經常去市場找獅子。

在一天十點鐘的時候,他又一次到了市場,市場中恰巧有十頭大獅子,施先生看到這獅子後,決定用自己十把石頭弓箭將之射殺。射殺後施先生便將獅子的屍體帶走了。到了自己的住所後,因為石屋很潮溼,他特意讓侍者來擦拭乾淨。等到擦乾淨後施先生才決定吃這些獅子,可是這時他才發現,這十頭獅子屍體竟然是用石頭做的。請解釋這件事情。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 才子寫下奇文反駁, 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文章應用了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為春秋時期季國大臣季康子的妹妹,此人也是齊悼公呂陽生的夫人,因此被稱為季姬。文章講道,季姬因為感到寂寞,於是便收集了一些雞來養,而這些小雞都是那種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性子比較野。

野雞餓了嘰嘰亂叫,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餵它們。雞吃飽了,跳到季姬的書箱上,季姬怕髒,忙叱趕雞,雞嚇急了,就跳到幾桌上把桌弄髒了,季姬更著急了,就借竹箕為趕雞的工具,投擊野雞,竹箕的投速很快,卻打中了幾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

季姬睜眼一瞧,雞躲在幾桌下亂叫,季姬一怒之下,脫下木屐鞋來打雞,竟把雞打死了。想著養雞的經過與艱辛,季姬情緒激動,就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 才子寫下奇文反駁, 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中國千百年留下了很多絢麗的文化,歷來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形成了美妙的漢字,而語音和文字本身也具有獨立性,如果僅僅只是追求簡單,裡面的“魂魄”就被捨棄了,最終也會走不遠,反而還丟了自己千年來形成的燦爛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