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有“漢初三傑”的說法,其中蕭何為漢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糧草,韓信帶兵平定了北方各國,張良總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奇謀妙計,是劉邦的主要謀士,沒有張良的漢軍猶如無頭的蒼蠅,沒有正確的政治方向。但是算無遺策、居功至偉的張良,在建立漢朝後就退隱,實在是讓人覺得可惜。

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至於退隱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張良的家族本是韓國的相國,以恢復韓國為己任,能歸附劉邦實屬機緣巧合。但是開國後的劉邦感覺自己並沒有完成國家的統一,於是向各位異姓王開刀,韓王信早晚要被劉邦收拾,因此張良選擇了明哲保身,退出暗流湧動的政治漩渦。韓王信後來被迫謀反,張良也的確避免了被牽連。

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雖然張良退隱後拒絕為他人出謀劃策,但遭遇到老熟人還是被強人所難,這個老熟人就是呂后。劉邦晚年寵幸戚夫人,又看出呂后有代劉而王的野心,因此動了廢長立幼的心思,立更像自己的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如意。劉邦召來群臣商議,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對,靠著叔孫通的勸諫,劉邦才沒有一口咬死,但劉邦顯然是打算一意孤行,一定要廢劉盈立如意的!

呂后見狀也確實毫無辦法令劉邦回心轉意,只好向當時的頂級謀士張良請教。張良表現得十分為難,但是想到廢長立幼確實有誤國家,於是獻計:請來商山四皓。

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時的名士,後來隱居於商山,劉邦親自召喚也沒有請來,如果劉盈能夠屈尊請來,則證明劉盈作為儲君的資本已經非常雄厚,太子之位是動不了的。呂后一聽大喜,果斷請來商山四皓,後來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在劉盈周圍,果然不再動廢立之心。

劉邦將這個結果告訴戚夫人,夫妻倆相擁而泣,戚夫人與呂后爭寵鬥爭多年,她知道自己以後多半沒有好結局。劉邦更是瞭解自己的原配是什麼性格,不免為戚夫人母子的前途擔憂。如果劉邦知道是張良出的主意,估計當場就得滅了張良全家。

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但事實總是客觀存在的,伐英布、戰匈奴都沒有張良的參與,“這種小事”劉邦也不會去聽張良的意見。劉邦死後,呂后血腥的報復就開始了。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下場悽慘;儘管劉盈拼命保護弟弟,如意還是被毒死。殺紅眼的呂后並沒有就此收手,接下來是劉邦的兒子們,長子齊王劉肥被氣得憂鬱而死,淮陽王劉友被囚禁餓死,梁王劉恢被逼自盡,連呂后的親生兒子劉盈也算是被她氣死。

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唯一一個結局好些的是代王劉恆,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他登基稱帝的代價是死了四個兒子,疑似因為他們和呂后沾親帶故,功臣集團雖然有意擁立劉恆,卻不得不殺光呂后的餘黨,因此看來呂后沒有殺劉恆,不是因為薄夫人母子低調,而是因為他們是姻親。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劉邦低估了張良和呂后。張良作為“漢初三傑”的智囊型人才選擇退隱,劉邦居然沒有再請他出山。事實上,在殺韓信、伐英布、戰匈奴等事件中,假如能有張良從中出謀劃策,劉邦的壓力會小得多,甚至可能避免漢初近百年屈辱的和親。

張良一生的最後一計,可害苦了漢高祖劉邦

呂后則更是被劉邦遠遠地低估,劉邦大概以為呂后滿足權力就會適合而止,沒想到幾個兒子接連遭殃,連漢朝統治的根基都差點被動搖。這是劉邦所想象不到的,不過呂后變態的心理,說不定也是在長期的宮廷鬥爭中演變而來的,如果不是周勃、陳平站出來挑頭,以後呂家外戚還不知道會有什麼么蛾子。

不過這張良人生中的最後一計,卻把劉邦的後代們坑得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