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一)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一)

道口古鎮位於古黃河西岸的鯀堤之上,依衛河而興,始於宋朝。道口 之名,因有李姓人家在黃河渡口擺渡而得名,史稱李家道口,距今已千餘年曆史。明朝初年,朱棣因遷都北京,重修大運河,並在道口設遞運所運輸官資、軍需,古鎮因此日益繁榮。道口古鎮依靠大運河航運,上通輝縣(今輝縣市)百泉下達天津,交通順暢,航運發達,素有“小天津”之稱。

明清時期,“道口鎮綰轂水陸,商賈懋遷,貨物駢比,居民齪齪,頗 有魚鹽之繞”。民國年間與朱仙鎮、賒店、周口並稱“中原四大名鎮”。

名揚四方的道口燒雞、馳名海外的道口錫器、盛極一時的同和裕銀號、 鏢局鏢師流傳下來的武術功夫……無不記錄著古鎮的昔日輝煌。民居、商號、碼頭、寨牆見證了古鎮千年的繁華。

清嘉慶十九年(1814)設滑浚丞,人稱“文衙門”、滑浚協防外委署, 人稱“武衙門”,由滑縣、浚縣兩地聯合管理。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道口鎮由浚縣劃歸滑縣,同年 11 月,滑縣人民政府由八里營鄉萬集村遷至道口鎮,延續至今。經過日新月異的發展,如今道口鎮居民有 7.8 萬人,已與城關、錦和、小鋪等鄉鎮、街道相連接,構成了大格局的現代城市框架。由於縣城不斷向東、南方向發展,因此使道口古鎮的街巷格局和古老建築風格得以完整保留。2014年被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公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8年2月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欄目組在道口古鎮拍攝紀錄片《道口古鎮——公而忘私》,在中央電視臺七套播放;2018年5月中央電視臺《鄉土》欄目組在古鎮錄製《古鎮裡的狂歡節》,在央視四套播放。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