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最近,中國消防發了一個微博,我第一反應就是傻眼了:

讓爸爸回家的時候把病毒帶回家是什麼操作?

聽完這一段音頻,我是又感動又心酸。

寶貝問:“爸爸,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來?”

爸爸有點感動:“爸爸也想你了,不過現在還回不去呢。”

突然寶貝提高了聲調:“爸爸啊,你回來的時候把病毒帶回來!”

這個要求聽得爸爸臉上估計都寫滿問號了:“把病毒帶回來?為什麼啊?”

寶貝生氣地解釋:“媽媽說,那病毒不讓爸爸回來,我想揍它一頓。”

寶貝的解釋,讓爸爸感動又好笑:“那些醫生叔叔阿姨都已經替爸爸揍它了,好吧。”

最後寶貝還略帶失落地說:“那好吧。”

孩子對病毒這個詞並沒有什麼概念,在他的世界裡,對它的評判只有好壞。

因為它,爸爸才不能回家,是它不乖。所以他才想要揍它一頓,這樣子爸爸就能回家了吧。

也或許他心裡也有一個保護爸爸的英雄夢,最後那句“那好吧”,是因為自己沒能幫到爸爸,所以有點失落吧。

歸根結底,讓他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和給出溫暖的答案的背後,其實是他對爸爸的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遠遠不止這一種。

01

藏起來的愛,是讓父母安心

在南京,有一個男孩叫徐添,他的父母一個是重症科護士,一個是民警。

在疫情發生以後,爸媽倆都奮戰在一線,沒辦法照顧他,只能把他交到奶奶手中。

可是老人對於上網課這些完全不懂,最後是老師知道了這樣的情況,把他接過去照顧。

可是再好的照顧,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

他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八點,只有那時候媽媽才有一點休息時間能和他視頻。

儘管隔著手機屏幕,但是至少能讓他看到他的媽媽。

可是跟媽媽視頻時,媽媽問他:“你想不想家?”

他卻笑著回答:“我不想家,我在胡老師家很好。”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為了讓媽媽放心,他還會跟媽媽說自己的食量變大了,做事情速度變快了,不像以前那樣慢吞吞了。

只是他真的不想家、不想爸爸媽媽嗎?

當然想,大人離開父母久了都會想念,何況是個孩子。

當記者私下問他在家裡會不會想爸爸媽媽早點回來的時候,他說:“想,想和他們天天在一起。”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用故作堅強來“欺騙”父母,只是為了不讓他們對他太牽掛——就像我們成年後跟父母聊天時總是報喜不報憂一樣。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懂事,甚至懂事得讓人心疼。

在河北定州,有一個6歲小女孩,因為她的醫生媽媽在前線支援,她很久沒有見過媽媽。

有人問小女孩:“你想媽媽嗎?”

女孩有點猶豫,然後略帶著哭腔說:“我想,我也得堅強著。”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周圍的人都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她真棒。

她確實很棒,可是看得我心疼地想哭。

小孩子都喜歡黏著自己的父母,希望父母能夠分分秒秒都陪伴在身邊。

她才6歲,卻說出一句懂事的話。

不是隻父母才會把思念藏在心裡,孩子那些強忍著沒說出口的思念,是愛,是懂事,是為了讓父母放心的故作堅強。

如若可以,我相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夠乖巧懂事,但是更希望他們還小的時候,只做一個簡單幸福的孩子。

02

能照顧自己,是讓父母的放心

在河南焦作,10歲曲恩澤被網友稱為“硬核男孩”,他的警察爸爸和護士媽媽都在抗擊疫情中奔赴在一線,家裡只留下他自己。

他硬核在哪裡?

他自己做飯,主動寫作業、上網課,家中缺東西的時候,就戴上口罩和護目鏡,獨自去購物,將自己照顧得很好。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獨立得超出了我們對一個10歲孩子的想象!

我們都知道,早上沒人催起床,晚上沒有趕去睡覺,做什麼都沒人管……這樣的生活看似很自由自在,其實很容易覺得孤單。

他不想念父母嗎?

想啊,他說每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吃午飯的時候,可以和爸媽視頻通話。

但是他沒有任何消極或不滿,他還很驕傲地說:“他們的工作是為了人民,我覺得爸爸媽媽是我學習的榜樣。”

同樣硬核的還有浙江一個小女孩。

因為身體原因,她每天都要注射生長激素,可是爸爸媽媽都在戰疫一線,一個星期大半時間都不在家,她只能自己給自己打針。


儘管每次出門前,媽媽都會先把藥水給她配好,也會告訴她怎麼給自己注射。

普通孩子看到針,都想逃跑,她卻要自己往身上戳。

可是她一點都沒有責怪自己的父母,也沒有要求父母要陪著她。

她愛爸爸媽媽。

因為愛,所以能夠照顧好自己,讓父母在一線不用太擔心。

小小的孩子,在我們辛苦付出的同時,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體諒著父母,愛著父母。

孩子的愛不會因為父母的陪伴不夠而減少。

說到底,孩子一直都是100%愛著我們。

03

胡攪蠻纏的愛,是給父母的真心

前幾天,軍醫趙興輝在出徵支援武漢前,收到10歲女兒的一封信。

這封信不僅感動了他,還感動了不少網友。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得知爸爸趙興輝要出征支援湖北的消息,女兒氣炸了,胡攪蠻纏地試圖搶過爸爸的手機給他的主任打電話,她以為,只要打電話給主任,爸爸就可以不去了。

她的任性,只是因為擔心自己的爸爸,害怕自己的爸爸會感染。

父母的所有辛苦,所有不容易,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以為她不懂事,胡攪蠻纏,背後藏著的都是她對父母的愛。

在爸爸出發前,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除了因為這件事給爸爸道歉,控訴爸爸以外,最後的話讓人淚目:

“不管你做什麼決定,我和媽媽都會支持你,你要記住我和媽媽永遠愛你,還有我和媽媽可以當你的依靠,我也是你的靠山。”

她還給爸爸提出10個要求。


“爸爸,你把病毒帶回來!”背後故事讓無數父母感動又心酸

10個要求裡,都是強調讓爸爸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記得打電話回家告訴她他的近況,以及她永遠愛爸爸。

強調了三遍的事情,就是要爸爸平安回家。

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需要被照顧,被保護。可是就是這樣的孩子,已經想要用稚嫩的肩膀,做父母的依靠。

日劇《mother》中有一句臺詞:“不是經常說父母會給孩子無償的愛嗎?我覺得恰恰相反,孩子給父母的愛才是無償的。無論發生了什麼,無論如何,都會愛著父母。”

因為它不涉及利益,沒有任何理由,倘若非要說一個理由的話,那便只有愛,單純且美好的愛。


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管是懂事、任性、獨立、堅強……他們的每一種表達方式,都純粹以愛為出發點。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港灣,那麼孩子就是父母最強的後盾;如果說神沒有辦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那麼孩子一定是神送給父母的禮物。

孩子給我們的愛,不假思索,讓我們體驗到的是人生中最純粹的溫暖。

因為孩子給的愛,我們才有了無限的力量和勇氣。

就像作家馮塵說過的一句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互相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