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最近,中国消防发了一个微博,我第一反应就是傻眼了:

让爸爸回家的时候把病毒带回家是什么操作?

听完这一段音频,我是又感动又心酸。

宝贝问:“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爸爸有点感动:“爸爸也想你了,不过现在还回不去呢。”

突然宝贝提高了声调:“爸爸啊,你回来的时候把病毒带回来!”

这个要求听得爸爸脸上估计都写满问号了:“把病毒带回来?为什么啊?”

宝贝生气地解释:“妈妈说,那病毒不让爸爸回来,我想揍它一顿。”

宝贝的解释,让爸爸感动又好笑:“那些医生叔叔阿姨都已经替爸爸揍它了,好吧。”

最后宝贝还略带失落地说:“那好吧。”

孩子对病毒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概念,在他的世界里,对它的评判只有好坏。

因为它,爸爸才不能回家,是它不乖。所以他才想要揍它一顿,这样子爸爸就能回家了吧。

也或许他心里也有一个保护爸爸的英雄梦,最后那句“那好吧”,是因为自己没能帮到爸爸,所以有点失落吧。

归根结底,让他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和给出温暖的答案的背后,其实是他对爸爸的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远远不止这一种。

01

藏起来的爱,是让父母安心

在南京,有一个男孩叫徐添,他的父母一个是重症科护士,一个是民警。

在疫情发生以后,爸妈俩都奋战在一线,没办法照顾他,只能把他交到奶奶手中。

可是老人对于上网课这些完全不懂,最后是老师知道了这样的情况,把他接过去照顾。

可是再好的照顾,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

他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八点,只有那时候妈妈才有一点休息时间能和他视频。

尽管隔着手机屏幕,但是至少能让他看到他的妈妈。

可是跟妈妈视频时,妈妈问他:“你想不想家?”

他却笑着回答:“我不想家,我在胡老师家很好。”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为了让妈妈放心,他还会跟妈妈说自己的食量变大了,做事情速度变快了,不像以前那样慢吞吞了。

只是他真的不想家、不想爸爸妈妈吗?

当然想,大人离开父母久了都会想念,何况是个孩子。

当记者私下问他在家里会不会想爸爸妈妈早点回来的时候,他说:“想,想和他们天天在一起。”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用故作坚强来“欺骗”父母,只是为了不让他们对他太牵挂——就像我们成年后跟父母聊天时总是报喜不报忧一样。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懂事,甚至懂事得让人心疼。

在河北定州,有一个6岁小女孩,因为她的医生妈妈在前线支援,她很久没有见过妈妈。

有人问小女孩:“你想妈妈吗?”

女孩有点犹豫,然后略带着哭腔说:“我想,我也得坚强着。”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周围的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她真棒。

她确实很棒,可是看得我心疼地想哭。

小孩子都喜欢黏着自己的父母,希望父母能够分分秒秒都陪伴在身边。

她才6岁,却说出一句懂事的话。

不是只父母才会把思念藏在心里,孩子那些强忍着没说出口的思念,是爱,是懂事,是为了让父母放心的故作坚强。

如若可以,我相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乖巧懂事,但是更希望他们还小的时候,只做一个简单幸福的孩子。

02

能照顾自己,是让父母的放心

在河南焦作,10岁曲恩泽被网友称为“硬核男孩”,他的警察爸爸和护士妈妈都在抗击疫情中奔赴在一线,家里只留下他自己。

他硬核在哪里?

他自己做饭,主动写作业、上网课,家中缺东西的时候,就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独自去购物,将自己照顾得很好。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独立得超出了我们对一个10岁孩子的想象!

我们都知道,早上没人催起床,晚上没有赶去睡觉,做什么都没人管……这样的生活看似很自由自在,其实很容易觉得孤单。

他不想念父母吗?

想啊,他说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吃午饭的时候,可以和爸妈视频通话。

但是他没有任何消极或不满,他还很骄傲地说:“他们的工作是为了人民,我觉得爸爸妈妈是我学习的榜样。”

同样硬核的还有浙江一个小女孩。

因为身体原因,她每天都要注射生长激素,可是爸爸妈妈都在战疫一线,一个星期大半时间都不在家,她只能自己给自己打针。


尽管每次出门前,妈妈都会先把药水给她配好,也会告诉她怎么给自己注射。

普通孩子看到针,都想逃跑,她却要自己往身上戳。

可是她一点都没有责怪自己的父母,也没有要求父母要陪着她。

她爱爸爸妈妈。

因为爱,所以能够照顾好自己,让父母在一线不用太担心。

小小的孩子,在我们辛苦付出的同时,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体谅着父母,爱着父母。

孩子的爱不会因为父母的陪伴不够而减少。

说到底,孩子一直都是100%爱着我们。

03

胡搅蛮缠的爱,是给父母的真心

前几天,军医赵兴辉在出征支援武汉前,收到10岁女儿的一封信。

这封信不仅感动了他,还感动了不少网友。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得知爸爸赵兴辉要出征支援湖北的消息,女儿气炸了,胡搅蛮缠地试图抢过爸爸的手机给他的主任打电话,她以为,只要打电话给主任,爸爸就可以不去了。

她的任性,只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爸爸,害怕自己的爸爸会感染。

父母的所有辛苦,所有不容易,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以为她不懂事,胡搅蛮缠,背后藏着的都是她对父母的爱。

在爸爸出发前,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除了因为这件事给爸爸道歉,控诉爸爸以外,最后的话让人泪目:

“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和妈妈都会支持你,你要记住我和妈妈永远爱你,还有我和妈妈可以当你的依靠,我也是你的靠山。”

她还给爸爸提出10个要求。


“爸爸,你把病毒带回来!”背后故事让无数父母感动又心酸

10个要求里,都是强调让爸爸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记得打电话回家告诉她他的近况,以及她永远爱爸爸。

强调了三遍的事情,就是要爸爸平安回家。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需要被照顾,被保护。可是就是这样的孩子,已经想要用稚嫩的肩膀,做父母的依靠。

日剧《mother》中有一句台词:“不是经常说父母会给孩子无偿的爱吗?我觉得恰恰相反,孩子给父母的爱才是无偿的。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如何,都会爱着父母。”

因为它不涉及利益,没有任何理由,倘若非要说一个理由的话,那便只有爱,单纯且美好的爱。


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懂事、任性、独立、坚强……他们的每一种表达方式,都纯粹以爱为出发点。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港湾,那么孩子就是父母最强的后盾;如果说神没有办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那么孩子一定是神送给父母的礼物。

孩子给我们的爱,不假思索,让我们体验到的是人生中最纯粹的温暖。

因为孩子给的爱,我们才有了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就像作家冯尘说过的一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互相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