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專業總數出現井噴式增長


中國高校的專業數量開始出現井噴式增長。這些年,雖然高校每年都有新增專業,同時也有撤銷的專業,但總量處於增長的狀態中,2020版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裡,有703個專業,意味著高校本科專業比2018年增加了116個,比2019年增加了197個。


中國高校專業總數出現井噴式增長


中國高校專業總數出現井噴式增長


中國高校專業總數出現井噴式增長


中國高校的專業數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爬坡,軀體龐大,步伐緩慢,有很大的滯後期。目前高校一共有703個專業,從總量上來分析,還沒有1980年多,當時,700餘所高校,一共有1039個專業。當年,高校的專業結構重複、單一。專業多,並不代表先進。雖然當時的專業設置有其時代的侷限性,但不容否認的是,當時高校的專業設置對人才培養起到決定性作用,那時候的高校畢業生專業基礎紮實。不像現在的高校畢業生,或多或少具有快餐性質。

從1982年開始,進行專業目錄修訂,到1989年,一共修訂了三次。專業結構大調整,是在高校擴招前夕的1998年,頒佈了《普通高校專業目錄》,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高校專業結構調整,也就是1998年,高校自主設置和調整專業寫入了高等教育法。當時一共有11個學科門類,下設71個二級學科,共249個專業。

這是中國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專業結構調整,1980年和1998年相比,專業總數減少了近800個。高校的專業水準,是不能簡單用多和少的數量來衡量其水平的。中國高校的模式早期是克隆前蘇聯的模式,經歷了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元氣大傷。

結構調整,專業的數量是不穩定的,2012年的專業總數有510多個,到了2018年增加到了587個,2019年減少到506個,2020年專業總數是703個。2020年與1998年專業總數相比,增加了454個專業。與2018年相比,2020年專業總數增加了116個。

從90年代一直到現在的專業結構調整,基本都是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略方針緊密相連。目前方興未艾的新工科,主要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新工科專業是以智能製造、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於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相對於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這兩年,高校新增的專業,很多事關於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和機器人的。

是不是高校設置的專業多,考生就有更多的選擇?從考生選擇專業而言,是這樣的。目前中國高校開全13個學科門類的,只有吉林大學等少數高校。少數綜合性高校開設的專業總數在100個左右。大多高校一般設置的專業總是都是幾十個。設置專業總數越多的高校,考生選擇的空間越大。

是不是專業越新越好?未必,因為高校設置的新專業,存在師資、培養方向的磨合期。傳統基礎學科,也不是說新專業多了,就會受冷遇。例如今年啟動的強基計劃,面向的就是數學、物理、生物以及文史哲等學科。

總之,高考考生選擇專業,沒有什麼冷熱,適合的、喜歡的、匹配的,就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