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疫情退去 共賞櫻花浪漫

原標題:待到疫情退去 共賞櫻花浪漫——記靜寧縣援鄂醫護人員王曉娟

記者 李娟淑 王寶軍

“選擇穿上白大褂就等於選擇了責任與使命,救死扶傷是我們醫務人員的神聖職責,勇敢地投入到這場防疫戰鬥中是我們的責任,不辱使命是我的保證,平安歸來是我的承諾!”這是42歲的靜寧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王曉娟在出徵武漢前在醫院為她舉行的送行儀式上說的話。

王曉娟是靜寧第一批首位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也是靜寧支援湖北武漢疫情戰場的5名醫護人員之一。2月3日,正在工作崗位上的王曉娟接到醫院抽調醫護人員援助湖北的消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的她義不容辭,在和家人溝通後主動請纓,並經過層層選拔,業務精湛的她成為靜寧首批援鄂醫療隊員。

王曉娟深知,衝在疫情防控最前線,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要像個戰士一樣毫不畏懼,把使命扛在肩”,她這樣告訴自己。面對即將踏上的征程,王曉娟並沒有膽怯,而在趕來送別的家人面前,她的眼眶卻溼潤了,丈夫杜志龍久久注視著妻子,眼神裡充滿了關切和疼愛,他說:“我會做曉娟堅強的後盾,希望能早日戰勝疫情平安歸來!”

從2月4日馳援武漢,不知不覺王曉娟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已一月有餘,她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A7區的一名責任護士,負責A7區29名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觀察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發藥、飲食送餐、安排檢查等工作。在病區,王曉娟視病人為親人,嚴格遵守診療程序,用心救治、悉心照顧每一位患者,同時她還鼓勵患者適當鍛練、樂觀向上、與病魔積極鬥爭。在厚重的防護服下,幾個小時下來早已是汗流浹背,腰痠腿疼。但她說,通過她和甘肅籍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A7區患者的病情在逐漸好轉,這就是對她們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

在王曉娟等醫務人員每天汗流浹背辛苦工作的時候,她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回禮:一封武漢方艙醫院A7區患者聯名寫給她們的感謝信。一個個簽名,一枚枚紅手印,飽含著一位位患者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這一刻,我們必須是橫亙在病毒和你們面前的盾牌,護你們周全是我們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責任。”面對患者發自內心的感謝信,這群赤膽忠心的姑娘們哭了,卻又笑了。

2月8日凌晨,收進東西湖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的一位病人王韜,在王曉娟等甘肅籍醫護人員近8天的細心治療和周到服務下,病情比剛入院時有很大改觀,各項指標都比較正常。心懷感恩的王韜說:“像王曉娟一樣的逆行者永遠值得我們尊敬,我僅代表A7區的15位病友向您致敬,衷心地表示感謝。”

“最近一段時間病人一天出院的比較多,基本上沒有入院的,我們A廳一般每天就出二三十個,最多的一天出了三十幾個病人。”從剛開始的ABC三個艙1600多張床位全部住滿患者,到現在每天出院的治癒者逐漸增多……慢慢的醫患之間結下了終生難解的生死相依情,是每一個人心照不宣的認知。病人少了,王曉娟和同事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患者的心理治療和干預上,只要是對患者病情有幫助的,王曉娟都會格外用心。比如幫患者解決生活困難,為患者過生日。王曉娟說,有一個患者刮鬍子的時候,不小心把口唇刮破了,方艙醫院裡面沒有創可貼,王曉娟就拿碘伏棉籤給他消毒,讓下一個團隊給他帶了點創可貼。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她還特意過去看了一下他的傷口,基本上都結痂了。

在東西湖方艙醫院,甘肅籍醫護人員所負責的病區有二百多張床位,目前的防護物資基本能夠保障醫護人員安全進艙。王曉娟說,雖然工作辛苦,但她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以病人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嚴格遵守診療程序,用心救治、悉心照顧每一位患者,這是她們醫護人員的職責,更是2600萬隴原兒女對武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每天起床後,王曉娟都會以人民的健康衛士自許自勉。臨危受命,譜寫的是勇者之歌。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是最平凡的“白衣戰士”,也是最偉大的“逆行者”。在信中,王曉娟寫道:“身處武漢,面對疫情,我一定盡職盡責,克服一切困難,不負家鄉人民給予我的厚望,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下班後,王曉娟都會透過窗子觀察武漢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隨著疫情慢慢好轉,看見這個城市也漸漸有了活力,她的內心越來越感受到一束強大的光芒正在刺透陰霾。

“醫院門口的花也開了,我始終沒有機會去看一看。疫情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同樣也擋不住我們戰勝困難的決心,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武漢築起一道堅實的保護牆,只為守護這萬家燈火,守護這一抹花開!”王曉娟說,待到疫情過去,她好想和所有同事漫步在這江楚大地,共賞櫻花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