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越有錢越小氣嗎?

農村大陸


剛好今天微博有在刷一個話題#六位中國富豪承諾捐出一半財產#

從新聞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巴菲特與比爾蓋茨牽頭,大概有200多位富豪願意捐出一半財產,其中有6位是中國企業家。

作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一批人,他們願意捐出一半身家做慈善,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有多少人願意捐出一半的身家做公益實業呢?我相信很少。

錢的邊際效用越來越差,所以對於有錢人來說,有了幾個億以後再多一點的感受會很不明顯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平時日常收入只有5,6千,突然一個月如果賺到了1萬會非常開心。但是對於一個月能賺10萬的人來說,突然有一個月能賺10萬5千,並不能帶來多少快樂。同樣是多了5000,對於低收入的人來說,這個5000能帶來的快樂要遠大於給高收入的人帶來的快樂。

收入層級如果再往上跳一下,又會完全不一樣。

如果一個人的年收入達到千萬級別,就會發現再增加的錢已經無法改善生活了,你的衣食住行全部按照頂配進行,一年也就花個幾百萬,3,4年下來,物質已經很難再激發你的快樂了。所以,再多賺多少錢,在改善生活這件事情上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此時,增加的錢只是一個數字,多花一點跟少花一點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沒人會在意賬戶裡的數字是1億5千萬還是1億5千萬零100,無關痛癢。

越有錢的人越小氣?取決於錢花哪裡

對於越來越有錢的人來說,金錢觀會隨著資金的不斷積累發生慢慢的變化。

比如巴菲特,作為全球最有錢的人,巴菲特可以買的起全球任何一輛車,可他的座駕不過是一輛林肯城市:

住的卻是美國的鄉下奧馬哈的老宅:

按照中國人的標準來說,巴菲特實在是太節儉了。

然而比對上文在慈善上的捐獻,相當於他花幾百億買了個心理上的“幸福感”,顯然,巴菲特在生活上的小氣跟在慈善上的大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兩件事情的比對來看,巴菲特既小氣又大方,就看他覺得錢花哪裡更值得。

所以,一旦你覺得有錢人實在是太小氣了,那麼對不起,只是你不值得有錢人為你花錢而已。



金融筆記


對,他(她)的有錢,就是靠小氣,攢起來的,比如,到父母家去吃個飯,自己家裡,就可以省一頓飯錢,再比如,看見老孃家有4塊洗衣服的肥皂,媽,你怎麼有4塊肥皂啊,我正好要去買肥皂呢,給我一塊啊,嘿嘿,自己就又省了一塊肥皂錢。

雖然很有錢,卻窮昏了心。

這種人,人品,很差的,沒有多少人,願意與這種人,打交道的。


虎嘯猿啼


你說的這種有錢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錢人,這種有錢人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十分摳門,這樣的小氣鬼他只能賺到小錢,賺不了大錢,因為他的錢都是摳門小氣,從牙齒縫裡省下來的。

這種人沒有宏偉壯觀的藍圖跟目標,也沒有什麼大的人生格局,他的一生一世,就是個摳和省,眼睛掉進錢眼裡,看不到大的利益。

那些真正有錢的大人物,如王健林,曹德旺,牛根生,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巴菲特等等有錢人,人家每年用於做慈善的錢,都是以千萬和億來做單位的。

所以王健林說過一句話,叫先設定一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當時這句話被社會上許多人嘲諷,其實這句話沒有錯,這句話得看是放在什麼樣的人身上,放在有高瞻遠矚,宏偉理想的大格局人物身上,是能夠實現的,當然放在像你說的這種只懂得摳門的小人物身上,那就是永遠想都不敢想的事,它的難度就像從太平洋上修建一條大橋,鏈接中國和美國一樣。



風水養生財經研究作家


兒要親生,錢要自有。等人家的飯吃,餓死;等人家的衣穿,冷死。農村人常說的這些話,雖然粗糙難聽,卻還是有點道理。肉分幾層,人有幾等。這世上,一片地域範圍內或人際圈子中甚至親戚朋友乃至兄弟姐妹之間,經濟狀況也是各不相同,很難找得到完全一樣的兩家人。比較親近熟悉的人之間,有貧有富,差距天壤之別。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有些人先前大家差不多一般般;後來某人某些人發財了,有好多錢。好多親戚朋友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往往達不到目的。於是乎就認為“人越有錢越小氣!越有錢越吝嗇。”持這種觀點看法的人還不在少數。甚至有“窮親巴富親;巴死都不親”等牢騷滿腹的話。人是不是越越有錢越小氣?越有錢越吝嗇呢?依己之見,並非如此。至少是絕大部分有錢人並非如此。人生的意義除了奮鬥還有享受。有錢人自身在日常消費中的支出,在目前的社會風氣影響下,不消說,都是令普通人羨慕嫉妒還有恨的。他們在維繫親情方面的支出,也令常人瞠目結舌。小鎮早年到省城打拼的一個地產商人,回縣城開發樓盤,兄弟姐妹每一家送一套一百多平的大房子。縣城算八九線城市,一平也是四千多塊,六七套房子送出去,不少於三百萬。老母親的壽宴,不收禮任吃任喝擺三天。你說人家小氣還是大氣?認為人越有錢越小氣的看法,原因有如下幾點。一,不全面瞭解有錢人的生活。有錢人的高品質生活,是需要高支出來維持的。所謂“塞大孔大。”有錢人要幸福度日,也要合理開支。該節省的要節省,不該付出的不付出。暴殄天物揮霍浪費,坐吃山空的例子不在少數。二,這種人沒有正確的金錢觀。人永遠都要記住:自己的錢才是可以讓自己自由支配的錢。別人的錢再多也是別人的錢。與己無關。你去向有錢的親戚朋友借點對於他來說是小錢的錢。不錯!他可能身上的“看包錢”都不止這個數。但是,也許他正在為一樁生意的資金缺口無法填補而大傷腦筋。自私是人的天性,首先滿足自身需求乃天性使然。這個時候你向他借錢,通常情況下不會滿足你。三,有些人為人處世,總是不切合實際。總是認為有錢的親戚朋友看不起沒有錢的人,不願意幫助沒有錢的人。其實,人際交往是講究平衡對等的。你和別人非手足一家之親,你對別人無火中取栗的相助,無雪中送炭的恩德,你有哪樣理由要求別人超越正常來往水平拔高一節幫助你呢?有錢人不是救世主,他沒有幫助每一個人的義務。如果你不懷另有意圖的目的與有錢人交往,沒有非分之想,你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四,生活中個別摳門吝嗇的有錢人是存在的。他們不但苛待別人,也虧待自己。用某些人的說法,這種人的錢是存放在龍潭虎穴裡頭的,捨命都不一定整得出來。這種人不恰當的代表了有錢人,成了有錢人的另類代言人。怎樣正確看待對待有錢人?打鐵確須本身硬!不要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別人的幫助是有限的。和任何人交往都要保持平常心。不追求不當利益,不乞求別人的施捨。靠自己的奮鬥改寫人生。摘下有色眼鏡看人,人人都是正常人。


2557445168無影無痕


不是,人越有錢,越知道錢的來之不易,越重視錢和錢的用途,而不能用小氣來形容。

很多大富豪,生活上其實都是特別節儉的,因為他們更知道什麼叫開源節流。

而且在錢上特別謹慎,因為他們都吃過大虧和小虧。

也都窮過,知道窮和富的差距有多大。

他們只是對錢比較謹慎,而不是小氣,如果你有能力保證他們的收益,那麼你會發現,這些人特別的大方,對人也比較友善,和氣。

小氣的是小資產階級,比如有幾套房產,家裡日子還過得去,平時上班,不愁吃喝的這群人,是比較摳門的,而且喜歡對人評頭論足,對人不友善,對於機會抓不住,只知道死存錢,也沒有什麼野心,就知道上班或者做點小生意,平時出點小錢就哇哇叫,這樣的人不會有大出息。

你會有這樣的結論,我估計你是碰到了小資了,而不是碰到了有錢人。


MostWild


越有錢越小氣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樣,有的人的確積攢財富不容易所以一旦擁有了自己都捨不得花,當然對外也會比較小氣,有的人生來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從小對金錢概念不大,一般這樣的人都不會很小氣。

不過這也是一部分人。應該說人變得越來越有錢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當他(她)有了一定財富時他(她)的心裡路程也不一樣了,當遇到有人和他(她)借錢一般他(她)也會衡量,看是真缺錢應急還是因為自己的懶惰而生活遇到困境~,應急一般都不會袖手旁觀,當然也僅限於救急不救窮,如果是因為懶惰,估計應該不會輕易就動惻隱之心,因為借給他(她)錢相當於害他(她)。



擁抱你就會捨不得呼吸


是的……窮人反而大方



用戶74765229823


真相是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開始奉行“新豪華主義”,他們捨得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大把花錢,在其他方面卻奉行極簡。比如出門願意出好幾倍的價錢購買頭等艙、花錢去做運動,但其實是因為這些花費都給他們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頭等艙可以減少在機場通道耗費的時間

飛行途中也可以很好地休息

這就大大節省了他們的精力和時間,使他們一下飛機就能投入到工作中去。運動則會帶來健康的體格和充沛的精力。

他們嚐到了花錢買時間、精力和健康的甜頭,當然也會對錢和時間都更加珍視,絕不肯輕易浪費。

而月光族更樂於揮霍的真相,是他們既不夠痛苦,也沒有足夠的熱情。在時間上也是同樣。口中說自己不能堅持,可累到葛優癱的時候還能堅持在床上玩幾小時手機。

他們沒有意識到,靠自己,完全可以改變這種狀態。


無為而治Jony


人不是越來越小氣,而是對方越來越霸道。

成名後的朱之文,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現形社會,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的鮮倒比比皆是,活的雷鋒,誰還敢當嗎?

所以,不是現在的人越來越小氣,而是對方越來越霸道。


手機用戶60646351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