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此地事業單位工資增加,14項收入算外快

績效工資作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一部分,在各地引起了不同反響。大家都知道,若績效工資比重過高,會導致職工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 績效工資比重偏低,又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在很多地方,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很多地方由於績效工資激勵作用不明顯,所以又開始進行改革。重慶近期更是推出三大政策,小編覺得合情合理,其他地方可以借鑑,具體包含: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此地事業單位工資增加,14項收入算外快

1、擴大事業單位工資的內部分配自主權

允許事業單位靈活確定績效工資構成比例,並對特殊崗位工作人員採取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這樣的話,事業單位更加有了自由度,而不是不顧各單位實際情況搞“一刀切”。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此地事業單位工資增加,14項收入算外快

2、事業單位多了14項“外快”

為了更好激勵事業單位人員,實行激勵性特殊報酬在績效工資外單列,明確了14項事業單位收入單列:“科技成果轉化獎勵、高層次人才激勵性報酬、科研人員兼職收入、高等學校教師多點教學收入、醫務人員多點執業收入”等14項收入項目不納入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這相當於給蛋糕加了奶酪。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此地事業單位工資增加,14項收入算外快

3、多獎勵扶持業績突出的事業單位

通過建立績效工資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對在創新創造、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等領域作出突出業績的事業單位給予適當傾斜。這又相當於給事業單位加餐,更能激勵事業單位做得更出色。

其實這三項事業單位工資政策,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希望許多地方能對不合理的績效工資制度進行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