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慈悲,可曾打動你的心


彌陀慈悲,可曾打動你的心

彌陀的慈悲,可曾打動你的心?

《淨土宗大意》

念著“南無阿彌陀佛”,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動過?

佛法本來是最有人情味兒的,因為佛愛眾生甚於父母愛孩子。

因果的沉重、六道的恐怖令我們心急如焚,豈不知佛的心比我們還焦急,恨不能把十方眾生一時接到極樂世界。

正因如此,淨土法門不是要我們修到某種境界去感動阿彌陀佛,而是阿彌陀佛用他的慈悲來感動我們,讓我們稱念名號、接受救度。人人皆可稱名,人人皆能得救。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對我們每個眾生都是開放的,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唸佛人都知道:唸佛能往生。但是,一提到行持,人們很容易把這普機普緣之教說成一機一緣之法:達不到一心不亂不能往生,不斷煩惱不能往生,不修助行不能往生,臨終把握不住正念不能往生……

既入佛門,誰不想斷除煩惱?誰不想清淨此心?

然而,由於我們根機不堪,這種種的條件實在難以達到,久而久之,我們的心被吊到了半空,往生似乎變得越來越渺茫,一想到生死大事,心裡就忐忑不安。《佛說無量壽經》說“信心歡喜”“歡喜踴躍”“歡喜信樂”,我們的唸佛怎麼跟經中講的完全不同?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心淨則土淨”“心水渾濁,佛月不能現前”……這些引自別宗的高深理論,使我們約定俗成地把《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理解為止息妄念、攝心歸一的功夫境界。於是,“方便法門頓生荊棘,易行之道翻成險徑”(黃念祖居士語)。

善導大師完全站在淨土宗的立場,彙集了龍樹、天親、曇鸞、道綽的淨土理念,糾正了諸宗行人對淨土宗的曲解,將釋迦、彌陀二尊的本懷和盤托出:一切善惡凡夫皆可稱佛名號、乘佛願力、往生報土。唸佛是乘佛願力,不是做功夫。

淨宗法師的開示,完全忠實於善導大師的思想,以淨土三部經為依據,目標專一,不涉他宗,深入淺出,不尚玄妙,樸實親切,打動人心,把阿彌陀佛的名號送到每個濁世凡夫的嘴邊,讓我們歡喜踴躍地稱念,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往生,真正體現淨土宗“簡單化、易行化、民眾化”的特點,當年善導大師在長安城的教化風格也正是如此。

為方便蓮友學習、研討,我們把淨宗法師的開示錄音帶整理出來,試著將初稿拿給大家傳閱。讀過的蓮友無不眼前一亮,“心裡像點了盞明燈似的”,三經教旨豁然通透,人生大事終有依託,從此真正開始老實唸佛,不再妄自尊大、好高騖遠;不再見異思遷、搖惑不定;不再尋奇覓巧、旁徵博引,試圖用各種般若經典圓解淨土法門,以撫慰自己那顆疑懼的心。

淨業行人當中,的確有一些尊貴的唸佛人,並不懂得很多道理,只認定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覺得累——這可謂淨土門的上上根,印光大師謂之“愚不可及”,很少有人比得上。

但是,像我們大多數人,如果不把往生淨土的道理弄明白,是沒辦法老實唸佛的,“這樣念著佛就能往生嗎?心不清淨怎麼辦?妄念怎麼辦?惡業怎麼辦?還有臨終……”

那就讓我們暫時放下自己的成見,從淨宗法師平實而生動的開示中領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洪恩吧。

釋道慧合十

彌陀慈悲,可曾打動你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