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很少年輕人知道

如今我國曆經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無比開明,但是也有許多地方直到現在還依然殘留著不少封建思想,他們各種封建行為就如同古人一樣難以理解,思想並沒有得到解放,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前半句話或許很好理解,翻譯過來就是一位賢良淑德、品質優秀的女人不會外出看燈,不然就會被認定為不檢點。

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很少年輕人知道


眾所周知,古代的時候講究女德,女子要三從四德,男子外出工作,當然在現在這個男女平等的社會,這種女德思想早應摒棄,那時的女人甚至不被允許外出看花燈,如此熱鬧非凡的景象都無緣感受,更別說跟別人玩樂了。就連家境殷實的大小姐都只能乘轎出行,坐在轎子裡觀賞花燈,或者是租下一塊區域觀賞,可見這種糟粕對女性的迫害有多大。

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很少年輕人知道


那麼“好男不鞭春”又是什麼意思呢?鞭春在這裡是指過去一個節日習俗,好比某些地方在春天到來之際準備耕種時舉行的儀式,鞭春儀式就是人們用泥土捏一個牛般大小的泥牛,在從村裡挑選一位身強體壯的青年用鞭子使勁鞭打這隻泥牛,這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自家的牛兒會賣力耕種,莊家將有個好收成。而這位負責鞭春的男子也是村裡公認的最強壯的男人,所以那時的許多男子都想成為這個負責鞭春的人。

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很少年輕人知道


如此一來競爭就有些激烈了,很多時候他們也會與同村男子交惡,在村中也會被指指點點,說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愛慕虛榮,所以便流傳起了這句話“好男不鞭春”,優秀的男子是不屑去爭奪這種鞭春的虛名的,這句話這樣看起來倒還有點道理,前一句就是純粹的封建糟粕了,大清都亡了,還不允許女人工作,不許賞花燈,簡直就是最大的笑話,和平年代當是男女平等,人的性別絕不是優勢和特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