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麼樣?

西安新社區


其實當時的李蓮英,失去了庇護之後,其實也失去了很多的權利,不復往昔了。畢竟在當時李蓮英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一個太監,他曾經陪伴了慈禧太后53年。而且在當時李蓮英在慈禧太后言中的地位並不一般,一般的人都比不上,在他李蓮英還是19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二總管。

而其他的太監還幹著苦力活,而且李蓮英這個名字,也是當時慈禧太后賞賜給他的。而李蓮英升級為太監總管,那時候他才21歲。其實李蓮英雖然受寵,但是他並沒有過分的利用自己的權力,而是生活上很低調,雖然他地位很高,慈禧太后也賞賜了很多東西給他,但是根據的歷史記載,他既沒有妻妾成群,旗下也沒有什麼豪宅,而是經常去幫助一些公里的宮女,所以當時受到李蓮英年齡恩惠的人有很多。

由此可見,其實雖然李蓮英是在慈禧太后手下幹活的,但是並不完全是一個壞人,而他在慈禧太后死後,其實生活的並不好,主要不是因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而是他的主子得罪的人太多了,慈禧太后死了,那作為他最親信的部下,李蓮英自然就會收到慈禧太后敵人的特別對待。

所以當時在慈禧太后去世之後,李蓮英守靈100天就辭去官職,而在這三年裡,他的生活雖然說物質上是沒有問題,但是在精神上的壓力很大,因為這三年,他都在東躲西藏,因為她總是擔心慈禧的敵人報復他。


東東講歷史


大太監李蓮英自從8歲入宮,直到60歲,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蓮英離開了皇宮,可以說,李蓮英將幾乎一輩子的時間都放在了宮中,放在了慈禧太后身上。因此,慈禧對李蓮英自然也是好的沒話說。

今天我們不說李蓮英在慈禧生前的事情,我們從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這天開始說起。

百日守孝,出宮還寶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突然去世,沒想到緊接著第二天,掌控了大清朝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也在儀鸞殿殯天。陪伴了慈禧太后幾乎一生的李蓮英從北京一直步行為慈禧出殯。

想一想,當時已經是60歲的老人了,身為大總管騎馬坐轎的資格應該是有的,但是李蓮英卻走著為慈禧送行,這一份情誼,就是旁人比不了的。之後,李蓮英為慈禧太后守孝了100天整。

到了1909年的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農曆的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李蓮英離開了這個他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皇宮,離開了這個傷心的地方。走之前呢,他將自己之前慈禧賞賜給自己的寶物選擇整理了一下,認為是國寶級的寶物,一共有七個大箱子之多,交還給了隆裕太后。

臨行前,他向隆裕太后磕頭說“我在宮裡伺候了太后五十多年,太后對我恩重如山,這恩情這輩子我報不完,下輩子我接著報,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宮裡給太后守了白天孝,在宮外,我再給太后守孝三年。”

畫外言“沒想到,三年後,李蓮英就去世了。”

原品退休,下落成謎,最終慘死

隆裕太后感念李蓮英深明大義知恩圖報,準其原品退休,什麼意思呢,就是你退休了工資照發,六十兩銀子,這個待遇可以說在大清朝是絕無僅有的。

從此之後,李蓮英就銷聲匿跡了,沒有和任何人有什麼交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他的家,名義上是在黃莊的彩和坊。但是那個時候這片地方十分不安全,所以想來李蓮英是不會住在這裡的。有人說他去了白雲觀,因為李蓮英信教,不過白雲觀人很多,人來人往的,也不好說。所以到底他住在了哪裡,沒人知道。

但是不論是民間還是歷史學界都有說,李蓮英晚年僱了十個保鏢看家護院,過起了深入簡出的日子。每日裡養養花養養鳥,還抽大煙,因為根據李蓮英過繼孫女所說,自己的爺爺就是死於煙痢疾。

這就說到了李蓮英三年之後的死因,雖然說李蓮英的孫女說自己的爺爺是死於煙痢疾,病死的,但是在李蓮英死後幾十年,當時我國正在經歷破四舊的時期,李蓮英的墓地就被當做四舊拆除了,沒想到,破開李蓮英墓室,打開棺槨後,竟然發現李蓮英的棺材裡面只有一顆頭顱,上面有一根辮子,辮子還是一半白,一半黑,說明後半部分是後接上去的。

如果李蓮英真的是病死的,那他的身體呢?為什麼頭髮有後續接上去的樣子,後來我國學者佟詢寫了一本名書,介紹了李蓮英死因之謎,雖然沒有直接歷史證明,但是猜測,李蓮英是在後海被人砍了頭了,然後家人將其頭顱安葬,卻沒找到屍體。

到底是誰殺了李蓮英呢,我們也無從查證了。

關於李蓮英的死法,也有很多種說法:

一,被革命黨殺頭,當時的革命黨恨清朝的皇帝,恨慈禧太后,所以連帶著李蓮英也被恨上了,才導致了李蓮英被革命黨殺頭。但是這個說法並不可信,因為李蓮英死的時候已經離開了皇宮這個紛爭的地方,已經是一個無人去理的普通人了,不至於專門去殺他還容易暴露自己。

二,死於痢疾,這個說法呢,是出自李蓮英的後人(都是過繼的,並不是親生的),關於這個說法,李蓮英的後人們都是口徑一致,說是在離開宮廷之後,沒過多久就染上了痢疾,後來沒有醫治過來,病死了。但只是病死的話,屬於正常死亡的,為什麼會有頭無身呢,所以小太陽認為,這個說法也不可信,只是李蓮英後人為了掩蓋某些真相所編造的原因罷了。

三,小德張和江朝宗,這個小德張是李蓮英離開皇宮之後的太監總管,李蓮英還在的時候就和李蓮英不對付,和李蓮英並稱為清朝三大太監,小德張對李蓮英財富很眼紅,就連抄李蓮英家都是小德張提出的,而江潮宗呢,是大總統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干將。

按照這個說法,是李蓮英在家的時候,收到了一份請帖,而請帖的主人就是江朝宗和小德張兩位,之後呢,李蓮英赴宴就被殺死在了後海,後來,李蓮英的家人在後海找到了李蓮英的頭顱。

這個說法是我國已故史學家顏儀民所提出來的。

結語

李蓮英作為清朝有名的大太監,留給我們的多是不好的印象,其實他本身沒有那麼壞,並沒有達到禍國殃民的地步,要是把他和魏忠賢趙高等人相比,倒還真是有些高看了他,李蓮英為人圓滑,並且皇太后要處置一些妃子宮女什麼的,李蓮英都會盡力的幫助他們減輕罪責,所以在後宮李蓮英還比較受歡迎呢。

慈禧去世後的李蓮英,他每天到底是如何度過的,我們沒辦法知道,但是肯定不像宮中那樣需要提心吊膽的生活了,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出宮之後的這三年,李蓮英過上了很開心的生活呢?你們覺得呢?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慈禧死後,十目所視的李蓮英處境十分艱難。

但李蓮英不是蠢人,他早料到會有這麼一天。

所以,幾十年前就給自己留了後手


後手一:

光緒三十四年,慈禧死後,李蓮英守了100天的孝。

回來後,也就是宣統元年,李蓮英就把過去歷年慈禧賞給他的珍寶,總共七大盒,交給了隆裕皇后。

上交時,他說:

這是皇家東西,不應該流入到民間,奴才我小心謹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幾十年。現在年老體衰,乞求離開宮廷,所有這些寶物,奉還給主子。

此外,據《老太監回憶錄》裡說,李蓮英還把他收藏在宮裡的80萬金條,按親疏關係分給了他的親信和親屬們

這一手,是典型的“舍財保命”。

他這麼做,就是告訴那些想打他歪主意的人:我已經沒有錢了,你們別瞎惦記了

不過,這招看似完美,但並沒有達到李蓮英想要的效果。

因為,北京文史研究館的顏儀民論證過,小德張曾奏請隆裕太后下令查辦李蓮英財產。

要知道,小德張可是在李蓮英出宮後、隆裕太后當上皇太后時才慢慢得勢的。

也就是說,惦記李蓮英錢的人,大有人在。

甚至,後來還有學者認為,李蓮英的死也是和他的錢有關。

當然,由於年代久遠,這種說法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實,咱們也就聽一聽罷了。

不管怎樣,李蓮英用這一招換來了自己三年多的安穩生活。


後手二:

李蓮英離宮後就不再出頭露面了。

當時,他名義上的家是海甸黃莊彩和坊。

這可是一座豪宅,不但假山、花園應有盡有,來頭也相當大,是慶王爺和內務府大臣立山送給李蓮英的。

但有著十幾名保鏢的李蓮英並沒有住在這裡“安享晚年”,而是直接把彩和坊“李寓”的牌子摘了。

他不再和社會上的任何人有任何來往,連他最親近的徒弟們,也不知道李蓮英的下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失蹤了”。

但根據後來的學者考證,李蓮英出宮後,只換過兩處住所:

一處是在中南海西苑門外北夾道這裡,還有一處就是西城棉花衚衕83號這裡。

他大部分時間都躲在棉花衚衕83號,幾乎不貿然外出。

而他的其它房產,比如:西城棉花衚衕、東城帽兒衚衕、地安門南大街東側的黃化門41號.....都分給了他的親戚們。

由於沒有詳細記載,我們也無法得知這位在大清朝末期呼風喚雨的老人,在這三年裡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但我們大體能猜到,這三年,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吧。

沒有了童年的飢餓,沒有壯年的提心吊膽,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或回憶過去的時光,或看一看手中的書籍,或聽一聽外面世人對他的八卦猜測……

總之,相比於他的前任安德海,他的晚年真的已經很完美了。


最終沒有逃脫的宿命:

宣統三年,也就是李蓮英離宮的第三年,在一個連續陰天的正月裡,李蓮英突然離世。

他的家人黃莊彩和坊給他出了殯,此時的清朝已經殘燈末廟,但隆裕皇太后,依舊賞賜給這位昔日大總管千兩白銀的喪葬費.

並於海淀區玉淵潭思濟莊村安葬了他,墓地石牌坊橫額的宇則是:“欽賜大總管事公之墓”

對於李蓮英的死因,眾說紛紜。

有人說他吸大煙患上“煙後痢”後,在家病死。有人說,和當時步軍統領衙門正堂江朝宗在什剎海會賢堂吃完飯後,在後海被土匪所殺。還有人說,他是被小德張、GM黨報復所殺……

但無論哪種說法,我們都可以從中猜出一二,李蓮英並不是正常死亡:

據《宮女談往錄》記載,當年李蓮英家人對於他究竟是在哪裡死的閉口不談,諱莫如深。

即使多年後,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的教授佟洵,找到李蓮英的過繼孫女,調查李蓮英的真正死因時,也只是得到了“爺爺死於痢疾,是病死”的答案。

1966年,李蓮英的墓被打開,裡面只有頭骨,沒有身體,更加驗證了他非正常死亡。

但時至今日,各路專家學者研究多年,也沒有找到李蓮英的真正死因,我們也無法憑空猜測。

只能說,嘔心瀝血經營多年的李蓮英,雖然給自己準備了多手後路,但依舊沒有逃脫掉死於非命的命運。

可悲可嘆!



德叔講電影


1966年,李蓮英的墳墓被挖開,清理棺槨時,人們只發現李蓮英的頭顱和辮子,而自頭顱以下的軀幹則全都不翼而飛!

李蓮英雖為太監,身份低賤,但因為追隨慈禧太后,也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財富,然而,沒了慈禧太后的庇佑,相信李蓮英的日子並不好過,要不然也不會身首異處,是不是這個道理?


李蓮英是清朝末年的太監總管,慈禧太后身邊第一紅人,權傾一時!1855年,7歲的李蓮英淨身入宮,1864年,16歲的李蓮英被調到慈禧所在的長春宮做事,得到慈禧的重用。

雖然雍正皇帝規定,太監最高品級為四品,然而慈禧太后卻破例賞賜李蓮英二品頂戴花翎,由此可見對李蓮英的寵愛。

李蓮英伺候慈禧太后45年,是為慈禧身邊第一人。由於慈禧太后專權弄政,李蓮英也因此臭名昭著。朝廷中不少大臣,對慈禧太后敢怒不敢言,因此,只能將氣撒在李蓮英身上。


因此,李蓮英可以說是仇家無數。

1908年,慈禧太后逝世,當時的李蓮英已經60歲,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後,李蓮英出宮隱退。

李蓮英出宮後,活了三年,在1911年辛亥革命時逝世,享年63歲。

按照李蓮英的孫女(過繼)所言,李蓮英是病逝,但李蓮英在辛亥革命期間突然病逝,而死後棺槨中只有頭顱和辮子,由此引發人們對李蓮英死亡之謎的猜測。
李蓮英的軀體在何處,為何死後身首異處,他又真的是病逝的嗎?真的是撲朔迷離,眾說紛紜,或許,真的是被仇家找到了吧。


Mr茶農姚


相伴慈禧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咸豐,不是同治,不是光緒,更不是宣統,而是李蓮英。

李蓮英7歲淨身,8歲進宮,10歲開始伺候老佛爺,這一伺候就是一輩子,整整53年。

53個春夏秋冬,兩人在互相的陪伴中,慢慢度過。

1908年,慈禧去世,李蓮英最敬愛的主子走了。慈禧在的時候,有慈禧罩著,李蓮英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爽。但是,慈禧走了之後的三年中,李蓮英到底過得如何呢?

慈禧走了之後,李蓮英快速隱退

慈禧是1908年11月15日走的,最悲傷的莫過於李蓮英。從身份上來看,李蓮英是僕人,從關係上來說,那是曾經日日相伴的夥伴。

於是,慈禧死後,李蓮英開始為慈禧守孝,這一守就是百天。百天期滿,李蓮英就此隱退。不隱退行嗎?好像不太好,一是年齡已經大了,二是裕隆太后、溥儀等人都有自己的的僕人,此時,隱退是最好的選擇。

隱退三年後,李蓮英跟隨慈禧的腳步也離開了人世。那麼,在隱退的日子裡,李蓮英的日子過得如何呢?

李蓮英隱退的日子,衣食無憂

作為慈禧太后最欣賞的太監,作為慈禧最親密的夥伴,在其一生中,李蓮英獲得了不少賞賜,光是宅子就有三處。這還不算李蓮英自己私下黑吃的財物。

李蓮英愛財,大家都是知道的。在慈禧西行途中,地方官員都沒少賄賂李蓮英。另外,江寧織造每年都給李蓮英進行賄賂。

光緒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寧織造駐京人員來煜在給江寧織造廣厚的信中說,李蓮英借他們拿圖樣勒索白銀120兩。來煜在信中說,要是別人還能用好言好語去磨,惟有這位李總管不好對付。

怎麼不好對付了?就是錢的問題。

另外,李蓮英就算不勒索,但也架不住別人硬送啊,誰不知道李蓮英是慈禧手下第一號大太監?錢,李蓮英一定是不缺的,物質生活一定能過得去。

李蓮英這個人一向低調,在其墓誌銘裡,有這麼一句話:“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什麼意思呢?說李蓮英對上敬重,對下寬容,而且長年如此,堅持不鬆懈。

從這個墓誌銘可以看出,李蓮英得罪的人並不多,所以退休後的生活相對寧靜。

但是,李蓮英死後下棺之時,卻發現李蓮英只有腦袋,沒有身體,這是典型的“屍首分離”,這是誰這麼恨李蓮英呢?李蓮英到底是怎麼死的?

李蓮英死亡之謎

李蓮英後人說,李蓮英死於痢疾,而且李蓮英有抽大煙的習慣,這屬於煙後痢。但是,卻有另外兩種說法,一是說李蓮英死於革命黨之手,因為李連英死的時候正是革命黨活躍那一年。二是說李蓮英被宮中的仇敵所害。

1985年,佟洵發表文章《李蓮英死因之謎》。在這篇文章中,披露了李蓮英墓地挖掘的全過程,並且確定了李蓮英身首異處的事情。佟洵認為,李蓮英一定是死於非命。

唐益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他做了另外的工作,幾乎翻閱了全部的清代太監檔案,從資料中,唐沒有看出來李蓮英在宮裡和誰有過節。而且李蓮英沒有權力,又有安德海做參照,宮中豎敵極少。因此,被宮中仇敵所殺又有點不成立。但是,唐益年肯定地認為李蓮英的死很蹊蹺。

愚以為,最大可能就是革命黨人所為,革命黨人非常恨滿清政府,對慈禧更是恨得牙癢癢。慈禧既然死了,而李蓮英的行蹤又被發現了,他們如何會錯過這絕好的機會?

綜合說來,李蓮英在慈禧走後的三年裡,大部分時間過得比較平靜,只是三年後也走了閻王殿。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非正常死亡,而兇手最大可能就是革命黨人。


藍風破曉


李蓮英之墓

1966年夏天,一群人在北京恩濟挖掘一個土丘,然而挖掘這個土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這個土堆的土質過於堅硬,挖了一週多依然沒有進展。那為什麼大熱天的這群人勞師動眾地挖這個土丘呢?是的,這個土丘非常重要,可不是一般的土堆子。原來,這塊土丘是在一塊墓地上,墓地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清朝末年大名鼎鼎的大太監李蓮英。

李蓮英的墓頂是用三合土澆築的,其原料是用糯米湯混合雞蛋清還有黃土白灰混合而成,所以整個墓塚固若金湯,挖掘之難可想而知。

後來在一位老人的指導下,從墓碑附近下手,從上打到下發現了一條通道,很快就找到了墓室。

進入墓室後人們發現李蓮英的墓葬是按照金井玉葬的規格下葬的。什麼是金井玉葬呢?

帝后陵寢地宮中,設有白石棺床,中央有一個長型方孔,中間填的是黃土,也就是選擇墓穴時的第一鏟黃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寢建築格局的基本點。在棺槨四周和棺槨內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稱為玉葬,金井玉葬在明清兩代是最高等級的葬禮。

李蓮英的墓非常考究,裡面有很多的陪葬品,每一件都很珍貴,如鑽石帽飾,青玉土浸劍,滿黃浸玉鐲,青玉褐浸環等。陪葬的東西值錢,從哪裡來?說明李蓮英生前是很受寵的,雖然他僅僅是一名太監。

一步步得寵

李蓮英,1848年出生在順天府大城縣。他入宮前的名字叫李進喜,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人的名字。直到李蓮英進宮一十四年後,慈禧心血來潮,就給他改成了這個名字。李家裡兄弟四人,他是老二,他父親原是一無業遊民。後來,李蓮英認了他的親叔叔為父親,因為叔叔無兒女。

由於李蓮英父親勤勞能幹,李家的日子過得也有滋有味。叔父死了以後,李家被迫去了北京。此時李家的生活狀況每況愈下,李蓮英不得已入鄭親王端華府當太監。

民間傳說,李蓮英來到北京,掌握了一套梳理新發型的技術,又有在宮裡當太監的老鄉沈蘭玉介紹,進宮當了慈禧太后的梳頭太監。

那麼宮裡那麼多太監,慈禧是怎麼單單注意到他呢?這還是要感謝他的引薦人沈蘭玉,也是他入宮時唯一認識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愛美,她不但十分注意皮膚的保養,對髮型頗有講究。

宮中太監給慈禧梳頭來來去去也就那麼髮型,看得她都膩了。沈蘭玉就把將這件事告訴了李蓮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聽了沈蘭玉的話後,心裡便有了主意。

李蓮英不忙時就用哪些些胭脂水粉到宮外售賣,經常向她們討教梳髮的手藝,回去還刻苦訓練,待他感覺技藝純熟之後,讓人沒想到是慈禧看了這種髮型後眼前一亮,直接被驚豔到了,於是便把李蓮英留在身邊。

安德海之死,前車之鑑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清朝另一位有名的太監——安德海。李蓮英剛到慈禧身邊時,安德海正得慈禧太后寵愛,是老佛爺面前的大紅人。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朝末年宦官,今河北省南皮縣人。他10歲時入宮,在咸豐身邊當太監。

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孝欽顯皇后的好感。之後在辛酉政變中,他立下大功成為了慈禧的紅人,稱他"小安子",很快被提攜為總管大太監,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可謂鮮花和掌聲無數。

人紅了之後總是會忘了自己姓啥,安德海也不例外。原本是伺候別人的,現在朝中百官對自己恭恭敬敬,其他太監對自己也是阿諛奉承,安德海逐漸開始膨脹,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卻連小皇帝、恭親王等朝中大臣不放在眼裡。

安德海還經常搬弄是非,使得同治常被慈禧太后訓斥。同治對他非常不滿,有一次同治問他的身邊太監:我要是當上皇帝,是不是想殺誰就殺誰?太監問他想殺誰?同治便在太監的手裡寫了三個字:小安子。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同治對安德海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但是有老佛爺的庇護,同治也拿他沒辦法。

1869年,安德海想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就以為同治準備結婚典禮為藉口,一再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採辦婚禮用品,獲得了慈禧同意。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帶著一家人,另有保鏢、太監、僕人等三十餘人,打著欽差大臣的身份,坐著龍船浩浩蕩蕩地離開了京城,來到了山東,開始了自己的違法行為。

根據大清祖制,太監出宮需要登記的,而內廷事務應由內務府大臣辦理,太監不能插手,插手更是違規。而且,大清律令規定,若是奉旨出差,軍機處應該先明發上諭給地方政府,還要有傳牌勘合。

然而,安德海並沒有走這些法定的程序。安德海一路上瘋狂斂財,還在山東為自己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生日宴,這一來驚動了山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本來就對安德海的行為非常看不慣,沒想到他撞到自己手上了。丁寶楨就將安德海抓了,列舉了安德海各種罪證,在濟南將他正法了。丁寶楨殺安德海,一下子就震驚了全國,讓朝野上下大快人心,百姓也都拍手稱快。

處世哲學:兩面都討好,誰都不得罪

因為安德海被殺,李蓮英接替了他,成了大總管。他吸取安德海的教訓,絕不恃寵而驕,處事為人低調和氣。哪怕是宮女太監們犯錯,他也竭盡所能幫他們解圍。所以不管是前朝大臣,還是後宮上下,都對他讚賞有加。他不干涉朝政,深諳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善於察言觀色,揣摩慈禧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的歡喜。

有次李蓮英陪慈禧到頤和園中去放生。當慈禧把魚和鳥放生後不久,奇怪的是這些魚和鳥又紛紛回來了,李蓮英馬上獻媚,對慈禧說:

“老佛爺就是觀世音菩薩轉世,這些魚和鳥都捨不得離開您呢!”

其實這些魚和鳥是李蓮英早就安排好了的,提前餓了好幾天,放生時,他特意在籠中放了食物,所以那些魚和鳥又被食物引了回來。不過,經過李蓮英這樣一說,慈禧自然高興得不得了。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戊戌政變,慈禧再次臨朝“訓政”,光緒帝載湉被幽禁於瀛臺。慈禧經常給他吃些餿了的剩菜剩飯。李蓮英可憐他,數次撒謊說去探望,將新鮮的水果偷偷給光緒送去。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後,慈禧和光緒倉皇逃到西安。一直等到李鴻章和洋人簽下《辛丑條約》後才回京。 當他們到保定時,天氣極冷,李蓮英伺候慈禧睡下後,發現光緒還在房中無所事事地乾坐著,一問才知光緒竟然連被褥都沒有。

李蓮英可憐光緒,當下跪著痛哭,並連說:“奴才們真是罪該萬死。”說完便把自己的被褥給了光緒,而他自己卻乾坐了一夜。回到宮中後,光緒還和人感嘆:“若不是李安答,恐怕現在我已經不能站在這裡了。”

由於李蓮英自己定位清楚,再加上他又很會討慈禧和皇帝的歡心,不恃寵而驕,更不會仗勢欺人,會做人會做事,不給慈禧惹事,慈禧能不寵愛他嗎?

所以,李蓮英的官職一升再升,很快就升到清朝祖制規定的“四品”極限了。儘管李蓮英聲望和地位已經非常高了,但慈禧還是不滿意,在他46歲時,又索性破格賞他二品頂戴花翎。

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奴婢換了一批又一批,善解人意,排憂解難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蓮英了。晚清太監劉興橋等人回憶說,慈禧與李蓮英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最會服侍慈禧的只有李蓮英。

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劉興橋說:

"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還經常來找李蓮英:'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有時也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從這段記述可以看出晚年的慈禧已經離不開李蓮英了。他雖然生活富裕、位高權重,可是在慈禧面前仍然謹言慎行,從不會張狂,就這樣謹慎了一輩子。

慈禧死後,李蓮英的生活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駕崩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這樣李蓮英就失去了靠山,而他也十分的知趣,以年老體衰為理由,於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60歲時離開了皇宮。離開了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皇宮去哪裡呢?

  • 有一種說法是李蓮英在北京的一個叫做棉花衚衕的地方安度晚年,大門不邁二門不出,一心只過自己的安逸生活,直到自然去世。

  • 還有一種說法是李蓮英被殺害了。李蓮英到底怎麼死的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進墓那些人發現墳墓十分的考究,但打開棺材以後發現驚人一幕,棺材裡只有一條長辮子,具體去向無從考證。但是李蓮英的碑文上面介紹是完整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生前得罪人太多了才導致如此。

縱觀李蓮英的一生,就可以用其墓誌銘上的十六字來概括: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校書郎工作室,玖月秋


歷史漫談君


“樹倒猢猻散”,慈禧死後李蓮英出宮生活,最後落了個死無全屍。

李蓮英長相不咋地,赭黃臉長滿痣,長臉頰,高顴骨,腫眼泡,扁大的鼻子,厚厚的嘴唇,看起來不像面善之人,但他身邊的同事對他都比較讚賞。李蓮英其實剛開始並不叫李蓮英而是叫李進喜,出生在河北大城縣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李玉曾以修鞋為業,李蓮英小時候幫父親幹活,附近的人都叫他“皮削李”。而李蓮英這名字是在他16歲時慈禧賜給他的。他進宮後當了梳頭太監,還有個外號叫“小篦李”。

李蓮英8歲進宮當太監,19歲就成了太監二總管。21歲時,太監頭子安德海被殺,李蓮英接任大總管,年年輕輕就在宮中混的風生水起。晚清三大太監,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李蓮英在宮裡工作的時間最長,他光伺候慈禧就有40多年。清朝祖制規定太監官銜不能超過四品,可慈禧卻為李蓮英打破祖規給他個二品官帽。


李蓮英右

李蓮英為人低調,他怕自己會走安德海的路子。盡職盡責伺候好慈禧,不得罪人,不涉政是他的工作方向,他的墓誌銘“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敢稍懈。”這是對他的真實寫照。對待主子恭恭敬敬,對待不如自己的同事很寬容,年年堅持從不鬆懈。


慈禧帶光緒和文武百官西逃返回時,走到保定住下。隆冬季節,太后和李蓮英的鋪蓋都夠厚實且精美奢華,而可憐的光緒皇帝鋪的蓋的啥都沒有。李蓮英侍候過慈禧就來探望光緒帝,他看見光緒一人在燈前枯坐,周圍無人伺候。李蓮英“撲通”跪倒在光緒帝面前抱著光緒的腿痛哭流涕:“奴才們罪該萬死!”並把自己的被褥抱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後來回憶說:“若無李安達(對太監稱安達,是一種尊敬或巴結的意思),我活不到今天。”

按照宮女回憶錄,慈禧和李連英幾乎形影不離,就連深夜還召他進寢宮談事。有慈禧護著大臣們誰懂都動不了他。巴結他的人多了去了。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李蓮英的“老佛爺”駕鶴西去。李蓮英守靈100天后,於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2年的皇宮 ,他離開前,向隆裕太后獻還慈禧歷年賞賜,令隆裕太后感動。

李蓮英不差錢,出宮後日子過的很瀟灑。

李蓮英曾權傾朝野,就連跟隨慈禧西逃就有白花花的銀子進賬。他在高位上工作了幾十年,錢財堆積如山。京城內外都有他的豪宅,幾乎走到哪裡都有他的家。


例如有名的豪宅軍機處、地處海淀西邊的碓房居、彩和坊的李公館。李蓮英在河北大城老家,有耕地36頃,錢財無數;除去銀號、金店存款外,光藏在宮內的現銀也有300多萬兩。在戊戌以前,他就把自己的財產、首飾珠寶分給自己的兄弟姐妹。

另外李蓮英很有安全意識,他有自己的專門保鏢,處處都有保鏢護衛,活得很瀟灑,經常遊山玩水。

李蓮英是虔誠的道教徒,據說曾拜白雲觀的觀主為師,道名叫做“靈傑”,道號為“樂園道人”,出宮後依然痴心念佛。



但是出宮兩年李蓮英便死了,死的很蹊蹺,他的喪事是在彩和坊公館停靈舉辦的。

李蓮英的死是樁謎案。有人說他被仇家所殺。他的家人說,宣統三年的清明節前,李蓮英患“鎖喉痢”病,便膿出血去世。

隆裕太后撥銀千兩把李蓮英埋葬在海淀鎮西南十多里的恩濟莊太監公墓。這裡埋葬著2700多位太監。後來李蓮英墓被打開,令人驚詫的是棺材裡面只有頭,屍身卻去向不明。

從此關於李蓮英之死的說法多種多樣。有傳說,他死於革命黨之手,還有說李蓮英被宮中的仇敵所害,也有人說他被殺死在去山東討債的路上……

到底他是如何死的至今是個謎。


小姐姐講史


雖然沒了靠山,但積攢大量財富的李蓮英在剩下的日子裡過得應該不會太差,據載慈禧死後,李蓮英為慈禧守孝百日後便選擇了隱退,並於三年後過世,只是他的死頗有蹊蹺,到現在仍是個謎。

李蓮英伺候慈禧五十多年而恩寵不減,自有他的聰明之處,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如今慈禧死了,而李蓮英自己也知道到了該退休的日子,更何況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太后面前的大紅人,得罪的人也不少。伺候了別人一輩子,也該到了自己享清閒的時候了,因而李蓮英便向隆裕太后請辭告退離宮。

李蓮英是個貪財之人,在伺候慈禧時,憑藉職務之便貪了大量的財物,光宅園就三處,史料上雖沒有記載在他最後的三年裡過得怎樣,但憑藉其擁有萬貫家財,李蓮英離宮後的日子應該不會差。只是他的死確有蹊蹺,而關於李蓮英的死也是重說紛紜,大致歸納一些大概有這幾種說法:

  • 其一,得痢疾而死,這是李蓮英家人的說法,但據專家說,這個說法並不可靠,因為李蓮英死時正值初春,不可能患痢疾。

  • 其二,死於革命黨人之手,這一說法也同樣遭到否定,因為此時的李蓮英已經不再涉足官場,殺一個退休的老太監,對於革命黨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 其三,被土匪殺死於討債路上,這種說法更像是無稽之談,李蓮英擁有大量財富,還沒到親自去討債要錢的地步。

  • 其四,被江朝宗和小德張聯合殺害,這種說法仍是不可靠,因為李蓮英死前江朝宗已被外派到陝西任職。而小德張也同李蓮英沒有啥利益衝突。

李蓮英之死雖無定論,但其之死屬於非正常死亡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混沌聊史


李蓮英和安德海這兩個太監,都是慈禧跟前的紅人。李蓮英和安德海是同時進宮,安德海靠著慈禧太后,地位比當時的李蓮英高了許多。安德海在慈禧跟前伺候的時候,不可一世,形式張狂。最後安德海被殺,而李蓮英代替了安德海,成為慈禧跟前的紅人。

李蓮英十分的聰明,從安德海的下場中吸取了經驗教訓,擺正了自己和主子之間的關係,瞭解主子的脾性和愛好,做事處處謹慎。對待主子恭敬衷心,對待下屬也比較寬厚。 和安德海相比,李蓮英實在太會做人了。

聰明機智的李蓮英

慈禧太后愛看戲,有一次看戲的時候,有個藝人唱的特別好,慈禧太后非常的高興,就賞了這個藝人一盤糕點。這個藝人慌忙磕頭謝恩,壯著膽子給慈禧說:“謝老佛爺賞賜,這些好吃的太金貴,奴才不敢吃,能…賞兒別的……”。說到最後都有點結巴了。

也該當這個藝人運氣好,慈禧居然沒有生氣,反而問他想要什麼。這個藝人跪著對慈禧說:“老佛爺,您洪福齊天,能不能給我賞個字?隨便什麼字都行”

老佛爺聽了之後,不僅沒有生氣,提筆寫了一個福字賞給這個藝人。寫完之後,慈禧身邊的一個小王爺,看到字寫錯了,左邊那個偏旁部首多寫了一點。慈禧看到自己寫錯字,也不能承認自己寫錯了,重新再寫一張。而這個藝人如果拿了錯的福字回去,別人會非議慈禧太后,這樣他會有性命之危,這個藝人急得直出汗。

後來還是李蓮英反應機智,說:“老佛爺的福,比任何人都多一點”。除了老佛爺,普通人肯定沒有這樣的福氣,所以這個多了一點的福字,就被慈禧收了回來,就著李蓮英搭好的梯子,兩人下來了。

對待旁人經常結善緣

在李蓮英成了慈禧面前的紅人之後,並沒有像安德海那樣張狂。反而很懂得收斂自己。慈禧太后身邊換過很多個奴婢,只有李蓮英一直沒有被換掉,陪在她身邊。慈禧太后雖然獨攬朝政,心狠手辣。但也有脆弱的時候,隨著高處不勝寒,能在他身邊寬慰她,說上話的也只有李蓮英了。李蓮英是慈禧真正的心腹。

傍上慈禧這棵大樹,李蓮英並沒有鼻孔朝天。對待嬪妃宮女,能幫上忙的也會順手幫忙。為人也比較圓滑,雖然有慈禧的信任,但是在光緒面前一直是恭敬有加,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會對光緒照顧一二。慈禧和光緒有一次返回北京的時候,適趕冬天,晚上慈禧和李蓮英住的的都不錯,李蓮英去看光緒的時候,發現光緒卻連被褥都沒有。抱著光緒的腿,跪下痛哭,說奴才罪該萬死。並把自己的被褥抱給了光緒。光緒雖然和慈禧不和睦,但是對李蓮英確實感恩有佳。

總結:李蓮英61歲的時候,慈禧太后死了。在慈禧太后死了之後,李蓮英給慈禧守孝100天,1909年二月,給慈禧太后守完孝的李蓮英,就出宮了。

在1911年的時候,李蓮英63歲去世。

李蓮英活著的時候,無論是慈禧還是光緒,都對李蓮英比較喜歡。李蓮英是一個左右逢源為人圓滑,處事謹慎的人,所以在慈禧太后死後為難他的人並不多。當然肯定還有看李蓮英不順眼的人,或者是和李蓮英有仇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李蓮英在死後,被人殺掉身首異處,而他的墓碑裡只有人頭,不見屍身。


青史匯


我個人很佩服李蓮英,在一個畸形的社會制度中,除了實現自我保全,還把“太監”這個職業愣給搞成勵志哲學。很多人覺得一個沒有“話事”的男人談什麼高上大?

我們對價值觀的理解往往就被曲解,“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只是體現的載體不同,並不是價值觀的高低。例如李蓮英的人生,他在慈溪手裡從默默無聞的小太監混到二品頂戴花翎總管太監。


在清朝打破傳統祖制的第一太監非李蓮英莫屬,這不是單單靠梳頭梳的好,馬屁拍的到位,端茶送水及時,恰恰李蓮英在貼合聖心,察言觀色,為人處世方面做到極致。

對上“事必躬親,對下寬以待人”,而且他一直堅持這種秉性到慈溪去世,最難得的是在晚清政治激流中能脫身而出,在慈溪死後又果斷散盡家產買的周全。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於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1年的皇宮,準備退休。


李蓮英死於宣統三年,時年64歲,獨自在宮外生活了三年。這三年得時光我覺得應該是李蓮英最揪心的三年,且不說世事變化,滄海桑田,沒有慈溪的關照李蓮英肯定危機四伏。

尤其李蓮英的職業特殊,設計皇家秘事太多,到了他這個位置身不能由己,不乾淨的,見不得人光的事做的太多,得罪的人自然少不了,仇家也少不了,總而言之過的糟心,憂慮。

李蓮英得這三年,做的最多的事應該是逃亡、隱匿、安排後事。從他在慈溪、在清政體、在黨爭中能安然,他自己首先有一個清醒的頭腦,甚至在慈溪沒死之前已經準備安排後路。


很大可能李蓮英準備迴歸故里,畢竟人老了葉落歸根,也有很大可能玩一手燈下黑,待在京城眼皮子底下,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還有很多可能……人之將死,好不好,李蓮英一輩子也混夠本了。

對於這個太監的功過不在評論,只能說在一個特殊的體制中能做到脫穎而出,就有他的獨特之處,這個獨特指的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事,指的是遠超普通人的生存智慧,李蓮英在太監領域裡絕對首屈一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