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自古以來,成都都是一座以手工業聞名於世的城市。蜀繡、漆器、瓷胎竹編、銀絲花、蜀錦,今天的非遺“五朵金花”,曾經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物品,也是古成都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它們在這裡誕生、興盛、傳承,在漫長的時光裡記載著城市文化和精神,又在現代社會中漸漸退出生活,留下記憶中美麗而陌生的剪影。

正在成都博物館三樓舉行的“巧手奪天工—傳統工藝的現代新生”特展上,“五朵金花”齊聚一堂,為它們量身打造的藝術場景,將非遺的極致美感展現在觀眾眼前;用非遺技藝與創意設計探討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讓這些陪伴了先祖千百年的器物,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

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非遺是活著的歷史,每一件展品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傳承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瓷胎竹編和譚代明的故事。

從用具到藝術品

一百五十年裡竹編的“究極進化”

蘆葦蓆、竹托盤,潔白如玉的茶碗上,細膩的竹編完美貼合著瓷器的曲線,光澤溫潤,寧靜素雅。這是“巧手奪天工”特展中,竹藤編板塊裡展出的兩套瓷胎竹編作品,比起其他四位豔光四射的“姐妹”,瓷胎竹編應當是最“平易近人”的,它也的確脫胎於民間的竹編手藝。

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三色竹編茶碗 譚代明

四川的竹資源豐富,竹編工藝歷史悠久,竹製的工具、用器、傢俱一直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份。晚清道光年間,成都的一位民間手藝人張國正想要製作更精緻的竹編器具,他將竹篾、竹絲劈得越來越細,以至於沒有了骨力難以成型,於是乾脆用瓷器、漆器作為底胎,將竹編依附在底胎上。他的創新讓竹編技藝從無胎成型進入有胎依附的新階段,讓原本實用為先的竹器開始追求美觀和觀賞性,“竹編”也從一門民間手藝,步入了工藝美術的行列。

張國正的作品很快得到各界重視,不僅被作為貢品送入宮中,還在1916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了銀獎。光緒年間,成都勸業局設立細蔑科,聘請張國正傳授有胎竹編技藝,這就是瓷胎竹編的雛形。

此後的一百多年中,瓷胎竹編經歷了幾度輝煌與衰落,在解放前已經到了瀕臨絕傳的境地,全川只剩下一位叫林紹清的手藝人還在斷斷續續地製作有胎竹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都竹編廠成立,林紹清被請回成都重新開展瓷胎竹編工藝品的生產,讓這門“成都一絕”的竹編工藝重獲新生,並傳播到全省各地,衍生出許多各具特色的竹編流派來。

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異形素色茶具 譚代明

這次展出的瓷胎竹編茶具,其作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譚代明也正是從成都竹編廠學習了這門技藝。她從1985年入廠,2003年註冊工作室,與瓷胎竹編已經結緣三十餘年了。

百斤竹材八兩絲

瓷上織錦的“神技”

成都瓷胎竹編以精細見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絲”的技藝特色,從制絲到編織全部是手工操作。

譚代明展示了自己正在製作的一件瓷瓶使用的竹絲:“這是5號絲,基本就兩根頭髮絲那麼寬,編出來要看不到接頭,就像是一根絲編到底一樣。”譚代明說,這種竹絲的售價要一千多元一斤,只能用邛崍山脈裡生長兩年的慈竹製作, “老了嫩了都不行”。選用的竹材表面光潔無痕跡,竹節長60釐米以上,經過十幾道工序,製作成粗細均勻、柔韌潔淨的竹篾和竹絲。由於只使用竹材表皮一層,收成率極低,故有“百斤竹八兩絲”之稱。

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譚代明的工作臺

坐在工作臺前,譚代明左手挑起作為經線的竹篾,右手用鑷子拈起一根竹絲,輕巧靈活地幾下翻轉,就將竹絲嚴絲合縫地編入其中。不借助膠水或別的工具,讓竹編緊貼瓷胎的技藝叫“竹絲扣瓷”,而細密緊實、渾然天成的編織方法名為“細密編”。這件瓷瓶上巴掌長的竹編已經花了譚代明一週多的時間,利用彩色竹絲織成的花紋美觀大氣,比起我們理解中的“竹編”,它更像是在瓷器上以竹絲“織錦”。

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在她的工作室裡,可以看到許多巧妙設計的瓷胎竹編,有懷抱竹子的熊貓、有漢代畫像磚上的車馬人像、山水花鳥、幾何圖案……而這只是她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有不少借出去展覽了,還有一些是客人定製的,做好就送出去了。”譚代明說,她很喜歡設計和創作新的紋樣,瓷胎竹編也在藝人們手中不斷創新著。比如更具時尚感的疏密結合編、格花、漏花,比如將竹編編織到更具生活氣息的茶具、酒具、咖啡具等器物上。

非遺的傳承之路

我仍然在摸索前行

儘管已經是省級的非遺傳承人,但譚代明的竹編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的。2003年成都竹編廠停產之後,她也曾差點放棄這門做了半輩子的手藝,是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才走出來獨立開店、乃至成立工作室授徒。

巧手奪天工,竹絲織成瓷上錦,獨步天下的成都竹編工藝

譚代明

好在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非遺傳承的重視和保護,譚代明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邀請。傳承人走出去,向更多的人展示瓷胎竹編工藝;政府平臺牽線合作,讓傳統工藝和現代商品結合。不久前的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上,譚代明和法國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在新山海經展區展出獲得了良好的反響,這份跨國的藝術合作也許還將延續下去。

如今,除了自己的日常創作,譚代明還在錦官驛小學開課,她希望成都的瓷胎竹編能有更多人喜歡、走進更多人家中:“光靠我一個人做遠遠不夠,光做高端的工藝品也不夠。當年我們竹編廠的老師傅到省內各地去教當地人編,現在我也想讓自己的手藝被更多人學去。有一天說起竹編,全世界都知道是四川的厲害,是成都的瓷胎竹編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