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老师」我知道了,原来这就是大家心中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节课高老师带着大家从《过零丁洋》中认识文天祥。


师: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常常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在胸中涌动,我们仿佛看到文天祥在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凛然之气,他慷慨悲壮、气贯长虹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诗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的豪情。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零丁洋》的每一句诗都饱含忠诚,饱含激情。它是一曲正气歌,是英雄丹心的袒露。下面我们来一起品赏这首诗表现出浓浓爱国之情。


「报告老师」我知道了,原来这就是大家心中的文天祥

图片来自于网络

生:想了解文天祥的爱国之情,还应当先看看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的据点崖山。元军主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由此,诗句只要发自于内心,从现实生活中得出,动人心弦,就是对手也会佩服的,甚至由此而放下手中屠刀。

生:首句作者回顾了自己身世。年轻的时候,读书明经,一腔热血,为的是报效国家。往往是这样,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少年更有志,报国情更切。文天祥在21岁时,科举走入仕途。后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经受了多次战争的磨练,试想还有什么困苦能够使他屈服呢?

生:有国才能有家,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的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颔联中的“风飘絮”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喻自己身世坎坷如浮萍无根,时起时沉。常言说的好:国乱出忠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文天祥才表现出那样的强烈爱国之情。

师:诗歌中作者还回顾了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地的经历,这样写有助于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生:惶恐滩中的惨败至今仍觉得惶恐,在零丁洋身陷元虏又是何等的孤苦。两个地名都是写耻辱,正是“山河破碎”“身世浮沉”根源。诗人内心的悲愤已至绝望之境,国家危难,自己又孤独无依,满腔愤怒如何才能拍出?我们从诗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的苍凉心绪。

师:其实,作为诗人和爱国者,文天祥首先是爱国者,其次才是诗人。就像我们现代诗人朱自清、闻一多、郁达夫等人一样,面对邪恶表现出的铮铮铁骨,凛然大气成为我们的民族灵魂,这在他们的文辞中都得到了印证。

生:对。文天祥面对死亡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成功,便成仁。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不仅成为孟子“舍生取义”精神的践行者,其民族气节也激励了后世难以数计的有志之士:谭嗣同、方志敏、赵一曼……

师:天地之间有正气,志士英明万古存。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不幸,但无数志士仁人从未放弃他们的信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文天祥在危难之中所表现的民族气节,正是我们民族钢铁般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