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文|水潤

《桃姐》是由天王劉德華和老戲骨葉德嫻一起搭檔演出的一部生活親情片,2012年上映,雖然是一部老片子,但是卻很有看頭。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影片是由香港著名的大導演許鞍華執導的,熟悉許安華的影迷都知道,她最擅長通過細膩的手法講述紅塵中男女的感情互動,電影的情節看似瑣碎,但卻因為貼近生活而能夠深入人心,看後每每有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桃姐》這部影片也不例外,上映之後好評如潮獲獎多多,特別是戲中劉德華平靜如水的本色演出,和葉德嫻對中風老人生活細節的準確把握,讓每一個看過電影的影迷都印象深刻。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回到電影中來,這部影片是根據一個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講述的是從小失去雙親的桃姐(葉德嫻 飾演)幾經轉輾,13歲的時候來到了Roger(劉德華 飾演)家做傭人,在此後60年的時間內,她兢兢業業的服務了東家四代人,也和他們建立起了親人般的情誼。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在電影中,桃姐和Roger的父母是同齡人,所以在這個大家庭中,對於第一代人,也就是Roger的祖父來說,桃姐是個晚輩;對於第二代人,也就是Roger的父母來說,他們之間更多的是心照不宣的主僕關係。

等到Roger這一代出生,也就是家族的第三代人,桃姐在這個大家族中已經生活了三四十年,成為一個類似於姑姑一樣的長輩。

由於她做飯菜的手藝很好,再加上人很熱情周到,性格又謹慎小心,能夠準確把握家中每一個人的口味和愛好,所以對於第三代人來說,她代替了很大一部分母親的責任。

他們兄弟姐妹們普遍和桃姐感情都很親密,甚至在很多時候,Roger和桃姐之間的感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和母親之間的母子之情。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許鞍華的電影往往就是這樣,基本上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場面,也沒有感情衝突很激烈的橋段,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主要都是通過眼神和肢體語言這些細節來體現的,所以寫出來的感受遠沒有電影鏡頭所體現出來的那麼深入人心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不過,如果我們去分析桃姐的人生,就會發現她的命運跟上一輩的普通女人非常相像。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75歲的老母親,她20多歲嫁到我們家時,奶奶已經去世,家中只有爺爺和父親,後來又陸陸續續生了我們姐弟三人。

我們幾個孩子都出生於60,70年代,那時候的農村家庭條件非常差。

這可難壞了母親,她幾十年如一日,每頓飯都要做兩種飯菜,爺爺和最小的我吃最好的,父親和姐姐們吃弱一點,而她自己從來就沒有圍在桌子上吃過一頓飯,總是等所有人吃完之後吃掉剩飯或喝點稀粥,有時候就連這些東西都吃不到嘴。

後來,爺爺去世之後,家中條件慢慢好起來,母親才開始和我們一起吃飯。

電影中桃姐給Roger端飯菜上來時的表情,以及看他吃飯的神情,像極了母親,她總是看著我狼吞虎嚥就很開心,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吃穿。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其實《桃姐》這部影片更大的部分是在講桃姐老年之後不幸中風,東家一家人,特別是和她感情最深的Roger為她養老送終的故事。

按照東家原本的設計,桃姐年老之後會給她一間單獨的房子供她養老,然後等到她去世之後再把房子收回來賣掉,因為Roger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們都已經移民美國,只留他一個人在香港發展。

後來因為桃姐中風的原因,再加上Roger是個電影人,每天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照顧起來不方便,讓桃姐一個人住又不放心,所以才不得不把她送到養老院去度過最後的歲月。

因此上,影片大部分的情節都是在養老院拍攝的,正是在這個特殊的場所,讓我們見證了老年人生老病死的殘酷,和世態厭涼的人生冷暖。

Roger每個月要為桃姐出四五千元才能把她安頓好,花費巨大的同時,更加難得的是,每逢回到香港他都不忘請她出去逛街,甚至帶著這個中風的老太太參加上流雲集的電影首映式。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這些點滴的細節都說明,在他的內心深處根本沒有把這個女人當成傭人,而是完全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一樣來侍奉孝敬。

這與養老院另外一位阿姨的故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老太太在兒子結婚的時候把房子和儲蓄全部給了他,但是自從被送進養老院之後,喪盡天良的兒子再也沒有看過母親一次,直到去世也沒有出現。

她的女兒偶爾會來看望老人家,但是卻總是滿腹牢騷,認為母親做事太不公平,不應該把所有的好處都給哥哥,卻把麻煩全部留給自己。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這正是許鞍華電影的特色,讓每一個觀看電影的人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兩個小時的觀影時間好像在跟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靈魂上的交流。

說到為父母親養老送終,很多人講起大道理來都頭頭是道,但是最終像Roger那樣落到實處的人又有幾個呢?

生活中,人們對老年父母的態度,將來會毫無保留的被自己的孩子全盤接受。

不過,很多當初不孝順的子女在對父母親冷酷無情的同時,卻總幻想著等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得到子女們最好的照顧。

這實在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孩子們從小到大濡目染早已經深入靈魂了,在這件事情上因果報應從來就沒饒過誰。

可能有人會說,Roger對桃姐的孝順是因為他的收入特別高,有這樣的閒錢來表達孝心。

但是事實上,定期陪老人散步,帶老人去逛逛街看看電影,花時間陪內心寂寞的老人聊天,這些與錢財無關的東西反而是老人們更加看重的東西,Roger的難能可貴之處正在於此。

當然,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老年人對於自己的養老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於子女比較多的老人來說,更要一碗水端平。

如果自己糊塗,像電影中另外一個老太太那樣,把錢財全部給兒子,卻給女兒一分錢也不留,最終勢必會引起子女之間的矛盾,晚年的痛苦會大概率出現。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帶來很多方面的啟示,看完《桃姐》之後,主人公Roger和桃姐之間超出主僕,遠勝親人的情感互動給水潤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桃姐用她平凡而卑微的一生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親密的感情是通過雙方毫無保留的奉獻建立起來的,無關乎血緣。

任何人,只要願意相信,並且能夠主動付出,就能夠體會到人間的真愛。

《桃姐》:人間自有真情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