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的習慣那麼難改?

chy精彩人生


先描繪一個一般情況下的習慣計劃失敗的過程

你做了一個決定,立了一個計劃:每天堅持早期讀英語!

剛開始三天,你熱情高漲,信心滿滿,你要堅持下去,要讓別人都羨慕你牛逼的英語;

到了第四天,你開始 就覺得,英語要那麼牛逼似乎也不太重要,而且最近天氣很冷,早晨起來那股子寒意很重,壓在被子上都掀不開,可是你依然掙扎著起床讀英語了;

過了一星期,每天你都覺得起床越來越困難,每天越來越掙扎,很痛苦。剛好元旦前夜,朋友叫你跨年,一塊high著倒數,玩到凌晨四點才睡,第二天醒來都下午了,還讀什麼英語;

又剛好第二天,你裝裝樣子說要讀英語,朋友就損你,“得了吧,我還不知道你,我們還是一起看日出吧”,於是你認慫……中斷了兩天後,你發現還是懶在暖被窩裡更舒服;

在偷懶輕鬆了三四天以後,你多多少少萌生了些罪惡感和內疚感,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壓力之下,你更傾向於尋找讓自己開心的方法,於是,玩樂和拖延是最好的辦法;

早起學英語的偉大計劃就落空了……

更可悲的是,當你數次被自己的懶惰和拖延打敗以後,你開始給自己下定義,“拖延症患者”,“我就是那種沒有恆心的人”,“我太懶”,從而,可能會喪失進一步嘗試突破的勇氣。

1、我研究自控,先說自控,什麼是自我控制呢?

學術上,叫做對優勢反應的抑制和對劣勢反應的喚起,說人話呢,就是做自己的意志想做的事兒,而不管面對多少困難,不做自己意志不想做的事兒,而不管面對多少誘惑。舉個例子,你決心每日早起讀英語,這個是一個理性的意志做的決定,但每天早上你很困、很累、很冷,最後沒起床。這些懶惰困住你,讓你的意志自由無法執行,這就是自控失敗,意思就是,你無法控制你自己。

2、為什麼提到習慣我說起了自控呢?

自我控制的目的,是消除自我控制。

在決心早起學英語的時候,你每天都要和寒冷和睏倦做鬥爭,開始你的決心很強,能夠贏得勝利,但若每次都依賴理性意志的自控,你不會覺得很累麼?你真的希望每次早起都是一場辛苦的戰鬥麼?

我猜你不希望。

那我們就靠習慣吧,習慣是不耗費任何意志力和自控資源的。比如你想想你開始學騎自行車,你需要集中注意力,小心控制車把方向,保持平衡,可是後來就成了習慣,習慣的運作幾乎不需要大腦(高級神經活動),習慣運作的奧秘就是自動化。

說專業點,自動化的心理學基礎就是神經元的可塑性,一條小路,你走得次數越多,這條路就越寬、路上的障礙就越少,而那條不經常走的路就會被荒廢。如,你每次早起睡眼惺忪不動腦子就能穿衣走路走到公司,起作用的就是這個自動運行的神經通路。

習慣的養成,就像蓋一個房子,鋼筋混凝土的大樓固然結實,但是在剛澆築的時候卻依然需要支架,誰來為習慣的養成保駕護航,誰在習慣的大樓沒有堅固以前給他支撐呢,目前最穩定的因素就是自控力,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意志力。

當自我控制幫助習慣養成了,那時候,習慣就不再需要自我控制能力啦。習慣的系統開始運轉,你開始每天不費力氣就能起床,生物鐘和自動化系統已經很穩定,大廈已立,自我控制功成身退。

3、是不是隻有自控力呢?當然不是,動力系統更重要。

自控系統就像新生的孩童,而動機系統則是久經沙場的鬥士,他們兩個打架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意志總是打不過懶惰的原因。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理性的、掌管自控力的前額葉是最後才進化出來的,也就是說,這個大腦皮層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皮層。而人類的行為動機系統則是一個古老的系統,支持它的是很多古老的大腦皮層。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的理智被身體的慾望打敗——從理智上,你想起床讀英語,但在身體的動力系統裡,起床產生了經受寒冷、睏倦、疲勞等反向動力的——自控能力是如此年輕,要它和成熟的動力系統打架,幾乎是必然會輸的,這就像一個新生的孩子和久經沙場的鬥士來打架,結果可想而知。

4、有沒有最優解?

這個是人類最難的問題之一,如何控制行為。我不敢給出最優解,但可以分享我的思考。根據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來看,最合適的策略是——

【注重環境因素+有意識地自控鍛鍊+有意識動力系統的梳理】

注重環境因素——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決心,各種書籍也往往會誇大自我意志的力量。很多時候,早起太陽的陽光就比你的決心要強大很多。舉例來說,我自己就常常睡過頭,從來沒有自然醒,後來我換了個屋子,有一整面牆朝陽的落地窗,早晨的陽光直接曬到眼睛,從此天天自然醒。設定一個手錶的提醒,比你自己操心來留意什麼時間來讀書要有效地多,未來的智能設備,在這個領域也將會有所建樹。

有意識地鍛鍊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就像是肌肉,總是越鍛鍊就越強大。心理學家發現,讓人用非利手處理日常工作(如用左手拿鼠標、開門),就能提高自控能力。你現在知道那些偉人為何喜歡洗涼水澡了吧。做讓你辛苦的事情,就是鍛鍊你自控力的方式,比如鍛鍊身體,比如冬天洗涼水澡。

有意識地梳理動力因素——如果你不知道你為什麼去做這件事,你估計也就不會把它做好。如果你早起讀英語,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愛好,那動力或許不夠強。如果你把這個學英語聯繫到了你的夢想——你環遊世界的夢想,那這個動力就不一樣了,自古都有人談立志,立志看似一個理性的意志決策,其實是最強大的動力系統之一。又比如,你每次早起讀英語,都會有“損友”掣肘,那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要保密,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已經有這個習慣的朋友一起來早起讀書,同伴的壓力和促動力能夠很好地幫助你堅持。那些養成學英語習慣的人,無一不是在這裡形成了一套自我促進的動力系統。學英語,有人誇獎,可以炫耀,可以有更廣闊的眼界,這些獎勵,這些正反饋就會給學英語再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進入正向的行為循環。


清黃之島


習慣形成了 真的好難 習慣了孤獨 習慣了一個人 就突然不想戀愛了 身邊有個人反而不習慣!剛開始我是習慣了了兩個人的生活 後來分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很不習慣 但是人嗎 總要自己去習慣 後來就習慣一個人了 說不清道不明 習慣這個還是要靠時間的吧,不管需要習慣還是需要去改掉習慣 都需要時間


Changefromthenonπ


說些易懂些的大白話,也給出些改習慣的解決方案吧。

首先,我們可以把習慣理解為讓自己舒服的持續行為。

所以不論這個行為的結果是好或壞,都是我自己認為舒服的方式,一旦要改習慣,就是要讓自己開始不舒服起來,一般來說誰都不願意幹這樣的事情……

那麼,如何讓人願意做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呢?從辯證邏輯的角度看是需要一個動因,這個動因的驅動力要大於對舒適區的依賴力,找到這個動因的臨界點就可以去克服這個不舒服,而臨界點往往就是發生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也就是在改變習慣~

舉例說,一個人有遲到的壞習慣,可以分析判斷這個人處事往往比較不嚴謹,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及過程預判,去一個地方可能需要十分鐘,他不去做準確的估計,以為五分鐘就可以到,結果出發晚了,自然也遲到了……有了這個經驗,下回去這個地方他就會提前五分鐘出發,這樣可能就剛剛好能到……但這只是針對這一段路程的經驗,他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下一個路程也會有這樣的情況,下一次出發就該預估路程並多留時間以防萬一~

改掉這個壞習慣的關鍵點就在:預估+提前

每次都做這個動作讓自己更早到,即便有其他要忙的事情,也可以先到了在做,便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最後要記住,有其他事情永遠都是藉口,都是在為自己的時間管理不當在找藉口~遲到這個壞習慣是從找藉口這個壞習慣衍生出來的~


幕後演說家


為什麼人的習慣那麼難改?

總的來說,原因有很多:

比如缺少自制力、行動力、執行力;

缺乏自信心、上進心、企圖心等。

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神經科學方面的原因

科研人員研究發現,

人的語言習慣、形為習慣,

受基底神經元控制,

神經元在特定的時間受到刺激,

就會形成習慣。

比方說熬夜就是一種習慣。

隨著時間的推移,

形為模式在大腦中形成,

不須要記憶,

由神經節控制著運動、思想、形為、情緒,

自動自發地進行,

習慣就這樣形成了,

而且很難改變。

大腦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習慣?

原來基底經神元就是幫助人們形成習慣,

使習慣成為自動自發形為,

從而釋放大腦空間,

得以更好地處理其他行為,

比如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

一邊上廁所一邊看書。

當然如果要改變這種方式,

也可以通過刺激神元來改變。

2、條件反射的原因

大家知道,

動物都有條件反射,

人也不列外。

人的形為常常是兩種行為相互關聯,

一種行為控制著另一種行為,

另一種行為隨之會形成習慣。

比如說考試考得好便會想得到獎勵,

做了壞事便會心虛,害怕懲罰。

3、模仿的原因

從小到大,

一定有一個人影響著你,

影響力不可小覷。

父母、老師、朋友、偶像是你模仿學習的對像,

你的形為習慣必受他們的影響。

4、心理學方面的原因

古代打仗,

常常要作戰前動員,

喊口號、立軍令狀,

樹立必勝的信心,

來一個心理上先勝。

說明心理的原因也很重要。

人的行為受心理暗示極為重要,

從而產生某種習慣,

並且難改。

5、其他原因

原因複雜,

無法說清。


羊美祥


習慣確實難改,但不是不可以改。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自律改變人生,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學會挑戰自己的惰性,時時提醒自己。

另外,要學會正確的方法。

例如健身,很多人在看到自己的大肚腩時,於是起意,要練出八塊腹肌,但是堅持三五天後,發現沒有效果,腹肌遙遙無望,便放棄了。

這是典型的目標過遠。

實用的方法,是將計劃拆分。

比如我先設定一個月每天堅持跑步,我只考慮今天要跑多久,要在什麼時候跑,然後第二天重複同樣的想法。

因為目標過遠,容易讓人損耗精神,但是拆分成小目標,則讓人不斷獲得成就感。

所以,習慣確實是難改的,但掌握正確的方法,加以堅持的信心,習慣還是可以被改變的,但千萬不要想著一蹴而就。



釋塔


因為你的習慣都跟了你一輩子了,你的很多習慣都是下意識的,很多習慣自己都不知道,要怎麼去改。

改掉一個習慣,最好藉助外物刺激,這讓看待自己才不過於主觀。

一個習慣的養成要21天,其實這項研究對很多人還是少,你怎麼的也得堅持3個月再說,21天只是最少的時間,一個習慣的養成可得花很長得時間。

就像你父母給你取的名字,天天被人重複,或者寫一些材料的時候都要署名,印象越深越難以忘記,你的名字深深的印在了你的骨子裡,那是時間給你刻下的記憶,習慣同樣如此。


25度涼白開


一個人把一件事養成一種習慣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毅力。重複做同一件事情才會變成習慣。當然想要改變這種長期形成的習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首先我們要審視這種習慣是好是壞,如果是好習慣就繼續保持,如果是壞習慣當然就要改,就拿你說的晚睡來說,晚睡當然是件不好習慣。如果一個人晚睡不見得都會早起,熬夜人皮膚不好,記憶力不好、白天沒精神等等。所以當我們發現這種習慣給我們帶來這麼多不利時候,我就要改變,最好在十點鐘前就睡下,告訴自己晚睡的壞處。每天如此早睡早起,我相信會改變成好習慣




暴走的阿甘


一個人把一件事養成一種習慣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毅力。重複做同一件事情才會變成習慣。當然想要改變這種長期形成的習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首先我們要審視這種習慣是好是壞,如果是好習慣就繼續保持,如果是壞習慣當然就要改,就拿你說的晚睡來說,晚睡當然是件不好習慣。

如果一個人晚睡不見得都會早起,熬夜人皮膚不好,記憶力不好、白天沒精神等等。所以當我們發現這種習慣給我們帶來這麼多不利時候,我就要改變,最好在十點鐘前就睡下,告訴自己晚睡的壞處。每天如此早睡早起,我相信會改變成好習慣。



是個假範範


人的習慣真的難改嗎?

不,不難改,只是沒有一個強大的改變理由


之前聽到過一個成功戒菸的故事。

有一個老人,有長達五十年的抽菸史,一天最多的能抽三盒,正常是一天一盒。

期間曾戒過幾次煙,一次是因為咽炎,生病實在難受,戒了幾天,沒幾天又抽上了。年齡大了,兒女們也是各種勸,買戒菸糖,戒菸講課視頻,都沒用。

但就在老人查出癌症之後,醫生告訴他不可以再抽菸了。

他就真的不再抽菸了。

大家看到了,五十年的習慣說改變就改變了。


當然,改變肯定是很痛苦的,要持續一段時間。

但改變的願望足夠強大,強大到願意承受這些痛苦。


當然也有很多人改變習慣,不用遭受這麼大的打擊,而是靠平時不斷的督促自己,不斷的反思自己,在承受了一段時間的痛苦後,也改變了舊習慣,習得了好習慣。


改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身體的持續痛苦。

很多人堅持不下去的原因是因為太痛苦了,頭腦稍微一偷懶,身體就控制了頭腦。


所以要想改變習慣,要兩手抓。

一是理智上的頭腦。

要不斷的給自己洗腦,把新的健康的好習慣刻入腦中,時時提醒自己。

二是身體上的痛苦。

要明白,改變習慣是一個持久戰,身體上要承受一段時間的痛苦,但終究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並且新習慣會更加有利於身體。

要經常地用其它方式犒勞自己的身體,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吃一點平時捨不得吃的食物,買一些喜歡的衣服,等等。

最後祝願每個人都能改變不好的習慣,走向人生的成功!


愛自己是最好的修行


一個習慣的存在,總是能夠讓我們獲得身心的愉悅感,這是符合本我的追求目標的。本我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一樣,他想要每分每秒都處於快樂當中,但是現實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最大限度的獲得快樂。所以我們的很多習慣都超出了正常的限度,比如:晚上不到兩三點睡不著;10分鐘摸不到手機就渾身難受,坐立不安,這些行為不能被超我允許,超我嚴重抗議,所以自我做出了要改變習慣的決定

 一是選擇,二是創造。這也是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關鍵所在。桌子不會選擇,房子不會選擇,動物的選擇能力也相對較弱。而人具有理性,具有抽象思維,不僅能選擇、判斷,還能在選擇、判斷後進行創造。也正因為這兩大特點,人類才創造了五千年文明。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時,自身命運也隨之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心就是命運的主宰。

但在很多時候,某些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心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慣性軌道,被其所控,不是我們想改變就能輕易改變的。這就必須藉助修行來調整,事實上,這正是修行的難度所在。因為習慣是由日積月累而來,有著根深蒂固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像地球引力將我們固定在地球一樣,使我們難以超越,難以擺脫當下的凡夫狀態。曾經有位教授說要學佛,但起因卻是為了戒菸。因為他煙抽三十年,尼古丁對其有很強的控制力,可他又檢查出肺部病變。醫生警告說:再抽菸馬上完蛋。他當然珍愛生命,但每天要和尼古丁的誘惑進行鬥爭,身心俱疲,就希望通過學佛來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理由固然有些可笑,但卻說明,習慣一旦形成,對身心都有極大的控制力,若不痛下決心,是很難加以改變的。除了決心,我們還應瞭解生命發展的規律。依循這一規律,才能切實地規劃未來,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