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學校要求教師戴校徽,並且在上面寫著名字和職稱,戴這樣的校徽合理嗎?

何苦來4


首先我們要分清一下校徽與工牌的區別。

校徽是學校的象徵和標誌,代表著一所學校的形象,也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文精神和外在形象的高度凝結與藝術體現,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員、留存紀念和通過圖案、文字來介紹學校的性質和學科,同時在佩戴校徽的時候也給佩戴者在無形中增加了紀律的約束,規範行為,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同時也體現出學校的特徵,讓人容易記住;當然包含著佩戴者心中的自豪與榮耀,對學校的歸屬之情。


而工作牌有部門、名字和照片,它主要作用在於,一方面對外展示本單位形象,另一方面讓員工看見佩帶的工作牌就意識到自己是的本單位員工,有一種自豪感與約束力,也是單位文化的外現,同時,可以方便外來人員辦事,提高辦事效益。


綜上所述,校徽上一般都是沒有名字的,如果一定要帶上部門、姓名、職稱那就不叫校徽了,而是應該叫“工牌”了,二者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至於是否一定要帶校徽,筆者認為,不需要硬性規定,可以戴,也可以不戴,學校不必作硬性規定,因為教師都是有素養的的人,他自己能把握分寸,學校的管理重點不是校徽,而是教育質量。我在當校長時,就不要求師生戴校徽,因為傳統別掛式金屬校徽的佩戴有幾多不便之處,一是繁瑣,現在人們更加註意衛生,衣服常常更換,校徽也要常取常別了,有時忘記戴,太煩;二是損衣,在衣服上捅上兩個洞,還是於心不忍,至於高檔衣服如皮衣、羽絨服更是如此,夏天別校徽,更是擔心別針傷及皮膚,影響健康,總之,佩帶校徽在客觀上存在著不方便之處,這與提高師生整體素養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繫,因此,不宜作硬性規定。


至於有的學校硬性規定教師一定要戴著寫著名字和職稱的工作牌上班,甚至規定和工資掛鉤,更是十分不妥的。


有人說,佩戴工牌可以提高教師的愛校意識,增強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我認為,對於學校教師而言,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戴了不一定有,不戴不一定沒有,這僅是個形式而已。


有人說,各級政府機構工作人員不是也佩戴工牌嗎?筆者認為,他們工作職能同我們學校不同,他們服務的對象是不特定人,佩戴工牌是為了便於識別,方便服務,是為了切實加強社會監督,增強機關工作人員公僕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機關工作作風轉變,服務效能提升。


有人說,醫院等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不是也佩戴工牌嗎?這道理很簡單,佩戴工牌同樣是為了便於識別,方便服務,是為了切實加強社會監督。


也許會有人說,學校教師佩戴工牌同樣是為了便於識別,方便服務呀。大家知道,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學校,除了幾個超級學校外,一般規模不大,教師之間都認識,況且教師服務的對象是特定的,即學生的家長,這不需要佩戴工牌,家長都認識老師,戴了反而多此一舉。


也許還會有人說,教師佩戴工牌可以增加教師的榮譽感,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個光榮的人民教師,從而更加尊重你。這個說法是很牽強的,提高教師的地位,除了提高政治待遇外,恐怕讓教師真正享受公務員待遇最為重要。


至於一個企業,無論大小,員工都應該佩戴工牌,這是由於企業的性質所決定的。

對於學校而言,特別是中小學校,硬性規定教師佩戴工牌不僅沒有必要,甚至反而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首先,教師的職稱是個敏感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和學校編制問題,很多符合高級教師職稱條件的教師,沒被聘任上,他們很多人是學校的骨幹力量,為學校的發展做了極大的貢獻,本身沒聘任上,心裡有些不爽,如果天天掛個工牌,這不但不會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教師是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是最愛面子的。

其次,社會、家長對學校的很多事情是不太瞭解的,尤其是教師的職稱。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學生家長當知道教他的孩子是一級教師時,幾次跑到校長室,要求換個高級老師,校長告訴他,這個教師雖然不是高級教師,但是個區裡骨幹青年教師,教學教育質量很高,但家長就是不依不饒,鬧得滿城風雨。其實,教育界都知道,一級教師的教育質量不一定不如高級教師,有時,由於高級教師年老體弱,還不如一級教師。就像醫務界一樣,一個近60歲的主任外科醫生做的外科手術不一定比40多歲的副主任做的漂亮。因此,從實際效果來看,還是不戴為好。


因此,筆者認為,硬性要求老師佩戴寫著名字和職稱的校徽,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它沒有社會真正的認可度,不宜推廣。我認為教育行政部門,特別是校長應多琢磨事(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少琢磨人(不搞形式主義),要真正釐清辦學思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東灘文化


上學時,我們學校是一個重點中學,老師們都佩戴一個小小的圓形校徽,淺灰色打底,寶石藍的字,漂亮大方。我們都羨慕得不得了,老師們也都很喜歡戴著。後來,我們發現,校徽有了小小的變化,印上了老師們的名字和教師級別。我記得清清楚楚,我們班主任印的的是二級教師,語文老師的是一級教師,物理老師印的是高級教師。一次我們大家開玩笑 ,問老班:老師,為啥你的是二級,語文老師是一級,物理老師是高級。班主任說了什麼,我們都忘了 ,只記得她尷尬地笑了笑 ,很落寞的樣子。從那之後 ,班主任就不怎麼戴那個小圓片片了。



當時不理解,現在想起老師尷尬的笑容,我明白了其中蘊含的無奈和失落。

校徽是一個學校對外的標誌,它的主要作用是分辨人員、留存紀念和通過圖案、文字來介紹學校的性質和學科,同時在佩戴校徽的時候也給佩戴者在無形中增加了紀律的約束,規範師生的行為,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一個好學校的校徽,給學生和老師的是一種驕傲和自豪,老師和學生都喜歡戴著。

但是工牌就不一樣了。是由工作單位發行的帶有相關工作號及個人信息的卡牌,工牌是工作單位的形象,對於工作規範管理有好處,方便工作,便於監督識別。



在校徽上寫上老師名字和職稱,雖然不違規,但就是給人一種冷冰冰的被漠視的感覺,學校應該是一個有溫度的、講究人性關懷的地方,這樣做,別說溫暖,就是赤裸裸地來自食物鏈頂端的冷冰冰的漠視。

  • 當一個學校不關心人性、不關心情感,不關心人心,還談什麼教育,就只剩下冷冰冰地管理了。對老師冰冷,對學生也難以多麼溫暖。老師和學生都不是機器,人的成長也不是壘積木,是需要情感的撫慰的。


孩子年齡還小,不能正確看待職稱,孩子看到老師們有的高級,有的二級,就會覺得老師也分三六九等,高級職稱的老師厲害,二級職稱的教師工作不行。這對老師們管理學生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 職稱高的老師工作能力不一定真厲害,職稱低的老師也不一定慫,職稱中有多少貓膩,咱們做老師的都心知肚明。但孩子不知道,他們可能就會用級別給老師們打分排隊,這給老師們管理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

最後,再重申一下我的觀點:不合理。


終將長大


真實故事

記得前幾年我們學校還真的為每一位教師製作了一個校徽牌,上面寫著名字和職稱,以及是否是中共黨員,讓每個老師在上班期間必須佩戴,很多人心裡反感,慢慢的,就沒有人再帶了。

我覺得教師佩戴校徽是很正常的事情,校徽上寫上名字,也算正常,但是校徽上寫上了教師的職稱以及是否是中共黨員,我覺得就不太正常了。

我還記得當年我們佩戴這種校徽時,有一位很優秀的年輕教師,由於她很年輕,他的職稱是中學二級教師,所以他就不太喜歡佩戴這種校徽。

我不支持學校的這種做法

  1. 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認識事物還比較簡單,對待老師的職稱問題,不能夠全面客觀的看待。從學生的眼光來看,如果教他的教師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就會認為老師很優秀,相反,如果教他的教師是一名中學二級教師,學生就會覺得他的老師專業素質不高,從而對這位教師產生不信任和不尊重。這樣,對於那些沒有如期評上職稱的教師而言,被學生的評價又一次傷害。
  2. 學校這樣做等於給老師貼標籤,也就是把老師分出幾個檔次來。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都知道,給孩子和學生貼標籤是教育者最大的禁忌,然而,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卻把這種最大的禁忌用在自己學校的教師身上,這是何等的悲哀!

  3. 這種做法會讓沒有進上職稱的教師產生自卑感,在工作中喪失信心和進取的動力,不利於調動教師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我並不支持學校的這種做法。


無論學校怎樣管理都應該注意尊重教師

教師職業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更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所以管理者對教師做出的管理也應該更加人文,而不能像其他服務行業一樣簡單的佩戴工號牌,管理者應該考慮到教師身邊還有很多對教師充滿敬仰之情的未成年的孩子,我學校都不能以身作則的去尊敬老師,又談何讓學生尊敬老師呢?所以對教師的管理必須從尊重開始。



你支持教師佩戴個人信息詳細的校徽嗎?把你的理由寫在下面


中考政治劉老師


小七的觀點:

戴校徽可以,但是寫上名字和職稱就算了吧!校徽和校園一樣,需要保持純粹。

我也戴過校徽

第一次戴校徽,是上大學的時候。當時學校不允許隨意進出:教職工及學生可以隨意進出校園,社會人員進校園必須在門衛登記。為了方便管理,學校規定所有教職工和學生必須佩戴校徽。

我的校徽是長方形的,窄窄的一小片,上面用漢字和漢語拼音寫著學校的名字。老師的也一樣。

工作後也戴過校徽。也是一小片,只寫著學校名字,而且師生集體佩戴,都一樣的。


學校是為了方便管理,但我們戴著還真有一種儀式感和自豪感。

佩戴校徽有儀式感,但校徽上刻上職稱就顯得很詭異了。

師生們戴著一樣的校徽,有一種儀式感,相互看著也很親切。但是,如果校徽上刻上名字,就顯得很詭異。

戴校徽的意義在於表明大家都是同一個學校的,有一種集體榮譽感,也方便管理。刻上職稱是幾個意思?是要教師們一較高下嗎?還是暗示教師們要人以群分?高級的分為一群,中級的分為一群,初級的分為一群?

很尷尬,是不是?

尷尬在何處?尷尬在,教師不是有能力就能評上職稱,而是由所在學校有沒有職稱指標決定的。既然不是與能力和努力掛鉤的事情,就不要把它刻在臉上!

我們學校,已經連續好幾年沒有一個職稱指標了。很多教學15年以上,榮譽證書能裝好幾個檔案袋,帶過多屆畢業班,教出過一大票C 9高校大學生的教師,依然是初級職稱。

如果要求把職稱掛在胸前,就要先讓職稱變得公平合理起來,讓它變成能力的體現。

少一點形式,多一點實幹

學校應該把學生身心健康和教學質量放在首位。學校應該引導教師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上,而不是用在形象工程上。

與其搞這種在校徽上刻名字和職稱的形式,不如推出一些真正有益於師生身心健康的活動。

總結:

校徽可以戴,有儀式感。但是,不要讓純潔的校徽變成了攀比的“勳章”。把“勳章”掛在身上,你讓人怎麼淡定?

校徽應該純粹,就如同校園應該永遠保持純粹一樣。

我是小七,樂於為您解疑答惑。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請給我一個關注吧。

墨公子說教育


這種佩戴校徽的作法,我記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做為一名大學生就佩戴過。因為那時把大學生稱之為天之驕子,所以佩戴上也挺有自豪感的。後來由於經常丟失,不方便,校方也不怎麼督促檢查,漸漸的就沒幾個人戴了,結果不了了之。後來,到了大學當老師,學校也曾經花錢制定了一批徽標讓老師戴,原因是學校要評估,要體現校容校貌。等評估完了戴不戴也沒人管了。在我的職業生涯裡,好像就要求戴校徽這件事整過好幾次…。通過以上本人經歷,證明了讓教師戴校徽,是執行不下去的,是另一種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再現,無疑是把老師的職稱呈現在家長和學生面前,製造新的三六九等,讓職稱低的老師,尤其是低職稱的老教師情何以堪?怎樣自信的面對講堂和學生?這不但不利於教學,反而傷害了大批教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變向地造成了校內新的等級制。想出這個主意的領導其用心不說,就其瞎折騰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不是一個會管理的領導者。不要搞整齊劃一了,給老師一個安靜的、人格自由的天地。校園不是軍營…。退一萬步講,在實行這個規定前能否徵得大數老師同意呢,不是說以老師為中心嗎?不是說他們是學校的主人嗎?


我是一個人的秋天


多少工資也上去!


大鵬81954


從這件事上,我感到學校領導們在決定一項事情的時候,沒有充分的討論。也就是說,沒有在私下裡徵求民意,相當於沒有在私下裡開聽證會。這不得不說他缺乏領導藝術。為什麼毛主席的決策都大受歡迎啊?因為毛主席有一句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作出的決策要在哪些範圍內執行,就要在這些範圍內進行調查,傾聽民意,不然就會出現決策沒人執行,最後胎死腹中的笑柄。

以前,鄉政府常常把他們的任務強加給老師,後來被上邊點名,然後追究到一個責任領導,就把他開除啦。那麼他把什麼任務強加給老師們了呢?

在農村收秋,玉米秸稈兒被農民們點燃。鄉政府有禁止燃燒秸稈的任務。但是屢禁不止,有一個幹部就想起了,讓老師承擔這種任務。結果老師們帶著袖頭去下邊監督。有時候上邊檢查,就影響了教學工作。這是老師們額外的任務,也不得不做。校長也只好讓老師們分頭去做。這樣暗訪組就得到了真實的情況。

屁股決定腦袋的這位領導就被舉報出來,然後被開除了,他是沒有工作方法的領導沒有進行民意調查,也沒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藝術,他是瞎指揮,應該讓這樣的領導下課。



校長做出的這樣的決策,也是不對的,也是沒有這種領導藝術,所以如果這樣的話,他也得換個地方。

帶校徽可以,但是校徽上寫名字和職稱,也就失去了良好的宣傳作用。不但沒有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還把老師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他先進行民意調查的話,肯定有60%以上的人不同意。

如果大多數人不同意的事情,他還這樣做的話,那麼他該下課了。在中國為什麼要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哪?就是說,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在追求平等,儘管是不平等的。但是哪一個人願意讓別人說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呢?

職稱分為高級,一級,二極,難道這就不是明擺著,人分三六九等嗎?哪一個願意讓人說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呢?

有人不停奮鬥也不一定能達到高級職稱,但是有的人也許機遇好,也許關係好,他輕而易舉就能得到高級職稱。如果帶這樣的校徽,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矛盾?也許高級職稱的老師願意戴,一級的,二級的誰願意呢?



我要是一級二極,我肯定不願意戴。當然我要是高級職稱,慢慢的我也不願意戴。

我非常努力,但是我不是高級職稱,我戴上就是低人一等。別人雖然不懂,但是內行人非常清楚。時間長啦,我還有積極工作的動力嗎?

如果是高級職稱,時間長了人家都沒有戴我戴著,是不是我寒顫別人呢?一個政策得不到正面的效果,反而得到這麼多負面的效果,就是因為沒有進行民意調研。

這樣的效果還會引來很不好的矛盾,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猜測忌諱。不但不利於促進老師的團結合作,還會瓦解分化老師的積極性。

當自己是校長作出的決策,沒人執行的時候,肯定也非常氣惱。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你是順應了民心,還是逆反了民意呢?

從這件事來看,這種思路不是正能量的推動者,而是正能量的絆腳石。這樣的領導需要趕快學習,需要明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重要性。



我是教育處處春,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啟發,也請你關注點贊收藏轉發,讓更多的人一起討論,為正能量建言獻策。


教育處處春


戴上校徽何嘗不可,只是時下教師地位沒有真正彰顯,學校規定要佩戴校徽,很多教師不願佩戴,顯出明顯的不自信,顯得形式主義太嚴重。



咸陽資訊網


“某個學校要求教師戴校徽”,真的沒有什麼毛病,老師們也樂於接受;毛病就出在“並且在上面寫著名義和職稱”,這是要明碼標價、自我標榜啊,還是要“掛羊頭賣狗肉”?筆者是真心接受不了這樣的屈辱,這種校徽不戴也罷,實在不行的話,爺走人就是了!


校徽是一所學校的象徵與標誌。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員、留存紀念和通過圖案、文字來介紹學校的性質和學科,同時在佩戴校徽的時候也給佩戴者在無形中增加了紀律的約束,規範行為,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同時也體現出學校的特徵,讓人容易記住;當然還包含著佩戴者心中的自豪與榮耀,對母校的歸屬之情。現在絕大多數校園中,已經很少能看到佩戴校徽的學生和老師了,更有不少學生認為,在外面佩戴校徽,不僅透著炫耀的膚淺,而且別在衣服上活動也受限制。



校徽上寫著名字和職稱,那就更加奇葩了。寫著名字和職稱的是工作牌,不是校徽,兩者有嚴格的區分,而將兩者混為一談,難怪有網友憤恨地說“相當於奴隸社會,在奴隸臉上刻字被售賣”!尤其是那個令人噁心的職稱,有很多老師教書育人20多年了,還頂著中級職稱,甚至是二級教師,這是要譏諷誰呢?是要諷刺老師們無能為力,還是要攻擊不合理的職評機制?恐怕都不太合適吧!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人為地製造矛盾,讓老師充滿屈辱感,讓學生和家長又有了詆譭老師的口實,老師們要是開心樂意接受,也就奇了怪了。


在其他行業,佩戴這種校徽或者校牌類似的工作證明,可以提高人家的自尊心與榮譽感,而教師沒有。法院系統人家帶的那個天平,國稅系統在家帶的那個麥穗,還有其他的許許多多行業,人家帶的那種各種標誌,都會讓社會上的人看成一種羨慕和嫉妒!而在學校,老師帶上一個校牌只能讓別人笑話,即便不笑話,也沒人十分重視,這就是一種社會常態,由教師的社會地位所決定。因此來講,佩戴這種校徽行為,絕大多數老師在學校內搞搞形式主義還可以,出了校門大家都會主動放棄,如果領導不在強調的話差不多就是束之高閣,當然不會把它扔了,也放在某一個角落裡,一旦學校裡有活動要求,每個人都必須佩戴的話,就能從這個犄角旮旯裡面摸出來再戴上。無論怎樣鼓吹尊師重教,都抵不過社會上蔑視的目光,只有讓老師實實在在的與眾不同,才有可能提升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硬性要求老師佩戴寫著名字和職稱的校徽,是非常幼稚和可笑的;沒有社會真正的認可度,老師佩戴上就是個笑料罷了,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尤其是老師們心理特別牴觸的情況下!


自在人生wub


學校要求教師戴校徽,這個不過分,這是學校的一種規章制度,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遵守。

校徽上的內容寫老師的名字沒錯,但為什麼要寫老師的職稱?寫職稱的校徽,其實是將老師分成了三六九等,你家長或者社會上其他的人看到校會上老師的職稱,他們肯定會議論紛紛,高級職稱的老師如果教的都不如其他老師,大家都知道,職稱形同虛設,寫上職稱的校徽,其實就是那個穿著新裝的皇帝,愚蠢至極的裝著逼,跟真的似的!

這樣規定的制定者,一定是高級職稱!

其實這也沒什麼,這種現象也不是特例,裝逼的事情,每天都在學校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