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政府“一號文”發佈,推出6大舉措30條民生政策

東莞陽光網3月13日訊 3月11日,2020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於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發佈。這是東莞努力打造民生建設的“東莞品質”和全面小康的“東莞樣本”,實現全國領先、全省示範的宣言書。 東莞緊緊圍繞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這個目標,推出6大舉措30條民生政策,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切身利益抓起,加大工作統籌力度,致力於推動民生兜底、服務提質、創新提效,在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上取得初步成效。 針對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教育與交通問題短板,東莞還制定了《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統籌開展教育擴容提質和品質交通兩項千日攻堅行動。

教育

至2022年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33.99萬個

51項舉措助力千日攻堅

到2025年,推動新建改擴建227所公辦中小學,增加學位33.99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6所,增加學位28.11萬個,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這是東莞市正式啟動“一號文兩攻堅”中教育的攻堅目標。

增加優質公辦學位供給

隨著東莞城市品質升級,戶籍人口、二孩以及隨遷子女人數持續增加,學位尤其是公辦學位成為城市公共服務中最明顯的瓶頸之一。在2019年招生季,莞城、東城、南城、寮步等鎮街先後發佈學位不足預警。增加優質公辦學位供給,成為民心所向。

此次教育“千日行動”,為東莞加快全市公辦中小學建設、加大力度補齊民生短板提出解決方案。

從具體目標來看,至2022年東莞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項目104個,增加學位12.74萬個,高中階段項目22個,增加學2.94萬個。用三年左右時間扭轉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

根據《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未來將採取規劃落地新建一批、原校挖潛增容一批、城市更新配建一批、小區配套增加一批、集體物業挖潛一批、閒置物業盤活一批等六大措施,保障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完成。

學位緊缺,各區域不同,新學校的分佈備受關注。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鄧柏松透露,千日攻堅行動期間東莞將推動新建公辦中小學校93所,各鎮街(園區)新建數量各有不同,“主要是根據各鎮街(園區)現有公辦學位和戶籍人口增長趨勢而規劃的,計劃新建公辦中小學排在前列的分別是南城街道、東城街道、長安鎮和塘廈鎮。其中,南城街道12所、東城街道8所、長安鎮6所和塘廈鎮6所。”

新建學校最多的南城街道,則成為近年來東莞教育擴容提質的一個縮影。2018年南城陽光九小投入使用,去年陽光八小建成開學。在新建項目中,今年南城還將完成陽光十小新建項目建設。根據規劃,陽光十小計劃招生36個班,完工後可增加1620個學位,進一步緩解學位壓力。

一方面是小學學位的緊缺,另一方面高中學位緊張不容忽視。去年東莞中考分數水漲船高,引發了不少家長對普通高中學位緊缺的擔憂。而隨著未來新建高中學校的開辦招生,學位緊張局面將得到緩解。

按照規劃目標,未來東莞將新建、改擴建公辦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其中普通高中學位5.18萬個,佔比達88.1%。未來在松山湖、濱海灣、中堂鎮、謝崗鎮、鳳崗鎮等8鎮街(園區)都將新建公辦普通高中。

南方日報記者從東莞市教育局獲悉,按照攻堅行動帶來的學位增長情況及當前測算各學段本市戶籍學生增長情況,這批高中學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後,在東莞參加中考的本市戶籍學生普通高中錄取率將比2019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達到七成左右。

22項舉措首次實施

以千日攻堅為目標,大量新建學校計劃抬高用地需求。如何在城市用地緊張中調配學校用地,成功實現項目開工建設,這是攻堅目標達成的關鍵。

《意見》提出,將從東莞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前謀劃教育工作,科學測算全市公辦學位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資源供給計劃,快速響應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以高標準、高規格謀劃教育,背後是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改革創新。東莞市政府副秘書長賴少瑜表示,《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25條政策,涉及51項具體舉措,其中屬於首次實施的舉措22項、“優化已有政策”的舉措29項。

這些創新舉措,集中在建設模式和資金投建方面。以建設模式來看,支持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的項目可全部適用社會代建制,放寬項目適用社會代建制的投資規模,單個投資規模不足3000萬元的項目,可採用集中打包方式招標委託或從預選庫中挑選社會代建單位,讓社會專業的建設團隊參與學校建設管理,減輕政府部門的工程管理壓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資金投建方面,除保障財政資金優先投入外,允許市、鎮兩級政府以租賃、協議合作等方式將非財政資金所建學校辦成公辦學校,鼓勵企業參與配建教育設施,由企業建學校無償交給政府辦學。

另外,在立項和前期經費申請,免去項目建議書審批環節,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在招標和施工方面,項目可申請提前核準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類招標,先行開展相關招投標工作,簡化規劃與施工報建階段審批流程,參照市重大項目實施“綠色通道”審批政策,加快審批效率。

22個首次實施的舉措為教育千日攻堅提供政策保障,在“閒置廠房”“小區配套”舉措中,目前亦有經驗參考。

於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松山湖橫瀝實驗學校,通過廠房改建而成,學校佔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辦學規模2600人。

而於2018年2月出臺的《東莞市新建改建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市政府148號令),明確教育設施配套要與新建、改建居住區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東莞市政府“一號文”發佈,推出6大舉措30條民生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