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有多難,為什麼有些人也努力了但還是考不上?

倔強的函數


考研已經成為了一支相當龐大的隊伍,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已經達到了341萬人,前一年還只是290萬人,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其中。

但是一些沒有參與過考研的人,卻發現有些人很努力但還是沒有考上,於是很好奇考研到底有多難。

考研的難度與目標有關

其實說一件事的難度,往往是要有一個參考目標的,考研的難度與個人所選擇的目標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如果報考的考研院校是清華北大這樣競爭力很強的院校,那麼難度自然是相當大的,而如果目標僅僅是普通一本院校,甚至是二本院校,那麼難度自然要小很多,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一般來說,在校大學生如果考本校的研究生,難度也要下降很多,一方面有些專業課方面的信息很容易就能夠獲取到,另一方面通過初試以後,學校對本校的學生在複試時候也多多少少會有一定的照顧。

考研的難度與個人基礎和努力程度有關

考研的難度也與一個人的基礎和努力程度是有關的,基礎越好越努力,那麼自然很容易取得高分,如果平時上課不努力,很多知識沒有掌握好,在備考研究生的過程中又不願意付出很大的努力,那麼就對於他們而言難度就是很大的。

考研中堅持不懈很重要

作為一個考研過來人,我認為堅持不懈是很重要的。往往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基本上都取得了不錯的結果,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打擊,這個時候很容易打退堂鼓,或者是產生自我懷疑,但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依然選擇堅持,那麼到了臨近考試才會擁有一些信心。

所以,既然選擇了考研,那麼就千萬不要在過程中有所放棄,不然前面的功夫就白費了。

為什麼很多人努力了卻沒有考上?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努力了,可是卻沒有考上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發揮失常

很多人之所以努力了,到最後還是沒有考上,很有可能就是考試發揮失常了。考研初試不但要求總分達標,每一科都有一個分數線,一旦哪門科目發揮失常了,即使總分再高也失敗了。

第二:看似很努力,其實不夠努力,或者方法不對

有些人在外人看來覺得很努力,比如每天早早起床去圖書館,到很晚才回來,可是卻在備考的過程中不專注,東想一下西想一下的,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這就算是一種“假努力”。

另外還有就是可能方法不對,學習當中還是比較講究方法的,這種人也還是很多的,花的時間和別人差不多,但是效果卻沒有別人好。

第三:備考中有放棄過

前面已經講到,持續的堅持很重要,如果期間有放棄過,那麼很可能對前面所學的知識有了很大程度的遺忘,這也是很影響整個複習的。

所以,考研的難度與目標、個人基礎、努力程度有關,而且堅持不懈是很重要的,之所以很多人比較努力卻還是失敗,這主要有三個願意,第一可能是發揮失常,第二就是看似努力,其實不夠努力或者方法不對,第三就是備考過程中有過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