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1988年7月30日,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在上海電視臺首播,全國各地掀起“變形金剛熱”。如今,“擎天柱”配音演員雷長喜、“威震天”配音演員楊文元、譯製導演戰車,已相繼辭世。這些曾為我們的童年帶來過快樂的人,不應被忘記。


譯製導演戰車


1980年代初,中國政府大規模清查海外音像製品,很多享譽國際的影視作品成為查禁對象


1987年年底,美國孩之寶公司的兩名市場部專員赴滬,將95集動畫片《變形金剛》的播映權免費轉讓給上海電視臺,希望藉此打開中國大陸的玩具市場。

這是上海電視臺引進的第二部海外動畫。第一部是1985年播映的26集日本科普動畫片《咪姆》,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對此片應有印象。片中的粉紅長髮女孩咪姆,由當時仍是大學生的金琳配音。三年後,她也參與了《變形金剛》的配音工作,為人類主角斯派克的兒子丹尼爾配音。

1987年的上海電視臺,演員譯製部剛剛成立,開始培養自己的譯製導演和配音演員。這之前,其海外影視片的譯製工作,主要依靠群星璀璨的上海電影譯製廠(以下簡稱“上譯廠”),以及上海音像資料館。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上海音像資料館成立於1984年,當時主要負責參考片的譯製。《變形金剛》的配音工作,被放在了這裡。


上海音像資料館成立於1984年,建館初衷是為了保存一批有價值的音像資料,供“內部觀摩”。198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嚴禁進口、複製、銷售、播放反動黃色下流錄音錄像製品的規定》,對國內市場上的海外音像製品展開大規模清查。很多享譽國際的影視作品也被列入查禁之列,或被封存,或被消磁。

上海音像資料館為它們提供了一處容身之地。五六十平米的房間,白天作辦公室,晚上作放映室兼錄音棚。已從上譯廠退休的著名配音演員蘇秀,被聘請為客座譯製導演。《羅米歐與朱麗葉》、《教父》等參考片的譯製和配音,便是在這裡完成。

1987年,岳陽路44號,上海音像資料館新樓竣工。《變形金剛》的配音工作,被放在了這裡。


每天一早,戰車與妻子一同趕往上海音像資料館,在那裡進行《變形金剛》的對口型工作


《變形金剛》譯製導演,由年逾五旬的戰車擔任。戰車是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上海兒藝”)的一位老演員,三十多年致力於兒童劇的創作和表演。那時的他仍活躍在舞臺上,專門飾演成年人角色,烘托其他兒童演員,被稱為“綠葉人物”。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戰車曾為1980年代的多部國產動畫配音,《黑貓警長》中的“食猴鷹”、《葫蘆兄弟》中的“蠍子精”。


1980年代,戰車還曾經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的多部動畫片配音,包括1984年《黑貓警長》中的“食猴鷹”、1985年《金猴降妖》、1986年《葫蘆兄弟》中的“蠍子精”。

《變形金剛》是戰車執導譯製的第一部國外動畫片,方方面面的協調工作,事無鉅細,均需他出面安排。妻子顧幗一臨時擔當起了他的助理兼譯製副導演。每天一早,兩人便一同趕往上海音像資料館,拿出翻譯好的劇本,對照電視畫面,進行對口型的工作。

配音演員的遴選也在同時進行。“差不多就是因為戰車老師人緣特別好,所以一叫大家都去了。”為“聲波”配音的林棟甫回憶道。

參與配音的二十多人,分別來自上海電視臺、上譯廠、上海兒藝、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等不同單位。其中既有楊文元(威震天)、陳醇(旁白)等配音界的老人,也有雷長喜(擎天柱)、林棟甫(聲波)、俞紅(艾麗塔)等中年骨幹,以及李丹青(紅蜘蛛)、夏志卿(爵士)、劉欽(幻影)等一批年輕人。

1988年年初,上海音像資料館的地下配音室裡,《變形金剛》配音工作正式開始。每集時長20多分鐘,每天一兩集,數月後才告完成。因人物眾多,一名配音演員往往需要同時為多個甚至十多個機器人角色配音。


“擎天柱”雷長喜


1990年,上海電視臺引進另一機器人動畫《太空堡壘》。完成配音後不久,雷長喜因病去世


正邪兩派的領袖“擎天柱”和“威震天”,被分別交由雷長喜和楊文元配音。雷長喜的聲音較為正統,給人以威嚴、堅定的感覺。“汽車人,變形出發!”這句擲地有聲的臺詞,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不管怎麼樣,最後我也是一個神仙,而你只不過是一個凡人。”雷長喜飾演的申公豹,對姜子牙說。


雷長喜並非專業配音演員,那時的他是上海戲劇學院的語言老師,在上海配音圈內頗有名氣。1981年,上海電視臺第一次譯配外語片——日本26集電視連續劇《姿三四郎》,譯製導演畢克、蘇秀啟用一批新人,雷長喜是其中一員。

這之後,雷長喜成為上海電視臺譯製部的常客。“雷長喜人緣兒也很好,大家有戲就會叫他,他也不管戲份多少都會來。”林棟甫回憶說。

除《變形金剛》外,雷長喜還參與過一系列影視劇的配音及拍攝工作。1990年,他為上海電視臺“海外影視”欄目的54集美國電視連續劇《大飯店》配音。同年,上海電視臺拍攝電視連續劇《封神榜》,他在片中飾演姜子牙的夙敵申公豹。“工作起來非常熱情,非常賣力,而且很細緻。”他的生前好友如此評價。

1990年,上海電視臺引進另一部美國機器人動畫《太空堡壘》。戰車再次出任譯製導演,《變形金剛》的配音班底重新集結,雷長喜在片中為“格羅佛艦長”配音。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最好的三部國外動畫片,《變形金剛》和《太空堡壘》有幸讓上海的配音演員配音,唯獨《聖鬥士星矢》被糟蹋了,如果也由上海主配,該有多好。”一位動漫迷感嘆道。

1991年,完成《太空堡壘》配音後不久,雷長喜因病去世。這一年,上海電視臺播出美國電視連續劇《黑暗的公正》,片尾的配音演員名單中,他的姓名被套上了黑色的示亡號。


“威震天”楊文元


他自認並無反黨之心,“於是給某國駐滬領事館寫了一封信,為自己辯解”,惹下大禍


“我是你父親的靈魂,判定要在黑夜裡出現,在白天忍受火焰的燃燒。如果你曾經愛過你父親,替他報那慘遭謀害的冤仇。……再見,再見,再見,要記住。”這是1958年上譯廠《王子復仇記》中,老國王的靈魂對哈姆雷特說的一段臺詞。甕聲甕氣的聲音,來自上譯廠著名配音演員楊文元。

楊文元人很清瘦,聲音卻低沉寬厚,擁有“罕見的大貝司”。1950年代,他曾在三十多部譯製片中配音,包括在《罪惡之家》、《陰謀與愛情》、《最後一步》、《塔曼果》(又名《黑人武士》)等影片中,演繹獨當一面的男主角。

為《王子復仇記》配音時,楊文元剛剛步入而立之年,正值成家立業之際。沒人會想到,在錄音棚裡傾訴老國王的冤情後不久,他自己也被捲入一場巨大的冤屈之中。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楊文元被定性為叛國投敵的現行反革命分子,在青海勞改農場度過了二十年。


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楊文元與上譯廠的其他三位演員被劃為“右派”。“他那時年少氣盛,認為自己並沒有反黨之心,於是給某國駐滬領事館寫了一封信,為自己辯解。這下可惹了大禍。”蘇秀回憶說。

楊文元被定性為叛國投敵的現行反革命分子,逮捕後遣送青海勞改農場勞教,在那裡度過了二十年。配音生涯戛然而止,身邊女友離他而去,他的人生軌跡自此中斷。

直至1979年,“右派”冤假錯案平反工作全面展開,楊文元才得以重見天日。那年,在上譯廠的一次創作人員會議上,廠長陳敘一發言:“我並不是對右派特別有感情,我經常提起楊文元,因為他是一個‘銅錘花臉’,是我們演員中的‘缺門’。”這番話被認為是惜才如命的老廠長,在為楊文元的歸隊提前“鋪路”。


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年化為烏有,僅餘冤屈與煎熬。這段痛苦,楊文元從未在他的聲音中流露


1980年,楊文元重返上譯廠,這時的他已年逾五旬。次年,他為德國電影《英俊少年》中的海因切的外公配音,精彩依舊。

楊文元為動畫片配音,始於1959年萬古蟾執導的《漁童》,他為貪婪的縣官配音,與邱嶽峰配音的洋神父一唱一和。1980年代,他又陸續為美影廠的多部動畫片配音,1981年《人參果》中的豬八戒、1984年《黑貓警長》中偷吃紅土的大象。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聽他說話,會以為他是個大塊頭。其實他一米八的個頭,且乾瘦乾瘦的。”童自榮對楊文元推崇備至。


返廠後,楊文元孑然一身,父母已不在人世,身邊也無兄弟姐妹。經人介紹,他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同事幫他籌辦婚禮,結婚禮堂設在上譯廠的演員休息室:寫字檯拼成餐桌,鋪以白布,擺上鮮花和糖果。

結婚生子後,因生活拮据,健康狀況欠佳,楊文元未得安享晚年。退休前,他又為五十多部譯製片配音,包括《虎口脫險》中的大鬍子中隊長,以及《加里森敢死隊》中的多名配角。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對他推崇備至,認為他是老廠長覓得的一件寶貝,“聲音條件非常特別而又不太為人熟知”。

1982年,為電影《少林寺》中的方丈配音,楊文元以他特有的渾厚低音緩緩念道:“慈悲憐憫於心,普度眾生於行。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

坎坷一生,落寞而終。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年化為烏有,僅餘冤屈與煎熬。這段痛苦,直至2001年去世,楊文元從未在他的聲音中流露過。

1988年,戰車邀請年逾六旬的楊文元,為《變形金剛》中的反派領袖“威震天”配音。

那天回家後,楊文元對妻子說:他們讓我配主角。妻子說,挺好啊。然後他就在桌旁坐下,開始讀劇本。


“聲波”林棟甫


“我說我就唱吧,這種唱也沒調兒,反正就是把話唱出來。……我覺得自己做得蠻傻的”


“這部片子和其他片子不一樣。(其他片子)我會花多一點時間來看,所以對影片會有一個總體瞭解,但這部我沒有通篇看,只是看了我參與的部分。說老實話,沒有很用功。”談及當年為《變形金剛》配音時的情形,林棟甫說。

在他看來,那只是一次很普通的配音任務,並未在記憶中留下多少印象。他甚至已記不清自己曾經為《變形金剛》中的哪些角色配音,除了那個“說話很特別”的“聲波”。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1993年,林棟甫扮演漫畫家葉淺予筆下的“王先生”。三年後,他退出配音圈。


原片中的“聲波”音色怪異,是機器人而非正常人的說話聲。戰車最初考慮以女聲配音,讓妻子顧幗一試了試,發現效果並不理想,於是想到了林棟甫。

當時的林棟甫是上海電視臺“海外影視”欄目的配音演員,剛剛完成《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的黑武士達斯維德的配音。原片中,黑武士的聲音經過專業設備後期處理。因條件有限,為達到相似效果,林棟甫配音時以手捂嘴,念出臺詞。

聽了“聲波”的語調後,林棟甫覺得漢語的四聲難以完全模擬,便想到以吟唱的方式,將“聲波”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來。

“我說我就唱吧,這種唱也沒調兒,反正就是把話唱出來。唱什麼調我也不知道,後來他們說唱得有點詠歎調的意思。”林棟甫說,“但是這個蠻傻的,我覺得我自己做得蠻傻的。”


“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東西,直到現在,在我心裡還有某種崇高感。……我怕丟失這種東西”


從1984年參加上海電視臺“海外影視”配音,至1990年代中期淡出配音圈,林棟甫曾經為500多部譯製片配音,包括《帝國反擊戰》中的黑武士、《鷹狼傳奇》中的大主教、《原罪》中的黑手黨教父。今天,這些角色的聲音很少還有人記起,唯獨《變形金剛》中那些無章可循的“唱聲”,一再被人提及。

“我真的不知道我曾經參與的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人們那麼喜歡,很多人還依然在喜歡。我自己又不想假裝成,當時我配的時候怎麼怎麼用功,當時我們怎麼怎麼。說這樣的話是騙人。”林棟甫說。

除“聲波”外,林棟甫還為“鐵皮”、“鋼鎖”、“轟隆隆”等七八個角色配過音。但他並不以此為豪。他認為自己在《變形金剛》中的配音乏善可陳,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他本身對動畫片也並不感興趣。“那時人們所做的事,為這件事做出一點工作的人,他們從未奢望有一天,這個戲會那麼受歡迎。”

1994年,林棟甫主持上海電視臺綜藝節目《智力大沖浪》,從此走上節目主持人的道路,很多觀眾正是從那時起開始認識他。

兩年後,他退出配音圈,不再看電視上的譯製片,也不再看中文配音的電影,因為覺得“味兒不對了”,配音不應該是“戴著耳機照著本兒念詞兒趕集數”。

“邱嶽峰、蘇秀老師、畢克先生,這些人在我腦海裡。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東西,直到現在,在我心裡還有某種崇高感。後來為什麼我不看、不聽,遠離這個?……我怕丟失這種東西。”林棟甫說。

1992年,尚未離開配音圈的林棟甫,在他的房間裡掛了一張已故配音大師邱嶽峰的照片。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1988年7月,《變形金剛》在上海臺首播,10月在北京臺播出。次年,因被批“毒害下一代”,遭遇停播。


結束語


1988年7月30日,美國95集動畫片《變形金剛》在上海電視臺首播,“變形金剛熱”席捲全國。

“跑商場裡一看,一個‘擎天柱’就要上百元,在1980年代無疑是咋舌的天價。我們參與譯製的工作人員,包括給‘擎天柱’和‘威震天’配音的雷長喜、楊文元,他們都沒捨得買。那個時候,譯製人員的報酬很低。”《變形金剛》翻譯鄒靈回憶說。

2007年,美國導演邁克爾·貝執導的電影版《變形金剛》全球上映,打破七億美元票房。曾在1980年代動畫版《變形金剛》中為“擎天柱”配音的彼得·庫倫,在該片中再次為這位汽車人領袖配音。

這一年,戰車因病去世。


“人們記住的,不是我們這些配音演員,而是這部戲。它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讓一件東西能留存下來,讓人們心中有一種美好的感覺。所以我一直覺得,如果戰車先生、楊文元先生、雷長喜先生,他們在天有靈的話,真的會很高興。我想,這部戲延續了他們的生命。”林棟甫說。


那些為《變形金剛》配音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