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锐评:火线提拔干部,要好事办好


抗"疫"期间,有不少干部群众临危受命,冲锋在前,表现突出,有的地方拾起了火线提拔的老招数。战争年代,连长牺牲了排长上,提拔任命等不得,这个招数很管用。此次疫情,有较大风险,对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群众即时提拔重用,也是可以的。但现在毕竟不是战时,在使用这个招数时还是要谨慎稳妥,用就用好。


要确保用在防疫一线成绩显著的干部群众身上。一线的风险、压力、难度,确实不亚于战场,急迫性也不亚于战时。而其他岗位,即便成绩突出,都可以记录在案。因为此时忙于提拔非一线人员,分散了注意力,也不利于提高前线战士士气。特别要防止有人假公济私,借机提拔不合格的人。


火线提拔,要重视事实基础。可能程序突破了,标准框框也破了,但只要事迹能够“撑得住”群众对优秀的朴素期望,名副其实,群众也会认可。


尽管事情紧迫,能做细的工作,也要尽量细致,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认可。一个拟提拔干部,于疫情期间做了哪些工作?有何突出表现?闪烁着哪些光芒?要说清楚,尽量公示出来。


现实中有不少好的做法。据《湖北日报》今日《湖北拟在抗疫一线提拔重用5名干部》一文披露,夏锡璠、徐丽、罗杰、郭生元、田洪光等5名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成绩突出,予以提拔。虽然每个人只介绍了不到300字,但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有不同意见者尽可反映,群众不会不服。


但也有不少地方的提拔,就只有一句话新闻。尽管群众也可以据此反映问题,但因为现在信息泛滥,这样的披露很容易一闪而过,显得不咋够有诚意。而且,这样也更容易暗藏私货。群众看到听到了,很容易产生你糊弄我的疑虑。火线提拔,本是为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如此一来,反倒可能成为官怨民愤的舆情线索,进而影响到抗疫大战,那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前几天,在东北某地,就发生了有干部在疫情期间被破格提拔,后被主管副局长实名举报的新闻。


在抗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群众,提拔重用优秀人才,是一个好事,但好事要办好。要保证政策不走偏、提拔效果好,就要下点真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