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藤井樹,你好嗎?我很好。”在未婚夫去世的很多年後,博子依舊難以釋懷這段悲傷的感情,藤井樹是博子的未婚夫,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

重刷了一遍電影《情書》,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與過往和解。

跟逝去的親人和解,跟過往的感情和解,跟自己和解。

人總歸是要回到現實的,過往的事情,都過去了;“放下”,是人必須要學會的技能。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01

“丈夫每年都要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已經堅持了十幾年”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帖子內容是這樣:

女子跟丈夫結婚半年,而結婚之後她才知道一件事:丈夫以前談過的一個初戀,高中畢業的時候,初戀因為重病不治身亡。雖然丈夫跟初戀僅僅是戀愛了幾個月,但這件事情讓丈夫一直難以釋懷。

而自從初戀去世後,丈夫每年都會去給初戀掃墓,在女子跟丈夫結婚之前,丈夫也有過幾段感情經歷,但一直都保持著給初戀掃墓的習慣。

前段時間,丈夫又提出要去給初戀女友掃墓,於是女子就特別生氣,雖然她能理解丈夫的難受,畢竟是初戀,人已經去世了;但她是丈夫的妻子,她不希望丈夫的心裡面想著別的女人。

在爭吵中,丈夫暫時妥協了,放棄去給初戀掃墓。

但過了沒多久,兩個人再一次吵架,然後丈夫再一次跟她提起了“想去給初戀掃墓”這件事。

然後女子最後選擇了妥協,她說:去掃墓也可以,但要我陪著你一起去。

但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一根刺,橫亙在兩個人的婚姻之中。

才半年的婚姻,已經遭遇了這麼大的考驗,在漫長的一生之中,還會有多少難題等待著他們呢?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02

在愛情中,每個人都是自私的

分析在這件事情中,兩個人的矛盾點。

矛盾一:一個女人在愛情中的佔有慾

每個人在愛情中,都是自私的,且具有特別強烈的“排他性”。

這個女子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妻子,她的丈夫卻每年都堅持給初戀女友掃墓;這件事情本身,她嫉妒,她吃醋,她很沒有安全感,很正常,這是一個女人應該有的心態。

她看到丈夫對初戀女友的這份堅持與感情,讓她愈發感到危機感,這份危機感是什麼呢?

她沒有安全感,她不知道自己在丈夫心裡面到底是什麼地位,她不知道日後丈夫會不會因為別的事情拋棄她。

矛盾點二:他認為自己沒問題,他覺得這是自己的私事

兩個人為什麼吵架?丈夫或許會覺得:這是我自己的私事,在沒有認識你之前,沒有跟你結婚之前,我已經堅持做了十幾年。

這件事情,就算沒有遇到你,沒有跟你結婚,我也會接著做下去;現在,你卻阻止我,阻撓我去做,我會覺得不舒服,會認為你在強行干預我的私事。

這個時候,兩個人的矛盾又產生了。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妻子的做法是很明智的:你想去掃墓也可以,但必須要我陪著你一起去。

我為什麼說,妻子的決定很明智?

因為,在她的丈夫心中,第一個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女生,是初戀;只不過,在短短的幾個月戀愛後,初戀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

他內心中,不僅有失落,愛而不得,不捨,更是對年輕時愛上一個女生最後沒有好結果的難以釋懷。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是丈夫對死亡的敬畏與害怕。

無論妻子再怎麼阻撓,再怎麼接受不了丈夫給初戀女友掃墓這種行為,她的丈夫依舊會堅持這件事,直到今後有一天,他徹底與自己和解,與過去和解,與“面對死亡”這件事和解。

但女人的做法也是需要承受著很大的痛苦,更是她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有些事兒,沒有對錯,如果你執意要爭出來一個對錯,總是傷和氣的。

妻子有錯嗎?她沒錯,她是一個委屈自己選擇成全的妻子;丈夫有錯嗎?有錯,但也沒錯。

當死亡這件事烙印在他年輕的心靈,十幾年後的今天,他依舊難以釋懷“死亡”這件事帶給他的恐懼。


妻子選擇接受,在感情中可以這麼理解:

“善待那個徹底失去了競爭力的對手,不僅顯示了自己的大方,更能讓丈夫對她充滿感激之心;這樣的行為與妥協,在婚姻中,成本很低,也最有效果。”

在愛情中,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誰都沒辦法容忍伴侶心中一直還掛念著某一個人,哪怕這個人,已經離開這個世界。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03

敬畏神靈,敬畏死亡

很多人的關注點可能都在:丈夫心裡還放不下一個別的女人,妻子的大度,挽救了這段婚姻。

但還有一個點,可能沒有人挖掘到:在丈夫年輕的時候,剛剛成年的年齡下,他忽然經歷了“死亡”這件事。

死亡這件事就發生在他的身邊,並且是自己年輕時候愛著的姑娘。

這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死亡焦慮”。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一部電影《Hello樹先生》,在這部電影中,樹的父親在樹很小的時候,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大哥。

這件事情,成為了樹這悲慘一生的起因,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恐懼之中,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幻象中自己大哥的恐懼。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他經歷了父親失手殺死哥哥,經歷了母親和弟弟拿著拆遷款離開自己,經歷了婚姻,經歷了老婆離自己而去;但讓他遲遲無法釋懷的事情是,哥哥在他心中的恐懼,死亡在他心中的恐懼。

劇中樹先生唯一的寄託是什麼?

他的瘋瘋癲癲,他的與世隔絕,他的孤獨與掙扎,都是一場幻象。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而再回到上文中,女子的丈夫,十幾年都堅持給妻子掃墓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他的一種精神寄託。

他在年輕的時候,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已經成為了他潛意識裡的心理陰影;於是,他只能通過每年給初戀掃墓的行為,來暫時緩解內心的痛苦。

著名國際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在《存在主義精神療法》這本書中,講述了一種現象:青少年的死亡焦慮,是所有年齡,群體中最嚴重的。

言外之意是什麼?

一個人18歲遇見死亡,和他28歲,38歲,48歲,面對死亡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其實深藏在夫妻倆之間的矛盾其實是:丈夫對死亡這件事有陰影,面對死亡的焦慮,要遠大於對初戀的感情和懷念。

既然知道了深層次的矛盾,也就可以有解決的辦法。

妻子不應該糾結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而跟丈夫鬧矛盾;她應該去想:自己怎麼做,才能緩解丈夫內心的恐懼和焦慮。

心理的創傷,很難輕易修補,更何況,這種心理恐懼,已經在丈夫的心中,存在了十幾年。

我們終將學會跟過去和解,跟自己和解,但在和解的過程中,需要一個人陪伴、幫助自己。

“丈夫每年都給去世的初戀掃墓,堅持了十幾年,我該怎麼辦?”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丈夫堅持十幾年給初戀掃墓這件事?

你能接受伴侶這麼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