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屯”地名和“石獅子”的由來

“鋼屯”地名和“石獅子”的由來

“鋼屯”地名和“石獅子”的由來

提起鋼屯,就會讓人很快聯想到30多年前,頭上就曾有的幾頂桂冠美譽加冕。什麼“遼西重鎮”“遼西首富”, 耀眼的光環曾經吸引了全國多少人,特別是新聞媒體及經濟相關部門的眼球。提到鋼屯,又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標誌性文物“鋼屯石獅子”。遼西曾流傳的民諺:“義州大佛,錦州的塔,興城牌坊, 鋼屯獅子一對倆。”

鋼屯,現今是葫蘆島市連山區最大的鄉鎮。它位於連山區西北部,距離連山區中心處27.5公里。在當前推進小城鎮建設進程中,在推進宜居鄉鎮和美麗鄉村建設中,被評為全國重點鎮、省宜居示範鎮、全國文明村鎮。他們正努力推進人居環境、文化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振興經濟的嶄新道路上。

鋼屯的今天有名,鋼屯的歷史也不平凡。據考,鋼屯鎮的名稱來源是經歷了許多歷史變衍。據《錦西鄉土志》記載:鋼屯的歷史文字記載起始於元朝。原先的名字叫江家屯,後來,因故把江字去掉一點,變為“冮”字,明清時期稱“冮家屯”。清光緒三十二年七月, 清政府在冮家屯設立撫民廳,同年九月改名為錦西廳,隸屬錦州府管轄,從此開啟了錦西(鋼屯)設治的歷史。民國 2年,也就是1931年,改錦西廳為錦西縣,因此冮家屯成為錦西設治後第一個縣城。

江字去掉一點,變為“冮”字, 民間曾有這樣的傳說故事:在清乾隆年間,皇上想外出私訪又怕遭遇歹人威脅, 為了自己安全便選用一個外表相貌與皇上相似的替身,替自己擋槍。假皇上官名叫垛子和尚,孰料這廝借替身之機貪髒枉法,撈到不少金銀,後被發現查辦流放到遼西。垛子和尚以一匹小毛驢為腳力,遠途跋涉至遼西冮家屯。那時冮家屯盛賭,垛子和尚為官前多涉賭場, 聞聽此事誘發了賭癮,便帶著自己的金銀細軟一頭扎進賭場。俗話說屎殼郎見糞堆,臭味相投,見錢眼開,賭場無好人,眾賭徒見他孤身一人遠道而來又錢財肥厚,大家要合夥吃掉這隻肥鴨。幾人暗中配合,不出幾日,垛子和尚所攜金銀全盤輸光,最後連小毛驢也都搭上了。身無分文只好流落街頭,他夜晚溜進廟宇過夜,成天要飯,已成為孩子耍戲、過路人斥責的對象。冮家屯附近有個孟屯,屯裡有個叫孟三的人,他為人善良,一天趕集路過見到垛子和尚正被一幫頑劣兒童戲耍,孟三頓生憐憫之情。他喝退了頑童,將垛子和尚領回自己家中給以照顧。垛子和尚見孟三大哥誠懇幫助,感激不盡,便與他結拜義兄弟。一晃流放三年時間期滿,垛子和尚要返回京城,孟三給備足路費送行,義兄弟倆難分難捨。垛子和尚告訴三哥,今後要有什麼難處一定要去京城找他。

事有湊巧,幾年後州府按清朝律制要在孟屯立樁,立樁需無償佔用農民一些土地。對於飢不飽腹的農民來說,再被奪去一些土地,日子就更艱難了。村民推薦孟三去州府請願,但州府不但不允反倒把孟三定為“抗君之罪”押解京城。到京三月後孟三被判處死刑,赴法前三天,獄卒通知他三天後將執行死罪, 有什麼話趕緊捎給家裡。眼看就要殺頭, 孟三忽然想起垛子和尚曾經告訴他有困難時找他,孟三懇請獄卒幫自己尋找義弟垛子和尚,死前要見一面。獄卒們都知道垛子和尚的地位和大名,著實吃了一驚,立馬前去稟報。垛子和尚聞知立刻探監,兄弟二人悲喜交加,探明三哥犯罪原因。一面吩咐獄卒準備酒菜為大哥壓驚,一面會同同僚研究商量孟三案子的處理改變辦法。垛子和尚因在孟屯住過三年,對當地地理情況瞭解,他知道離孟屯不遠有個一樁屯,經過研究決定把立樁挪到一樁屯去,這樣,一樁屯就變成了二樁屯。經過垛子和尚從中調和,既立了樁,又免了孟三的罪。垛子和尚多日好酒好菜招待孟三,臨行,贈送重金派人護送回家。

孟三被無罪赦免,垛子和尚做他後盾,光耀返家的消息,震驚了賭徒們, 他們害怕以前對垛子和尚實行圈套贏錢的事,日後遭垛子和尚報復,便想出個偷樑換柱的辦法,買通地方小吏將“江” 字改成“冮”字,這樣上面或者外人便對不上龍套了。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東北大片河山淪陷日寇鐵蹄之下。1932年1月3日,佔領錦州的日軍第二十師團,向錦西擴充佔領地,派出所屬27騎兵聯隊於6日進入冮家屯,7 日晚松尾輜重隊和石野步兵小隊又趕到冮家屯,入侵日軍共達140人。抗日群眾從9日起至10日,在冮家屯一帶多次與日軍鏖戰,最終殲滅日本侵略軍古賀聯隊後,迫使日軍殘餘兵力40人脅迫偽冮家屯公署由冮家屯遷址於連山。冮家屯成為錦西縣第八署管轄的村公所。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冮家屯屬於錦西縣第四區。4個月後淪陷為國民黨統治區。1948年10月,冮家屯屬於錦西縣第四區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6 月,成立冮家屯鄉,後改為冮家屯人民公社。

1965年7月,因冮家屯的“冮”字生僻,遼寧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冮家屯”的“冮”改為鋼,總稱為鋼屯人民公社, 至此鋼屯二字延用至今。

從近代史上看,鋼屯鎮,無論從地域規模還是經濟發展規模、抑或是村落管理及人口規模,都是鄉或者鎮同級別中的榜首。這些自然有它的歷史地位演變的原因。據2016年統計的數字顯示:全鎮下轄17個行政村,96個自然屯。有10320戶居民,33392人。土地總量

148.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91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8%,是全國綠化百佳鄉鎮。

鋼屯鎮可謂是居於群山環抱之中。東南部山峰林立,丘陵起伏;東面有海拔900多米的大虹螺山;南面有風景秀麗的鳳凰山;北有雄姿威武的五虎山;西面橫臥著一道平頂山。被稱之為葫蘆島市的母親河——女兒河,從北地碾子流入鋼屯境內,與本鎮各個山上流下的山水匯合一起形成大的河流。

鋼屯鎮地處連山區北部的交通樞紐地帶,省級公路錦大線、縣級公路寺缸線在境內交叉通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曾經的錦西老縣城,建國前的縣署駐地,在鎮容鎮貌上都大於一般鄉鎮。商業上比較繁榮,特別是集市方面比較興旺,商業網點、服務業網點都比較密集。多年來都延行農曆每逢三、六、九 日為集市日的鄉規習俗,自古就是被稱之遼西八大集之一,四方商客雲集、八方趕集者成群結隊,交易額幅度很大,是連山區溝通西北和北部地區的經濟紐帶。

鋼屯特產不少,農業以種植玉米為主,近年來融入一些新興農業技術, 生態種植。丘陵地帶山地上有大批的蘋果、梨樹等果園,地下資源豐富,有大量的礦藏,開礦歷史悠久。早在日本侵略東北時期,他們就在此大量擄用中國民工開採錳、鉛鋅、螢石等礦藏。解放後,又陸續探明地下還有鉬、銅、硫 化鐵等礦藏。改革開放以來,鋼屯曾歷經了掠奪性開採鉬礦業的特殊時期。全國一度盲目追求GDP的浮誇快富風, 也使這裡受到薰染。當時一噸鉬砂十幾萬二十幾萬元的高利潤,吹暈了多少人的理智,下礦工人用帶飯的飯盒偷裝出一盒鉬砂,就價值幾百元,超過一人幾天下礦的工資收入。瘋狂的開採,一夜造富不是神話,而是現實。短短几年時間,有人變成

十萬元戶、 百萬元戶、千萬元戶、億萬元戶,魔術般地催生了大量的富翁土豪,也使地方經濟打了一支興奮劑,飛快發展的財大氣粗。一時間關於鋼屯的故事傳聞多了起來,首富之冠自然飛來, 當時葫蘆島還隸屬錦州市,錦州市政 府直接命名“遼西首富”。

造富致富後的今天,自然不能抹殺昨天的功德史績,但也要反思昨天一窩蜂地開採後產生的嚴重後果。鋼屯走出一條不平靜的路子:賣鉬首富,鉬礦停採後的守富,歷經變衍重新審視後的振作,如何再創輝煌全民致富。實在是一 個嚴肅的新課題。珍貴的世界少有的地方礦藏資源不節制地開採,缺少了長遠規劃和戰略眼光,不負責任地掠奪性開採,靠出賣資源為發財致富的模式,雖然腰包鼓了,但資源枯竭了,空氣水汙染了,山包禿了,森林減少了,土地毀壞了,人的健康指數下降了,一部分人突然錢過多不知怎麼生活了,思想出了問題。除了破壞了資源,還造成環境嚴重汙染、生態平衡的破壞。那時鉬礦尾礦渣汙水的汙染,使得鋼屯的水流空氣質量嚴重存在問題,由此產生的公害更多,後果嚴重。不可持續的發展受到了制約,留下來一堆堆困惑。好在國家發現了這些問題,及時警醒了單獨做發財夢而不顧社會公害的人們,糾正制止的同時,開始了陣痛中的汙染改造和生態恢復工作。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原 有的自然生態優勢。

由於鋼屯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鋼屯名勝古蹟多多。其中最有地域代表性的當屬鋼屯石獅子。過去錦州以西有個諺語:“義州大佛,錦州的塔,興城牌坊, 鋼屯獅子一對倆。”這是錦州錦西一帶幾大古蹟之稱,保存的尚屬完好。無一不滲透歷史滄桑變衍,故事留痕。與義縣的大佛、興城的牌坊、錦州普濟寺古塔同享盛名的鋼屯獅子,具有獨特之處。

相傳很久以前鋼屯東門外有座關帝廟,這廟背靠女兒河,面對鳳凰山, 當地誰家有事,常到這裡來求籤問卜, 很是靈驗。位於廟正中的關老爺,長著火紅的臉膛長長的黑鬍鬚,眼睛似睜非睜,樣子很是嚴肅。兩邊的周倉、關平也很威武。傳說附近村裡有個淘氣的孩 子,騎上關老爺的馬就下不來了,爹孃前來燒香求饒才算了事。此後村裡人想幹壞事的,一想到關老爺的威嚴,就都收斂了。

原先廟門外沒有旗杆和石獅子。關老爺雖有神靈,但因門口沒有把門護衛, 時常被一些賭徒騷擾,偷吃關帝廟的貢品,偷拿供奉的銀錢,甚至燒香供奉的器具佛身的披袍也被賭徒偷去換錢。以關老爺耿直仗義的性格,想發作又不能發作,只好忍著吧。俗話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關老爺得不到休養生息、 享受不到人間香火供奉的恭敬,無暇仗義護佑地方子民。結果,失去神佛保佑的鋼屯,各路妖怪都來興風作怪,或澇或旱,或風或雹,尤其河妖猖狂,女兒河水氾濫時沖毀良田無數;旱魔吹起熱風,五月了,還沒有降下一場透雨,田地無法耕種;蟲王更是張狂,果樹葉和菜葉都吃個淨光;瘟鬼橫行,怪病幾多,黎民百姓連年遭殃,叫苦不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關老爺心知肚明什麼原因,當天宮尋訪此處情況時,關老爺如實稟報。此事驚動了天宮大咖,王母與玉帝商量一個良策,制服諸鬼須有神物顯聖。玉帝說:“今派宮前御獅子下凡降妖,留下軀體顯靈,就可以保一方風調雨順,百姓安樂了。”

於是,夜晚一場風雨交加雷電大作之後,人們發現,群獸咆哮,獅子吼叫。天亮後,地裡和路上一圈圈水紋痕跡中夾雜有大獸的爪印。此刻雄雞無慮高聲唱曉,萬頃良田生機勃勃。一切恢復如常,唯有關帝廟門前,新添一對各高約3丈的石頭旗杆和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子,並且是一公一母,從門外向內看,獅頭朝外,雄左雌右,雌獅子胸前懷抱幼小獅子,兩個獅子都張著方闊的血盆大口,環眼傳神,鬃毛卷曲,頸下系銅鈴結瓔珞,身軀豐滿健壯,魁梧神威,相對而蹲坐,倆前肢立起撐地,倆後肢彎曲,呈側三角形。體貌及石材用料設計雕功藝術均為其他別處石獅子所不及,巧妙絕倫的藝術珍品,價值難以估量,人們都說是天上派來的鎮廟神獸。當地還留下了一種習俗,每逢農曆四月十八廟會,人們都會去廟裡燒香禱告, 撫摸獅子祈求太平。

“文革”時期,石獅子遭遇厄運, 險些被當作四舊而砸毀。不知何人為保護石獅子將其埋於路溝裡,躲過一劫。“文革”結束後,後來被移至鋼屯中學門前安置,成為鋼屯的重要文物和地域標誌性古蹟保護下來。多少年來,石獅子不辱使命,認真昭示著鋼屯悠遠的歷史。目前令人遺憾可惜的是,獅子周身已被塗上五顏六色的油漆,雖然鮮豔花哨,卻失去原有的自然古樸。

“钢屯”地名和“石狮子”的由来

關於石獅子鎮宅之說,最初源於唐宋時期。據說京城居民住宅圍牆坊門牌樓,在柱腳上都要夾一塊大石,雕上飾物圖案,多為獅子、麒麟、海獸等瑞獸, 寓意吉祥,後逐漸演變成用瑞獸守護大門的習俗。最初是昂首行走狀,後來於明清時採用佛教界做法,一般成蹲坐狀。底座須彌原指佛教中聖山——須彌山, 彰顯佛的崇高。須彌座和守門獅子成為完美搭配。因獅子為百獸之王,雄偉彪悍,有震懾之意。用它做鎮宅神獸,有權貴象徵,並逐步演變成權貴階層、財富、家族興旺地位的標誌,普通人家是不能擺放石獅子的。古代建築裝點門面, 鎮宅辟邪,瑞獸寓意吉祥。也有在陵墓擺放的,即為鎮陰宅辟邪。獅子都是必須成對擺放,母獅子腳下放小獅子,寓意子嗣昌盛、世代繁衍興旺。到了明清時期,石獅子擺放和形制上還打上了等級烙印。門前石獅子依等級定造型。獅子頭上螺旋形鬢毛疙瘩有講究,13 個對應一品官階,稱十三太保,官階每降一級鬢毛疙瘩就少一個,七品官以下不準擺放石獅子。

一處群山護佑地下藏寶的歷史名鎮,千年史蹟綿延,文化遺存彰顯,這給鋼屯的新時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舉頭望山,低頭看水,出門可看文物,閉上眼睛懷舊,從鄉愁中找尋我們靈魂棲息和現實生存的家園。

走進鋼屯,不光感受到古韻文化的留痕,一章章悠遠歷史的積澱,也是對現代文明的再版新解。

文章來源:《中國地名》2019年第11期

選稿:常宏宇

終校:郭會敏

審訂:何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