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鄉村文化歸宿感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就像鄉村,是一個歷史的延展。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歸宿感是什麼?


對於城市來說,鄉村的存在,被賦予了一種孤單,一種詩一般的靈感。因為更多的人,都會嚮往城市的繁華,霓虹閃爍下的誓言。而鄉村,似乎就會少了很多繁雜,而是單純的存在,至始至終,都在城牆樓閣之外。

其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概念提出,時間很短,是近幾年,但並不影響人們對鄉村的認識,相反,更加堅定了振興鄉村,實現鄉村發展的信念。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歸宿感是什麼?


然而,從時代的角度來說,過去提出的鄉土中國,更多是站在“變”的角度。而如今提出的鄉村振興,更具有文化高度。

那麼,以文化作為基礎的鄉村,又怎麼才能留住歸宿感。這是鄉村振興中,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方向。

費孝通先生過去認為,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換句話說,中國許多的階層都是從農村分離出去的。

也就是說,振興鄉村,應該要不忘初心,哪怕你是城市人,已經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也要記得鄉土,曾經孕育著多少人的夢想與憧憬追求。而不單單僅僅只是錢生錢,舊房換新房這樣簡單。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歸宿感是什麼?


從歷史的角度,應該要更深一層的挖掘,而不是信息傳送,或者是破除二元結構,然後做到蛻變與嶄新。

比如一個村寨,比如一口古井,一棵老樹,或者一條小河……如何才能讓這些鄉村元素,賦予出價值,交換成一種美的靈感,或者是鄉愁味道,這或許也是本文闡述的目的。

因為社會越發展,對於城市農村的文化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如果斷然失去文化的價值,或許鄉村振興就會走不少彎路。

就像前一篇論述的鄉土文脈,但與鄉村文化,或許也會有一定區別。

首先,鄉村文化是農村人的一種精神支柱。鄉村有沒有文化味道,其實與振興發展沒有太多關係,恰恰與人的意識與提升有很大關係。然後結合振興發展,就會更具吸引力與審美價值。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歸宿感是什麼?


其次,文化是一個現實概念,文脈是一個傳承與地域差異。兩者汝輕汝重,都不重要,但最少要讓農村人有歸宿感,有鄉愁味,有家的依靠。這樣才能真正擁有美好回憶,以及享受幸福家園。

鄉村記憶:鄉村文化歸宿感是什麼?


當然,如果要深層次闡述,比較累贅,但實現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真正站在鄉村振興的角度,為農村人才,農村資源,農村產業,實現更好改變。鄉村的成色,就是依靠這些底蘊,依然不變“色”,但絕對是原滋原味的,讓人們一踏進農村這片土地,就會越來越喜歡。

或者就叫新時代的農村,換了行頭,增長了見識,有了遠見和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