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有位好媽媽

莫言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當年站在世界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獎臺上,他並未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談文論志、吟古頌今,卻不惜娓娓長篇講述著自己貧窮的、裹了小腳的、不識字的母親。沒有振振有詞的大道理,只有平實樸素的小故事。

莫言的母親,正像那個年代的全中國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不識字,沒有讀過書,但這並不妨礙讓這位母親成為一名成功的“教育家”。

莫言提起他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有一次他提著家裡唯一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卻因為飢餓無力,失手打碎了熱水瓶,年幼的莫言立馬嚇得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

直到傍晚,小莫言聽到母親呼喚他的乳名,於是小心翼翼地草垛裡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只是撫摸著他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打碎唯一一個熱水瓶,無疑是給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母親的寬容讓年幼的莫言內心種下一顆愛的種子。

莫言經常跟著母親去賣白菜補貼家用。有一回莫言有意無意地多算了老人一毛錢,算完之後他就回了學校。令他沒想到的是,當他放學回家時,竟然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

原來莫言多算老人錢的舉動都落在母親眼裡,但母親依然沒有罵他,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這位母親用自己的善良教會了兒子誠實和恥辱。

莫言十幾歲的時候,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飢餓、病痛、勞累,一下使家庭陷入了困境,那時的莫言有種強烈的感覺,以為母親隨時都會尋短見。

於是每當莫言勞動歸來,進門第一件事就是高喊母親,聽到她的回應才放心。如果聽不到母親的回應,莫言就覺得膽戰心驚,在家裡四處尋找母親。

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莫言便坐在了院子裡大哭。這時母親揹著一捆柴草從外面進屋,看著大哭的莫言,母親彷彿明白了什麼,她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

這樣的母親教會了莫言什麼是堅強。

雖然不識字,但莫言的母親卻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雖然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莫言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當莫言因為看書耽誤了幹活,她從來沒批評過他,反而很支持兒子。

與很多的母親一樣,當我們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當我們陪伴孩子追慕名校、仰慕名師,當我們以能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欣慰的時候,看看莫言的母親,這樣的自豪似乎一文不值。

當莫言的母親心存慈愛、用最樸實的言行,教會兒子什麼是夢想和志遠、學習和生活、人生和處世、堅強和不屈、誠實和恥辱、憐憫和同情、寬容和理解、大愛和親情的時候,他的兒子有什麼理由不成功、不獲得諾貝爾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