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希特勒七個盟友中,戰鬥力排名怎麼排?

司馬長史


方圓論壇觀點

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德國雖然二戰時期攪的整個歐洲都不得安寧但也並不是完全靠著一己之力做到的。雖然二戰時期的軸心國是以德國為主。但是其他的盟友對德國的貢獻也不小。而在日本、意大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和泰國這七國中。對於德國最重要的盟友顯然就是德國納粹的“導師”意大利了。而要按戰鬥力來看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就是日本。


二戰爆發後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國結成了軸心國。也就是所謂的三國軸心。剩下的其他國家與其說是德國的盟友還不如說是僕從國。而在所有的國家之中除了德國之外實力最強的就要數日本了。實際上最開始希特勒是看不上日本這個國家的。甚至希特勒還比較厭惡日本人。因為當年一戰後就是日本生生的奪走了德國在中國的利益。但是二戰爆發後德國由於歷史原因海上力量非常薄弱。而德國又非常擔心美國介入到歐洲戰爭中。所以希特勒選擇和日本結盟。而和日本結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日本但當時的海軍實力位於世界前列。甚至當時的日本海軍比英國都要強僅次於美國。希特勒對於日本的唯一要求就是死死的把美國海軍盯死,不允許美國海軍介入到歐洲戰場當中。



而日本除了海軍之外雖然陸軍士兵普遍都是小矮子。但是戰鬥力卻著實不低。當時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導致整個日本軍隊士兵都被洗腦了。他們以戰死為榮而且各個士兵都戰鬥技巧熟練。這就導致日本在對英美蘇三國士兵作戰的時候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雖然最後日本不出意料的敗了。但是當時瘋狂的日本人確實給盟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斯福曾說:“一提到在日本本土作戰,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武士道精神,沒有一百萬美軍的損失,我們拿不下日本。”這可能也是美國“核平”日本的原因之一。



排名第二的自然就是意大利了。雖然意大利在二戰時期的戰績被各種吐槽。但是意大利作為軸心國三大成員之一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當時意大利海軍實力可以排在世界第四位。在二戰初期意大利海軍曾經有效的攻擊英國軍隊導致英國人疲於奔命。而在陸軍方面雖然意大利屢戰屢敗而且做了很多奇葩都事情。但是意大利陸軍在北非戰場確實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要知道當時的隆美爾在缺兵少將的情況下還能死死的拖住幾十萬英軍就是因為有了意大利軍隊的幫助。



排名第三的就是羅馬尼亞。羅馬尼亞這個國家很容易被人忽視認為是一個打醬油的國家。但實際上羅馬尼亞在二戰中對德國的貢獻。取得的戰績甚至比意大利還要強。之所以排在意大利之後還是因為意大利海軍的實力給意大利加分了。要不然意大利實力還真比不上羅馬尼亞。羅馬尼亞軍官安東尼斯庫發動政變,建立獨裁統治之後就加入了軸心國。

而且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羅馬尼亞出了大力。在蘇德戰場上羅馬尼亞派遣了22個師進攻蘇聯。甚至羅馬尼亞正面和蘇聯死磕了一場還是以羅馬尼亞慘勝收場。在這一次戰役中羅馬尼亞和蘇聯的損失達到了1:1。這樣足見羅馬尼亞軍隊的厲害。要知道雖然德國把蘇聯打的像孫子一樣。但實際上蘇聯面對其他國家還是非佔據優勢的。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正面死磕的狀態還是被羅馬尼亞給擊敗了。就足矣看出羅馬尼亞戰鬥力之強。




排名第四的就是在二戰前被蘇聯給欺負了的芬蘭。芬蘭之所以加入德國一方進攻蘇聯完全是出於報復心理。當然了在進攻蘇聯的戰役中芬蘭屬於路人甲的角色。排第五位和第六位的就是保加利亞和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出兵不多。基本上都是以打醬油的形式存在。正面戰場他們兩國根本不看一用。戰鬥力不行人數也不多。所以保加利亞和匈牙利主要以運輸和德軍攻佔某一地方之後實行佔領管理。



排第七就是東南亞的泰國了。實際上泰國結盟的對象主要是日本。原本在二戰前泰國作為東南亞唯一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是和英法合作準備聯合抗擊日本的。但在日本侵略泰國幾個小時後泰國就投降了。而且泰國迅速的和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約並且表示泰國要加入軸心國對盟國宣戰。泰國當時主要結盟對象就是日本。而軸心國又是一體的所以泰國自然也名義上和德國結盟了 但實際上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交集。泰國再東南亞主要跟隨日本進攻緬甸,新加坡等國家實施掠奪。而且泰國屬於那種隨風倒的小人。沒有一點的立場。所以就不計算在內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最後一名是真的渣,第一名,瘋狂起來讓世界都感覺害怕。



二戰時軸心國的八個法西斯國家中,無疑德國是其核心國。作為帶頭大哥,他的軍事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號稱歐洲第一大國的法國在他的鐵蹄之下,一個月就被攻佔了首都巴黎。而剩下的七個國家當中,到底哪些國家是真正具有戰鬥實力的呢?

下面我將七個國家的戰鬥力進行了排名,最垃圾的應該就是泰國了。但第一的戰鬥力瘋狂起來,讓美國甚至整個世界都感覺到害怕。我們來從後往前說說。

第七名——泰國

有很多朋友可能會問了:“WHAT?泰國居然也是二戰時期的軸心國?”泰國怎麼可能是德國的盟友呢?的確,泰國在二戰時期的存在感是非常之低的。1942年時期的泰國還叫做暹羅,在日本的指使之下,泰國加入了軸心國的集團當中。


日本當時唆使泰國加入軸心國目的是為了泰國豐富的礦藏。日本彈丸之地,礦藏十分之少,所以他需要有泰國的資源來作為自己武裝力量的後盾。而且日本也希望通過泰國這個跳板,以此來征服整個東南亞。

而泰國呢,本身的科技發展與武器力量非常薄弱,所以他打著加入戰爭的口號就向日本去要槍。而日本自己早已是窮得不行,哪有錢和槍來支援泰國。

有這麼個有趣的事情,就是日本盡然給了泰國幾千輛自行車,就打發了他們的要求。泰國在二戰時期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他向日軍投入了一隻“大象軍團”來支援日軍的侵華戰爭。不過後來這隻大象軍團在雲南邊境被中國軍隊全殲。


日本投降以後,無恥的泰國居然對外宣佈,他們當初是被逼無奈向英美竟發動戰爭的。所以他們的戰爭罪惡都不作數,因此拒絕了賠款。而美國也看中了泰國當時的戰略地位,就沒有與他斤斤計較,所以從這點看來說泰國是垃圾而且很渣,毫不為過。

第六名——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在工業改革之後不斷走向強大。而其軍事實力非常的低。他在二戰中的表現平平,沒有對二戰的局勢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在與德軍發動對蘇戰爭中,如果沒有德軍的支持與掩護,也許早就已經潰不成軍了。所以將他排在第六位,只是因為他沒有做出什麼負面的影響罷了。

第五名——匈牙利

匈牙利其實在軍事實力方面和保加利亞差不多,也大多是充當炮灰的作用。他們兩個國家之間都是難兄難弟,是德軍的小嘍囉。但是匈牙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卻比保加利亞稍微優秀那麼一點。1943年的水櫃大會戰中,匈牙利派出了幾個師參加搏殺。
▲匈牙利

這幾個師在戰鬥力彪悍的蘇軍面前進行各種串走,常山趙子龍一般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表現十分可嘉。在1945年的匈牙利圍城戰中,匈牙利軍隊和德軍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始終沒有投降,展現出了匈牙利軍隊的英勇與無畏。

第四名——芬蘭

其實芬蘭主要是因為他的冰天雪地的地理位置限制了,本身很難成為一個軍事大國,工業發展水平難達到高水平。其次,芬蘭的人口也相當的少,但是這並不影響芬蘭軍隊戰鬥力。他的戰鬥力,相對於上面三位來說,那是強悍不少。

在對蘇的戰爭當中,強大的蘇聯本以為打敗芬蘭是非常快的事情。但是並沒有想到在這場戰爭中,蘇聯並沒有佔到優勢,而且雙方的損失竟然相當。所以也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軍的軍事實力也不過如此。

在1941年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侵略戰爭,開始了瘋狂的巴巴羅薩計劃。所以芬蘭的軍事戰鬥力確實能夠排到第四位。


第三位——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排進前三位是非常有理由。其一,德軍的石油都是來自於羅馬西亞。其二,在東線戰場上投入了22個師的兵力,要知道這樣的兵力數量比當時在戰場上的軸心國盟軍兵力要多得多。

在蘇德戰役敖德薩戰場上,奮勇的羅馬尼亞軍隊和蘇聯雙方展開了惡戰。蘇聯和羅馬尼亞軍隊雙方戰亡人數幾乎持平,蘇軍戰亡16000人左右,羅馬尼亞戰亡17000人左右,可見實力不容小看。

第二名——意大利

要說最會坑隊友的莫過於意大利了。雖然意大利是被網友所噴得最多的豬隊友,但是意大利的軍事實力還是不容小覷。首先意大利的海軍在當時世界上排名第四。其二在北非戰場上若不是意大利的10萬大軍,隆美爾想要突破英國的幾十萬大軍的圍攻,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儘管有許多坑死隊友的行為,但是總體排名還是能夠排到第二位。


第一名——日本(毫無疑問的位置)

當時的日本兵不僅是鬼子,還是瘋子。他瘋狂起來真的會讓美國人都感到害怕。二戰時作為亞洲戰場上最大的軸心國,他足以在太平洋戰爭和美國抗衡四年。而且能夠將自己的軍隊拉長到整個東亞戰區,所以它的真實戰鬥力是真的非常之強悍。

日軍發動的珍珠港事件,那也是在國際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當時的航空母艦用於戰場,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突破。還有在硫磺島一戰中,全島的兩萬多日本士兵沒有一個人投降,日本士兵和美軍士兵血拼到底,儘管美軍最後勝出,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當時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說“要殺掉日本100人,美軍至少要付出150人的兵力。”這足以可以看到日本戰鬥力的強悍性。而且在德國倒臺之後,日本居然還繼續抵抗,最後美國實在是迫於無奈,只有投下原子彈才能結束二戰。
在希特勒的盟友中,日本毫無疑問是戰鬥力最強的,而且他的軍事戰鬥力也不在德軍之下。


史之策


德國二戰時期的七個盟友分別是意大利,日本,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泰國。那麼這七個盟友的戰鬥力我認為是以下排名:

1,日本

毫無疑問,第一名是日本,日本雖然是彈丸小國,但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提升,甲午戰爭後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強國,二戰時期不僅以一己之力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還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地區,不僅在緬甸敢與英軍作戰,在遠東地區敢與蘇聯人作戰,更敢於在太平洋挑戰美國的權威,與強大的美軍作戰!而且日本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服從意識高,下手也很殘忍,野心也是極大,雖然陸軍的機械化裝備程度比較低,但士兵作戰不怕死,這一點很要命,沒有幾個國家的士兵敢跟日本兵打肉搏戰的。



2,意大利

我們可愛的意大利登場了,不用我說,意大利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實在令人捧腹,但必須承認,意大利的空軍和海軍在當時也是很強的,它的海軍在當時排名第四,只不過陸軍差了點,意大利之所以在二戰中戰績並沒有那麼出色,原因在於意大利人並不喜歡打仗,但如果遇到生命危險,他們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在北非意大利的裝甲師曾打得英國的裝甲師潰不成軍,而在東線爆發的烏克蘭戰役中,意大利部隊也曾俘虜過近十萬的蘇聯紅軍,可見意大利人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



3,芬蘭

芬蘭其實並沒有過多的參與過侵略戰爭,與德國結盟也是無奈之舉。1939年,蘇聯曾大舉入侵過芬蘭,這就是“蘇芬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看似強大的蘇聯先後投入了120萬的部隊,而芬蘭只有20萬,本以為這場戰爭是毫無懸念的,但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雖然芬蘭最終傷亡10萬人,但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也損失了高達37萬多人!實屬慘勝,這場戰爭中還打破了一個狙擊界的世界紀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射殺了542名蘇聯士兵,成為至今為止世界上擊殺最多的狙擊手!這次戰爭雖然蘇聯慘勝,但畢竟還是勝利了,最終芬蘭被迫割地,而希特勒也是藉此機會,力勸芬蘭與德國結盟,芬蘭則是想急於收復失地也就答應了,但收復失地後也幾乎再沒有配合德國作戰,開始被動防禦本土,可見芬蘭人內心還是不想打仗的。

4,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是德國的忠實盟友,二戰期間羅馬尼亞處於安東尼斯庫的法西斯獨裁統治之下,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派出了22個師的兵力會同德軍一起進攻蘇聯,而羅馬尼亞軍隊戰鬥力也算是強悍,在東線上也能獨當一面。

5-6,匈牙利,保加利亞

匈牙利曾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過後,奧匈帝國解體,匈牙利成為獨立國家,但這個國家作為戰敗國還是被其他戰勝國瓜分了72%的領土,也由此喪失了64%的人口。所以匈牙利加入軸心國也是想收復失地,但這個國家太弱了,弱到最後連德國都看不下去而出兵佔領了,這也算是一大笑話。

至於保加利亞的情況也差不多,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後來加入軸心國也是想洗刷曾經的恥辱,但由於國內部隊缺乏訓練,士兵的戰鬥力太低了,上了戰場根本就是炮灰級別的。

所以希特勒與他們結盟也就是圖個聲勢,根本就不敢指望他倆能對戰局有什麼作用。

7,泰國

這個國家純屬是被日本拖進來的,1941年日本把泰國佔領了,然後雙方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日本對美國宣戰後,泰國也宣佈向英美宣戰,其實日本只是把泰國當作一個入侵東南亞的跳板而已,泰國本身並沒有什麼戰略價值,所以當泰國向日本索要物質援助的時候,日本也壓根兒沒搭理,象徵性的給了幾千輛自行車應付完事兒,而泰國也沒有出兵到戰場上和美國或者中國軍隊作戰,以至於整個戰爭期間泰國就在那兒沒事兒搖個旗吶個喊,意思意思,比起匈牙利和保加利亞還不如……,最後眼看日本完蛋了,泰國宣佈“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哦對了,那時的泰國叫暹羅。而美國等國家也知道泰國確實沒做過對不起同盟國的事兒也就不再追究泰國的戰爭罪責。


鹹魚閒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希特勒的盟友當然不止7個。

其實實力比較強的7個為: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泰國。

實力最強的當然是日本。

第一,日本

日本在二戰中,海軍實力可以排行到世界前三,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比德國還要強大的多。

陸軍上,日本僅僅在南方對於英美的南方軍就有75萬規模,曾經輕鬆橫掃東南亞,先鋒向西殺到印度,向南殺到新幾內亞,向東殺到中途島。

到戰爭結束,日本陸軍正規軍已經超過400萬規模。

第二,羅馬尼亞

很多人不知道羅馬尼亞對於德國的重要性。

實際上,羅馬尼亞是二戰德國最重要的軍事盟友之一。

到了1944年,羅馬尼亞陸軍達到122萬人的規模,都是用於和德軍並肩作戰的。

德軍為了協助羅馬尼亞陸軍,也集中了40萬部隊。

直到二戰投降,羅馬尼亞軍隊同損失60多萬人,其中38萬人戰死。

在斯大林格勒,羅馬尼亞陸軍就損失了15萬人,一個集團軍近乎覆滅。

在具體作戰中,羅馬尼亞軍隊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

由於對羅馬尼亞人很信任,德軍給了他們很多新式裝備。

1944年,羅馬尼亞步兵師兵力為17200人,增加了一個重型反坦克炮連(6門德國造pak40型75毫米炮)、炮兵從2個3營制團減少為2個2營制團,但增設了一些150毫米口徑的重榴彈炮。

羅馬尼亞第1裝甲師在斯大林格勒幾乎被殲滅,也於1943-1944年重建,裝備了90輛德國造的四號H型坦克和三號強擊火炮。還裝備了德國造的222型裝甲汽車和250-251型半履帶裝甲車。這樣無論編制還是實力,羅馬尼亞裝甲師都變得很像德國裝甲師。

第三,意大利

雖然意大利軍隊戰鬥力不強,但畢竟規模很大。

除了百萬陸軍以外,意大利海軍本來是世界第五。法國投降以後,意大利海軍就是世界第四。

意大利參戰時,意大利皇家海軍擁有7艘戰列艦、19 艘巡洋艦、123 艘驅逐艦、67艘魚雷艇、115 艘潛艇。

這種海軍實力,相當嚇人。而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有6艘戰列艦、2艘航母、1 艘戰列巡洋艦、22艘驅逐艦和12 艘潛艇。

單純就數字來說,意大利海軍實力是佔有優勢的。

遺憾的是,用墨索尼裡對希特勒的話來說:親愛的元首,你不瞭解意大利人,他們不願意打仗。

第四,芬蘭

在蘇芬戰爭戰敗以後,芬蘭就一直試圖報仇。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很快參戰。

作為一個小國,芬蘭竟然動員了50萬大軍,佔據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在德軍的配合下,芬蘭向蘇軍發動猛攻,3周之內重創蘇軍,收復了蘇芬戰爭期間所有丟失的領土。

德軍認為,芬蘭軍隊戰鬥力很強,不亞於德軍,強於蘇軍。而且芬蘭人的裝備很好,輕武器比德軍還精良,裝備很適合都嚴寒環境。

然而,強悍的芬蘭人卻不願意長期作戰。

奪回領土以後以後,芬蘭人就大體停止了攻勢,也不熱衷於進入蘇聯境內作戰。

在圍困列寧格勒的戰役中,芬蘭軍隊出工不出力,任由德國人自己去打。

結果,1944年蘇聯發起夏季攻勢,打擊的對象就是芬蘭。芬蘭軍隊架不住蘇軍猛攻,於1944年8月25日請求休戰後,9月宣佈退出戰爭。

第五,匈牙利

1939年2月24日匈牙利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標誌著它已經決心把自己更緊密地和德國、意大利綁在一起, 匈牙利成為了德國在歐洲的最後一個“盟國”。

匈牙利本來就是不什麼強國,一戰時期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此時獨立也就20年時間。

一戰戰敗的時候,根據《特里亞農條約》使匈牙利失去了2/3的領土和六成的人口,元氣大傷。

二戰中,匈牙利作為小兄弟,力所能及的出兵20萬參戰。

自然,這是希特勒許諾可以將斯洛伐克三分之一領土劃歸給匈牙利的結果。

然而,匈牙利實力弱小,如果不加入軸心國怕是隻有死路一條。

誰也沒想到,匈牙利經受了歷史上最血腥圍城戰,布達佩斯戰役。

面對110萬人蘇軍的猛攻,35萬德軍和15萬匈牙利軍隊堅守了108天。

交戰雙方各有超過10萬名的官兵獻出了生命,另外因未能及時疏散,有超過38000名平民在戰鬥中成為不幸的陪葬品。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吧。

第六,泰國

相比以上5個國家,泰國是比較噁心的。

面對日本的威脅,泰國王室選擇同日本人合作,允許日本陸軍開入泰國,允許日軍艦隊利用泰國軍港。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正式結成“三國同盟”,同年日軍進駐法屬越南北部,認為時機成熟的披汶內閣於10月和日本達成密約:允許日軍全面進入泰國領土進攻馬來亞、新加坡、緬甸等地,作為回報,日本支持泰國對緬甸、馬來亞的領土要求,即把緬甸的2個邦(“邦”相當於省級行政區)和馬來亞的4個邦併入泰國領土。

稍後攻打緬甸的戰役中,泰國軍隊也跟隨日軍作戰,由此得到部分緬甸的領土(泰國自稱是自己的領土)。

由此,泰國成為軸心國的一員。1941年與日本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然而,泰國王室是見風使舵的老手。

在同日本合作的同時,他們也和英美勾搭。

1942年12月,新任總理寬·阿派旺上臺,暗地裡頻頻和英美諜報機構秘密接觸,他希望在時機成熟時發動武裝起義加入同盟國驅逐日軍。

到了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之時,泰國突然宣佈反日,迅速脫離軸心國,洗白了。

更搞笑的是,泰國還以受害國自居,還向日本提出100多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需要說明的是,泰國曾經進攻過我國的93師,同中國軍隊交過手。



第七,保加利亞

1940年11月23日,保加利亞原則上同意加入軸心國,德軍陸續進入保加利亞。

就實力上來說,保加利亞其實和匈牙利差不多,甚至還略強一些。

然而,保加利亞軍隊戰績則非常差。

這主要是保加利亞始終想留有餘地,不願意參加這場和自己無關的打仗。

其實,這也就是保加利亞人的傳統。

至少500年時間,保加利亞生活在列強的夾縫中,幾次亡國,幾次復國,靠左搖右擺苦苦支撐。

到了蘇德大打出手後,保加利亞都沒有向蘇聯宣戰,就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讓保加利亞窩火的是,德國只是把保加利亞當成原材料輸出國,搜刮保加利亞的資源為德軍服務。而德國用這些資源,都是打白條,欠了保加利亞700億列弗。

無奈之下,保加利亞拼湊了15萬軍隊進入蘇聯參戰,但基本上是壯聲勢的。

德國認為,保加利亞軍隊戰鬥力很爛,但作為後勤人員還是夠格的。另外,保加利亞提供了很多德軍需要的重要資源。


薩沙


日本:軍事實力毋庸置疑,單挑中國軍事力量全部,美國全部軍力的三分之一,以及英法荷等國的部分軍力,另外還牽制了蘇聯遠東兵力!

芬蘭:儘管空軍和海軍力量不強,但單憑陸軍的出色發揮,牽制了蘇軍在列寧格勒的很多兵力,如果不是芬蘭對蘇聯沒有野心的話,也許列寧格勒就會淪陷!

意大利:雖然從參加二戰之日起,很少有單獨作戰取得勝利的時候,但由於意大利海陸空軍力完善,三大兵種在戰爭期間均有可圈可點的表現!

羅馬尼亞,匈牙利:兩國軍力伯仲之間!匈羅整體軍力不強,單兵作戰一般,由於兩國水火不容,因此在二戰中的戰力也被制約,因為羅馬尼亞的兵力要比匈牙利多,所以略微強點!

保加利亞:在一戰戰敗後徹底沉淪,因此在二戰時期除了空軍表現搶眼外,幾乎沒有太大出彩的地方!

泰國:泰國雖然擁有海陸空炮坦等聯合兵種,但整體實力表現差強人意!海軍在對抗實力不強的維希海軍時幾乎全軍覆沒,而陸軍5萬大軍竟然在中國93師的面前未能越雷池一步,唯一搶眼的部隊就是泰國的特種部隊大象兵!


馬Dame


既然說到德國的盟友,那麼日本肯定不能算戰鬥力強的,意大利也不咋地,這個排名值得研究,因為盟友要轉換成戰鬥力,轉換不成戰鬥力就是拖累。

所以這個問題我有二個排名

真實戰鬥力排名是相對協約國,

而盟友戰鬥力排名是相對德國的。

第一真實戰鬥力排名。

名次如下: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泰國。

道理何在:我們一個個分析。

日本:毋庸置疑,是二戰法西斯三巨頭中僅次於德國的存在,強悍的海軍,不俗的陸軍,還有不錯的空軍,以及武士道精神加成的頑強戰鬥力,都是成為德國主要盟友的實力基礎和保障,同時日的戰績也很不俗,在亞洲戰場眾橫捭闔,除了中國和後來的美國貌似沒有他以和之敵。戰鬥力第一當之無愧。意大利:雖然在二戰中意大利傳揚出來的都是搞笑故事,可是那隻不過是固有的偏見而已,意大利海軍實力不俗,戰爭大部分時期都牢牢控制地中海制海權,保障德軍海運線,意大利陸軍戰鬥力雖然次點,但是做做攔截補充,以及戰術支援還是可以的,空軍嗎也馬馬虎虎,其實對得起二戰三巨頭的稱呼。

羅馬尼亞:二戰全面爆發前才正式參與同盟國,可他的作用卻非常大,非常關鍵,因為石油資源充裕,他是德國戰爭引擎,因為兵力不少,他是派兵去往蘇聯的德國第三大盟友,50萬羅馬尼亞軍和德軍並肩戰鬥,保障後勤,防禦徵地,都有他們功勞這就是羅馬尼亞的戰鬥力。芬蘭:芬蘭是因為被蘇聯欺負慘才加入軸心國,其參戰目的,是保證自己國家不被蘇聯吞併,因為蘇芬戰爭仇恨,說芬蘭不賣力是不可能的,可實力有限的他們能做的不多,但作戰主觀性強,也就更有戰鬥力。

匈牙利,保加利亞:這二個國家其實差不多,國小民少,參加德國的戰爭,更多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小國的無奈,匈牙利參戰是因為法西斯主義上臺,而保加利亞參戰是參戰了可惜出工不出力,連對蘇聯宣戰都沒做,跟別提助力啦。泰國:這個國家是來搞笑的,二戰中作為盟友的泰國啥事情都沒做,就要好處啦。日本也是逗比,面對二面派,不消滅還是不遺餘力的支援,最後泰國軍隊進步一大截,二戰後期見風向不對就丟下盟友投靠協約國了,乾的漂亮。

第二盟友戰鬥力排名。

名次如下:羅馬尼亞,意大利,日本,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泰國。

以上是基於對德國幫助做的排名

羅馬尼亞:毫無疑問第一名是羅馬尼亞。因為石油資源至關重要,還有羅馬利亞不俗軍力,在歐洲戰場羅馬尼亞才是德國最強大的盟友。

意大利:理由和上面一樣,其實意大利並不弱就是戰鬥意志差一點。

日本:豬隊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啦什麼是實力坑爹,在二戰開始前因為諾門坎戰役,被打怕,最後不行動不怪日本,可是在蘇德戰役,德國佔盡優勢情況下不二面夾擊,最後還去招惹最不該招惹的美國,這就要命了。

日本的最大問題就是心急,資源短缺,可以理解,可是因為心急資源短缺就去亂打,最後引出大BOSS美國,你不是嫌死的不夠快嗎?二戰日本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協同作戰精神,沒有長遠戰略眼光,坑的德國欲哭無淚。後面的,還是跟之前排名一樣,因為確實實力就是如此啊。

德國的命運無疑是悲催的,雖然是同盟作戰,但是同床異夢情況下,最後說德國獨抗全球,其實也說的過去,因為半個美國和中國就牽制啦全部的日本。他對德國的戰鬥力加成除了心裡作用。實際作用根本沒有。

也幸虧如此,要不不知道二戰還要持續多久。


阿斗不傻


  德國二戰時期的七個盟友分別是意大利,日本,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泰國。那麼這七個盟友的戰鬥力我認為是以下排名:  


 
 1,日本

  毫無疑問,第一名是日本,日本雖然是彈丸小國,但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提升,甲午戰爭後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強國,二戰時期不僅以一己之力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還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地區,不僅在緬甸敢與英軍作戰,在遠東地區敢與蘇聯人作戰,更敢於在太平洋挑戰美國的權威,與強大的美軍作戰!而且日本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服從意識高,下手也很殘忍,野心也是極大,雖然陸軍的機械化裝備程度比較低,但士兵作戰不怕死,這一點很要命,沒有幾個國家的士兵敢跟日本兵打肉搏戰的。
 2,意大利

我們可愛的意大利登場了,不用我說,意大利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實在令人捧腹,但必須承認,意大利的空軍和海軍在當時也是很強的,它的海軍在當時排名第四,只不過陸軍差了點,意大利之所以在二戰中戰績並沒有那麼出色,原因在於意大利人並不喜歡打仗,但如果遇到生命危險,他們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在北非意大利的裝甲師曾打得英國的裝甲師潰不成軍,而在東線爆發的烏克蘭戰役中,意大利部隊也曾俘虜過近十萬的蘇聯紅軍,可見意大利人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


   3,芬蘭

  芬蘭其實並沒有過多的參與過侵略戰爭,與德國結盟也是無奈之舉。1939年,蘇聯曾大舉入侵過芬蘭,這就是“蘇芬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看似強大的蘇聯先後投入了120萬的部隊,而芬蘭只有20萬,本以為這場戰爭是毫無懸念的,但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雖然芬蘭最終傷亡10萬人,但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也損失了高達37萬多人!實屬慘勝,這場戰爭中還打破了一個狙擊界的世界紀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射殺了542名蘇聯士兵,成為至今為止世界上擊殺最多的狙擊手!這次戰爭雖然蘇聯慘勝,但畢竟還是勝利了,最終芬蘭被迫割地,而希特勒也是藉此機會,力勸芬蘭與德國結盟,芬蘭則是想急於收復失地也就答應了,但收復失地後也幾乎再沒有配合德國作戰,開始被動防禦本土,可見芬蘭人內心還是不想打仗的。

  4,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是德國的忠實盟友,二戰期間羅馬尼亞處於安東尼斯庫的法西斯獨裁統治之下,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派出了22個師的兵力會同德軍一起進攻蘇聯,而羅馬尼亞軍隊戰鬥力也算是強悍,在東線上也能獨當一面。



   5-6,匈牙利,保加利亞

  匈牙利曾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過後,奧匈帝國解體,匈牙利成為獨立國家,但這個國家作為戰敗國還是被其他戰勝國瓜分了72%的領土,也由此喪失了64%的人口。所以匈牙利加入軸心國也是想收復失地,但這個國家太弱了,弱到最後連德國都看不下去而出兵佔領了,這也算是一大笑話。

  至於保加利亞的情況也差不多,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後來加入軸心國也是想洗刷曾經的恥辱,但由於國內部隊缺乏訓練,士兵的戰鬥力太低了,上了戰場根本就是炮灰級別的。

  所以希特勒與他們結盟也就是圖個聲勢,根本就不敢指望他倆能對戰局有什麼作用。

 7,泰國

這個國家純屬是被日本拖進來的,1941年日本把泰國佔領了,然後雙方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日本對美國宣戰後,泰國也宣佈向英美宣戰,其實日本只是把泰國當作一個入侵東南亞的跳板而已,泰國本身並沒有什麼戰略價值,所以當泰國向日本索要物質援助的時候,日本也壓根兒沒搭理,象徵性的給了幾千輛自行車應付完事兒,而泰國也沒有出兵到戰場上和美國或者中國軍隊作戰,以至於整個戰爭期間泰國就在那兒沒事兒搖個旗吶個喊,意思意思,比起匈牙利和保加利亞還不如……,最後眼看日本完蛋了,泰國宣佈“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哦對了,那時的泰國叫暹羅。而美國等國家也知道泰國確實沒做過對不起同盟國的事兒也就不再追究泰國的戰爭罪責。


請叫我卡爾


1.日本。眾所周知,日本在二戰時期侵略了許多國家,此外,還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對蘇蒙聯軍進行過“諾門坎戰役”。並且,自身的軍事力量也是著實恐怖--二戰初期,日本的海軍位列世界第二,甚至比美國海軍還強,直至二戰中期才逐漸的在消耗戰中被美國超越;空軍擁有當時最好的戰鬥機-零戰;陸軍總兵力一度突破700萬。為所有軸心國裡德國實力最強的盟友。

2.芬蘭。我這麼拍是因為1941年的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的表現。在蘇德戰爭之前,蘇聯為了給斯大林格勒找到一個天然屏障,出兵對芬蘭發動戰爭。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蘇聯出動的50萬部隊,傷亡高達33萬,而反觀芬蘭,僅僅傷亡2.2萬人,基於此,小弟才把芬蘭拍在第二。

3.意大利。或許很多人認為意大利就是軸心國裡“豬一樣的隊友”,然而,它在蘇德戰爭上的表現卻顛覆了人們的觀點--開戰初期意大利的戰鬥力一點都不輸於德軍。甚至出現過一戰俘虜10萬蘇軍。

4.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泰國。小弟對這四個國家在二戰中的標準不太瞭解,故而排在最後,還望各位看官補充補充!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1.日本。日本雖然是一個亞洲國家,曾經被列為被殖民國家行列。但經過了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大增強,甚至成為了亞洲新興資本主義殖民國家。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作戰英勇,不怕死,最怕失敗!以殘忍著稱的日軍一般戰場上很少被俘,不是自殺式衝鋒就是切腹自盡。一度給美國士兵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日本雖然是個島國,但工業基礎不錯,軍備在亞洲首屈一指。以一國之力侵略了十幾個國家,並且敢於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硬碰硬,連希特勒都懼怕三分的美軍在日軍的進攻下分外吃力,雖然贏得了戰爭,但也付出了慘痛代價。

2.意大利。雖然網上都調侃意大利是個豬隊友,但在二戰中意大利並非一無是處。網上的一些言論很有可能是故意醜化和調控。二戰時期,意大利總共動員兵力幾百萬人。在許多戰役中其戰鬥力也是可圈可點的!在北非戰場,德軍隆美爾部隊充其量不足十萬人,大部分是意大利部隊。沒有這幾十萬意軍,能在北非跟幾十萬聯軍打幾年?還有蘇德戰場,意大利不惜一些代價保障德軍的運輸。就連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意大利軍隊也全程參與並且全力以赴支援德軍,給蘇軍以重創。所以,無論是兵力還是戰鬥力,排第二無可厚非!

3.羅、匈、保三國。這三個國家部隊在戰鬥力上不好區分,並沒有太大懸殊,所以放在一起討論。羅馬尼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這三國主要出現在蘇德戰場,是德軍巴巴羅薩行的的重要參與者。參戰兵力相加100萬左右。戰場上主要配合德軍行動,說白了是充當炮灰。由於裝備和訓練跟不上,所以戰鬥力也不如意大利。

4.芬蘭。芬蘭加入軸心國主要是報復蘇聯。比起其他國家的部隊,芬蘭部隊更適合嚴寒天氣作戰。但是收復了自己領土後便消極防禦,任憑盟友謾罵。

5.泰國。泰國二戰期間親日,後期又叛變。掉轉槍口反日。戰鬥力就更別說了,機械化幾乎沒有。甚至還使用大象部隊進攻。垃圾中的戰鬥機!


軍事情報員


如果不考慮海軍,我覺得日寇沒有大家想象的強。據日本厚省省在60年代公佈的數據,日本在中國戰場陣亡44萬人(不包括盧溝橋事變前的陣亡數字)受傷193萬,而國府宣佈中國軍人犧牲了132萬人,受傷176萬。這說明中國戰場是低烈度戰爭,看看歐洲戰場,僅僅列寧格勒戰役雙方傷亡近九十萬軍人。如果面對德國,蔣介石絕對不幹以一次淞滬會戰打破“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語,一次戰役可能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