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快報:“東西南北中”築牢涿鹿防控銅牆鐵壁

抗疫鬥爭膠著對壘,抗疫大考仍在進行,涿鹿縣拉開“從四面到中心”的防控大網,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各顯神功,慎終如始,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發揮首都政治“護城河”的作用,堅持不懈將戰“疫”進行到底。

東部礬山鎮——聯防聯控站好“入京崗”

“這個站點距離北京界只有5公里,與門頭溝區清水鎮隔山毗鄰,隨著返京車輛日益增多,一方面嚴防省外疫情通過此站輸入我縣,一方面嚴防疫情流入北京,一絲的疏忽大意都不能有”東靈山檢查站臨時黨支部書記劉東來說,“只要發現車輛和乘客去往北京方向,都會‘一測三留一提示’重點關注,“一測”就是測量體溫,“三留”是記錄身份信息、聯繫電話、去向等信息,“一提示”是提示如果身體不適儘快就近就醫。”東靈山檢查站位於京西素有“珠穆朗瑪”之稱的東靈山北麓,設在涿鹿縣礬山鎮董家莊村口G30旅遊專線上,距離北京界5公里。全站15名民警、輔警日夜堅守,在這裡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礬山鎮,是涿鹿縣的東部鄉鎮,承接著與北京、懷來接壤的交通大動脈管控任務。“涿懷兩地聯動密切、互動頻繁,轄區內還有通往北京的通道,要想打好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絕對不行,必須要各部門互通互聯、守望相助,切實做到內防擴散、外防輸出輸入,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礬山鎮主管疫情防控的副鎮長陳德永說。該鎮在做緊抓27個行政村和一個居民小區排查防控任務的同時,牽頭與交運、交警、公安、衛健等部門聯合設置防控檢查站,有效的阻斷了疫情輸入。

西部大堡鎮——幹群齊心織密“安全網”

雪地裡一所藍色的簡易活動房格外的顯眼,走進去整個的房內只有一個暖瓶、兩把椅子用於執勤工作人員進行短暫的休息調整,這便是大堡鎮古佛村防控執勤人員臨時的家,剛剛換崗的村支部書記趙鵬正坐在椅子上,手裡捧著杯子,用水的熱量溫暖著通紅的雙手,杯口冒出的熱氣與低溫形成了對比,“帳篷就是臨時歇一下,執勤才是正事,你看桌上的消毒水和口罩,都是群眾捐贈的,大家很支持也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心裡暖了,身上也就不冷了。”剛剛暖和過來的趙鵬,已經起身出了簡易房,他的下一站是去給姚翠英送胰島素,給王金萍送降壓藥,“送藥的事不能耽誤”,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趙鵬就接了“代買”的活,為的是讓村民們安心居家。

大堡鎮,西與蔚縣桃花鎮毗鄰,是涿鹿縣最西部的鄉鎮,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該鎮就提出了要帶著感情、要實事辦實、要群眾滿意的“三要原則”,努力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群眾工作,為群眾代買藥物,通過繳納抗“疫”黨費、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並將移風易俗作為阻擊疫情、群防群治的重要舉措,第一時間倡導喪事簡辦,通過入情入理的工作,獲得了群眾的充分理解,凝聚起的大堡溫暖,不僅拉起了一張安全網,也暖了群眾的心。

南部大河南鎮——創新舉措築牢“防護牆”

“外來人員要清點,白天設卡來督察,眾志成城把好關,堅決杜絕傳染源……”該快板在當地朋友圈受到熱捧,不少村民紛紛稱讚:“這個形式好,朗朗上口,深入人心!”“說得太好了,一定做到不違反。”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大河南鎮劉家蓬村疫情防控防控不僅有快板,還有“志願突擊隊”,這是由村裡年輕黨員和村醫自發組織的24個人疫情防控小隊,“正月初二,村裡發起了疫情防控自治的號召,當天就有24名村民自告奮勇報名參加,其中年輕黨員居多,所以取名為‘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劉家蓬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強介紹說,劉家篷村屬涿鹿縣大河南鎮,與保定市淶水縣接壤,劉家蓬、上辛莊、獨石是全鎮距離淶水縣最近的三個村,相隔僅10公里左右,疫情來臨把好出入村的關口至關重要。

由於大河南鎮的特殊區位,疫情防控任務非常艱鉅,像這樣的“突擊隊”在該鎮就有十多個,並迅速在全縣範圍內形成示範帶動作用,目前全縣各鄉鎮各單位建立黨員防控服務隊、突擊隊883個,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22個,3075名黨員向黨組織遞交請戰書,5805名黨員參加一線防控工作,3810名在職黨員參加聯防聯控工作,奠定了全縣疫情防控的堅實基礎。

北部張家堡鎮——建立“三防”體系當好“守門員”

“您好,請問您是從哪裡來的?近期去過湖北嗎?有沒有跟武漢人員接觸過?這趟來涿鹿是做什麼?……”張家堡鎮孔雀城檢查站上的小王說,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都要詳細記錄,而且還要向指揮部彙報,得到放行指示後,車輛才能駛。張家堡鎮與懷來縣、下花園區相連,下(花園)廣(靈)公路過境,涿鹿北高速出口位居此鎮,是涿鹿縣的“北大門”。除了各村設立的檢查點外,該鎮協同交通、公安、衛生等部門在京新高速口附近約500米處的孔雀城設置聯合防疫檢查站,全鎮機關幹部和村兩委幹部共計75人24小時輪流值班防控,對擬進入縣城的車輛和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監測,對外地車輛儘量勸返。該站負責人渠佔勇說:“我們這次出來是對著黨旗宣過誓的,給鎮黨委、政府也寫了承諾書,要以黨性原則和負責的精神守好‘涿鹿北大門’,當好‘守門員’!”

據瞭解,在疫情面前該鎮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建立了疫情防控“三防”體系。“人防”先行,實行“黨組織+黨員+群眾”模式,14個村居設立23個監測點,配合交通、公安、衛生等部門在孔雀城前設立建設聯合檢查站,累計排查6472戶17218人;“物防”保障,購置體溫檢測槍、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方便麵等物資,製作宣傳條幅、噴繪布52條塊,疫情防控袖標160個;“技防”跟上,充分利用微信視頻會議等方式,積極保持與各村溝通聯繫,既便於阻斷疫情傳播,又確保第一時間將防控要求直達一線,以“一控到底”的決心堅決把好“入城關”,為全縣人民築起一條保障生命和健康的堅固防線。

城中社區——硬核操作守好“入口關”

“真沒想到我這剛一進家門,就有人馬上聯繫我。”幾天前從外地回涿的一位郡城瑞居小區居民感慨道。在前期走訪中,一位網格員聽到樓上空了很久的房子裡傳來說話聲,隨即通過微信群上報了信息。當天,社區工作人員便告知這位居民要進行居家隔離。城中165個小區門口都是“重兵把守”,測量體溫、把守門崗、按戶排查,經歷一個多月的奮戰,網格員們仍說:“為了控制疫情,我還能堅守!”

據統計僅此郡城瑞居一個小區已辦理車輛通行證608張,人員出入證1231張,對小區內808戶住戶已排查2次,播放的錄音公告已更新3次,對公共場所進行每天清潔和消殺不少於2次。

當前,疫情防控已從單純的防疫轉向兼顧生產生活、學習工作、社會經濟等多個方面,人員流動開始增大,尤其是在縣城,人口多元化,從事自由職業和個體商戶流動人口多,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社區防控不松反緊,任務不減反增,持續“全員+全時”、“ 線上+線下”模式,嚴格執行“一人一證”標準,物業和社區工作人員作為小區大門的“守護聯盟”,每天輪流值守,通宵值班,從未中斷。

疫情面前,我們既是命運共同體,也是責任共同體,涿鹿縣以“最強信念”織密織嚴防控網,以“最強執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築起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促進了全縣生產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