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芮明傑:疫情之下,如何穩定增長髮展新經濟?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芮明傑:疫情之下,如何穩定增長髮展新經濟?

編者按: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央領導下其發展擴大趨勢得到了遏制,新確診人數在不斷下降,呈現了向好態勢,經濟發展開始成為主題,全國復工復學逐步開始,人們渴望恢復往常的平安生活,減少疫情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經濟的影響。

因此,如何在時下與未來減少損失穩定就業、穩定增長髮展經濟?成為政府與企業共同的重要話題。本期,人民上海會客廳邀請到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芮明傑,針對“疫情之下,如何穩定增長髮展新經濟?”這一熱門話題進行深度訪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芮明杰:疫情之下,如何稳定增长发展新经济?

芮明傑: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產業與企業發展、企業戰略與經營、現代公司理論、知識管理與創新。

記者:本次疫情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也是突發性的事件。應對這樣的突發性事件,企業應該怎麼辦?

芮明傑:這是考驗企業是否有危機意識、是否有良好的危機管理體系與方法的關鍵時刻。我認為,企業需要認真研判疫情對經濟與產業的直接影響,研判資本市場、消費需求變化、進出口狀況等情境,進行適當的戰略決策、生產經營調整、人力資源應對、資本策略等危機應對,消除或降低疫情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先生存後發展。

記者:那麼疫情之下,如何減少損失穩定就業、穩定增長髮展經濟?政府和企業應該如何做呢?

芮明傑:我認為,第一穩增長,政府要出手。疫情當下,嚴厲的防控措施要求全國居民大量的少外出少集聚少工作,在此期間居民的消費需求已經被重新定義,大量減少了對服務品、工業品消費的需求。其中,特別是對旅遊、交通、賓館、餐飲、購物、娛樂、健身、車輛服務、公共服務等的減少,以及相關非生活必需工業品如汽車、家用電器、紡織服裝、住宅等的減少,導致這些行業在今年2月份大幅度的萎縮。因此,穩定經濟增長與就業,政府應該出手。

事實上,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政策,包括且不限於如金融支持、稅收返還,失業救濟、租金減免,創新鼓勵,網絡平臺使用等,切實穩定服務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製造業復工,穩定廣大中小企業與相應就業人員,進而為今年的全年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此外,政府還需要直接負債擴大投資,替代部分民間減少的投資開拓新的就業機會,我國現行的基礎產業雖然有轉型提高的空間,但在滿足時下社會需求總量方面的供給已經有結餘。政府出手時,要考慮到現在與未來,考慮我國未來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才是正確的出發點。

第二、要推動發展新型基礎產業。過去的近兩個月從疫情產生、蔓延與嚴格防控過程中,我們發現現代通訊、數據、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對科學防治疫情的作用,例如互聯網及5G的技術可以進行高危病人的遠程視頻診斷;移動通訊公司可以通過數據收集出具個人14天未外出的通訊證明;網上預約購買貨品與口罩;網上授課交流等等。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現代科學技術、現代高技術產業已經全面滲透人們的工作生活、社會交往、健康衛生、休閒娛樂、學習教育等諸多領域。其中有些新興產業甚至已經明顯表現為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性產業。

基礎性產業分兩類,一是傳統的基礎產業,通常指的是提供全面支持人們生產生活的交通、道路、碼頭、港口、通訊、能源、水利等產業,這些產業也是其他製造業、服務業的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產業。這些產業至今非常重要,依然是全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限於這些產業的技術與產品特點,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並不能滿足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為此,另一類新型基礎性產業就發展起來了,我們稱之為新基礎產業。我們認為,新基礎產業可以從“硬、軟、聯”三個方面來說明:一是以5G通訊、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等為代表的所有產業發展的“硬基礎”;二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IT軟件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的“軟基礎”;三是以工業互聯網、智能物聯網、智慧電網等為代表的“互聯性基礎產業”。

可以證明,所有這些新基礎產業已經成為決定全球未來社會與生活、經濟與產業競爭力的基礎,這些產業的發展與應用將廣泛影響幾乎所有居民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包括高質量全社會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與運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教育知識傳播等等。

另一方面,這些新型基礎產業的發展,對現行產業轉型升級與未來新興產業發展,都將起到重大的基礎性支撐作用。面對未來,在人們美好生活發展要求下,新基礎產業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

記者:那麼請問,新基礎產業有哪些重點行業?

芮明傑:從長遠發展著眼,目前政府直接參與投資發展新基礎產業好處是:一方面可以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進而擴大需求、增加就業,穩定增長;另一方面為我國經濟社會未來高質量發展、人民美好生活的滿足,產業體系現代化、國際競爭力提升奠定紮實的基礎。時下,具體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重點方面入手: 5G,人工智能,大數據。

記者:2019年,5G是一個熱門話題。5G帶來的不僅僅是信息流動的高速吧?

芮明傑:“硬、軟、聯”的背後,5G技術決定了新基礎設施的集群狀態和未來領先性。5G的發展,既要在核心技術層面,加大核心器件的研發,也要在基礎設施層面,繼續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同時在應用層面,將5G與金融、貿易、工業互聯等智能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例如在5G通訊的上游的基礎設施方面,5G對天線業、射頻業、光模塊/光網絡等產業的技術發展產生了新的需求。相對於4G技術,5G的頻譜效率將提高5-10倍,將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產生深遠影響。中游的運營商服務方面,5G為運營商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運營商需要做好管道和承載,針對不同的帶寬要求設計產品業務。

下游的終端和應用方面,由於5G具有大帶寬、低延時、高可靠等特性,能夠推進人機物海量互聯,能夠為平臺經濟中的信息消費、供需對接提供更高速、可靠、泛在的連接能力。工業互聯網核心內涵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5G賦能工業互聯網,將催生全新的工業生態體系,二者的融合將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疫情期間,很多人工智能的防疫技術和產品已經應用到了戰疫一線。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人工智能大應用階段的已經到來?

芮明傑:人工智能,即讓機器能夠解決人腦所能解決的問題。人工智能會衍生到各個產業層面,形成產業集群,它的發展至關重要。人工智能的發展,應重視AI與製造、金融、商貿、交通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建設更加成熟完善、智能化的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打破傳統企業與AI企業的合作壁壘,並規範數據安全。

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都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包括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其中,基礎支撐指的是芯片、傳感器、數據服務和雲計算等計算機基礎設施服務,以滿足人工智能所需要的計算性能。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主要指的是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等算法的迭代優化。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覆蓋 “智能+”的各個領域,以及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將算法應用於各種設備。

記者:您提到最後一個是大數據產業,具體到哪些行業呢?它又將如何結合與賦能?

芮明傑:大數據產業包括大數據技術產品研發、工業大數據、行業大數據、大數據產業主體、大數據安全保障、大數據應用等內容。可以預計,未來幾乎各行業領域都需要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我們需要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方面加大研發力量,以期取得突破性成果與發展。

新基礎產業中,大數據能夠提供海量數據資源,為生產與服務決策提供信息內容;5G技術能夠提升信息傳遞速度,為數據傳輸提供技術支撐;人工智能是信息處理技術,為數據的分析處理提供了更為成熟、科學的決策方案。5G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共同構成了新基礎產業的生態結構,賦能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大數據產業鏈整體佈局完整,但局部環節競爭程度差異化明顯。產業鏈中游的競爭集中度較高,產業鏈下游的競爭集中度較低,尚未形成壟斷,是國內新興企業最有機會的領域。幾乎所有各行業領域都需要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我們需要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方面加大研發力量,以期取得突破性成果與發展。

記者:這三個新興產業之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態結構?之間如何協同創新呢?

芮明傑:以上三個重要的新型基礎性產業及其產業鏈,相互之間又形成了關聯體系,我們稱之為新基礎產業的生態結構,具體可以見圖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芮明杰:疫情之下,如何稳定增长发展新经济?

其中5G是其他兩個基礎產業的基礎,支持智能化展開,支持數據的快速收集與傳導,沒有5G,人工智能及其應用展開將非常困難,同樣數據產業發展也受到極大障礙。因為5G的重要性,所以全球才有5G產業標準與應用領域激烈的競爭。而人工智能及其應用領域一定是與大數據產業及其產業鏈互為關聯互為支持、密切相關,沒有數據收集分析與快速計算,智能化就是空話,反之智能化技術又極大有助於數據收集、分析、判斷與傳播。

所以,我認為,這三個重要的新基礎產業及其應用領域形成的生態結構表明,我們一方面需要在這三個產業方面同時發力,還需要注意這三個產業及其領域的協同創新與合作發展。如此,才能真正使之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產業與民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