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新作《八佰》,800名戰士面對30萬日軍,能堅守四天四夜,你認為是抗日神劇嗎?

一抹微光


拍好了是好劇,拍砸了就是神劇。例如某電視劇的包子雷就被觀眾吐槽離譜。不過,事實上,包子雷還是有歷史原型的。當年美國為了支援緬印地區抵抗日本鬼子的游擊隊,就將一種炸藥和麵粉混在一起,製成了一種看上去像麵粉一樣的炸藥。為了騙過日本鬼子,它還能烙成餅,做成麵糰、包子的模樣,如果遇到日本鬼子盤查,必要時你還可以吃它一小口(味道相當的不好)。某電視劇的包子雷也正是取材於此。可真實情況是,儘管麵粉炸藥可以做成烙餅、包子、麵糰等騙過鬼子,但引爆它還是需要雷管和電線、電池的。某電視劇裡咬一口,扔過去就炸是不可能的。

管虎的《八百》也是取材於真實歷史,就是民族英雄謝晉元團長帶領800勇士守衛上海四行倉庫的事。這事發生在全面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中國100萬軍隊迎戰30萬日本鬼子,苦戰三個多月,雖然最終失敗,但卻粉碎了日本鬼子妄圖三個月征服中國的美夢。當時的謝晉元任88師262旅524團團長,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也是為了表明中國軍隊還在抗戰,爭取國際援助,謝晉元率領所部堅守四行倉庫。至於800勇士之說,則是他率部多次擊退日本鬼子後,有記者進入倉庫內採訪,最後問他“你和你的部下有多少人?”,他為壯聲勢,隨口說了個800,於是,中國800勇士孤軍奮戰的事就經由媒體報道傳開來。其實,當時在四行倉庫內的中國守軍並沒有這麼多,而是480人,一個加強營的兵力。當時中國軍隊主力已經撤退,四行倉庫是唯一還在抵抗的地方,而進攻上海的日本鬼子有30萬,電影所宣傳的800對30萬也就是這麼來的。

這種宣傳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說他不對嘛,好像不行,因為就像前面說的,中國軍隊主力撤退後,上海就只剩下謝晉元率領的800勇士在堅守了,而進攻上海的日本鬼子有30萬,800對30萬好像也說得過去;但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日本指揮官不可能將他那30萬鬼子兵都調過來打四行倉庫的800中國守軍的,他每次進攻投入一個聯隊都不錯了。而且四行倉庫緊鄰著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租界,日本鬼子也不敢太放肆,不敢肆無忌憚的使用重型武器,這才成就了800勇士的奇蹟。

將800勇士搬上銀幕並不是第一次,1977年臺灣省就拍過一部《八百壯士》,由柯俊雄、林青霞主演,不過,這片我沒看過,好壞不敢妄加評論。大陸此次拍《八百》,希望能夠將這段歷史真實呈現給觀眾,拍成像《血戰臺兒莊》《鐵血崑崙關》《我的團長我的團》那樣的良心劇,而不是將它拍成類似於某電視劇包子雷那樣的神劇。


血染戰旗紅


都知道淞滬會戰,但知道《八佰》這段歷史的人的確是少之又少。以前聽村裡的一個老國軍講過《八佰》的事蹟,至今印象深刻,希望管虎導演能夠拍攝出好的效果吧。至少演員方面我覺得還是挺有戲的,我最喜歡的演員張譯,有張譯在,我覺得這部片子應該不會爛,以管虎導演的口碑,更不至於把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拍成抗日神劇吧。

淞滬會戰歷時三月,國軍投入兵力八十餘萬,死傷三十萬,日軍投入兵力二十萬,死傷四萬餘人,國軍與日軍死傷比高達1:7.5,正如馮玉祥所說,淞滬會戰像一個大熔爐。但是淞滬會戰也達到了預設的目的,改變了日軍的作戰策略方向,直接毀滅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淞滬會戰時蔣介石說,把上海的日軍全部趕到黃浦江裡去,真的很提士氣。

至於你說的八百人對戰三十萬人撐了三個月,這個疑問我覺得是不成立的。淞滬會戰歷時三個多月,四行倉庫是最後一個陣地,《八佰》也只是淞滬會戰的尾聲,並不是歷時整個淞滬會戰的。《八佰》並不是真的有八百人,只是為了壯聲勢宣稱有八百人迷惑敵人,實際只有四百二十人,而日軍的三十萬人是整個淞滬戰場的總兵力,並不是三十萬人都派去打四行倉庫,不是三十萬人對戰《八佰》裡守衛四行倉庫的四百二十人。

所以,八百人對抗三十萬人撐了三個月,這個問題是根本不成立的。

現在《八佰》預告片已經出來了,也看過了,感覺挺有看頭的,應該不會是神劇。







拂曉Y


四行倉庫背靠英國租界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時二戰沒開始,窮兇極惡的日本尚要顧及老牌帝國英國的態度。所以沒有使用一些火力兇猛的重武器。當然我們的四百壯士的英勇更是可歌可泣。這一切放在自己家裡被人狂毆的背景下,你還覺得它是神劇嗎?這是建立在一種刻骨銘心恥辱下的不屈!


HUIxinlin


看了一下《八佰》電影的介紹,確實寫著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這分明就是不尊重歷史,往抗日神劇方面靠攏啊。

先說一下日軍在上海的兵力問題,首先八一三淞滬會戰,當時最開始在上海的是日軍海軍陸戰隊,截止8月20日共有8800餘名海軍陸戰隊人員。8月23日,新組建的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在40艘軍艦支援下從上海川沙口,吳淞口一帶登陸。兵力為:第3師團第68聯隊,第6聯隊,野戰炮兵第3聯隊一部,第11師團第43聯隊,第44聯隊,山炮兵第11聯隊一部約1.2-1.5萬人。

第二批是9月上旬,第11師團第12聯隊,第22聯隊,第3師團第18聯隊,第34聯隊以及全部炮兵部隊及直屬隊,派遣軍直屬部隊(重炮兵,戰車,裝甲,工兵,迫擊炮,高炮,化學部隊等),算第一批登陸部隊在上海的日本陸軍約6-7萬

第三批是9月中旬,華北方面軍後備步兵十個大隊,炮兵2箇中隊,重藤支隊(臺1,2聯隊)共計1.5~1.7萬

第四批是9月下旬,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01師團,獨立攻城重炮兵第1大隊,獨立攻城重炮兵第2大隊,獨立攻城重炮兵第5大隊,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等一批直屬部隊,算上之前的共計19萬人。

也就是說,日軍進攻上海兵力只有19萬而非30萬。至於30萬人的說法怎麼來的呢?是因為11月5日日軍第十軍(12萬人)從杭州灣登陸,華北方面軍的第16師團(2.5萬)調給了上海派遣軍(11月13日登陸上海),此時進攻華中的日軍超過30萬人,但這時候四行倉庫戰鬥早已結束。

接下來說一下當時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1937年10月26日,日軍主力第3,9,101三個師團佔領大場鎮後直逼蘇州河南岸。日軍以海軍陸戰隊進攻四行倉庫,第3,9兩個師團進攻蘇州河南岸,第101師團,13師團,11師團,重藤支隊進攻其餘方向。所以當時四行倉庫守軍對面的日軍只有海軍陸戰隊(約千餘人)。

從戰鬥慘烈程度來看,蘇州河南岸戰鬥如地獄一般。日軍2個師團在200門大炮支援下,首輪進攻以慘敗撤退,《步兵第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蘇州河南岸戰鬥詳報》記載,當時第一批部隊被國軍打了埋伏,損失慘重,第4中隊由於撤不出來直接躲在工廠的地下室裡。11月2日,日軍發起第二輪進攻,在日軍強大的炮火下,中國軍傷亡慘重。最後日軍以死傷5000人的代價佔領了蘇州河南岸(11月9日結束)。

《八佰》電影介紹說,800壯士抵抗三十萬日軍。嚴重歪曲歷史,同時不尊重10月31日~11月9日,在蘇州河南岸犧牲的數萬中國軍人!!






江紫辰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獻給逝去的英雄,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和八百壯士。

謝晉元遺言: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我們存在一天決與倭寇拼命到底!

蔣百里,民國偉大的軍事家,被稱為二次打敗日本陸軍的中國人。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以優異成績擊敗所有日本軍官。後來擔任保定軍校校長,培養無數軍事將領。

他撰寫《國防論》,預測中日戰爭走向,成為國軍的戰略指導方針:總則是避開日軍機械化優勢,將其引入長江流域作戰,湖南將成為中日決戰之地。

一二八事件之後,國軍參謀本部每年制定對日作戰方案,核心依據是蔣百里的戰略思想。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蔣介石見中日戰爭不可避免,下令國軍在上海開戰:

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國軍隨即在上海主動出擊,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率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為攻擊主力:孫元良第88師攻入墳山陣地,宋希濂36師攻入匯山碼頭,打的部分日軍逃入租界,向英軍投降。


被激怒的日軍大本營認為皇軍顏面受損,迅速組建上海派遣軍。在航母艦隊掩護下增兵上海,於楊樹浦附近登陸。張治中部側翼受到威脅,逐進入防守態勢。

八百壯士原型人物副團長謝晉元。

孫元良第88師在上海作戰十分英勇,其部退往南京繼續作戰,因損失重大,三個德械師合併。

蔣介石調動全國軍隊向上海集結,國軍從各地奔赴戰場。川軍領袖劉湘在誓師大會上說:以前打內戰,感覺對不住父老鄉親,這次出川抗戰,日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誓不還鄉。

中日雙方預先都沒有在上海決戰的軍事計劃(國軍計劃是南京作戰),都是邊打邊看。雖然日軍有海空優勢,但對於源源不斷投入戰場的國軍,沒有勝利把握。

9月,日大本營秘密抽調華北部隊新建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與上海派遣軍組成上海方面軍,南北夾擊國軍。上海國軍頓時有被切斷退路、全軍覆沒的危險。

軍委會下令國軍撤出上海,蔣介石考慮到國際影響,想讓第88師留在上海繼續抵抗,徵求意見時,孫元良答覆作無謂犧牲沒有必要,逐下令第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帶1營在四行倉庫掩護主力撤退。

上海市民自發組織慰問第88師官兵。

謝晉元率四百官兵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中心黃埔區蘇州河北岸,背靠租界。是由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的大型倉庫、堅固無比。淞滬戰爭期間,這裡是第88師師部所在地,彈藥充足。

10月26日夜,堅守在上海北站的524團1營接到師部撤退命令,營長楊瑞符一時難以接受,但聽到是去堅守四行倉庫時,立即接受命令,率全營進入四行倉庫。

謝晉元手裡的兵力就是1營及孫元良留下的特種部隊,共四百餘人,對外宣傳八百人。謝晉元下令將一樓門窗全部封死,二樓窗戶封閉一半,倉庫前後築起沙袋,由敢死隊防守。

27日晨,日軍在坦克掩護下開始攻擊國軍陣地。由於蘇州河對岸就是租界,日軍沒有動用空軍和重型火炮,攻擊持續兩小時後日軍無功而返。

下午兩點,大批日軍再度發起攻擊,在距離四行倉庫4、50米時,謝晉元下令開火。敢死隊與大樓內守軍以機槍、集束手榴彈形成交叉火力,立即擊斃日軍幾十人。

第一天戰鬥,日軍共死傷200多人,守軍只有幾個輕傷無一陣亡。第二天日軍調整了進攻戰術,準備在大樓射擊死角處炸開牆體。

10幾個日軍頂著鋼板衝到牆邊,安裝烈性炸藥。敢死隊員陳樹生髮現後,拉響集束手榴彈導火索,毅然從六樓跳入這群日軍當中,與敵同歸於盡。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蹟,吸引大量中國人在蘇州河對岸圍觀,並用黑板上寫下日軍攻擊方向。28日夜,14歲的上海女童子軍楊慧敏冒死遊過蘇州河,將一面國旗送到謝晉元手中。

29日晨,謝晉元帶領20多名官兵到樓頂舉行升旗儀式,當時四周樓頂都是日本國旗,四行倉庫樓頂升旗中國國旗,引起觀戰市民一片歡呼。

11月1日,蔣介石通過宋子文向謝晉元下達撤退命令,謝晉元率部在英軍火力掩護下,通過垃圾橋撤往租界,並向英軍交出武器。

國民政府下令嘉獎四行倉庫守軍官兵,全體晉升一級,給謝晉元頒發一枚青天白日勳章。謝晉元和部下被關押在戰俘營,後被叛徒刺殺身亡。

1938年,黑白影片《八百壯士》上映;1973年臺灣翻拍同名電影,由林青霞出演童子軍楊慧敏。解放後四行倉庫路段被命名為晉元路,邊上學校命名為晉元中學。

抗戰是中國影視恆久的題材,用來懷念民族英雄。

好萊塢每年都要拍一部二戰大片:細細的紅線、拯救大兵雷恩、珍珠港、U571、兵臨城下、硫磺島來信、狂怒、敦刻爾克等等,十分震撼,讓人無法忘卻。

受到製片水平、資金的限制,中國也拍過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大多粗製濫造,甚至編造成神劇。留下印象的只有:血戰臺兒莊,八百壯士、血戰崑崙關、太行山上、南京南京、喋血孤城等。

紀念抗日英雄是全中國人的事,無關公司與個人。只要拍出好作品、良心作品,就值得點贊。

華誼兄弟近年緋聞不斷,公司形象與估值大打折扣。這次籌集巨資拍攝抗日大片,無論出發點與背後動機是什麼,只要能真實反映那段歷史、塑造民族英雄,都是值得稱道的。


菸酒閣大學士


1937年8月13日,抗戰史上最慘烈、規模最大的“淞滬會戰”爆發了,戰役進行到10月26日,中國軍隊損失慘重,隨著日軍的緊逼,中央軍被迫撤退至蘇州河南岸,為了掩護部隊撤退,提高部隊士氣,展現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引起國際上的關注,國軍留下了德械師88師524團的四百餘人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而管虎這部新作,就是從這改編的。

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部堅守倉庫,為了迷惑日軍,他對外號稱有800人,而當時日軍在上海地區的部隊已經達20多萬,但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不可能有那麼多,之所以說成800將士對抗30萬日軍,只不過是為了給電影做宣傳罷了。

四行倉庫坐落在蘇州河西岸,它以前是四家銀行的金庫,自然堅固無比,它屬於鋼筋混凝土建築,一共六層,牆壁有一米多厚,沒有重型火炮是不可能轟開的,就連坦克都衝不過去,再加上中國守軍在戰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在外圍加固了工事,而日軍雖然人多,但是在進攻時施展不開,只能採取“添油戰法”。

除此之外,四行倉庫的南、東方向都是外國租借,日軍為了避免誤傷,引起國際爭端,並不敢使用重武器對倉庫進行攻擊,而迫擊炮等輕型火炮對倉庫根本造不成威脅。守軍憑藉著一腔熱血拼死堅守,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再加上上海市民在河對岸吶喊助威,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守軍,特別是當一名14歲的小姑娘給守軍送來中國國旗,更加激勵了守軍,當國旗在四行倉庫升起時,讓所有人知道了中國是不會輕易被征服的。

直到11月1日,中國守軍才接到撤退的號令,此戰作為淞滬之戰的收尾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至於這部電影,還沒有上映我們也不好對它進行評價,電影是可以進行藝術加工的,不過“八百壯士”血戰四行倉庫是事實,我們不能質疑。


兵說


《八佰》肯定不是一部抗日神劇。

為什麼?

什麼是抗日神劇

隨著近些年觀眾們的觀影水平不斷提高,以往那些霸佔熒幕的抗日神劇得以越來越少。但抗日神劇帶來的後遺症依然存在,以至於很多人一看到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腦海中第一印象便是抗日神劇,可見抗日神劇對中國影視界的“毒害”之深。

那麼什麼樣的影視作品算是抗日神劇呢?

嚴重歪曲歷史的抗日題材影視作品,就是抗日神劇。

歷史上中國人民的抗日曆程是十分艱苦的,但是某些電視劇偏偏不這麼拍,在他們的表演中,中國人民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從人手一架重機槍,到功夫無敵撕鬼子,從現代化裝備隨便用,到雷人劇情各種編,總之這些電視劇從來沒有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那場戰爭,而是導演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怎麼博人眼球怎麼拍,把整個抗日戰爭拍成了輕鬆搞笑加愉快的戰爭喜劇。

脫離了真正的歷史,只是在那裡瞎編亂造,這樣的抗日影視劇就是真正的抗日神劇。

就是這樣的作品,讓現在的觀眾只要一提到抗日作品,就不由自主的聯繫到了抗日神劇。

那麼,以上面的標準,《八佰》這部以800人抵擋30萬鬼子的電影看樣子也是一部抗日神劇了?

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部《八佰》真的不是抗日神劇。

為什麼《八佰》不是抗日神劇

歷史上,確實有著國中國守軍小股部隊抵擋日軍大部隊的戰鬥事蹟,與抗日神劇不同,《八佰》的戰鬥是真正發生過的戰鬥事蹟。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作為侵吞中國野心的南方組成部分,日軍投入了20餘萬人,而中國軍隊更是投入了80餘萬人,雙方在上海投入了共計約100多萬人的軍隊展開了殊死較量。

最終,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之言,而通過這次會戰,全中國真正進入了全國抗戰的時期。

《八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淞滬會戰即將結束的時候。

淞滬會戰後期,由於戰略需要,各參戰部隊開始陸續撤出上海,而撤退必然就要有人掩護,於是守衛四行倉庫謝晉元帶領他的團擔起了掩護部隊撤退的任務。

與《八佰》不同的是,當時守衛四行倉庫的戰士只有410人,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告訴記者自己有800人。

而為什麼410人能抵擋那麼多日軍的進攻呢?

答案是,日軍不敢鋪開打。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個租界遍佈的地方,裡面就不乏英美法等西方大國的租界,而租界又象徵著一國的領土,對租界的任何冒犯都象徵著對其宗主國的不敬。

日本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尚未與這些西方列強開戰,甚至日本戰爭需要的許多戰略物資都需要從這些列強手中購買。因此,日本在進攻四行倉庫的時候就不得不小心謹慎的進行,甚至連近在咫尺的海軍艦炮也不敢輕易使用,怕的就是萬一炮彈不長眼,落到了哪個列強的租界,抗議是小,斷絕往來甚至宣戰是大。

反觀中國守軍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本身重武器不多的的他們,只能依靠輕型武器抗擊日軍,在其後方又是外國租界,日本礙於列強的威懾又不敢從背後偷襲也不能大規模使用火炮,只能硬著頭皮用人堆。而上海市民又源源不斷的送來彈藥、糧食、藥品等補給,這就使得這群中國軍人創造了以百人之眾抵抗日軍大部隊的英勇戰跡。

看似《八佰》以一敵百與那些“抗日神劇”類似,但實際上《八佰》中的戰鬥事蹟都是真正發生過的,雖然有一定的藝術加工,但比起瞎編亂造的“抗日神劇”,《八佰》更加真實的反應了淞滬會戰那段抗日曆史。

所以,《八佰》是一部真正的抗日題材優秀的影視作品,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抗日神劇”。

希望通過《八佰》能有有更多人知道那段艱難的戰鬥歲月,而更希望人們通過《八佰》感恩我們的先輩用熱血為我們帶來的和平!

(愛生活、愛電影,我是黑白貓,獨立影視製作評論人。如果你喜歡我的評論,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在這裡,黑白貓祝所有頭條讀者們生活愉快!)


黑白貓電影


管虎的新作《八佰》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經過精心籌備,肯定不是抗日神劇。

現在的抗日神劇太多了,導致觀眾對這種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特別敏感。管虎的新作《八佰》即將要在7月5號上映,現在卻招來了質疑,就因為對外宣傳的800戰士對30萬日軍。

抗日神劇都是歪曲歷史,粗製濫造的垃圾劇

什麼是抗日神劇呢?可以說,現在電視上面看到的很多抗日有關的電視劇都是抗日神劇。這些電視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打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卻胡編亂造,嚴重歪曲歷史。往往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把幾十集的電視劇拍完了,其中有很多涉及到的歷史事件都不經過考證,出現了很多烏龍。

比如子彈可以拐彎、手撕鬼子、褲襠藏手榴彈等雷人情節,還有一些臺詞更是笑掉大牙,“我爺爺13歲的時候就死了”,”抗日戰爭預計要打8年”等等。這些電視劇的導演一般都急功近利,只為了追求收視率而忽略了電視劇本身的質量,並沒有把心思花在劇本上面,這樣的小導演還不少,所以才能夠導致抗日神劇層出不窮。

抗日神劇在電視臺播放,只是幫助一些沒事幹的人打發了時間,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而且還容易誤導大眾。幸好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看這類電視劇,要不然的話真的是被誤導了。

一打開電視機,各個電視臺很多都在播放抗日神劇,導致觀眾對這類題材的電視劇特別的抗拒和敏感,已經徹底沒有興趣了。所以,管虎的新電影《八佰》遭到了詬病很正常。






管虎導演是現實主義導演,講究歷史的真實性,不會胡編亂造

管虎的這部新電影《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編,描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戰中,謝晉元帶領國軍戰士奮勇抵抗日軍的故事。

管虎導演一向是非常嚴謹的,不會像那些流量導演為了賺錢隨便亂造,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打磨才出來的。可以看得出來,管虎自從2015年有一部電影《老炮兒》上映以後,後面就沒有新作品了,這幾年一直在籌備他的電影《八佰》,一弄就是好幾年的光陰,可謂花費了不少心血。

管虎在拍《八佰》的時候,特別講究1對1的真實歷史事件還原。專門從全國各地選了1000名特型演員,塑造普通民眾,並且人工重新開通了新的蘇州河,佔地200畝,還有60名特型演員集訓了一年時間,更有眾多大腕加盟:劉曉慶、黃曉明、俞灝明、阮經天、杜淳、侯勇、王千源等。這麼隆重的籌備,可謂是一部良心之作。




800對30萬符合歷史

當時,率領部隊的謝晉元實際上只帶領了400多人,並沒有800人,只是對外宣稱800,就是為了迷惑敵人,而這400多人也確實在四行倉庫堅守了4天4夜。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四行倉庫當時處在租界的對面,日軍受牽連不敢使用重型武器,而四行倉庫建築就像碉堡一樣結實,日軍不容易攻破,才能夠導致800人對抗30萬的人,堅持4天4夜。

為了拍這部電影,每一個細節都很講究,連旗袍上面的紐扣也要符合當時的年代感,《八佰》絕對值得期待。




無論從演員的陣容、拍攝週期還是演員的選取和塑造,還有戰爭場景的畫面,都可以看出來,管虎的這部《八佰》絕對不是抗日神劇。


R娛記


管虎不是拍抗日神劇的導演,管虎是一位非常現實主義風格的導演,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比較寫實。即便是《廚戲痞》這樣戲謔風格的電影,也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基礎上的,有情感,有情懷。


非常期待《八佰》的上映,隨著歷史觀的開放,我們越來越看到在那個抗戰歲月,當時的國民政府投入了多麼巨大的力量來對抗強敵。那是我們國家的抗戰,中國人用屍山血海築起的民族氣節,我們為之驕傲。

淞滬會戰,是抗戰暴發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國軍用傷亡二十萬的代價,粉碎了日本宣稱三個月佔領中國的妄言。

然而《八佰》講的故事並不誇張,國軍88師524團的四百多官兵,對外號稱八百人,在駐防的四行倉庫抵抗了四晝夜,躲進租界的上海市民親眼見證了他們的浴血奮戰。



官兵們利用了四行倉庫堅固的圍牆,存貯的武器,以及背靠租界,只需正面對敵的地利優勢,所以可以堅守四天。

抗戰一定是血與火的較量,它不是一個英雄長官一聲大喊,一群戰士一通衝鋒(亮劍)就能打贏的,更不是靠幾顆地雷,爬爬火車,端兩個炮樓就勝利的,什麼時候我們能客觀地看待戰爭了,什麼時候我們才知道和平的價值。


一個人的很多瞬間


標題所說“800名戰士面對30萬日軍,守四天四夜”,如此表述,非常容易造成誤導,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非常不妥:

其一:眾所周知,“八百壯士”英勇事蹟發生在1937年10月下旬,其主要意義並不在謀求巨大的軍事戰果上,而是在於彰顯“不屈抗爭”意志這一精神層面上。

當時,時值淞滬會戰尾聲階段,我國雖然投入七十多萬軍隊殊死抵抗,可是,在淞滬戰場人力物力損失巨大,終究還是難以支撐,上海淪陷已經難以避免。中國國民政府已經於10月20日公開宣佈:遷都重慶,把政治軍事中心西移,仰賴廣袤的國土與億萬民眾,一直抗戰下去,絕不屈服。

顯然,“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的用意並不是“用八百人去抗擊三十萬”。這不合乎軍事常識,軍事當局之所以派出“八百壯士”,也絕不是出於如此幼稚的、近乎天方夜譚的奢望。

“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之戰”,這一決策的基本意義是:在我國軍隊將不得不忍痛棄守上海、上海即將淪陷前夕,利用四行倉庫這個背靠租界、地處市區、國際觀瞻所在的顯著位置,在此繼續與日軍激戰,向海內外宣示我國我民族的堅強抗戰意志。

”八百壯士”憑藉崇高的愛國熱忱,確實不辱使命,成功地抗擊了具有兵器優勢、人數優勢、氣焰囂張的敵人,其英雄事蹟迅速傳遍神州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國家,為我國抗戰軍民贏得了國內外的很大的聲譽。

其二,“八百壯士”並沒有“面對三十萬日軍”,也不可能抗擊三十萬日軍(此時,處於劣勢的我國幾十萬守軍仍然在淞滬戰場艱難地且戰且退)。“八百壯士”雖然直接面對的是敵軍陸陸續續的數千人(而不是三十萬),但是,能夠以少抗多,而且大量殺傷敵人,這已經非常了不起。

無需誇大戰果,無需把“八百壯士”的作戰對手硬說成是所有的三十萬淞滬戰場日軍,只要如實敘述“八百壯士”與敵軍交鋒的實際的戰況,這樣會令我們的歷史敘述平實可信。

其三,在宣傳“八百壯士”事蹟時,如果一味渲染並不存在的所謂“幾百人抵抗三十萬”之事,這就完全偏離了“八百壯士”事蹟的偉大精神意義,貌似是在讚頌,但是,由於這種說法極其誇大,嚴重失真,明明是四行倉庫抗戰軍人艱辛真實的鬥爭,卻被“神劇化”了,這反而容易令人們對“八百壯士”事蹟產生懷疑,從而誤以為“這事是胡編的”,以至於英雄們因被誤讀而遭不應有的冷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