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蚜蟲種類及7大防治方法整理!

蚜蟲是果樹生長期間容易爆發的主要害蟲之一,一旦發生該類蟲害,果樹的葉片的光合能力大大下降,嚴重影響果樹的光合作用,降低果樹果實的品質和產量,會給種植者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必須加強對蚜蟲防控。現在為大家詳細介紹蚜蟲的種類及防治措施如下:

果樹蚜蟲種類及7大防治方法整理!


一、蚜蟲種類

1、桃粉大尾蚜

屬同翅目,蚜科。別名: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粉大蚜、桃粉綠蚜、梅蚜。在全國大部分的桃產區均有發生。主要危害桃、李、山楂、梨、梅、杏、櫻桃及禾本科植物等。成、若蚜群一般集中在新梢和葉背刺吸汁液,被害葉片失綠並向葉背對合縱卷,卷葉內積有白色蠟粉,危害嚴重時葉片脫落,嫩梢乾枯。排洩蜜露常致煤汙病發生。

2、李短尾蚜

屬同翅目,蚜科。在全國各地果園均有發生。主要危害桃、李、杏、榆葉梅等。成蟲、若蟲集中在嫩梢、葉上吮吸汁液,嚴重時嫩葉畸形捲縮、嫩梢頂端彎曲,致使幼枝節間縮短,花芽生長受阻,並影響開花結實。植株受該蟲危害後降低了觀賞性與果實商品性。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卵孵化,集中在植物的嫩梢、嫩葉上繁殖危害。10月下旬可見到兩性蚜經交尾後產卵越冬。

3、夾竹桃蚜

夾竹桃蚜屬半翅目,蚜科。每年發生約10多代。主要寄主為夾竹桃。無翅胎生雌蟲身體卵圓形,長約2.3mm,寬約1.2mm,體色黃或金黃,腹管、足黑色。有翅胎生雌蟲體長卵圓形,長約2mm,寬約1mm,頭、胸黑色,腹部色較淺,有黑色斑紋。已成蚜、若蚜越冬,一年有2次爆發期:翌年4月開始為害,5~6月是為害高峰,夏季高溫,蟲量明顯減少,9~10月有一個新的繁殖為害高峰。11月後蟲量減少,進入越冬期。

4、桔蚜

主要寄主有柑桔、桃、梨等植物。無翅胎生雌蚜全體漆黑色,複眼紅褐色,觸角6節,灰褐色。足脛節端部及爪黑色,腹管呈管狀,尾片乳突狀,上生叢毛。有翅胎生雌蚜與無翅型相似,翅2對白色透明,前翅中脈分三叉,翅痣淡褐色。無翅雄蚜與雌蚜相似,全體深褐色,後足特別膨大。卵橢圓形,最開始由淡黃色逐漸變為黃褐色,最後為漆黑色,有光澤。若蟲體褐色,複眼紅黑色。每年發生10~20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孵化為害。春末夏初、秋季兩個繁殖期氣候乾旱可能會大量爆發,當主要寄主食料不足時,有翅蚜就會飛到其他植物上取食為害。11月後有性蚜產卵越冬。

5、欒多態毛蚜

欒多態毛蚜屬同翅目,毛蚜科。主要寄主有欒樹、七葉樹、五角楓、黃山欒樹、石楠和椿樹等。無翅孤雌蚜體長3mm左右,長卵圓形。黃褐色、黃綠色或墨綠色,胸背有深褐色瘤3個,呈三角形排列,兩側有月牙形褐色斑。觸角、足、腹管和尾片黑色。有翅孤雌蚜體長為3mm,翅展6mm左右,頭和胸部黑色,腹部黃色,體背有明顯的黑色橫帶。越冬卵橢圓形,深墨綠色。若蚜淺綠色,與無翅成蚜相似。每年發生5代,春季3代,秋季2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旬孵化為害。4~5月大量繁殖。分泌的蜜露大量灑落,整個樹冠之下的人行道上黏連發黑。有性蚜11月中下旬產卵越冬。

果樹蚜蟲種類及7大防治方法整理!


二、防治方法

1、化學防治

每年蚜蟲發生為害較早,一般3月中下旬集中孵化為害,此時蚜蟲大多為無翅蚜或幹母,也是一年中孵化最整齊、發生時間最長、擴散為害最慢的一代。蚜蟲的天敵活動頻繁期一般在4月下旬以後,所以3月下旬~4月上旬蚜蟲未遷飛擴散之前是化學防治蚜蟲、保護天敵的最佳時期。可噴施2.5%聯苯菊酯30ml/畝、10%吡蟲啉1000倍液、10%蚜蝨淨超微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防治。若已有煤汙病現象,在殺蟲時可添加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來控制病情。

2、農業防治

蚜蟲卵、若蚜、成蚜多在樹皮裂縫、嫩枝、芽苞上越冬,一般通過冬季修剪、塗白、噴施石硫合劑可消滅大部分的越冬卵、成蟲或若蟲。及時清除綠地、苗圃等周邊雜草。雜草是很多蚜蟲的夏寄主,是蚜蟲棲息、繁殖的主要場所,及時中耕除草也可以有效地防治蚜蟲繁殖。

3、保護天敵

春及時藥防,4月下旬以後是天敵活動的頻繁期,若此時蟲害發生未造成大的經濟損失,儘量不使用化學殺蟲劑。蚜蟲的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蚜蠅等。較常見的有食蚜蠅、異色瓢蟲、龜紋瓢蟲、七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兩星瓢蟲、多星瓢蟲、步行蟲等。

4、利用黃色板誘殺蚜蟲

利用蚜蟲的趨化性,在黃色板上塗上黃油,蚜蟲會紛紛爬往黃色板,達到一定數量時,將黃色板帶出果園處理。

5、利用楊柳枝把誘集蚜蟲

蚜蟲對楊柳散發的氣味具有很強的趨性,可取一定量的楊柳枝條紮成把,置於蚜蟲大量發生的植物地點,可把大量的蚜蟲誘集到一起,便於集中殺死。

6、利用黑光燈誘殺蚜蟲

蚜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把黑光燈置於蚜蟲大量發生的植物地點,誘殺效果極為顯著。

7、利用葉面肥噴肥防治蚜蟲

利用10%的碳銨溶液、0.5%的氨水溶液、2%尿素溶液進行根外噴施,每隔7天左右噴施1次,連噴2~3次,對於防治植物上的蚜蟲效果很好。

總的來說,在蚜蟲孵化及爆發期以化學防治為主,平時多以其他方式預防,綜合防治,降低農藥使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