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四個同步”抓服務 易地扶貧翻新篇

紅網藍山縣分站3月10日訊(通訊員 黃曦 李佩)近年來,我縣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緊抓實,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藍山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目前,全縣建成5個集中安置點384戶和分散安置點181戶,2403名貧困群眾從窮山窩搬進新房子,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同步推進基層黨建。科學制定方案,根據全縣易地扶貧安置點黨員人數情況,設立聯合黨支部、黨小組和臨時黨支部,將搬遷黨員納入黨組織統一管理,凝聚脫貧攻堅合力,切實發揮黨建工作戰鬥堡壘作用。將縣城安置點中離任村幹部、黨員的基本情況建立檔案,作為搬遷新村的黨組織基礎。進一步理清新社區支部當前工作責任清單,細化到人,量化到崗,明確支部成員和一般黨員職責,根據小區管理需要,推選黨員擔任小區安全員、矛盾調解員、政策宣傳員等職務,切實發揮黨建工作在新社區中的帶頭和引領作用。

同步建立服務機制。建立多方參與、資源共享、有效互動的工作機制,推動優質公共資源下沉,突出管理先行,以“人性化的管理,創一流文明小區”為目標,打造文明和諧活力示範小區。安排物業公司進駐社區,實現現代化管理,確保小區整潔、安全、文明、有序。建立工會、婦聯、共青團、志願者服務之家等組織,進駐安置點服務。推動婦女就業培訓、關愛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弱勢群體,為社區建設、社區發展、社會援助等提供服務,掃除服務盲點,注重服務細節,提升服務質量,解決後顧之憂。設立警務室,配備民警、輔警,鄉鎮安置點由就近民兵或派出所代管履行,實現警務工作全覆蓋,做到“遇事有人管,遇難有人幫”。

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各安置點房屋、水、電、路、訊工程建設,完善綠化建設、小廣場建設、亮化工程、公安監控等配套設施,所有集中安置點都已實現分房至戶,100%領到了房屋鑰匙。在安置小區規劃建設幼兒園、衛生室、便民商店建等公共設施,安置戶就學、就醫、購物、出行等條件進一步完善。充分利用縣城集中安置點附近的湘源人文實驗學校,接納貧困戶子女就近就學。加快完善生活娛樂設施,足球場、圖書室、影劇院、棋牌室、舞蹈室、書畫室、健身房、充電樁等生活娛樂設施相繼建成。組建少數民族舞蹈隊、廣場舞蹈隊等文體隊伍,豐富了搬遷群眾的業餘文化活動。

同步開展後續幫扶。為確保搬遷戶搬出來後“能致富”,投入400多萬新建4座蔬菜大棚和4個扶貧車間,建立利益聯動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戶收入,幫助搬遷戶家門口實現就業。如縣城、大橋、漿洞、土市安置點均建立了扶貧車間,可吸納1000名工人就業,每戶年均增收1.2萬元;大橋安置點發展香菇種植項目,受益貧困戶近80戶。借鑑山東、遼寧經驗,與北京沙幫智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在縣城集中安置點興建現代立體生態農業產業園,有效解決了安置戶基本生活所需。在縣城集中安置點引進星月玩具、湘威集團、卓華服飾3家企業簽約入駐,安排就業崗位500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