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自2020年1月22日武漢宣佈新冠病毒疫情全面爆發以來,經舉國上下的不斷努力,歷經近1個多月的奮戰,疫情終於得到了大幅的控制:


▲除湖北省以外,全國多地已實現確診患者連續多日接近0例或達到0例。

▲關於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案已改版至第七版,我們在該病毒的診斷、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新冠病毒的疫苗已在加緊研發中,這有望將新冠病毒徹底KO的利器一直是全國人民心心念的“神藥”。

▲我國多個城市已逐漸開始復工,居民的正常生活預計在4月底就能基本恢復正常。

...................

相信大家同心抗疫情,一切都會過去,春暖花開的日子就在不遠處!

於此,在2月23日 常笑生活捐贈的益生菌已經陸續到達一線醫務人員的手中!讓我們一起為這場戰役略盡綿力!



在我們還沒來得及享受這得之不易的喜悅,全球數十個國家卻開始爆發新冠病毒疫情,中國從之前最危險的國家卻變成了最安全的國家,從最開始被世界各國避之不及的“毒王”變成了爭相學習的抗疫情典範。


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糟糕的是,3月3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新冠病毒其實已經發生了突變,且誕生了兩個新的亞型,即新冠病毒並不是單槍匹馬、早已經是與夥伴並肩作戰。儘管新冠病毒的基因組特徵在疫情發生後很快被解析,科學家們也一直在研究著它的祖宗十八代。但關於這個病毒是什麼時候開始傳播、到底來源於何處、到底宿主是誰、其傳播途徑到底有多少,都還是我們眼下正在探索的問題。


然而與這些撲朔迷離的科學問題相比,關於新冠病毒突變的問題可能會成為我們最關心的一個焦點:


▲新冠病毒的突變之路會只是一個開始嗎?

▲現有的治療方案是不是不能有效應對這種突變?

▲新冠病毒的突變是否會對我們現有的防控策略造成顯著的改變?

▲新突變的病毒到底突變程度是多大?它後面會繼續造成疫情反覆嗎?

..................


新冠病毒已證實發生突變


2020年3月3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於發表了《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論文通過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該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意味著新冠病毒的從原來的單打獨鬥已經變成了結伴“豪橫”。


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哥倆的區別在於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


L亞型是T鹼基(對應亮氨酸,Leu);S亞型是C鹼基(對應絲氨酸,Ser)。


現在已經探明的新冠病毒兄弟倆的特點如下:

L亞型(強悍型):更具侵略性和擴散得更快速,在武漢爆發的早期階段更為普遍,發生頻率在2020年1月處後有所下降;佔70%。

S亞型(靦腆型):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佔30%。


此外:在低於分佈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差異,且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亞型或S亞型中的一個。


有待證實的推斷:


(1)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是不是存在較大區別?

(2)我們所採取的各項干預措施,可能已經對L亞型產生了更多的傳播壓力,所以L型的比例在慢慢下降。如果不是我們及時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L亞型的暴脾氣可能根本收不住。

(3)新冠病毒為了更好的存在,基於當前比較大的傳播阻力和生存阻力,比較靦腆S型的比例可能會有所增加,用它的嬌羞來迷惑我們。

(4)從一位有武漢旅行史的美國患者分離出的病毒株檢測結果顯示,病毒的突變位點均呈現了C鹼基和T鹼基的混合現象,存在兩種可能:a.同時感染了L型和S型;b.有未知的新型突變。也就是說,存在突變進程還在進行的可能。


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病毒突變,切莫盲目恐慌


“突變”這個詞兒,對於廣大80後、90後其實並不陌生,《異形》、《哥斯拉》、《生化危機》等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出現,突變可能是人為的,也可能是自然環境導致的。此外,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也常常會接觸到各種的“突變”相關的檢查,比如優生優育之前的備孕父母的基因檢測、懷孕期間的無創DNA查唐氏綜合徵等等,所以大家並不需要把“突變”想的多麼科幻。


本次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且是一個單鏈的,像一條牛皮糖折成了某種樣子。對於RNA病毒來說,其複製是很簡單的,就像是用同樣的牛皮糖再折成一個自己。病毒之所以選擇這種比較原始而且弱爆了的方式,是因為這種方式能比較快地複製出多個自己,以滿足自己的傳播和生存需要。


但可惜的是,“慢工才能出細活”,這種很簡單的摺疊,看似高效,但由於RNA複製酶不具備校對活性,在成品出廠的時候連個質量檢驗員都沒有,最終難免會出現“次品”或者“另類產品”,這就是新冠病毒突變的大致過程。


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此外,正是因為病毒的這種簡單粗暴的自我複製方式,在不同的外界環境或不同的RNA結構前提下,很多時候,病毒的這種瘋狂自我複製行為可能會讓自己陣營裡的“次品率”會大幅上升,然後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弱,最後被大自然所淘汰。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使在病毒傳播過程中突變出高致病性毒株,病毒變得越來越強大,也無需過度擔憂,因為只有在對其傳播高度有利的情況下才會大規模爆發傳播式疫情,即牛逼的病毒需要更多的防控漏洞才能傳播,

如果我們在防控方面做的足夠好,病毒不可能冒著把自己進化報廢的風險盲目大量複製。


其實在病毒的在長期演化過程中,毒力和病毒傳播能力之間是需要相互權衡的。病毒的毒力和傳播能力都非常強,很容易把宿主全部殺死,這樣宿主傳播給另外一個群體的概率就會大幅降低,這樣肯定不划算。但是如果病毒的毒力太弱,傳播力也弱,那不僅宿主的免疫力能隨時把它打殘,而且也不可能實現有效的傳播。


所以,毒力和病毒傳播力需要平衡,最佳的狀態就是能夠突破宿主的免疫力讓宿主感染,而且能夠給宿主足夠的時間和條件去傳播給其他群體。


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企業老闆一樣,想賺更多的錢,就靠壓榨員工,但又不敢往死了壓榨,萬一把員工都壓榨跑了,最後連錢都賺不到了!所以,病毒也盤算著一本合算的生意經!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武漢第一批危重症新冠患者多,輕症少;而後的二代三代患者中新冠病毒輕症患者多,危重症患者少,這是因為病毒需要更多的宿主能夠存活,為自己的傳播提供條件,所以隨著我們防控措施的不斷強化,病毒的靦腆型比例開始有所上升。簡單來說,病毒毒力降低,對個體來講不是壞消息,傳染力增強,對整體來講,不是好消息。由此推測新冠病毒的結局更加符合專家說過的將會像流感一樣和人類長期共存,這次的新冠病毒可能是一個狡猾的“企業老闆”。


新冠病毒發生突變了,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此外,在突變的程度上,病毒並非通過簡單的外觀或者摺疊方式的小小改進就能夠華麗轉身,一下子很難從“病毒張三”變成“病毒李四”。因為病毒的突變往往由多個基因決定,整個進化過程相對保守,除非同時突變多個基因才可以改變一些病毒特徵,而這種大範圍突變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個人想從窮酸秀才變成達官貴人,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多個因素。


由於自然選擇的特點和在人群中傳播的速度等因素都決定著病毒突變的不確定性,病毒的突變往往很難預測和及時發現,尤其是新發病原體。對於此次病毒突變後到底會對我們今後的生活和當前的疫情防控策略產生多大的影響還需要等待權威專家的進一步研究。


雖然“突變”這個詞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生化危機電影中的各種恐怖劇情,但事實上,突變是病毒生命週期的自然部分,病毒也是一個很勤奮的boy,並不是不思進取、一成不變,

與我們一直相伴的流感病毒已經從最開始的幾個亞型突變出了上百個,堪稱病毒界的“勞模”,然後現在我們似乎已經能夠與之和諧相處。


需要明確的是,病毒的突變無論是變得更強大還是更弱,都改變不了我們要一直對病毒保持警惕的初衷,在某些時候也能夠讓我們更加透徹的認識疫情。任何關於突變的危害性定論都需要詳細複雜的實驗和流行病學證據,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但請不要盲目恐慌。


無論病毒如何突變,預防仍是關鍵


無論是疫苗還是特效藥的研發,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很明顯的是研發的腳步追不上疫情進展的速度,雖然各地確診人數已經有所下降,但新冠病毒有長達14天的潛伏期,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從疫情爆發開始一直到現在,鍾南山院士一直強調“沒有神藥”,最有效的措施仍是積極做好自我防護。


關於新冠病毒的自我防護措施,小編再次敲黑板:


1. 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勤洗手,必要時可佩戴口罩;

2. 多通風透氣,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和人多集中地方;

3. 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症狀,特別是持續發熱不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在國家公佈的新冠肺炎第七版診療方案中,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增加了糞便傳播方面的內容,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因而也要注意公共個人新冠肺炎糞-口傳播,具體有以下幾點:


1.保證廚房清潔和飲食安全衛生。

2.隨時保持手部衛生。

3.保持生活用品清潔。

4.做好環境和物品的消毒。

5.加強廁所通風和清潔消毒。

6.注意如廁衛生。

7.保持渠管暢通及沒有滲漏。

8.接觸排洩物後應及時洗手。


關注“專業、易懂、有用、有趣”的健康生活資訊號---【常笑生活】頭條號,小編會定期和大家分享更多健康知識、醫學小科普、生活趣事!

(免責聲明:以上部分內容及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