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失業咋辦?

老夏分析師


很高興收到您的提問!

如果你剛剛經歷失業,看到這個回答,也許應該慶幸...危難之中,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期待,英雄能從天而降,卻往往低估了,英雄,其實就在你我之中。失業,代表著你之前的工作技能,已經失去了競爭力,沒有希望的爛局,早點結束是好事,避免了你過多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失業,就像上市公司的業績洗澡,乘著黑天鵝的東風,順勢調低相關方對你的預期,然後輕裝上陣。失業,更像是突然觸碰到了,職業生涯的重置鍵,也許會帶來鳳凰涅槃後,重生的機會。

1/4 遇上“黑天鵝”不要怕認識到危中有機,這只是行動的起點,真正要在實踐中有所收穫,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塔勒布所著的《黑天鵝》一書中所說的那樣: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被一個個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推動的。黑天鵝事件通常有三個特點:稀有性、極大的衝擊性以及事後可預測性。前面二點比較容易理解,這裡主要說說“事後可預測性”,通俗地講,就是“事後諸葛亮”。如果是事後分析,覺得可以預測和避免,那其實就是個悖論,是不可預測的。既然黑天鵝事件是無法預測的,而我們又必須面對,那怎樣才能讓它的傷害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呢?

2/4 脆弱與反脆弱要回答上面這個問題,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為什麼面對黑天鵝事件,我們會顯得如此的脆弱。脆弱就像從高處落下的玻璃杯,碰撞地面之後,四分五裂,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價值。而要預防脆弱性,也許你會想到,讓玻璃杯變成不鏽鋼杯。沒錯,這確實可以改變脆弱性,但這還不是反脆弱。這裡繼續引用塔勒布的另一本書《反脆弱》:反脆弱能力比較高的事物,通常會有三個特點:自備冗餘、自愈能力以及低底線。自備冗餘,就是一部分功能損失的情況下,不影響整體功能的運行,就像戰時的預備隊,冗餘能在戰鬥減員的同時,不減少戰鬥力的輸出。自愈能力,就像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對病毒入侵所造成的損傷,能自動修復。低底線,就是對外部資源需求的最低限度。底線越低,那抗風險的能力自然就越強。在疫情的當下,不挑食的娃,自然好養活,就是這個道理。回到玻璃杯的例子,反脆弱不是追求本身不碎,而是一個杯子能碎成2個小杯子,並且小杯子能慢慢長大,而且越摔,變的越多,就像病毒一樣,能不斷的自我分裂,自我複製。就像尼采說的那樣:殺不死我的,反而使我更強大。反脆弱,就是我們從容應對黑天鵝事件的法寶。

3/4 應對人生的脆弱具體到失業這件事情,失業本身,是一種被動的預警,強制你面對,不容你有半點的懈怠,所以往往體感會很痛。最好的應對,應該是未雨綢繆,主動反脆弱。只有這樣,職業生涯的重置鍵,才會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一個杯子碎成兩個杯子,甚至更多杯子的能力,遷移到職場上,就是“技多不壓身”。因此,假如我們明天失業,今天就準備我們的B計劃,甚至C計劃...除了工作技能,另一個需要反脆弱的,就是我們個人的財務狀況。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首先看看我們的儲蓄,是不是有足夠的冗餘;其次,失業後的現金流,是不是具備自愈能力,或者說有沒有副業收入;最後,看看我們的支出是不是底線太高,高收入高支出,脆弱性往往大於低收入低支出。三方面檢查下來,你會發現,儲蓄冗餘,不是你認識到問題,就能立馬改觀的。現金流的自愈能力,也需要時間來培養。唯一可以立馬行動的,就是減少消費,降低支出底線,雖然由奢入儉,很難。消費升級通常是商家希望看到的,政府也會鼓勵消費來提振需求,進而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對於個人的反脆弱,尤其在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時候,更需要消費降級,這是快速反脆弱的唯一途徑。

4/4 未來之機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疫情,吹響了電商顛覆傳統零售的號角,成就了眾多的淘寶賣家,那麼,2020年的新冠疫情呢?假如我們明天失業,同樣的,也會有很多的企業倒閉,那麼,這些倒閉企業所釋放出來的消費者需求,將由誰去承接?又將怎樣去滿足?在反脆弱的基礎上,我相信,你會找到屬於你自已的答案。風起揚帆正當時,凝心聚力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