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排斥異己,家長該如何應對?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通常人們會把性格外向定義為一個褒義詞,在這個詞語背後隱含的是個體具有親和力,樂於社交等一些正面的含義。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也常常會要求孩子性格外向一點。

甚至有些父母也會相對功利地認為外向的孩子將來才能在社會上吃得開。甚至在大多數求職者的簡歷上,也會在自身優點的描述內容欄裡寫上性格外向這個詞語,似乎只有表現出性格外向,才能夠讓人在社交中處於一種安全有利的位置。

那麼性格外向,是否真的如人們所想的那樣是一個完全正面的詞彙呢?

性格外向會為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讓孩子擁有更多交到朋友的機會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的性格有內向和外向之分,這是源於個體內心的能量根源不同。

相對而言,性格外向會讓孩子擁有更多參與社交的機會,孩子在社交中勇於表現自己,自然會表現出受同伴歡迎的一面。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排斥異己,家長該如何應對?

性格外向的孩子會讓社交氛圍變得熱烈起來,相對而言也會向同伴傳達自己比較容易接近的信號,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加具備親和力。

讓孩子很少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加能夠把自己的苦惱向他人傾訴出來,這使得孩子很少被一些負面消極的情緒所困擾。

性格外向的孩子通常能言善道,表達能力出眾,即便和同伴有不開心的事也能夠巧妙地進行化解,這使得孩子的生活中更容易充滿歡樂。

讓孩子更加積極自信

性格外向的孩子總是能夠積極地參與一些生活中的社交活動,這讓孩子覺得愉快,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更容易表現出自信的一面。孩子在成功的社交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然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排斥異己,家長該如何應對?

看得出來,擁有一個外向的性格會為孩子的成長以及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心理學家卻發現性格外向並非對孩子完全有益,也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排斥異己的行為。父母們巧妙地進行應對很有必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做出排斥異己的行為。

最近有一條關於兒童心理學的論述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這項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做出排斥同伴的行為。

這聽起來會讓人很難相信,畢竟性格外向的孩子才更加容易融入到集體之中,才更容易擁有更多的朋友。那麼為什麼這種性格類型的孩子容易做出排斥他人的行為呢?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個體差異導致的。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內在情感訴求上更加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對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同伴產生排斥的本能反應。孩子們做出了一些拉幫結派的行為舉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圈子裡的中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排斥異己,家長該如何應對?

另外性格外向的孩子也容易表現出在社交中的功利性。在仔細的觀察下,人們會發現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加註重社交對自己產生的積極影響。看得出來孩子會帶有一定目的的去選擇交友。這一點在內向孩子身上會比較少見。

當然不管是希望自己永遠成為萬眾矚目的關注對象,或者是從社交中獲得滿足這都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心理訴求。

如果父母認為這樣的孩子讓自己很丟臉,這樣的孩子很自私冷漠,進而對其採取打擊、否定教育。那麼父母就大錯特錯了,強勢地進行干預只會物極必反。在遵循孩子本能的基礎上,父母更加應該懂得循循善誘。

當孩子有排斥異己的行為表現時,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引導?

教會孩子懂得欣賞他人

在孩子的成長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會表現得非常明顯,比如說孩子聽到父母誇讚其他人時,孩子心裡會有一種本能的牴觸和反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排斥異己,家長該如何應對?

以自我為中心,讓孩子獲得了一定的安全感,當父母總是給予孩子一個負面的消極的環境評價時,孩子就越發的難以做到發自內心的欣賞他人。所以父母在教會孩子去欣賞他人的優點時,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滿足。讓孩子對自我有所肯定的基礎上去實現對他人的讚美。

培養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的同理心

同理心和道德感一樣,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積累、不斷學習而形成的。父母注重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更加能夠教會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當孩子能夠看到、感受到他人的情緒時孩子就會收斂自己身上的一些冒犯他人的行為。父母注重孩子同理心培養,會讓孩子更加能夠做到推己及人,減少社交行為中的排斥反應。

引導孩子意識到友情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同階段對於友情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友情是孩子一生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種情感體驗。父母有必要教會孩子認識到一段友情的珍貴,讓孩子感受到友情所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孩子更易排斥異己,家長該如何應對?

相比之下,孩子的排斥異己的行為就顯得有一些胸襟狹隘了。求同存異,同樣可以成為建立友情的基石,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自然也沒有性格完全合拍的兩個人。任何一段友情的建立都需要彼此的包容和理解。

父母為孩子做好行為示範。

很多家長都在無形中低估了孩子對於環境的觀察力和學習力。父母行為對於孩子產生的示範影響是非常深入的。當父母教育孩子應該對他人保持開放接納的心態時,父母也要同樣如此要求自己。

如果父母在社交行為中抱有強勢的功利心,並且自身存在排斥異己的行為,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於一段社交關係的認知出現偏差。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考量。單純的憑藉自己的固有認知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是完全不夠的。家長們應該更加深入地挖掘孩子內在的心理訴求,恰到好處的指引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大家對於這個話題有哪些思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