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前言: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在我家鄉莆田,有著枇杷之鄉的常太鎮,枇杷也有這種說法,“枇杷好吃樹難栽”。一些農村的朋友可能都曾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將吃過的枇杷籽隨意丟棄,不去理會那些種籽,它們也會生根發芽。但要是想將枇杷苗移植到其他地方,反而移苗後成活率並不高。其實這是因枇杷的根系並不發達所導致的,在移植時容易使枇杷苗根系受損。而容器苗因為在移植時會帶有原土,在移植過程時不但會減少傷根的可能,也不需要進行緩苗,且在育苗的時候可隨時移動,避開惡劣的天氣,並能在一年四季都能移植等優點,現在不少育苗場都是採用容器進行育苗。關於容器如何培育枇杷苗,下面和大家分享下。

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枇杷種子的選擇

  • 枇杷雖然是典型的亞熱帶偏南方的果樹,但和這地區常見的其他果樹,如龍眼、荔枝等相對於枇杷的耐寒性相對要高些。因此除了在有稍有霜雪的江蘇、湖北等靠近北緣地區,也有枇杷在那良好生長。有相關科研人員發現,不同地域生長的枇杷樹耐寒性其實並不是一樣的,因此他們對國內枇杷的種類分為兩種,一種是北亞熱帶型(又稱溫帶枇杷),還有一種是南亞熱帶型。
  • 南亞熱帶型的枇杷在北亞熱帶,易受到凍害不易開花結果,產量也低。而北亞熱帶型的在南亞熱帶地區卻不受氣候影響。因此在氣候寒冷的地區在種子的挑選上,首選是在自己家鄉野外生長的枇杷樹,或者是其他人家栽培的枇杷。


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關於枇杷品群的分類,可參照以下分類:

北亞熱帶品種群代表:洛陽青、大紅袍、夾腳、江蘇照種白沙、武漢華寶2號、日本茂木、田中等。

南亞熱帶品種群代表:解放鍾、早鍾6號、白梨等等。

另:枇杷適宜栽種地區,要求年均溫度為18~20℃,年最冷月份溫度為6~10℃,日最低溫≤-3℃的天數為0~10天。

次適宜的年均溫度為15~17℃,最冷月份溫度在4~5.9℃,日最低溫≤-3℃天數為11~20天。

枇杷樹花果受凍的臨界點:剛移栽的枇杷樹在-7℃會凍死,成年大樹可耐短暫-18℃枝梢不受凍害。枇杷花在-6℃會受到凍害,幼果在-3℃就會受到凍害,出現停止生長或凍傷落果等問題。枇杷花共有三期,開放時間在秋冬至早春。因此需注意想要栽種枇杷的地區,應最冷月份溫度在花期不能低於-6℃,幼果期不低於-3℃,如此栽種枇杷就可以有良好的收成。

  • 枇杷果肉中通常有1~4顆種子,作為種苗來培育,應當選擇種子數量越少越大為宜。這是因種子個頭大,通常也代表著種子發育較為健全,培育出的種苗在生長上有優勢。且種子目測來看,應該是飽滿、端正、無畸形的。
  • 挑完種子後要將種子上依附的果肉用清水洗乾淨,枇杷種子無休眠,可不用像其他果樹的種子一樣,採用泡水數日來打破它們休眠期。枇杷種子採集後應立即播種,切不可放在烈日下暴曬,也不能堆積在一起讓其發熱,這樣會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如果不能及時播種,應將種子放陰涼處風乾,同時準備多於種子一倍的溼河沙一份(河沙的溼度以用手捏成團又不滴水為宜)與種子混合,將其貯存在陰涼且乾燥的地方存放,如此可在放置半年後,種子的發芽率仍能在60%以上。


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枇杷育苗

枇杷苗根系不發達,培育壯苗的前提是育苗先育根,容器的土壤應有足夠的養分,在移苗時能方便剝離。因此儘量挑選黑色養植袋或其他的塑料容器,方便日後移植時將苗帶出,又不傷到根系。除此外容器底部應有4個以上的排水孔,這是因枇杷苗怕積水,如果有積水、排水功能不強,易引發爛根而死株。

在播種育苗前先配製一份營養土,以供種子發芽後有足夠的養分吸收,利於幼苗的生長。營養土的配製可就地取材,如菜園土、塘泥、稻田表土等,枇杷對土壤要求廣,只要不是黏性過重都可良好生長。如果是黏性的土壤,會因排水不良導致爛根的問題發生,對於這種土壤,可混合少許河沙進行稀釋(有研究發現,枇杷樹在PH值6的沙質土壤生長最為良好)。選好營養土後,再加入適量的15:15:15NPK肥與農家有機肥,充分攪拌混合後放入容器中進行播種育苗。

枇杷的播種時間可在全年進行,但以5~6月為佳,在每個容器中插入1~2粒枇杷種,插入的深度不能過深1cm即可,這是因枇杷幼芽頂土的能力並不強,深播不但發芽率會變低,也會造成幼苗彎曲。播種完成後再澆足水,可在容器上覆蓋上塑料膜,起到保溫保溼的作用,待種子萌芽出苗後去掉膜,如此就開始進行苗木的生長管理階段。

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枇杷苗生長管理

枇杷苗的生長管理主要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日常養護,另一個就是嫁接了。這裡想講的是之所以要嫁接,這是因枇杷以種育苗的做法被稱為實生苗,這種方法培育的苗,在實踐上證明,是很難遺傳原有品種的純正性,存在著很大的變異。像是你用白沙枇杷種子,培育出的實生苗,並不是說以後收穫的也是白沙枇杷品種,多數情況下這種苗結出的果,變異出的果都是較差的,只有偶例才可能變異出優良的品種,因此為了將來枇杷結出的果具有優良性,嫁接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管理工作。

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1、枇杷苗日常養護: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播種,需要做好相對應的管理工作。如是在秋冬氣溫低的地區,在秋冬播種,這時期特別需要注意幼苗的保溫,防止低溫造成幼苗凍傷。如果是在夏季高溫的區域,在立春後或初夏播種,需要注意防曬的管理。這是因枇杷也不耐高溫,在溫度達到35℃後,枇杷的根系會出現生長停滯,不利於幼苗的生長。

除了氣溫管理需要注意的工作,在日常管理上就是保持容器土壤的溼潤度就可。對於枇杷苗澆水的量要依土壤的溼度來決定,總的來講就是以土壤不過幹無積水為原則。除了防曬、護溫、澆水,還需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這期間主害的病害有葉斑病和苗枯病等,防範的方法,就是在病害初發生時要及時進行相對應的處理,防止大面積的交叉傳染。

2、嫁接:枇杷苗的嫁接,並不是以苗木生長的高度來決定的,而是以參照苗徑的粗度。這是考慮到嫁接時砧與接穗的相似度(砧穗粗徑相差太大,太粗太細都不利於嫁接口的癒合),如果砧過於纖細,就較難找到相對應的接穗,而接穗過於纖細也達不到接穗發育充實的要求,而嫁接成活的關鍵之一,就是需要砧與接穗都需要發育充實。

因此在幼苗生長的高度達到50cm時,如果苗徑還沒有達到0.6cm時,就要對其摘心,並抹去莖幹基部的萌芽,來促使苗徑的粗度增粗,當苗粗徑至少在0.6cm以上,就可進行嫁接的工作了。

嫁接的方法可採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枝接、切接、腹接等。以差不多滿1~2年折砧腹接法為例:在砧木苗20~25cm處,剪斷砧苗的3分之2讓砧木折倒留連。在砧木折口處向下斜著下切一個大概為15°左右的切口,切的深度為3~4cm深。

取來自豐產、無病蟲害健康的母枇杷樹,以生長在樹冠中上部1~2年生的枝條,有著1~2個芽點,將其剪下作為接穗使用。在接穗下端削個差不多2.5~3.5cm的大削麵,另一邊切個1.5cm的小削麵插入砧木切口中,使其緊密貼合在一起,用嫁接帶進行包紮。待接穗的芽點抽發成新梢,發育充實後將砧木的頂梢剪掉,如此就完成了嫁接的工作。嫁接成活後,就可去掉容器,移植到更大的容器或入田定植了。

從種子到枇杷苗,枇杷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以上為枇杷容器苗培育的分享,歡迎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指出,謝謝大家!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