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寧願養貓也不養娃

人類真是一種非常雙標的動物。

年輕人為什麼寧願養貓也不養娃


同樣是發“寶寶”的圖片,如果你是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的親娃——可愛的人類幼崽,不管在你心裡這些照片有多萌化人心,也沒有幾個人會真的點開看。

甚至會有人在心裡小聲地說——“你家寶寶長得像你你不知道嗎還天天曬”。極盡刻薄之能事。

但如果是曬貓寶寶的照片,前腳剛剛刻薄過的人,這時絕對會撲上來——“可愛!太可愛了!多發幾張!”

沒有人願意天天在雲端看到別人家的娃,但要是雲吸貓,發多少他們願意看多少。

不僅是朋友圈的待遇天差地別,生活中也是。如果總在催你結婚生孩子的父母不能理解,為什麼你寧願養貓貓狗狗也不養孩子,你大可以告訴他們——因為養貓狗實在比養孩子快樂太多了。

比起養孩子,養貓才是真快樂

同樣是幾個月大的幼崽,在你剛下班的時候,孩子和貓給你帶來的差別可能是天上地下。

當你剛結束一天996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時,孩子迎接你的可能就是一道響亮的哭聲,連綿不絕。

幫你帶孩子的父母或者保姆這時會忙不迭地哄孩子,不小心撞到的奶瓶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洗碗池的水還在嘩啦啦地流著,是他們跑過去哄孩子時忘了關上。

他們跟你打的第一聲招呼可能是——“愣著幹啥,眼裡沒活嗎?快來幫忙!”

剛結束疲憊白天的你,馬上又要投入疲憊的黑夜了。

但是養只貓呢,立馬就不一樣了。

你剛打開門,就會有隻毛茸茸的小動物跑過來,往你的腿上蹭。聽話的小狗會給你叼雙拖鞋,高冷的小貓也絕對不會打擾你今晚看電影的時光。

到了該睡覺的時候,養孩子的你每隔半個小時就會被哭聲吵醒,不管睡得多香你都得爬起來看看孩子到底是餓了渴了尿布溼了還是單純就是想吵你了。

即便是到了孩子五六歲開始學著獨自睡覺的時候,你也要時不時地半夜起來看看他是不是蓋好被子,有沒有掉到床下去,每天都擔心他著涼受傷。

但是小貓小狗從來沒有讓你這麼操心過。晚上它們自己會睡覺,餓了它們自己會吃飯,冷了它們會溜進你的被窩裡和你一起睡,你抱著一大團貓睡,自己的幸福都會提升好幾個檔次。

同樣是照顧“幼崽”,照顧人類寶寶彷彿在受刑,而照顧貓寶寶是在給無趣的生活減刑。

實際上真的有監獄把照顧貓當作“獎勵”。

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所監獄,2015年就規定,如果犯人在監獄表現良好,可以免費領養一隻曾受虐待的流浪貓,幫助它們恢復健康,茁壯成長。

監獄的出發點是,既可以讓貓得到照顧, 也可以幫助這些人培養責任感, 重新學習愛別人的能力,在出獄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而這些犯人,平時拼命表現良好,就是為了能照顧一隻小貓。

父母總是會告訴你,養個孩子就是一個陪伴,生活會開心不少,但他們不知道,養小貓小狗同樣也行,而且陪伴的機會可能更多,快樂更大。

比如蔡依林親手做同款蛋糕給自己的愛狗“ 熊董” 慶生,全球巡演也帶著它, 遛狗遛到全世界;胡歌本人也說,想要撩到他,首先得過他家的貓這一關。

甚至便利店的大爺大媽,身邊也常年蹲著一隻愛崗敬業的店小二,用來驅趕耗子和寂寞。

貓狗,讓你健康讓你快樂

當然,催生的親戚們可能又說了,照顧孩子的累都是短暫的,等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你就都在享清福了。

但是他們肯定不會仔細跟你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享清福。

擠破腦袋想讓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時候肯定不行,操心孩子考大學的時候也不行,孩子大學沒考好專業沒選對的時候也不行,孩子畢業後工作沒找好也不行。孩子工作了沒對象不行,孩子30 歲了沒結婚不行,孩子結婚了沒孩子不行,孩子的孩子都有了,沒人照顧也不行。總之從養育一個孩子開始,很少有家長還能記得自己的“初心”,放任孩子成長。

但是對於貓貓狗狗,就完全不一樣了。你不需要對它們寄予太高的期待,只要享受它們帶給你的快樂就行了。

如果一隻貓長得好看,光是蹲在那裡給它拍照,發朋友圈,你就已經覺得很幸福了。更何況它還是你的治癒機。

想想你失戀的時候,被生活扼住喉嚨的時候,你是可以選擇跟朋友傾訴,但電話裡的安慰總是隔了一層,眼淚還是得自己擦;而且總不能把負能量一直倒給他們吧?

可是寵物就可以。難過的事情可以跟它說,不能跟人吐的槽也能跟它說。它們不僅可以無條件地接受你,還可以鑽到你的懷裡舔你的臉,用它的擁抱和口水給予你整夜的安慰。

養寵物不僅溫暖,和它們共處也能提高我們的共情能力。跟貓貓在一起之後,你可能看世界的眼光都充滿了慈愛。

而且不光是貓狗,養不同寵物有不同療效。比如餵馬可緩解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傷痛)症狀,看魚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豚鼠有助於促進兒童的社交行為。

更重要的是,跟寵物玩耍還有助於增加人體某些“快樂激素”分泌,比如多巴胺、內嗎啡,和有“愛情激素”之稱的後葉催產素。它們的作用之一就是給大腦“發糖”,比如喚起親密關係裡知足的心情,增加平靜感和安全感。

大量的研究表明,寵物有助於主人保持身心健康,比如降低血壓,減少抑鬱情緒。

根據一項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員對92名被診斷心臟病的病人的追蹤研究,養了寵物的患者一年後的存活率比沒有養寵物的人要高。

是不是很好理解:你的貓就算再笨,頂多也就是學不會在貓砂裡大小便,你幫它清理就完事了。但小孩子要是不會做數學題,卻有可能把父母氣到住院。

貓狗既是主子,也是朋友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養貓和養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2018年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一份寵物消費報告顯示,每年在狗狗身上的花銷,達到了人均5580元。貓貓則少一點, 要4311元。

除了伺候貓狗主子日常吃喝,還要定期打疫苗,做絕育,搞美容,生病的時候帶它看(並沒有醫保報銷的)病……這不是一筆小開銷,特別是對於剛畢業平均月薪只有6000元左右的90後95後小青年來說。

這麼看來,自己哪裡是在養寵物,分明是在被貓主子奴役。

但如果對比一下鄰居家小明一個補習班就上萬的價錢,你就會覺得自己簡直太虧待貓寶寶了。

更何況,小貓小狗不僅是你的寶寶,還是你的朋友。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跟貓狗在一起,再無聊的日子都會有有趣的精靈陪伴。

而且,你不需要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未實現的心願寄託在貓狗身上,你不會像對孩子不滿那樣對貓狗不滿。跟小貓小狗在一起,它們能做自己,你也能做自己。

世界上最聰明的那批人已經知道,貓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重要。

在美國堪薩斯州一望無際的荒野地下61米,有一個15層的小型豪華別墅——簡稱末日地堡。據說這是硅谷大佬們為了躲避可能成真的世界末日改造而來,裡面的設施應有盡有,除了窗戶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

在這麼一個寸土寸金的別墅裡,都還有一個用於遛狗的小公園,角落還有狗的便盆。

大佬們可能想告訴你:就算到了世界末日,大家也別忘了一起遛貓遛狗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