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浮世匆匆,每個人都在找尋想要的某種生活。

蘇軾一生走在路上,卻始終想著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顧城在詩歌裡說,他想要最狂的風、最靜的海。

張愛玲的渴慕被胡蘭成讀懂,她想要世界上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自己的衣缽。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有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渾渾噩噩,任流年似水。

有人知道自己心中嚮往,卻沒有勇氣去追求,在掙扎中將歲月蹉跎。

也有人,既明晰自己所求所愛,又有勇氣聽從內心召喚,做回誠實勇敢的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關於音樂、關於命運,更是關於如何存在的影片。

其中的1900,就是這樣一位勇士。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1900,一個沒有原生家庭的幸運兒

1900,既是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也是主人公的名字。他是家人的棄兒,也是命運的幸運兒。

1900年,在一艘往返於歐美的郵輪上,人去船空,一名包裹在襁褓中嬰兒,被狠心的父母遺棄在一架鋼琴上。這在冥冥中註定了他命運的走向。

一位名叫丹尼的鍋爐工人,利用休息時間,到這裡來撿拾乘客殘留的東西。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嬰兒。

丹尼古道熱腸,他決定收養這個小傢伙,並且為孩子取了一個看似隨意卻很用心的名字:1900。

從此,1900在丹尼與船上諸位員工的關愛下慢慢成長。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1900是一無所有的人,他沒有正式名字,沒有國籍,沒有家鄉,沒有戶籍,沒有父母,沒有原生家庭。

但他擁有一樣東西,那是上天對他的恩賜:非凡的音樂天賦。

一天晚上,小小的1900獨自坐在鋼琴前,他無師自通,演奏著樂曲,順暢而優美,驚呆眾人。

那一刻起,他在有生之年再也不曾離開鋼琴。

1900討厭俗世的規章制度,他的音樂也是信手拈來,無據可循。雖是即興演奏,卻是內心世界的流露。

當他開始演奏,他就開始神遊,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藉助音樂,他可以去到奧爾良,看見那裡“濃霧就像一片乳白色的帷幕,懸掛在街燈下,遮斷了一切,房子沒了屋頂,大樹沒有樹梢,教堂少了尖塔,來往的行人沒有了腦袋……”

他也會去往別的國度,在那裡,“女人的髮梢散發著香氣,一切都閃耀著光芒,老虎四處遊行……”

1900沒有下過船,卻閱人無數。他具有敏銳目光,可洞察人生百態。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他的目光之中,有謀殺親夫後與情人攜款逃走的老婦人的陰暗,有心事沉重的中年男子凝神枯坐的憂鬱,有看破紅塵的風塵女子的浪蕩……他將它們轉化為包羅萬象的音樂。

音樂於他,是表演,也是表達,是解讀,也是共鳴。

1900很不幸,生來就被遺棄。

他也很幸運,遇到好心人,通過音樂獲得一雙翅膀。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就能拒絕誘惑

1900是海的兒子,他生在海上,長在海上,直到三十歲都沒有走下過郵輪。

他是靈性與孤獨的存在,他只在海上演奏,船一旦靠岸,就將纖細十指抽離琴鍵。或許,這是他對內心家園的守候。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叫麥克斯的小號手,兩人志趣相投,繼而而成為朋友。

瞭解1900的音樂才華後,麥克斯一再鼓勵他,走下船,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廣闊天地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用世俗標準為1900設想:

憑藉音樂才能,人們將為之瘋狂,你會賺大錢,買一個大房子,娶一個好妻子……

麥克斯是真心希望自己的朋友,能過正常的生活,享受世俗的幸福。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誠然,1900憑藉一技之長,能夠在紅塵之中獲取財富、名利、地位、聲望。這些東西,是絕大多數人的夢寐以求。

但,1900對它們並無興趣。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郵船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的象牙塔,何嘗不是象徵濁世之中的一方淨土?面對各種誘惑,1900守住了初心。

他非常明白,陸地上那種匆匆忙忙、追名逐利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顧城說:“我想當一個詩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詩。”

庸庸俗眾,無不渴望自己、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詩人。1900無意戴上詩人的頭銜,他只想在鋼琴上創作詩歌。

當一個不清楚自己不想過怎樣的生活時,他就淪陷於塵世的夢幻泡影。

當一個人清楚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鄙棄的時候,他就能拒絕酒色財名。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做出捨棄

每個人心中都有軟肋,名利無法動搖他時,愛情會麼?

有一天,1900像往常一樣隨性演奏著。他慢慢的一撇頭,就那無意的瞬間,透過舷窗,看到窗外那個女孩,正在對窗自照。

那雙如夢如幻的雙眸、金黃柔軟的髮絲、玫瑰花瓣一樣的嘴唇,讓他魂牽夢繞。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相遇匆匆,從頭到尾,他倆只有三言兩語的交流。他春心萌動,坐在鋼琴前的那番自信到了愛情面前卻畏縮起來。

倉促告別,她留給他一枚吻。

終於,他決定下船。

他告訴麥克斯,想去到陸地上,住上幾年,從陸地的角度看看大海,聆聽大海的聲音。

這番說辭,在麥克斯聽來很玄妙。他認為1900是為了之前邂逅的女孩。

不管怎樣,麥克斯為1900感到高興,也祝福他在塵世獲得天倫之樂。

他並沒有領會1900的內心——之所以下船,是為了尋找內心深處的呼喚,想知道該如何繼續人生之路。

下船,意味著嘗試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1900並不確定,那裡是否有他喜歡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那天,1900整裝待發,船上所有看著他長大的人都來送行。珍重,告別,1900踏上舷梯,走向陸地。

走到舷梯中間,他停止了步伐。

優雅的蒂姆·羅斯用微妙而精準的神態演繹出1900在短時間內再三變化的心理動態,從迷惘、困惑,到失落、絕望,再到釋然、捨棄。

那一幕,就像影片中國版海報設計師黃海所說:

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如今再想起來,那以後的1900才成為純粹傳奇。

在我看來,這是1900人生中一次華麗的轉身。

如果說,在此之前他對未知抱有恐懼,所以拒絕下船;那麼在此之後,他因為對未來確定明晰,所以心甘情願地留在船上。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之後的1900依舊一無所有,但他找到了自己,所以成為純粹傳奇。

一個人,知道自己不想過怎樣的生活,容易。

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不易。

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並且義無反顧地投奔它,需要極大的勇氣與誠實。

就像1900。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

對1900突然的放棄,眾人都感到不能理解。

很多年過後,時代變遷,歲月更替,郵船上的繁華早已落幕,船上的人們散落天涯。

機緣巧合下,麥克斯找到了1900——他至始至終都呆在船上,躲在船上,堅守在船上。

麥克斯像當年一樣,鼓勵他走下船,去追求唾手可得的人生榮耀,去創造展望得到的錦繡前程。

他實在不理解,為何,自己的朋友為何寧死不下船。

這一次,1900說出來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根本就沒有盡頭,這個鍵盤太大,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沒法去演奏。

比如鋼琴,琴鍵有始有終,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那是我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在他看來,陸地就像沒有盡頭的鍵盤,由億萬個琴鍵組成。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他不知道該選擇走哪條路,娶哪個女人,住哪棟房子,看那片風景,選擇哪種死法。這種無數選擇、從而無處選擇的生活,會讓他崩潰。

1900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因而篤定。

他熱愛,且只熱愛在有限的琴鍵上演奏無限的音樂這樣一種生活,因而堅守。

他太知道自己想過、能過怎樣一種生活了。

於是,人生的取捨清晰明瞭,甚至可以捨棄生命,與船俱毀。

哲學家赫爾曼·黑塞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在瓦爾登湖獨居二年的梭羅寫過這麼一句話:“做自己就是離開壓制自己自由和尊嚴的體制,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自食其力地生活。”

《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辭別官場、歸園田居的陶淵明;隱逸孤山、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度過一生的普魯斯特;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跑步與寫作的村上春樹;包括毛姆筆下抬頭望月的思特里克蘭德……

他們都是誠實對待己心的人,也因此拒絕誘惑,放棄虛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在營營役役的庸眾面前,他們都是留在船上的人。

尼采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長路漫漫,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做回自己,以喜歡的方式,度過餘生,就像1900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