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被看作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災難,死傷無數,而且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和傷痛也是難以統計的。不過也在一定程度的上推動了一些東西的發展。二戰的主戰場並不在美國,然而美國也是參與到了這場戰爭,那個時候美國有一些很出名的汽車廠,那麼這些汽車廠當時在生產些什麼?是否還是生產汽車?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2018年5月28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權威汽車媒體MotorTrend在這天發佈了一篇2015年撰寫的文章。二戰期間,美國總計生產了超過30萬架飛機,而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作為美國工業的基石,在軍需生產者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文所介紹的正是這段歷史。

需要注意的是,MotorTrend是老牌美國雜誌,行文中勢必帶有明確的立場和價值判斷。本期《車威文摘》翻譯本文,是為了使廣大讀者朋友從另一個角度窺探這段歷史,而非對文章觀點的全盤肯定。

這篇文章講述了二戰時期美國汽車公司如何聯合起來為軍隊生產武器的故事,5月28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僅以此文紀念那些為了全人類自由獻出生命的英雄。

1940年的美國被主流歐洲國家所孤立,經歷了幾十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後,美國對外面世界變化的反應有點遲鈍,但歐亞大陸正在發生的大戰正離美洲越來越近。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儘管羅斯福總統反對參與另一場世界大戰,但他十分明白這場大屠殺的嚴重性。當他75年前首次在廣播中提到民主兵工廠這個概念時,美國人民都還沒有準備好。這次全國廣播後,羅斯福總統把武器製造的種子植入了世界歷史上最高產的製造業故事中。即使到現在,二戰時期的製造業巔峰也從未被複制,可能以後也不會再出現了。

"你瞭解的越多,你就更加難以相信二戰時的製造業奇蹟。"美國知名汽車記者A.J. Baime說道。

七十五年前,即使是通用汽車公司的Bill Knudsen、克萊斯勒的K.T. Keller和福特公司的EdselFord也無法理解他們公司在為美國準備戰爭所做的一切。他們只是完成國家的任務,把金屬推到裝配線上。(後期BillKnudsen離開了通用,成為美國兵工廠的設計師,他當時的年薪為1美元。)

1939年美國的軍隊還十分可笑,陸軍總參謀長George C.Marshall將軍在對總統的一份報告中稱美國軍隊戰鬥力排名世界第十九位,第十八位是葡萄牙。這份報告給羅斯福很深的印象,意識到危機的總統下定決心要強大美國的軍隊。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我們必須成為強大的民主兵工廠。"羅斯福總統在1940年12月29日的談話中說。"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場和戰爭本身一樣嚴重的緊急事件,我們必須以面對戰爭時同樣的決心、同樣的緊迫感、同樣的愛國精神和犧牲精神來完成我們的任務。"

1942年,日本偷襲珍珠港。1個月後,羅斯福總統發表講話說美國將在一年內生產6000架飛機,並且第二年的飛機產量將兩倍於這一數字。當時軸心國聽到羅斯福的生產目標時,沒有人相信美國可以完成,一時間羅斯福成為軸心國的嘲笑對象。

汽車生產商在1941年2月前由生產汽車轉變為生產戰略物資,其中一些工作在一年前就開始了。

羅斯福講話後,全國各地的供應商瞬間轉為戰備狀態,從世界各地爭奪原材料,晝夜不停的生產。在高強度的生產下,一艘艘驅逐艦、戰列艦駛離波士頓和費城,無數架野馬P-51戰鬥機飛出加利福尼亞。當時全美國的任何一家工廠都在為戰爭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而作為民主兵工廠跳動的心臟,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幾乎生產了戰爭需要的所有裝備,這些裝備包括坦克、飛機、雷達、野戰廚房、兩棲車輛、吉普車、轟炸機和數十億的子彈。底特律這座汽車城,以全美國2%的人口,生產了戰爭所需的10%的武器裝備。

福特汽車公司歷史學家Bob Kreipke說:"也許最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從生產汽車轉向生產戰爭機器的速度。"

事實上,許多項目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941年12月7日之後,美國政府命令所有私人汽車生產工作在三個月內停止。汽車生產工具被放到一邊,用油布覆蓋,裝配線被重新配置,成千上萬的工人被訓練生產武器。舉國體制下,美國成為了真正的民主兵工廠。無數發動機從這裡運往英國,坦克運往俄羅斯,槍支送到中國。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值得思考,"美國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歷史檔案館的經理BrandtRosenbusch說,"那就是底特律工廠如何在戰爭期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戰爭初期,克萊斯勒公司承擔了一項生產40毫米高射炮的任務,也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最初克萊斯勒公司生產一架這樣的高射炮需要450小時,戰爭結束時,克萊斯勒成功將生產時間縮短為10小時。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當福特公司承諾每小時交付一架B-24解放者轟炸機時,加利福尼亞的飛機制造商發出了不遺餘力的嘲諷,要知道當時福特公司只有一座尚未建造的工廠和35000名未經訓練的工人,但最終福特順利交付了。當K.T.Keller被戰爭部門問到克萊斯勒能否承擔坦克生產任務時,他直接回答"是",然後又問道:"坦克是什麼樣子的?"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事實證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什麼任務,美國的生產線都可以用超乎想象的速度去完成。通用汽車遺產中心主任GregWallace說:"美國人民有驚人的創造力和意志去完成任何事情。"

福特公司僅用一年就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制造廠,這座工廠有著32.5萬平方米的廠房空間和1600米長的裝配線。克萊斯勒的坦克工廠於1940年10月在密歇根沃倫市破土動工,短短六個月後,第一輛坦克就下線了。

生產週期開始後,許多工作也在同時進行。"設計師會不斷改善產品的設計,"已經退休的韋恩州立大學教授和《民主兵工廠:二戰中的美國汽車工業》的作者CharlesHyde說。"每隔幾周,他們就會修改設計方案,修改方案涉及數千個參數結構變化。每次方案的修改都是通過士兵在實戰中進行測試,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立刻反饋給設計師。"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在工廠中引入婦女是革命性的,雖然婦女在飛機和彈藥裝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女性很少獲得與男性相同的工資。

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前幾批產品質量不過關,工廠裡缺少女性廁所,工人訓練不足,還有原材料短缺等。"生產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問題從來沒有結束過。"Baime說道。

最終,每一個問題都找到了答案。銅的短缺曾令負責製造子彈的汽車製造商一度陷入生產停滯,但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來自底特律的冶金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用鐵製造子彈的方法,很快汽車製造商就恢復了生產。

當工程師需要快速生產一臺坦克發動機時,他們將五臺傳統發動機組合在一起,創造了一臺排量21升30缸的克萊斯勒A57發動機。這臺發動機最大功率425馬力,峰值扭矩1437牛米。雖然這種解決方案並不聰明,但它十分有效,而且價格便宜,非常適合謝爾曼坦克。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民主兵工廠的生產奇蹟部分源於美國企業的全方位合作,因為合作產生了無限可能。"戰前,這些公司是激烈的競爭對手,"Baime說。"他們從不關心工會,只知道抨擊羅斯福。"

福特的飛機工廠繞過了沃什特諾縣,因為那裡充滿了自由主義者。

然而一旦戰爭來臨,這些公司立馬團結在一起,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和技術分享。當軍方選擇威利斯MB作為其主要通勤車輛時,威利斯並沒有消化所有訂單的能力,所以福特也參與了這輛車的生產。這輛威利斯MB通常被我們成為吉普,戰後這輛車還量產了民用版車型,這也是1945年少數依舊活躍的軍用車輛。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也許汽車製造商在戰爭期間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如何快速改變技術路線並重新生產,在這點上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與美國相比。也正因如此,美國消費者才能在戰後看到各式各樣的車型設計,而且風格變化非常頻繁。車型選擇的豐富和造型的多樣化也成為戰後美國汽車文化的主要特點。

民主兵工廠對美國還有更深遠的影響,它把婦女帶向了工作崗位,全美國人民一同工作,種族與性別的隔離牆開始產生裂縫,人們逐漸改變了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此之後,美國人從來沒有像二戰時期那樣徹底消滅我們的敵人。

滾珠軸承是戰爭的生命,如果沒有精度足夠高的軸承,戰爭機器會因為金屬間的巨大摩擦力而停止運轉。事實上,美國軍方曾試圖摧毀德國的施韋因富特和雷根斯堡工廠,因為這兩個工廠是德國的主要軸承工廠。美國的戰略家們認為,一旦破壞德國的軸承生產,戰爭將提前六個月結束。但軍方的前兩次突襲都失敗了,德國為了確保致命武器的持續生產在工廠周圍佈置了強大的防禦力量,這給美軍的行動帶來了很大麻煩。

二戰期間,美國汽車廠都在做什麼

為了製造B-24轟炸機,福特工廠使用兩個9小時班制,因為飛行員就睡在工廠旁的床上等待飛機交付。

福特飛機制造廠是機械世界的紀念碑,由底特律著名建築師AlbertKahn設計。該工廠面積達到32.5萬平方米,1600米的裝配線上有28個工作站點,巔峰時期僱傭了42000名員工,二戰期間一共生產了8600架B-24轟炸機。工廠裡還有一臺特種鍛爐,這臺機器每天能鍛造出500萬個鉚釘。

飛機工廠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比如裝配線設計成90度拐角,飛機放在旋轉平臺上,一個裝配任務完成後,到下一個裝配點,飛機可以旋轉到最佳的裝配角度。還有福特工廠設計時刻意繞過了沃什特諾縣,根據福特歷史學家的說法,當年福特說他不想交一分錢稅給民主黨。

二戰中原子彈是美國最秘密的項目,新墨西哥的科學家最終選擇底特律作為原子彈的生產基地。這些科學家認為只有純鎳部件能夠抵抗"胖子"和"小男孩"內部使用的六氟化氫氣體的腐蝕性,但是以當時美國的鎳產量,需要兩年才能產出原子彈需要的鎳原料。關鍵時刻,克萊斯勒工程師發現鍍鎳容器也能達到相同的要求,克萊斯勒公司立馬在底特律設立了專門生產鍍鎳容器的工廠。有趣的是,當時工廠的工人完全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在鍍鎳容器工廠旁,克萊斯勒還有一家工廠,這家工廠生產的是B-29轟炸機的發動機,這架B-29負責把原子彈投向了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