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員工的企業是錢到位了,留不住員工的企業是錢沒到位,你認為這話對嗎?

Feeling老馬知秋


錢,是職場人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

所以,企業要想員工安心踏實工作,收入一定要儘量跟勞動量匹配、要跟市場價格匹配,要跟行業匹配。

如果員工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就應該對應給予員工更大的回報。

這樣,企業就能為員工樹立一個標杆,公司按員工貢獻的大小給予員工回報,只要員工貢獻給公司越多,員工從公司獲得得回報收益就越大。

全體員工團結一心,還怕公司不能做強做大嗎?

01.老同事的一個故事

我有個老同事,他給我講了他的一個故事。

他原來在一個公司做銷售主管,工資待遇在行業中算高水平,他也很滿足了。

但是在他做了主管3年後,公司內部競爭越來越厲害,開始出現站隊的現象,甚至還出現有人從內部挖客戶的現象,公司高層也有人介入這個操作。

這些內部問題,弄得整個公司烏煙瘴氣的。

他為了避免受到傷害,果斷選擇離職,因為他已經對這個公司不抱希望了。

最終,他的選擇是對了,在他離職後大概一年多吧,這個公司就解散了,從此在市場上消失了。

02.員工離職的原因

在很多時候,企業留不住員工,並不僅僅是收入的問題。

還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1. 公司發展前景不明朗,不能給員工足夠的安全感;

  2. 崗位工作內容不是員工所期望的;

  3. 員工感覺得不到公司的理解和尊重;

  4. 員工得不到晉升,感覺在這裡前途無望;

  5. 員工不能理解、融不進去公司文化;

  6. 員工感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應有的發揮;

  7. 內部管理混亂,無謂鬥爭太多,影響公司運作。

03.企業要想留住人才,可以考慮完善以下內容:

  • 工資要給到位,滿足員工日常生活需要,例如衣食住行等。

  • 管理者要是適當與員工溝通,瞭解員工的職業發展需求,因才適用。

  • 建立吸引人才的公司文化,例如公開公平公正,尊重和理解。

  • 改善員工的福利制度、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

  • 因事設崗,給予給予員工晉升機會,看得到職業前景。


謝謝朋友們!

如果有什麼不同想法,歡迎留言、互關、交流!


Amy愛讀書


其實我覺得,錢能留住我一時,不能留我一輩子……關鍵是在錢可以的情況下,工作氛圍也要順心!反正一到陰陽怪氣,爾虞我詐,出爾反爾的公司我就想走,心思就不在公司了,每天盼著下班……我現在這個家族企業就這樣,三個領導尿不到一個壺裡……乾的累啊!現在沒走就是給的錢還行,雖然他還背地裡私扣工資,但比其他企業發的還多!等我兒子能好好上學了,我老婆能正常上班了,我就不幹了!心累!!!


小泉261


我覺得一個好的平臺留住人需要

1.金錢

2.成長

3.晉升

僅僅金錢是不夠的,我有一個朋友沒什麼學歷,之前的工作都是發傳單,洗盤子之類的工作。後來親戚介紹到一家工作做銷售,他自己很努力,也很聰明,經過兩三年的時間,現在穩定年薪二十多萬。最開始拿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他很興奮,工作特別賣力。但是這兩年開始不停跟我說,每天做同樣的工作,感覺在混日子。

他就是遇到瓶頸了,現有的工作已經無法給他獲得感。他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很多的通過成長和晉升得到成就感,自我認同感。


再見孫悟空2018


身邊正好有一個朋友幾個月前入職一家新公司,離家遠,工作忙,早上7點出門,晚上十點多到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遠這麼累還要去,他跟我說因為給的工資高,看在錢的面子上他忍了。


還有一個朋友,在行業多年,經驗豐富,工資也高,但近期已經著手準備跳槽換個輕鬆點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他跟我說有命掙,沒那個命花。

所以說留住員工,是錢到位了,留不住員工是錢沒到位這句話並不絕對,有的人可以為了高薪工作放棄很多,也有的人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生活或其他因素選擇放棄高薪的工作。

但不能否認的是,錢仍然是企業留住員工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員工能留在企業的原因之一。


51JOBHR調研中心


  錦囊君認為錢給到位是留住員工的因素之一,但留不住員工絕不只是因為錢多錢少的關係。公司能否留住人的重要因素在於:員工的需求與公司的供給是否相契合


錦囊君先來分享一位網友李先生的親身經歷:

李先生 計算機專業 畢業三年

  大學畢業以後,我通過校招進入了一家國有企業實習並且成功轉正。身邊的朋友知道此事後都說:你小子運氣真好!鐵打的飯碗、光明的前途、豐厚的薪資福利等等。身邊的所有人都以為我會在此長期發展。然而,工作兩年後,我便辭職了。

  我生性活潑好動,難以忍受壓抑的氛圍,而前單位的工作範圍恰恰相反:同事們每天都埋頭工作,除了交流工作以外就沒有其他話題了。剛開始以為只是我還未融入交際圈,可最後發現單位里根本沒有交際圈。我深知人情冷漠是職場中很正常的一部分,但我難以接受這嚴肅沉重的工作環境,所以最終我選擇了辭職[J1] 。

  前程無憂錦囊君:李先生的辭職原因在他人眼裡可能是莫名其妙,可在李先生的眼中選擇辭職則是正確之道。

從員工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那便是最好不過的了,可這就是在做白日夢!因此在求職時,員工往往會先將自己最迫切的需求作為第一篩選條件,而第一篩選條件中並不是只有薪資。員工對於選擇因素會因高薪而動搖,但卻不會完全受其控制影響。比如這類情況:部分職場人的職業規劃中受到行業限制,轉行轉崗;受到家庭影響時, 薪資就不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了。

從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企業為員工提供了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薪資和福利,這代表了企業看到並能為員工的勞動成果買單,這點是極好的。但如上所述,一百個人可能就會有一百種要求;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會影響員工的去留,包括但不限於工作環境、企業文化、晉升、出差通勤、工作壓力等等綜合因素。

若是企業想留住員工,便會提供更好的條件,但並不是所有事物都是能用金錢來彌補,誰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

結合以上雙方角度來看待此問答:員工的去留是企業與員工兩者之間的雙向選擇。若是企業與員工“雞同鴨講”,高薪只是緩兵之計!


無憂求職錦囊


職場上,沒什麼比錢更讓人熱血沸騰的了,錢是否給到位,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去留。

說能留住員工的公司是錢給到位了,留不住員工的公司是錢沒到位,這話沒毛病。

做了10年HR,聽過不下3000人的離職理由,除去少部分的因為家庭遷移、考研讀書、出國等理由外,其它所有人離職的原因雖然千千萬,但本質都是,錢,錢,還是錢。

有的人說得比較直白,直言公司工資太低,所以要離職,這是最忠於內心的離職理由。

有的人相對含蓄,說想要更大的發展平臺,想要更多的職業晉升機會,但轉眼他也就是去個小平臺當個同職位的員工,就是工資翻倍了而已。

有的人說公司加班太多,離職是因為新公司沒有加班,她未來更多時間要投入到家庭中。其實本質也還是錢,因為工資不變的情況下,單位時間減少,產出就高了。

有的人說公司人際關係太複雜,在這裡待著心太累。但沒有絕對公平的公司環境,哪裡都有委屈受,但他們都選擇了去工資高的公司承受委屈。

還有的人說,滿意公司提供的工資,但是感覺公司沒有發展項目了,不夠穩定,所以離職。其實,所謂穩定,不過就是追求穩定的收入來源,在未來能養活自己。

……

所有的離職,最終都能歸結到錢上。我想對於所有人來說,要不是為了點錢,都快沒有工作的動力了吧。

那些給員工捨得投入的企業,最終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像我們熟悉的華為,格力,阿里巴巴,都是如此。對員工好,員工也會反哺到企業,給企業帶來長足的發展。

各位老闆們,努力提升你們員工的待遇,讓員工感受到存在感和價值感,你們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發展,我始終相信那句話,人工成本最高時,也會是企業利潤最高時。

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支持;瞭解更多人力資源和職場信息,歡迎關注本號。

春風HR


這話本身沒什麼毛病——遺憾的是很多人由此延伸、推導出了很多自認為正確的錯誤思想、理念、邏輯!——這才是要命的地方!

職場中,經常會出現一種現象:對某一個正確的理念進行錯誤的邏輯延伸、倒推、推導,從而得出了很多自認為正確的錯誤觀點!而且很難糾正過來!注意:明確的說——老鬼今天這篇文章,可能在很多朋友看來是站在“老闆”的角度說話!!!為老闆的一些苦衷做解釋、辯解!會讓一些朋友感覺“不舒服”一下!如果你希望以後能夠升職或者希望自己未來創業,可以看看。如果你一聽到“老闆、領導”就氣不打一處來,就認為這個群體壞透了、都是素質低下的傢伙、沒人性的傢伙,那就別看了!!!您會越看越生氣!別再讓老鬼氣著了,那就得不償失嘍。

你不希望有幾個身為老闆、管理者的朋友嗎?

你不希望聽聽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的內心話嗎?

你不希望從現在開始,多探究一些身為老闆、管理者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嗎?

如果你不屑於與這類人為伍、不屑於聽聽他們的看法,不屑於當老闆、當管理者,那就隨意了!


一、“錢”確實是留住員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也是一個“硬”指標

正如題目中所說,如果“錢”不到位,單單靠其他方面的要素,是留不住員工的。員工的收入,是其他要素無法取代的一個硬指標。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一家成功的企業,絕對不會耍小聰明,拿其他方面的誘惑、激勵,來抵“員工收入”這一實實在在的回饋。員工都是人,都需要有實際的收入來生活。

因此,錢不到位,是不可能留住員工的!那些“口惠而實不至”的老闆,最多可能短時間內蒙蔽一下員工,但最終都會露餡,導致員工最終因失望而離開。


二、員工辭職、離職,是錢沒給到位——這種推導是不可取的!

有很多人認為,優秀員工之所以離職是因為錢沒給到位。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而且很多時候都是錯誤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員工的離職、辭職。

這其中,有可能是企業的原因、老闆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員工個人的原因。不可以完全歸咎於企業的錯誤!如果一個職場人習慣性的將所有的“錯”都歸咎於企業、老闆、管理者,那麼這個職場人不可能有很好的職業發展!理性、客觀的去思考、分析,才能成為職場精英。

1、錢給的不少,認為一家企業未來發展空間不大、潛力不足,無法滿足自己的職業規劃,可能導致優秀員工的辭職。

即使一家企業給某員工的薪酬待遇非常好,有些優秀員工因為發展潛力問題、上升空間問題、未來職業目標原因等等,選擇離開一家企業。

我們所在的企業,發展階段不同、老闆的發展目標不同、老闆的經營能力不同、市場地位不同、產品競爭力也不同。這決定了一家企業中的員工會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職業規劃等等做出辭職的決定。

員工選擇辭職,不見得是在收入上沒有滿足此員工。而是這個員工更高的追求,這個企業無法給與滿足。別一股腦的就認為這是企業不對。例如,你的企業剛剛創立一年,而一位員工有能力應聘到華為這樣待遇優厚的企業。那是人家這個員工的追求!那個員工也不應該笑話你這個只成立了一年的企業老闆啊!

2、還有人因為錢給的多了!造成自我認知的膨脹!牛哄哄的離職

原諒老鬼現在站在企業角度說句話:

錢給多少算是合理?給多少錢員工就滿足了?什麼樣的績效政策,會讓所有的員工感覺非常公道?所有的員工都能夠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老闆的工資獎金政策的?所有的員工都能做到以心換心珍惜良好的績效政策?所有的員工都能客觀的評價自己的收入與能力、貢獻的關係?

說的難聽一點:老闆制定什麼樣的薪酬政策,都會有人不滿意,都會有人認為不合理。有些員工拿著優厚的待遇,時間久了會自認為自己的能力與收入是完全匹配的,甚至認為自己可以拿的更多。

錯誤的評價自己的能力、業績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可能造成一些人的離職,認為自己可以找到掙錢更多、更加重用自己的企業。這種情況發生的太多太多了。

別和老鬼較勁!別說什麼“還是給的少!”,也別拿華為之類的大公司做案例來支撐你的說法!你得先有了華為員工那種能力、水平、拼命工作的精神再說!再說了,華為的離職率也非常高,那是高壓、高強度的工作哦!人家拿比同行業高很多的報酬,理所應當!

老鬼見過很多自我膨脹辭職的員工了,自認為自己很厲害,自認為自己的能力水平可以掙的更多、升職更快,出去之後混的慘兮兮的很多!

3、和收入無關的很多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員工的離職!而且都和“錢”沒關係!

將員工離職的最終原因都歸結於錢沒給夠,是很幼稚的思維方式。任何企業都會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盈利水平、成長規劃等等來設計、制定其薪酬標準。不同的企業(即使是同一個行業!)能夠給與員工的薪酬是不一樣的!因為大家的實力是有差異的!非要把一切都歸結到錢不到位.....說不過去啊!你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試試!很多時候,老闆也想多發錢!但是實力、收入不允許啊!你以為只要多發錢,企業就能發展的快了?這個邏輯本身就站不住腳。

員工離職的原因很多很多。老鬼都懶得舉例了。只能說:有的是企業的原因,有的是員工個人的原因。別把什麼都扯到錢上去!

三、認為錢到位了,就能留住員工,也是錯誤的思想、理念!

1、“錢到位”這個概念,根本沒有標準!

怎麼才算“錢到位”了?所有員工都能將心比心的、客觀公正的定義這個標準?企業的薪酬績效政策制定是一個嚴謹的工作。沒有哪一套薪酬績效政策是能夠讓所有人滿意的。因為,每一個人內心裡的“標準”都是不同的。

不信?你可以做個調查:看看你身邊的人他們認為多少才算“到位”?有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反正就是嫌少!人的慾望是不可能被填平的,也是無法滿足的。

2、員工素質有差異,太多人根本不願意正視自己的能力、業績與收入的匹配!

一個很無語的、很流行的、很多人認為天經地義的理論:咱就是打工的,給多少錢幹多少活兒。

這句話真的不好反駁,確實有理。

可現實中,真的所有的員工能夠做到“給多少錢就幹多少活兒”嗎?

真的所有的員工都能夠有足夠的責任心、動力、能力,幹對得起自己收入的工作嗎?

太多人工作懈怠、消極、耗時間、私下裡喜歡抱怨、牢騷,卻將所有的原因都歸結於企業裡面這裡不對、那裡不好、錢也不到位、獎金政策太差勁,所以自己才這個樣子。反正所有的原因都是自己沒遇到一個好老闆、好領導。自己完美無缺!

那些把所有過錯都歸咎於外界因素的人,隨意吧。反正耗費的都是自己的寶貴時光。想抱怨的繼續、想發牢騷的也隨意,到處留言、吐槽的也請繼續!反正時間不會停止、境遇不會因為你的這些行為而改變.........

3、“錢”是雙刃劍,多了、少了,都會出問題,這是做企業的人都清楚的一個道理

這個.....不解釋!自己思考就好。能否接受,是個人的問題。老鬼只是在這裡陳述出來。希望真正理性的朋友們能夠認真的琢磨一下就好。


四、企業的經營,企業人才的選、育、留、用等等,是個複雜的系統,請綜合的來看待為好。別再被一些缺乏前提的論點、名人名言困住了!

網上流傳著很多很多的有關管理、留人、用人等等名人名言,而且很多人奉為經典、奉為真理。其實很多都是在其特定的場合,針對某一類問題闡述時提出的!任何一個觀點,都是有其前提條件、綜合因素匹配的。

網絡上很多名人,他們的講話,往往是在某個場合、針對某個話題系統闡述時,其中的一句而已!單獨割裂的拿出來,不去探究他們之前說了什麼、之後說了什麼,也不去探究說那些言論時,所面對的人群等等,就機械的拿某一句話來作為自己思想的佐證,太幼稚了!


就談這麼多吧。越說越多嘍。老鬼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職業人能夠站在員工、老闆、管理者等等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審視問題。避免陷入侷限的思維邏輯。否則不利於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你是塊寶就留你,你不是塊寶,幹嘛要留你?愛走不走!

國慶節,我去一個朋友家,他開了一家廠,規模不大,員工有一百來號人,他跟我也談到人員流動問題,我覺得他的意見應該代表了廣大中小企業主的心聲。

他的意思是,人人都說華為好,華為好在哪裡呢?給的工資高!這是員工的想法,當然沒錯,希望工資越高越高,但關鍵的是你有華為員工那麼高的素質嗎?你能出成果嗎?一份付出,一份收穫,付出和待遇是相對的。

“當然”,他接著說:”我也希望員工都拿高薪,前提是公司有錢賺,如果公司都虧了,還一味的給員工高薪,那我開這個公司有什麼意義?關門不就得了!我做不到開公司不賺錢那麼高尚,我也需要錢。”

緊接著他切入主題:“有的人離職了,我一點也不擔心和新灘,反正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上;原來我也幹過這種事,給員工加工資,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結果效益並不好,有的人還爭風吃醋,根本就不知足,他要走還是走,根本留不住,加多少還是走!”

……老闆跟我大倒苦水,說現在製造業難,工廠管理難,招人難、留人也難,總之就是一個“難”字。

沒有辦法,我好心好言勸慰了他一番,雖然有些觀點不認同,但對於他說的“留人不是僅僅用錢就行”的觀點還是贊同的。

留不住員工肯定有留不住的原因,很多確實是因為錢少的緣故,問題在於,錢給多少才不算少呢?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不同職位、不同技能的人……這裡面變量很多,恐怕沒有幾個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但作為員工,有一點一定得清楚: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要把期望當做實力!

員工流失,除了錢之外,還有你的公司環境怎麼樣?這就包括物理環境和企業文化軟環境了,物理環境就是你的工作場所,是否乾淨明亮令人舒適,有沒有汙染和干擾?對人的身體健康是否有益?這些因素在過去可能沒太多人注意,但現在對於90後、00後來說,越來越注重這些了,如果不去改善,可能給再多錢也沒有人願意幹,至少不會長期幹。

軟環境就跟別說了,就是工作中的人際氛圍怎麼樣,上級領導對員工是否和藹?員工有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畢竟現在的工廠管理,不是靠過去那種工頭式的棍棒+皮鞭式的管理了。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幸運的,我們的社會理念也是追求公平正義,人與人之間要平等相待,不能因為你是老闆,或者你有錢,就可以不尊重他人,就可以頤指氣使。在人格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保持一顆平等之心,再給員工適當的報酬,創造富有競爭力的機制和跑道,我相信留人是不在話下的。

關鍵的一點就在於你想不想這樣做?

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關於員工離職,馬雲曾經說:“員工離職有兩個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受委屈了。”據調查,大部分人離職,錢少並不是主要原因,受委屈才是核心因素,比如領導素質太差,管理簡單粗暴,企業文化太爛,人際關係複雜,職業發展受阻……

所以說,留住員工的企業是錢到位了,留不住員工的企業是錢沒到位,這話有點絕對。很多老闆有一種淺薄的認識,只要給錢,就有人為我所用,這就是典型的金錢萬能論。殊不知,沒有錢萬萬不能,但是錢並不是萬能!對於員工來說,錢可以買來他的勞動,但是買不來他的忠誠。有一位哲人說過一句話:“用金錢買來的東西,必然也會因為金錢失去!”這話很深刻!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其中,工資待遇(錢)只是低層次的需求,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而尊重和自我實現是高層次的需求,這就不是靠錢能夠解決的。中國有句古話“士可殺不可辱”,這就是一種高級需求。當人們已經解決了吃飯問題的時候,尊嚴和價值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企業,薪資待遇相當不錯,而且還是雙休,可是,員工流失率依然很高。我工作了四年,也選擇了離開。為什麼企業給錢還留不住人?因為企業文化和老闆人品!老闆喜歡罵人,總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員工犯點錯誤,不是罰的你心驚肉跳,就是罵的你找不到北。他有一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我給你們高官厚祿,可是你們卻不幹活,還不如養一群豬!”要麼就是罵:“某某,你就是一個大傻/B”這樣侮辱人格的語言,但凡有點血性的人,都會接受不了的。忍無可忍的時候,也就無需再忍,所以很多人選擇辭職!

比爾•蓋茨說過:“未來企業的競爭,一定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不僅是企業的競爭力,更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擺在老闆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留住人才!這一點,老闆們應該向劉備同志學習。劉備擺地攤出身,要資金沒資金,要地盤沒地盤,實力根本無法與曹操相提並論。可是他白手起家,竟然打下了一片江山。這與劉備懂得關心人才密不可分!摔孩子,讓趙雲死心塌地;白帝城他託孤,讓諸葛亮鞠躬盡瘁!如果老闆悟透了劉備的領導藝術,何愁留不住員工呢!


管理那點事


有一位著名企業家曾經說過一句很接地氣的話,“最好的基層管理就是砸錢”(但,我鄙視這個觀點,這是動物屬性)。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我今天想說,這句話放在十年前基本沒毛病,放在現在和未來,只對了80%。還有20%的人(員工)更精明,他們追求的含金量(性價比、相對值),而不是金錢的絕對值。

先用數學反證法,舉個反例子。公務員這個群體,工資不會太高,與一些知名民企外企動輒起薪幾十萬相比,不能算“錢給到位”了吧。為何國考多年來一直炙手可熱?為何公務員人人抱怨卻辭職率很低?證明,很多很多人追求的是一種收入的相對值,公務員的穩定、安全、生存壓力小、社會地位高、社會資源可利用率高、隱形福利多、業餘時間相對較多,等等。

這些工資性收入之外的東西,也都能摺合成收入的相對值。比如,北京這類一線城市的公務員工資10000元,各種補貼、補助等福利待遇加上,再包括工會、文體、讀書、生日、慰問、節日生活福利、勞保等福利費,相對於到手20000元。這個差距還不大。公務員給戶口,這個價值多大,算不過來吧。分一套政策房,假設90平米(30歲左右高級職稱就可以享受90平米),內部價5000元,市場價至少5萬元,這套房的顯性補貼400萬元。假設工作30年,相對於白送你年薪13萬元,再加上工資和福利收入20萬呢。所以,年薪幾十萬的私企職位,對好單位好崗位的公務員並沒有吸引力。

反面例子舉完了,再從正面來推導。

第一,現在的人,追求點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最缺的是錢,現在最缺的是有點錢有點閒,追求幸福指數。錢砸到位了,不把員工當人,這是血汗公司。舉例:A公司工資5000元,雙休日,企業文化良好,員工氣氛愉快。B公司開1萬挖過去,老闆心裡心疼的肉疼,恨不能吃幹榨淨你的價值,反正砸錢了,恨不能讓你“997”。A公司時薪12元,B公司時薪反而降到10元。誰吃虧了?誰佔便宜了?那些缺錢的農村孩子,可能選1萬工資的,但家庭好的孩子肯定選5000元的。但是,十年後,B公司老闆把你用廢了就辭退你,A公司還在成長、成就你。前後算總賬,發現砸錢並不是那麼美好。深圳某通訊企業的中年骨幹縱身一跳,難道不是一種警醒?

第二,從理論上分析,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第一層次是生存,第二層次是安全,第三層是情感,第四層是認同,第五層是自我價值實現。對不同層次的人,對工資水平的需求度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在職場,不僅僅需要工資收入,還需要被尊重,被認同,再高級一點的,還需要良好的企業文化。這是一個綜合的性價比。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搞某銷的職業,來錢確實快,提成高,但這種行當持續嗎?安全嗎?長久嗎?能吃一輩子飯嗎?有些小創業公司也這樣,高薪挖人,拼命榨乾你,公司蹦躂幾天就倒閉了,你願意去嗎?

第三,對年輕人來說,更應該注重成長以及成長的可持續性,而不能單單只是為了工資高一點。那種一錘子買賣的行當,給錢再多也不要浪費青春,最終都是大坑。最好的企業,是讓員工與企業共成長、同分享。純粹靠砸錢的企業,未必能留住員工。再說了,人性都有不滿足性,慾望是遞增的,給多少錢才是頭?企業能始終砸錢嗎?根據人性發展規律,拿到高薪半年就對數量疲憊了,就會攀比其他的東西。比如,你入職一家公司,工資是1萬元,高出過去1倍,興奮期一般維持半年,半年之後你會覺得1萬元是你應該得的,你現在開始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羨慕其他公司的作息時間和人文環境了。這是人性的基本規律,如果靠砸錢,就需要錢的持續激勵,然而這個過程可能持續嗎?

綜上,不能單純提倡砸錢文化,最好的激勵機制是,金錢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三結合。工資給到位,專業術語是保持行業的標杆企業水平;給員工幹事創業的廣闊空間,給員工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員工與企業共成長;給員工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人文環境,讓員工快樂工作、快樂生活。這樣的企業才是一流的企業,只砸錢的企業只是二流企業。

我這種理念太“清新脫俗”了,太理想化了,估計引起網友的抨擊,錢還給夠了,還談其他的,你是不是有病?但是,最後還是要強調一遍,一流企業一定是薪酬、事業、文化並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