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最近,陝西戲曲界的大事莫過於《焚香記》和《司馬遷》的演出。由於檔期有點重合,給觀眾一種打擂臺的錯覺,實際上兩個戲並不在一處演出。《司馬遷》在西安演出,《焚香記》在富平演出。

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一、《司馬遷》

該劇在秦腔史上,至少在建國後來看,是第三個本子,第一個本子就死樊仰山、張雲龍合作的本子,先在韓城縣演出,後在渭南演出,主演有閆瑞民、餘巧雲等人,該戲留下了全本錄音和片段錄像,據說當年在西安演出,紅過一段時間,也是閆瑞民的代表作。第二個本子是範明的同名劇本。2016年7月前,我並不知還有第三個本子,與朋友到何導大戲劇會館參觀,偶遇上海戲劇學院編劇、鄉黨張泓美女,才知她的 同名劇作將在三意社演出,彼時正在修改劇本。

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該戲是張泓在秦腔界第一個公演的戲,作為陝西人,對她有著不同的意義。該戲的音樂、舞美、服裝均重新來做。服裝由編劇的同班同學秦文寶操刀,吸收了一些漢代元素,不足的是改變了戲曲的頭帽,這是個人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戲曲是一個獨立王國,有自己的符號系統,影視劇元素的加入需要考慮戲曲的實際,在不違背戲曲體系飛情況下可以加入。然而,戲曲的顏色、冠、蟒、帔、袍、靴、鞋都有特定的意義,所以這是實際情況。

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祝賀張姐的第一個秦腔戲首演順利。

二、《焚香記》

其實就是王魁和敫桂英的故事。這裡,用一段百度的詞條——

中國明代傳奇作品。王玉峰著。演王魁與敫桂英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早在民間廣為流傳。小說有宋人所作《侍兒小名錄拾遺》引《摭遺》、《雲齋廣錄》卷六《王魁歌》 、《醉翁談錄》辛集《王魁負心桂英死報》等。宋官本雜劇有《王魁三鄉題》,戲文有《王魁》,元雜劇有《海神廟王魁負桂英》,明雜劇有《王魁不負心》等。王魁的故事以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出現在舞臺:一是王魁負心,桂英復仇;一是為王魁翻案,辭婚守義,團圓收場。《焚香記》基本上按後一種戲路改編,但又保留了前一種劇作的一些情節,以金壘竊改假休書、大團圓結局,這必然沖淡了悲劇的氣氛。但地方戲的改編本,多以王魁負心為主題,尤以《打神告廟》一折催人淚下。

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建國後,蘇育民、劉毓中演出《王魁負義》,以義僕為主角;阿宮腔有全部《王魁負義》,較有名;甘肅王曉玲有《情探》錄音,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從川劇移植《情探》,由馬友仙演出,留有全折錄音;寧夏馬桂芬老師此戲也較有名,留有全折錄像;1980年代有郝寶麗較出名,其師從李珍珠老師。齊愛雲老師也擅演此戲。

川劇《情探》為經典之作,尤其是趙熙(蜀中書畫家,在過去,家有趙字是一件自豪的事情)筆下的唱詞,被譽為川劇的文學化的起步。這裡抄一段:

“嘆下官貧苦無依賴,椿萱去世無掛無挨,入黌門家業刁零敗,嘆生平命淺時乖,誰將親眼待,有何人重義憐才,尤幸得焦家母女人慷慨,妓女從良與生偕。成婚有數載,青樓作書齋。她愛生學慣淵源文章和派,生愛她知書識禮巾國裙釵。大比年上京求冠帶,拋別她青春年少,孤伴妝臺,她只望功名有份還鄉快,夫榮妻貴永和諧。誰料得,萬事不由人計派,一生都是命安排。中狀元名揚四海,反惹得韓相府招贅連理花開。非是我貪新婚忘卻舊愛,皆因他官高一品我不敢推延。我須與韓小姐春風一度成恩愛,卻難忘南坡送別的女裙釵。即速我把家音帶,報答她從前恩愛,接她到相府來。韓興把我怪,笑我太無才,停妻再聚犯條戒,壓妻為妾該不該?心中自主裁,一筆休去女裙釵,焦桂英,這都是前生結下的風流債,我效了薄倖之人不成才。獨立窗前自徘徊,卻怎麼明月無光彩,黃犬吠聲哀,冷清清透出了悽風一派(重句)”。

兩件大事——《焚香記》與《司馬遷》(附閆瑞民《司馬遷》錄像)


川劇《情探》

齊愛雲早年入五一劇團,給李愛琴老師配戲,後拜師馬藍魚,學了幾齣戲,如《宇宙鋒》等,此次排練全部《焚香記》,請的馬老師做導演,自然不會差,若照目前的環境,按齊愛雲的資歷完全可以自己編導,但她很謙虛,還是請了馬老師。想來自不會差。

從《打神告廟》到《焚香記》,對齊老師是一次總結,也是一次飛躍,她的藝術如同燒一鍋開水,已經90度了,希望此次能夠是剩下的10度。在新戲較多的情況下,能復排整理老戲,也是難能可貴。如近年復排的秦腔《胭脂》《雙錦衣》,川劇《慶雲宮》《目連之母》都值得點贊。

三、結語

寫這篇文章,只想為戲曲做個宣傳,能同時演出兩部大戲,也是比較難得,觀眾大飽眼福,秦腔也能有所推進。

第一次寫了全部,網頁失效,文字不見了,這次是重寫,記起來個大概,寫的不對的地方,眾位見諒。

最後,欣賞下閆瑞民老師的 《司馬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